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乙肝科普 存档 1 我们对乙肝病毒的认识有哪些?
查看: 2059|回复: 32

我们对乙肝病毒的认识有哪些?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现金
3626 元 
精华
帖子
2301 
注册时间
2004-12-9 
最后登录
2008-5-15 
1
发表于 2005-2-26 11:11
加深对乙肝病毒的认识,有助于更好的防治乙肝!
健康密码一二三八!!! http://www.hbvhbv.com/forum/dispbbs.asp?boardID=999&ID=428775&star=1&page=1

Rank: 4

现金
445 元 
精华
帖子
133 
注册时间
2005-1-3 
最后登录
2006-3-26 
2
发表于 2005-2-28 00:40

究竟有哪些认识呢?

Rank: 6Rank: 6

现金
3626 元 
精华
帖子
2301 
注册时间
2004-12-9 
最后登录
2008-5-15 
3
发表于 2005-3-1 21:21

我们对乙肝病毒的基本认识

1〕凭 小 取 胜  见 缝 就 钻

〔2〕以 逸 待 劳  籍 简 克 繁

〔3〕攻 防 兼 备  双 层 保 险 

〔4〕变 幻 莫 测  改 头 换 面

〔5〕狡 兔 三 窟  诡 计 多 端

〔6〕反 客 为 主  无 穷 祸 患

健康密码一二三八!!! http://www.hbvhbv.com/forum/dispbbs.asp?boardID=999&ID=428775&star=1&page=1

Rank: 4

现金
307 元 
精华
帖子
77 
注册时间
2005-3-2 
最后登录
2005-4-3 
4
发表于 2005-3-2 07:42
可怕!

Rank: 4

现金
445 元 
精华
帖子
133 
注册时间
2005-1-3 
最后登录
2006-3-26 
5
发表于 2005-3-4 20:37
就这么一点认识吗?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17126 元 
精华
43 
帖子
7485 
注册时间
2004-12-19 
最后登录
2011-7-30 

荣誉之星 驴版 大财主勋章 郊游活动

6
发表于 2005-3-5 10:50
我发现乙肝病毒最擅长跟咱们打游击战.我们总是找不到它的主力跟他决战.
想找一个接近天堂与上帝的地方住下来

Rank: 6Rank: 6

现金
3626 元 
精华
帖子
2301 
注册时间
2004-12-9 
最后登录
2008-5-15 
7
发表于 2005-3-5 11:47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必须对乙肝病毒加强认识!

健康密码一二三八!!! http://www.hbvhbv.com/forum/dispbbs.asp?boardID=999&ID=428775&star=1&page=1

Rank: 6Rank: 6

现金
3626 元 
精华
帖子
2301 
注册时间
2004-12-9 
最后登录
2008-5-15 
8
发表于 2005-3-5 11:50

 迄今为止,我们 对乙肝病毒(HBV)的基本认识有哪些?

  我们对乙肝病毒(HBV)的基本认识有两点,其一是充分认识到了它对人类健康已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与危害;其二是认识到了HBV的结构特点及其他一些生物学特点,是HBV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与危害的主要原因。

一、HBV对人类健康构成的严重威胁与危害

  我们知道,HBV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因或叫病原体。由HBV引起的乙型肝炎尤其是各种慢性HBV感染,长期以来,已经给相当多的感染者,造成了身心方面的莫大伤害与苦痛,以至在世界上的很多地区的很多人群中间,形成了一种“谈乙色变”的氛围。尤其是作为“乙肝”高发区的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人更是身受其害、苦不堪言。

  大约有10%的人口(约为1.2亿)处于慢性“无症状”HBV携带状态。处在这种状态的人们,虽然“无症状”,可是,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必然要在生命期内的某一天结束这种“携带”状态而进入或轻或重、吉凶未卜的“发病状态”(发病期);另有一少部分人,也可能一直在“无症状”的漫长过程中,悄无声息的发生肝硬化及乙肝癌变。

  因病情持续或反复活动而被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人口接近3000万。这三千万左右人口,一是身体及心理方面存在着病痛而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二是在经济方面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与沉重的负担。同时,不容忽视的是,80%的肝硬化是由这一人群发展而来的。

  发病率居癌瘤第二位的肝癌(原发性肝癌),其中近90%的病例有显性或隐性HBV感染史。有学者进一步研究发现,慢性HBV感染者患肝癌的“危险系数”,是正常人的200多倍!

  另一方面,众多慢性HBV感染者,由于存在程度不一的传染性,真可谓“忧患与生俱来”了:

  入世、入托、入学、入伍、升学、就业与应聘等等,常常受到某些限制甚至是不应有的歧视;

  交朋结友、人情往来、恋爱、结婚、怀孕、分娩等等也往往受到这样那样的牵制与影响。

健康密码一二三八!!! http://www.hbvhbv.com/forum/dispbbs.asp?boardID=999&ID=428775&star=1&page=1

Rank: 6Rank: 6

现金
3626 元 
精华
帖子
2301 
注册时间
2004-12-9 
最后登录
2008-5-15 
9
发表于 2005-3-5 11:50
二、HBV究竟凭什么才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与危害

  HBV之所以能够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与危害,主要(?)原因是HBV“其毒无比”,次要(?)原因是人类在某些方面的“有懈可击”或是“有缝可钻”(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嘛)。

  1、人类的“有懈可击”与“有缝可钻”:

  如果把看问题的视角做一下变换的话,如果至高无尚的人类能够做到“严以律人、宽以待毒”的话,那么,我们宁可把人类发生HBV感染的主要原因这顶帽子,从HBV的头上摘下,乖乖的给人类自己戴上。

  (1)人类某些不健康的性行为与婚姻、生育行为,使令HBV有缝可钻。

  急慢性乙型肝炎在西方的某些国家和地区,被视为“性病”,为什么呢?因为那里的人们由于性放纵比如同性恋而患乙肝的比例数较高;

  中国人慢性HBV感染的源头,十有八、九在“父母”。

  如果西方某些人的性理念与性行为在日益拓宽的大道上再往回走几步(该复古时就复古),如果中国人的早婚、早育、多育这些不可取的婚育理念早日摒弃,那么,流行于世界各地的HBV感染(其实,艾滋病也是如此),尤其是各种慢性HBV感染,其发病率能不大幅度的下降吗? (2)人类防治乙肝的科技成果及手段的差强人意,使令HBV有懈可击:

  自从1970年HBV直径为42nm(纳米)的完整毒粒被发现至今三十余年来,世界各地各门各类的专家学者或是科学家们,其呕心沥血致力于防治HBV感染的精神与事迹不可谓不感人至深。但是,十分遗憾,抗HBV的突破性成果一直未曾问世。迄今为止,人类在治疗各种慢性HBV感染方面所能做到的,还仅仅停留在对“乙肝”病情的减轻及对HBV数量的减少上,而对慢性HBV感染的“彻底根治”及对慢性感染时HBV的“彻底清除”,还只能说是一种梦幻般的浪漫主义想往。当然,这中间也必然要夹杂着一些自视甚高者信口雌黄式的“纸上谈兵”与利欲熏心者摇唇鼓舌的“欺人之谈”!

  (3)经济的落后与人文素质的低下,也是某些地区HBV高发所不宜忽视的重要原因。

健康密码一二三八!!! http://www.hbvhbv.com/forum/dispbbs.asp?boardID=999&ID=428775&star=1&page=1

Rank: 6Rank: 6

现金
3626 元 
精华
帖子
2301 
注册时间
2004-12-9 
最后登录
2008-5-15 
10
发表于 2005-3-5 11:52

 2、既使人类的性理念及婚育理念存在相当的缺憾,既使人类的科技水平还有待大幅度的提高,既使人类的人文素质还相当的低下,既使人类的经济基础还相当的薄弱,可是,倘若HBV是那种“善类”的话,人类也不至于饱受HBV感染之苦啊!事实上恰好相反,HBV之对于人类,不仅不善,还狡诈与凶险的很哩:   

(1)凭小取胜、见缝小钻:这是HBV完整毒粒的直径仅为42nm(纳米)给我们的一点启示或启迪;

  (2)以逸待劳、藉简克繁:这是HBV相当简单的内部结构给我们的一点启示或启迪;

  (3)攻防兼备、双层保险:这是HBV双层保护膜及其外膜进可攻退可守给我们的一点启示或启迪;

  (4)变幻莫测、改头换面:这是HBV善于变异及亚型众多给我们的一点启示或启迪;

  (5)狡兔三窟、诡计多端:这是HBV的(有限)泛嗜性及其在人体内的分布之广给我们的一点启示或启迪;

  (6)反客为主、无穷祸患:这是HBVDNA与人体细胞DNA所进行的绝妙整合给我们的一点启示或启迪。

健康密码一二三八!!! http://www.hbvhbv.com/forum/dispbbs.asp?boardID=999&ID=428775&star=1&page=1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23 12:17 , Processed in 0.016411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