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心灵港湾 存档 1 “细腻”的人性
查看: 158|回复: 0

“细腻”的人性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3809 元 
精华
帖子
884 
注册时间
2002-10-3 
最后登录
2011-6-9 

荣誉之星

1
发表于 2004-9-25 10:53
乌托()
   二○○一年《读书》第四期田青的《面对“悲欣”总茫然》对现代人对宗教的无知
与漠视提出
了批评,认为“读一点佛书、学一点佛教,不仅对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分子有用、对自
然科学领域
的学者来说,也有好处。”我很赞成田先生的观点,正是我们对宗教太无知,才发生了
那么多天大
的笑话和悲剧!然而田先生文中有一个关于“细腻”小例子,我认为立论未免偏颇,似
乎于佛法大
义太“执着”了,反倒让人不敢妄信。
   二○○○年《读书》第三期,有一篇读书札记《心常常因细腻而伟大》,提到“我
”在拉萨过
年,拿着零钱到街头布施穷人,专挑看得顺眼的求乞者给,而那些看着不喜欢的求乞者
,就跳过去
了,一个藏族大学生达娃特地把他“拉到一边”,告诫他,“不能这有所遗漏,这样做
会使那些落
空的求乞者受到伤害。……”该文作者摩罗为此“惊叹不已”,“禁不住批曰:细腻的
心灵。心常
常因细腻而伟大。”
   田先生认为,将“依佛教思想”进行施舍的行为仅仅归结为“伟大的细心”是不够
准确的,因
为“对这里发生的行为起主要作用的东西根本与‘粗’和‘细’无关”——而在于施舍
是佛教“六
度”之一,即施舍是一种从生死此岸“度”施舍者到涅槃彼岸的方法,也就是说,施财
与人不过是
施舍者“自己得到解脱之道”,钱给什么人是无关紧要的,他只要给出去就行了,他只
要“解脱”
自己就成了,断不会钻进“我慢”(看不起人)的烦恼与错误之中。
   我一个佛学盲。田先生这样解释的“施舍”大概该是佛家真谛,可是用这种概念去
套那个藏族
大学生,再也看不出她有什么“细腻”的伟大,只剩下了“伪善”的佛学教义——她不
过是在做样
子,不过是给自己积阴德罢了。田先生这里强调的仅是施舍者,他指出:“众生平等”
、无“分别
心”是“任何一个对佛教哪怕有一点点‘粗浅’了解的人都知道的佛教的基本思想”,
“一个认为
甚至一只猫或狗都与自己平等的人,怎么会有‘顺眼’与‘不顺眼’的分别心呢?”这
样的施舍纯
粹个人化了,施舍只是施舍,你只要去施舍,不要带任何个人感受,根本不必考虑被施
舍者是什么
人,不必考虑他们有什么感受!
   而摩罗强调的“细腻”,则是双向的,它不是执着于“自己”,而是体恤着“他人
”。我注意
到,田先生在引述西藏大学生的言行时,略去了后面的一段话:“达娃认真地看着‘我
’,直到确
信‘我’已明白她意思而又没有因此受到伤害,才放心地继续布施去了”。——让摩罗
“惊叹不止”
的,不仅是达娃对对求乞者的“细腻”,还有对“我”的“细腻”,这个藏族女孩所做
的“平等”,
是田先生所说的“众生平等”吗?恐怕不全是。至少我们知道,藏族女孩不是拿佛法来
教导“我”
的,她的行为甚至与布施本身无关,她关心的是“人”,是人的“感受”,并没有什么
“众生平等”、
无“分别心”之类的佛门大义。用摩罗的话说,正是出于对别人和“处境和尊严”的关
心,才促使
这位藏族女孩表现出了“细腻”的母性之爱。如果仅仅出于以施舍求“度”的目的,这
个藏族女孩
根本无须管他人怎样进行布施,只要她自己做到“平等”就够了,何必多此一举去问“
我”的闲事
呢。
   “细腻”不单是爱心和善良的外在体现,更源于“内在的良知和尊严”。要我说,
这种“细腻”
是人性的,它基于人类对自己内在尊严的体验,它可以和宗教教义无关;而田先生所说
的“众生平
等”,充其量只能说是“佛性”的,布施者原来都揣着个人的目的,这样的信徒与庙里
涂着金身的
泥塑何异?这种冷静的“给予”不打折扣才怪呢!
   田先生在文中说,“对任何一件事,作者都可以有自己独到的感受,也完全有权按
自己的感受、
以自己的语言习惯表示出来。”同时又指出,摩罗的短文虽是上品,不过“将佛教思想
施舍的行为
仅仅归结为‘细腻的心灵’”,“说‘瑕不掩瑜’可以,但说‘问题严重’也行”——
一个知识分
子、一个学者不该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啊!可是我认为,如果摩罗在行文时考虑到佛法大
义固然全面,
也显得这人有知识,但若将这种“细腻”行为仅仅归结为“佛教思想”未免又太显狭隘
了吧。我情
愿他不要想得那么多,不要想得那么周全。这种“细腻”不是靠读几卷佛经就学得来的
。一个人可
能因“佛教思想”驱使而去“施舍”、去“细腻”,但不懂“佛教思想”也未必防碍一
个人去“施
舍”、去“细腻”。田先生说,“一个比‘我’和‘藏族大学生’更‘细腻’的心灵可
能此时正在
屋子里‘细’数自己的财产而不愿施舍给穷人一文钱!”似乎故意把“细腻”推到了反
面,这是摩
罗的原意吗?这里所谓的“细腻”恰恰是摩罗所指斥的“粗糙”,正是那种自私和冷漠
!话又说回
来,一个深谙宗教教义的人就会具备“博大胸襟”和“慈悲情怀”吗?我们常说“披着
宗教的外衣”,
有时候宗教确实只是一件外衣而已。当然,照田先生说的去做还是对的,假如我们具备
一定的宗教
知识,就更容易识破“宗教的外衣”。
   靠“佛教思想”做做秀可能修炼成佛,也可能成恶化成魔;而出自本性的“细腻”
是永远的,
它总在滋养着一个字,那就是人性的“人”!
   2001.5.24

--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迷迷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13 12:02 , Processed in 0.013843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