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jpg]uploadimages/20053/200531261623836.jpg[/upload]
这是丁玲拍摄于晚年的一张照片,应该是1979年被平反以后拍摄的吧?无从知道。是谁拍摄的?也无从知道。只是觉得拍摄者不简单,不会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后生,应该是一个与丁玲同时代的人,应该是像丁玲一样的历尽沧桑同时又完全了解、理解并超越了丁玲所经历的一生苦难。事情很难说,说不定真就是一个后生晚辈呢!不过,那绝不会是一个一般的后生晚辈,一定是有着大师级画家一样的眼力和大师级雕塑家一样的才华。或许这本来就是一幅画像也说不定,我却误以为是一张照片了?说不很清楚。我是在报纸上见到的,而报纸的印刷质量又不是很高。
从这张照片上,已经丝毫见不到写作《莎菲女士的日记》时丁玲的身影了。那个年轻、个性、感情丰富又充满灵气的美女作家的影像已经完全无影无踪。我每年都要给我的大学学生讲述丁玲的这部极富代表性的作品,那已经是时隔七八十年的作品,我却一点儿也感觉不到时代的隔膜,相反却是触手可及的亲切。丁玲在七八十年前讲述的故事仿佛就环绕在我周围。每当给新一学年的新一届学生讲述《莎菲女士的日记》时,新一学期的新一届学生会像他们的师哥师姐一样,眼睛总是亮亮的。丁玲的文学通过他们得以延续,甚至丁玲的感情追求以至生命追求都是经过他们得以延续。
生命危在旦夕,她却和她相爱的人一起数天上的星星
莎菲是谁?丁玲是谁?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那是一个敢于追求真正而纯洁的爱情的女性;是一个不把爱情、亲情、友情和同情混为一谈的女性;同时也是一个不把爱情与性、与人的本能混为一谈的女性。丁玲笔下的莎菲是这样,丁玲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她对待爱的态度与方式实在让人敬佩,甚至超过了比她早一个时代的新文化领袖级人物胡适。像胡适一样,丁玲的一生也经历了四场可歌可泣的爱情。但是从胡适的爱情上,后人很难看到作为一个新文化领袖的风采,也很难看到作为一个新时代真正男人的风采。在爱情面前,他是一个失败者,是一个逃兵,远不如他所爱的一个又一个女人来得勇敢而坚强。他对于他所爱的和同时深深爱着他的女人的伤害,不但刻骨铭心,甚至使其中的两个女人毁了一生!女人可以为他而殉情,而胡适呢,却在仰天长叹之余退避三舍。丁玲却完全不同。在她正值青春年华时,上一辈人为她订下的与她表哥的婚约因为没有爱,她便用一个弱女子的最大努力去挣脱,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与胡也频相爱以后,她不但不在乎世人的鄙视,反而勇敢地手挽手一起走上街头。当两个人不幸被沼泽困住以后,生命危在旦夕,她却和她相爱的人一样地毫无畏惧,不是一起抱头痛哭,惋惜生命的无常与残酷,而是一起仰望星空并数天上的星星!那种浪漫,不是一般人可以轻易做出,那该是对于生命、对于爱情的多么深刻又多么超然的理解。
与冯达的相爱也是同样。信任就是信任,怀疑就是怀疑。认为是冯达出卖了自己才使得自己被捕入狱,就把自己的感知直面道出。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对于爱情也是一样。可以说,不敢于直面与正视惨淡的人生与淋漓鲜血的人,也同样不敢于直面与正视自己的感情。应该说,丁玲是那个时代女子中的一个真的“猛士”。自己深爱着的男人胡也频的牺牲没有击垮她的意志;牢狱的折磨她敢于以死抗争。那绝不仅是一种个性化的生存。其生命的内质已经超越了个性,那是生命的真正觉醒,是一个觉醒者对于自己的感情、权利与尊严的最高的捍卫。
不可想象,没有这样的感情作为依傍,丁玲历经磨难的中、晚年怎样度过
在丁玲生命的中、晚年,她与比她小13岁的年轻军官陈明的相爱,是她一生的爱情最光辉夺目、最光彩照人的一幕。在爱情与人生面前,也许最大的敌人正是世俗。因为世俗是一种最潜在又最为无边无际的力量,让你找不到对手而对手又无时无刻不在你周围,并将你紧紧包围起来。你能够清楚地感觉到这种力量的存在,却无法一把抓住它。你要与之较量,却没有明确的对手和目标,然而你又无时无刻不感到这个对手和目标的存在。丁玲应该同样感觉到了吧?因为她与陈明的相爱正是处于这样的处境之中。但是她像陈明一样来的果敢而坚强。没有什么人赞同那就不举行什么隆重的婚礼。恋爱与结婚本来也不是要做给谁看的,那本来就是自己的事,属于自己私生活的范畴。只要恋爱的双方彼此真正相爱,那是什么世俗的力量也无权干涉、无法分散和无法打垮的。在那以后长达几十年的岁月里,丁玲与陈明始终坚贞不渝地相爱着。
他们这场不与世俗为伍的爱情同时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严峻考验,特别是在50年代丁玲陷入政治和由政治而导致的人生逆境以后,在丁玲遭受长达20多年“流放”生活的艰难岁月里,陈明始终与她站在一起,始终用他的感情作为丁玲生命的支撑。不可想象,没有这样的感情作为依傍,丁玲历经磨难的中、晚年生活该怎样度过。她能够坚持下来吗?能够坚持到底吗?人的生命选择和生命历程只能有一种,选择了这一种就不可能同时选择另一种,人分身无术。不知道丁玲对于她的中、晚年的生命选择是否无怨无悔,然而应该确信,她对于陈明的爱情选择无怨无悔。到了晚年,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只是觉得陈明这一生活得太苦了,爱得太苦了。不知陈明先生有何感受。也许在他看来,为了真正的相爱,那是任何代价都可以付出、任何牺牲也在所不惜的。何以言苦?又何言太苦?真正的爱情本来就是真正的心甘情愿。
究竟是莎菲成全了丁玲,还是丁玲成全了莎菲?
我时常情不自禁重温丁玲写在《莎菲女士的日记》里的一段文字,那是小说主人公莎菲对于自己爱情的一种内心剖白。不知道这段话可否作为丁玲自己爱情追求的一个注脚和一种反证——
我到底又为了什么呢,这真难说!自然我未曾有过一刻私自承认我是爱恋上那高个儿了的,但他在我的心心念念中又蕴蓄着一种分析不清的意义。虽说他那颀长的身躯,嫩玫瑰般的脸庞,柔软的嘴唇,惹人的眼角,可以诱惑许多爱美的女子,并以他那娇贵的态度倾倒那些还有情爱的。但我岂肯为了这些无意识的引诱而迷恋一个十足的南洋人!真的,在他最近的谈话中,我懂得了他的可怜的思想;他需要的是什么?是金钱,是在客厅中能应酬买卖中朋友们的年轻太太,是几个穿得很标致的白胖儿子。他的爱情是什么?是拿金钱在妓院中,去挥霍而得来的一时肉感的享受,和坐在软软的沙发上,拥着香喷喷的肉体,抽着烟卷,同朋友们任意谈笑,还把左腿叠压在右膝上;不高兴时,便拉倒,回到家里老婆那里去。热心于演讲辩论会,网球比赛,留学哈佛,做外交官、公使大臣,或继承父亲的职业,做橡树生意,成资本家……这便是他的志趣!
唉,我能说什么呢?当我明白了那使我爱慕的一个高贵的美型里,是安置着如此一个卑劣灵魂,并且无缘无故还接受过他的许多亲密。这亲密,还值不了他从妓院中挥霍里剩余的一半!想起那落在我发际的吻来,真使我悔恨到想哭了!……唉!我应该怎样来诅咒我自己了!
这段话让我想象不出来,究竟丁玲与莎菲之间有多么大的差异或相同。究竟是莎菲成全了丁玲,还是丁玲成全了莎菲?
……看不到了,丁玲所经历的一切从她这张照片上都看不到了,完全被她的时代与岁月磨蚀掉了。可是我仿佛又分明觉得,这一切又都包容在她的这张照片上了。我不止一次久久地注视这张照片。在注视之中,已经渐渐远去的一个时代与岁月就会渐渐被唤醒,就会在我面前一幕幕重新展现。
都过去了,都被定格在丁玲的这张雕塑一般的照片之上,或者说是都被定格在了她这一张照片一般的雕像之上。都过去了吗?我有时会这样反问自己。
一个过去时代的照片与塑像,不只是这个时代的记录与纪念,更是面对一个崭新时代的警示。我祈愿丁玲和她的这张照片(或雕像)能够成为一种记录与纪念,更祈愿她和她的这张照片(或雕像)能够成为一个崭新时代的一种真正的警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