以下是引用天高海阔在2005-5-19 21:14:36的发言:
我有点意见,因为前后出现了自相矛盾的话,比如前面说道“WHO也曾明确的指出,乙肝不通过被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也不会通过工作接触传播”,给人以很放心的感觉。可下面马上又说到“其它的一些因素造成乙肝传播的可能性很小,比如正常的接触,以及蚊虫叮咬,共餐等等”。不管可能性小不小,就明显的把前面的“不通过”给否定掉了。
说句老实话,来论坛这么久,我觉得我现在对乙肝的传播途径都还不是彻底的清楚。为什么呢?就是一些有矛盾的表述太多。比如有的资料说日常接触,共餐,蚊虫叮咬等不可能感染,可有的资料偏偏又说有可能只是可能性比较小。在和同事偶尔说到这个话题的时候,他们也有这样的疑问,到底哪个对呀?所以我认为对他们来说,恐惧的心理并没完全消除。因此,资料也好,宣传也好,一定要在实事求是,科学的基础上给出统一的说法,否则人们会感到迷惑(包括我在内)。
在这点上,我觉得预防艾滋病方面就做得好得多,因为各个地方的表述是一致的,每次在北京等地铁时看到的防艾宣传和我在其他地方看到的是一样的,同时表述很明确,打消了人们的很多顾虑。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和迷惑,希望得到战友的批评指正。
给您造成理解上的偏差,抱歉。
但是,其实这段文字,当初在组织的时候,并不觉得矛盾。
因为对于病毒传染途径的研究,并没有停止,可能还有一些新的发现,这是尊重科学是发展的。但是科学的发展,并不是歧视的根源,根源在于社会而不是科学。就像乙肝三系的检查手段,本身是用来更好的诊断和治疗,但是我们却用做用工上的歧视。
传染途径的确定,是根据此途径内感染几率的大小,如果在一个途径内,比如共餐,饮水等,传染的几率微乎其微,那么这个途径就不能被定义为传染途径,但是在一定的非常特殊的情况下,并不能完全排除,所以称为“可能性很小”,而对于“蚊虫叮咬”,则尚无证据表明可以传播。但是可以做个假设,假设“蚊虫”可以传播此类的血液传染病,那么HIV、HCV的感染同样会通过此途径,而此两种病毒感染通常会慢性化,而感染的总体人群显然达不到数量。
正确的认识传染途径,而不是简单的抛开传染途径而一味的排斥传染病人,一些网友和政府正好走了两个极端,都抛开了“传染途径”来片面的谈乙肝的传染性,比如政府的“用工歧视”以及一些网友得出“乙肝基本不传染”的结论,这都是两个极端的表现,都是不科学的。
个人观点,如有错误敬请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