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精华资料 存档 1 艾滋病警示录
查看: 3666|回复: 13

艾滋病警示录 [复制链接]

Rank: 1

现金
222032 元 
精华
285 
帖子
67620 
注册时间
2001-11-10 
最后登录
2023-5-7 

元帅勋章 功勋会员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龙的传人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有声有色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人中之龙

1
发表于 2004-7-23 20:24


赵致真

  我们绝对无法想象,如果每天都有30架满载乘客的波音747客机在空中迎头相撞,世界将会陷入何等的混乱和恐慌。然而,千真万确,在我们居住的这个行星上,每天都有一只巨大的魔爪攫去8000人的生命,同时为15000人预定着死亡之旅的坐席。人类从来没有面临过如此严峻的全球性挑战。打从1981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短短20多年间,已经有6000万人受到感染,2600万人发病死去。接近了两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总和。如今,这场“世纪瘟疫”正横扫五大洲242个国家,全世界再也无法找到一块躲避艾滋病的净土了。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是艾滋病的重灾区。当瘟神张开黑色的斗篷,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便面目全非了。许多国家总人口的感染率接近30%,号称非洲之星的博茨瓦纳1986年才发现首例艾滋病人,如今患者已达41%,国民平均寿命从62岁骤然下跌到39岁,艾滋病孤儿随处可见,几代人创造的财富被吞噬殆尽,全球现代化的脚步绕过他们匆匆远去了。非洲国家的前车之鉴诉说着一个严酷而惨痛的教训,艾滋病能把美好的人间化为地狱,改变历史和文明的进程。如果不能有效防御艾滋病的入侵,人类为发展经济所做的种种努力将一笔勾销。1988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伦敦召开了“全球预防艾滋病规划”部长级会议,把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再次拉响了抗击艾滋病的全球紧急警报。联合国爱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彼得.皮奥里大声疾呼说:“当今世界没有几件事比抗击艾滋病
更重要了,因为它关系到人类的未来。”

  对于我们中国人,曾几何时,艾滋病还是一个陌生而遥远的海外奇谈。我们曾经幻想过“御艾滋病于国门之外”。而今天,中国的艾滋病正进入快速上升期,2002年底感染人数已逼近百万大关,遍及全国31个省,并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当我们为经济增长达到8%而欢欣鼓舞时,艾滋病感染人数却也在以30%的速度潜滋暗长。一个决非耸人听闻的数字显示,如果不进行紧急控制和防范,到2010年,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将至少达到1000万。也就是说,每140人中就有一个艾滋病患者。果真如此,我们的国民整体健康素质将严重下降,公共卫生系统将不堪重负,欢乐和幸福将远离千千万万家庭,世界的投资者将望而却步,我们为实现小康所做的许多努力将化为泡影,整个中国将改变颜色了!可见艾滋病决不仅是一般健康问题,还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已经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兴衰。由于中国人口基数的庞大,感染者一旦超过1%的临界值,艾滋病的大流行将更加难以避免。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因此,有人发出“国难当头”的惊呼其实并不过分。从桅杆的了望塔上,我们已经看到中华民族航船的前方,一座巨大的冰山扑面而来。

  艾滋病究竟是一种什么疾病?现代医学正层层揭开它神秘恐怖的面纱,越来越多的公众也日益掌握了有关常识。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它由艾滋病病毒感染后引起人体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或肿瘤。至今还没有预防疫苗和彻底治愈办法。

  一般认为艾滋病毒最初来自非洲的绿猿身上。由于人类跨越生态位的种种活动,打破了物种界限,使这种病毒出现了变异的“人类版”。瞧,这个狰狞的家伙便是艾滋病毒,1983年被法国巴斯德学院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所共同发现。它呈球形颗粒状,直径90纳米至130纳米。病毒的核心为中空锥形,由两条相同的单链RNA、逆转录酶和蛋白质组成。病毒衣壳呈对称20面体。最外层包膜上有图钉般的刺突结构,是它与宿主细胞结合的主要位点。艾滋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现有艾滋病毒-1型和-2型的主要区别在于包膜糖蛋白上。由于它们的变异性极强,因此给药物和疫苗的研制带来很大困难。

  病毒是一个挑剔的房客。如同乙肝病毒单选肝细胞栖息,感冒病毒只在上呼吸道黏膜落脚那样,艾滋病毒一旦侵入人体,便把CD4T淋巴细胞作为“宿舍”、“食堂”和“工厂”,在这里安营扎寨并传宗接代。它们进行着脱衣壳、逆转录、整合、转录、核心颗粒装配及出芽等一整套罪恶的生命周期活动。CD4T淋巴细胞被破坏得千疮百孔后,这些大量复制的子代、孙代病毒又蜂拥而出,扑向新的淋巴细胞。一般经过6至8年的病程,人体对CD4T淋巴细胞的补充和更新再也无法抵消病毒造成的损坏,于是免疫功能全面崩溃,我们的身体完全陷于“不设防”状态,原本能够抗御的各种疾病此时都“兵不血刃、长驱直入”了。可以说,艾滋病患者最终不是死于艾滋病本身,而是死于诸如肺囊虫肺炎、卡波齐肉瘤等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艾滋病毒除了盘踞在患者的脏器内,还主要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包括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伤口分泌物和乳汁等。追寻一下艾滋病扩散的来踪去迹就会发现,性接触,血液感染,母婴传播是它蔓延的三条主要通道。

  当今世界80%的艾滋病患者几乎都是经由性接触感染的。卖淫作为人类最古老和丑陋的行业,今天又成为传播艾滋病的一大主凶,而形形色色的“性解放”诉求,则推动了这场世纪瘟疫的全球风行。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的艾滋病例出自男同性恋人群。由于菲薄如纸的大肠黏膜极易在肛交中破损,因此感染概率远远高于异性接触。而在男女之间的性行为中,女方又比男方更容易受害。

  血液传播的途径就更为复杂了。最常见的是吸毒者互相交换使用注射针头。而不洁的采血、输血和器官移植等医源性感染则使许多无辜者大祸临身。我国河南省部分农村前些年卖血中的不规范操作曾一度带来地区性艾滋病流行,这个教训是极其沉痛而深刻的。此外,拔牙、针灸、文眉、穿耳环孔,乃至日常生活中共用牙刷和剃须刀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有报道说,打架斗殴引起的出血就曾招致当事人“一拳打来艾滋病”,看来并非无稽之谈。

  与人群中的“水平”传播相比较,母亲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等环节,将艾滋病毒“垂直”传染给婴儿的概率则更要高得多。当孕育生命的温暖母体同时成为葬送生命的死亡渊薮,这是何等残酷的人间悲剧。无情的数字显示,全球每年有200万感染艾滋病的孕妇分娩,其中三分之一的婴儿将受到与生俱来的先天性感染。

  如此众多的渠道可以感染艾滋病,我们也许会草木皆兵,手足无措了。其实,尽管“艾滋猛于虎”,艾滋病毒却非常脆弱,离开人体后,在干燥条件下只能存活十分钟,摄氏60度环境下即被杀灭。同时对多种化学品也极为敏感。因此决不会通过空气传染。和艾滋病感染者同桌进餐,同池游泳,互相握手乃至礼仪性拥吻也都是安全无妨的。许多人担心蚊子会不会传播艾滋病,科学调查已经显示,全球6000万艾滋病患者还没有一例是由于蚊子叮咬而感染。因为蚊子体内的环境完全不适宜艾滋病毒生存。走出对艾滋病认识的误区,我们就能消除许多不必要的惊扰和恐慌。

  约有50%至70%的感染者会在3到6周后出现发烧、喉疼、疲倦、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一两周后自行恢复,此后3至10年间感觉无明显异常。但我们通过对血液作抗体检测和病原学检查,都能捕捉到艾滋病毒活动的真凭实据。联酶免疫吸附法,蛋白印迹法,从初筛到确认,许多先进便捷的检测手段正相继问世。需要记取的是,感染后2到3个月,有的长达6个月,血液中的艾滋病抗体才会转为阳性。这段时间称为“空窗期”,一般而言是无法查出准确结果的。当发生过高危行为并有自觉症状时,应该到国家定点的医疗单位去化验检查。当然,本人的知情和自愿,始终应该成为艾滋病检测的前提。

  任何一种疾病都需要最低数量的人群支持。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快速流动和密集分布,已经使人类对于病毒来说成为“越来越丰盛的免费午餐”,经济的全球化同时也带来了疾病的全球化。尽管至今仍然没有彻底治愈艾滋病的办法,但二十多年来,人类为攻克这一世纪难题投入了无限智慧和亿万财富,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针对病程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环节,医生们研制了抑制艾滋病毒逆转录酶和蛋白酶活动的许多药物。困难在于,每当我们费尽心机配好“钥匙”去开艾滋病毒这把“锁”时,总会发现“锁”一次又一次地变了。近年来,随着被比喻为“鸡尾酒”的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问世并日渐规范化,患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下降,存活期大为延长,生活质量也全面提高。这是值得庆贺的胜利。此外,各种新的免疫调节药物和抗机会感染药物也层出不穷,为人类最后攻克艾
滋病顽症做出了宝贵探索。然而,必须特别警惕那些自吹发明了“灵丹妙药”的江湖骗子。任何人只要天良未昧,都不会到艾滋病人身上去发不义之财的。

  当今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已经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路,诸如病毒样颗粒、活载体疫苗及DNA疫苗的构建及免疫学研究,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但大多数尚未进入人体实验阶段,我们对于10年内能在市场出现的疫苗,显然还不能抱有过高的期望。第55届联大主席霍尔克里说得好,“知识是最佳疫苗。”我们既然已经掌握了艾滋病传播的三个渠道,就应该能够在这三条路上设置防线,阻断艾滋病蔓延。

  通过使用ZDV等药物,施行剖腹产和人工喂养,今天已经能确保大多数新生婴儿“出淤泥而不染”了,母婴传播的概率已经从30%降低到2%。随着血液供应和医疗器械消毒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经血传播的比重也将进一步下降。而最繁难的任务,莫过于堵截吸毒和性传播渠道了。

  当吸毒者手握针筒时,其贪婪和急切是难以想象的。哪里还顾得上针头消毒和其他后果。中国南疆濒临世界最大3个贩毒基地中的2个——金三角和金新月,艾滋病最早流入中国的路径和公安部门掌握的贩毒路径完全一致。不加大对贩毒吸毒的打击,它的孪生孽障艾滋病就无法控制。与此同时,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推广清洁的一次性注射针管也势在必行了。

  中国人传统和保守的性观念并没有为我们防御艾滋病筑起一座永久的道德长城,当今社会日渐改变的性态度,数以亿计性活跃期人群的大面积流动,都冲击着我们曾经固守过的生活方式和伦理秩序。然而,不管怎样时移俗易,艾滋病作为一种和个人行为密切相关的疾病,能否免受其害的决定权仍然是“操之在我”的。洁身自好,远离淫乱,选择忠诚的性伙伴,无疑是最可靠的防范措施。有人说,是艾滋病最后宣告了“性革命”的终结。请务必牢记,你和一个人发生了性行为,就等于和他所有的性伴侣都有了性关系。一夜风流,贻害终身,祸及家人,这个风险实在太大了。

  原本为计划生育而设计的避孕套已经被证明是防止艾滋病最简单、廉价而速效的利器,难怪许多国家都把它派上了战略用场。泰国厉行推广100%避孕套制以后,全民的艾滋病感染率从5%直线下降到2.5%。我国许多省、市已经在公共场所安装了自动投放避孕套设备,应该说是一大进步。人们有理由担心对避孕套的公开提倡,会造成宽容和默许色情行业的误解。其实,卖淫嫖娼和贩毒吸毒的彻底禁绝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在继续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我们总不能等到这些社会问题统统解决后再谈艾滋病防治。两害相权取其轻,究竟如何排列“道德”和“生命”的优先顺序,这需要我们深长思之,认真权衡,然而却必须尽快决断了。

  当我们说中国艾滋病感染者已逼近百万大关时,我们可曾想到100万这个抽象数字背后有着100万个哀婉凄恻、生离死别的故事?我们也许无法改变死神的判决,但却能为患者的心灵投进阳光。随着艾滋病人成为庞大的社会存在,如何消除对这一特殊人群的偏见和歧视,已成了非常现实的社会问题和伦理问题。正是对艾滋病的认识误区和盲目恐惧,造成了荒唐幼稚的社会心态:拒绝和感染者正常相处,拒绝接受他们的劳动成果,甚至拒绝为他们提供医疗服务,致使许多艾滋病患者在没有死于艾滋病之前,已经先死于社会的遗弃。本来,这些站在生命悬崖上的人最需要同情、温暖和帮助,但却恰恰是他们承受了太多的厌恶、鄙视和误解,这是社会的耻辱和失败。无论什么原因,罹患了艾滋病决不“可耻”,艾滋病人不是“罪人”更不是“敌人”,而是我们社会大家庭中遭遇了不幸的兄弟姐妹。他们失去了健康,不能再让他们失去尊严。谁又能预料感染的“无妄之灾”还会降临到什么人头上?何况我们与艾滋病的斗争处处离不开患者的协作与配合。从这个意义上,关怀艾滋病患者,就是关怀我们每个人自己。完全可以把对待艾滋病人的态度视为检验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尺。

  “媒体比医生更能够拯救生命”。对于防治艾滋病,这句话可谓至理名言。加强艾滋病知识的教育,增加防治艾滋病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实际上是尊重和保障广大群众有不受艾滋病感染的权利。“无知可以无畏”,多少人“一失足成千古恨”,就是因为对艾滋病缺乏基本了解。如果没有电视、广播、报纸、杂志通力合作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我们的所有预防措施将成为空谈。这里特别需要加强对农村人口的教育。从家乡跑到城市从事性交易的妇女回来后,会再次成为扩散艾滋病的“桥梁人群”,中国农村落后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医疗卫生设施将无力遏止艾滋病的迅速蔓延,这是我们整个防御链条的最薄弱的一环。

  近年来,中国政府日益重视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成立了由国务院副总理为组长,34个部委联合组成的“国务院防治艾滋病性病协调委员会”。一系列相关法规陆续出台,并制定了“预防为主,宣传教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2001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届中国艾滋病性病防治大会在北京召开;特别《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及其实《施指导意见》的颁布,成为系统阐述我国对艾滋病防治的宏观思考、战略布局、控制目标和具体措施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已经向艾滋病宣战了!我们的各级领导一定要破除“报喜不报忧”,“把垃圾扫到地毯下”的“政绩论”,破除艾滋病给社会主义“抹黑”的“泛意识形态论”和“泛道德论”。有了各级政府的真正重视和切实行动,中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就会出现全新局面。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就是明证。

  既然艾滋病已经远远超出医学范畴而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艾滋病的防治也顺理成章应该调动全社会的潜力和资源。不能光靠政府独挑大梁,国外成功的经验证明,非政府组织从来都是一支重要的方面军。“飘扬的红丝带”传递了多少心灵的呼唤。民间组织具有天然的自觉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广泛动员起人民群众加入抗击艾滋病的伟大行列,也昭示了我们一切工作的终极目标——建设一个温馨友爱、情满人间的美好社会。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认为:“在未来20年里,中国所发生的一切将决定全球艾滋病的负担大小。”中国政府代表已在《巴黎宣言》和联合国《艾滋病承诺宣言》上郑重签字。作为一个负责的世界大国,中国也必须在自己这块最广阔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为全人类战胜艾滋病的大局做出应有的贡献。

  人类和大自然是一盘永远下不完的棋。如今,全世界各路大军正厉兵秣马,展开对艾滋病的空前会战。艾滋病防治需要集当代各种科学技术之大成,多少科学家为攻克这一世纪绝症,贡献着毕生心血智慧,不断展现出希望的原野,他们是人类和时代的英雄。而在这个崇高壮丽的队伍中,中国科技工作者已经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劲旅。我们坚信,人类终将像历史上战胜天花、鼠疫、霍乱一样,最后迎来彻底战胜艾滋病的盛大节日。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风险和责任。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又一个历史关头,艾滋病严重考验着中国人的勇气智慧和决策者的执政能力。而理性、沉着、团结和坚定,将引导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万众一心,冲出险阻,踏上新的康庄大道!





God Made Everything That Has Life. Rest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

Rank: 2

现金
74 元 
精华
帖子
14 
注册时间
2004-7-6 
最后登录
2004-8-17 
2
发表于 2004-7-24 07:18
这和乙肝有关系吗?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8581 元 
精华
帖子
4331 
注册时间
2004-5-11 
最后登录
2010-7-6 
3
发表于 2004-7-24 10:22
然而,必须特别警惕那些自吹发明了“灵丹妙药”的江湖骗子。任何人只要天良未昧,都不会到艾滋病人身上去发不义之财的。


            HBV也是,我觉的应把HBV艾滋病传染给江湖骗子,看他们的药能不能治好自己的病!!!
       可能太不道德,但我觉得比任何手段都好.
做不了頂天立地的大柱子﹐就讓我做鋪路石吧。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8479 元 
精华
帖子
2890 
注册时间
2002-8-18 
最后登录
2007-6-27 

荣誉之星

4
发表于 2004-7-25 12:23
以下是引用haoyun2004在2004-7-23 18:18:17的发言:
这和乙肝有关系吗?

有关啊。从传播途径、治疗难度、甚至抗病毒药物等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躯体的、心理的以及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推崇科学,破除迷信!允许宗教信仰自由,反对荒谬迷信观点,支持探索气功强身健体,反对伪科学误导战友。 丰富的营养、充足的休息、适度的运动。

Rank: 6Rank: 6

现金
4426 元 
精华
帖子
1877 
注册时间
2004-5-11 
最后登录
2008-9-24 
5
发表于 2004-7-28 11:05
是么,但是现在世界上关注爱滋的人好象数数倍于乙肝!
你我相約懿百年!誰若玖拾柒歲死!錼何橋上等弎年! Sweet nothing

Rank: 4

现金
2379 元 
精华
帖子
366 
注册时间
2004-3-8 
最后登录
2016-10-14 
6
发表于 2004-10-22 00:22
哈哈
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国务院下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读完文件进饭店,文件根本没兑现。 ——杨志福

Rank: 8Rank: 8

现金
11589 元 
精华
帖子
8808 
注册时间
2002-9-11 
最后登录
2012-2-1 
7
发表于 2004-10-22 02:29
因为爱滋是世界病,而乙肝是中国病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8580 元 
精华
帖子
3261 
注册时间
2004-9-3 
最后登录
2011-3-22 
8
发表于 2004-10-30 01:30

也听说HIV是西方世界在实验室里搞出来的。

用来对付第三世界的。

非洲的一位女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说的。

傻B呆吊痴狗都没有好下场!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8580 元 
精华
帖子
3261 
注册时间
2004-9-3 
最后登录
2011-3-22 
9
发表于 2005-4-27 08:23
好帖子!
傻B呆吊痴狗都没有好下场!

Rank: 1

现金
87 元 
精华
帖子
3 
注册时间
2004-9-20 
最后登录
2005-5-6 
10
发表于 2005-5-6 12:55
艾滋病和乙肝是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其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病毒的危害程度和对生命的破坏力。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22 18:21 , Processed in 0.018615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