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学术讨论& HBV English 存档 1 转: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
查看: 985|回复: 3

转: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 [复制链接]

Rank: 4

现金
370 元 
精华
帖子
85 
注册时间
2004-5-9 
最后登录
2006-6-1 
1
发表于 2004-6-12 05:40
转自:
http://www.wjgnet.com/1009-3079/10/949.htm
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

黄正明,杨新波,曹文斌,陈红艳,王建华,田文辉,于仁娈


--------------------------------------------------------------------------------

黄正明,杨新波,曹文斌,陈红艳,王建华,田文辉,于仁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北京市 100071
项目负责人 黄正明,100071,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黄正明,杨新波,曹文斌,陈红艳,王建华,田文辉,于仁娈.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2;10(8):949-955

0 引言
目前认为,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复杂,除与病毒的直接感染有关外,还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失调有关.由于乙肝病毒和自身免疫的参与,至今乙型肝炎的治疗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难题,尽管治疗肝炎药物品种甚多,但满意的药物寥寥无几.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居世界首位,全世界肝炎患者总人数的80%左右集中在中国[1],如何解决上亿人口的乙肝带毒者(HBsAg阳性)的治疗问题,如何为病毒学指标阳性同时伴有肝功能异常患者提供有效的药物,这是肝炎治疗学中最棘手的难题.现将有关治疗乙肝的中、西药物研究进展报道如下:

1 药物治疗慢乙肝的原则
(1)消除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或减少传染性.(2) HBeAg阳性转阴,或血清HBV-DNA水平显著降低.(3)缓解症状,改善肝功,血清转氨酶(ALT、AST)恢复正常.(4)改善肝组织学,肝小叶和门静脉周围病变显著减轻或恢复.(5)药物安全,毒副作用小.

2 治疗慢乙肝药物选择
根据乙肝的发病情况,如病毒感染、免疫失调、肝细胞病理改变(炎症、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肝功异常等,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治疗药物,如抗乙肝病毒药物、调节免疫药物、保肝降酶药物、保肝退黄药物、抗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现分述如下:

2.1 抗乙肝病毒和免疫调节药物
2.1.1 阿糖腺苷(ara-A)及其衍生物-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 Ara-A为常用的抗疱疹病毒药物,1980年代发现对乙肝病毒有效,随之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2].研究结果表明,该药抗病毒作用的靶点为DNA聚合酶(DNAp),其作用是通过细胞膜转运系统而进入细胞内,并依次在核苷激酶、核苷酸激酶、二磷酸核苷酸激酶,三种酶的催化下分别生成Ara-AMP、Ara-ADP、Ara-ATP.Ara-AMP对抗HBV-DNAp,而抑制病毒DNA的合成.治疗效果:Ara-A水溶性较差,只能静脉滴入.Ara-AMP的水溶性较好,可肌肉注射.Ara-AMP治疗慢性肝炎的疗效,使HBeAg,HBV-DNA等转阴率为40-60%.但远期疗效不理想,停药后反跳,原来已恢复正常的指标又转变为不正常.另外,少数患者出现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为提高疗效和减少副反应,将干扰素与Ara-AMP交替使用效果会更好.
2.1.2 干扰素(interferon) 早在1980年代初,美国试用干扰素治疗慢乙肝患者有效至今,对其研究逐步深入,目前已成为世界抗乙肝病毒的常用药物.
   该药为一种糖蛋白,分子量为2-9万,平均5万.干扰素不被免疫血清中和,无抗原性,但有种族特异性,即人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只对人有保护力.干扰素依其来源不同而有不同品种,人白细胞产生的称a-干扰素,纤维母细胞产生的称β-干扰素,致敏淋巴细胞产生的称γ-干扰素.目前尚有基因工程产生的干扰素a2a、a2b型基因工程干扰素.以a-干扰素作用最强.
   在抗病毒机制的研究中表明,a-干扰素能阻抑病毒的繁殖与复制,但不能进入宿主细胞直接杀灭病毒,而是与细胞膜受体结合,改变细胞内有关酶的活力,解除抗病毒蛋白基因的阻遏,刺激抗病毒蛋白的生成,后者可抑制病毒mRNA信息的传递,从而抑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繁殖,使病毒特有的产物合成减少[3].慢性肝炎的持续存在或许需要未感染病毒的肝细胞的不断感染.干扰素的作用即在于保护未被感染的肝细胞免受病毒的侵袭.另外,干扰素通过免疫途径,增强T-细胞、NK-细胞及巨噬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抗病毒的效力.
   临床研究,重组a-干扰素对HBeAg,HBV-DNA转阴率约40-60%不等.那些出现疗效的患者在6-8wk内血清转氨酶(ALT)反而升高,其原因可能系由于感染病毒肝细胞溶解之故,如果ALT升高反应出现的较早,除HBeAg转阴外,HBsAg亦可能转阴性.长期使用干扰素出现疗效者,患者肝组织HBsAg和HBcAg被清除,约有一半患者门脉区并病变减轻,小叶炎症一般均减轻,有可能防止肝硬化的发生.最恰当的干扰素剂量是2-5 mU/m2,每周注射3次,共3-6mo.副作用包括潮红、头痛、低烧、白血球和血小板计减少.
   联合用药,干扰素与糖皮质激素合并应用,糖皮质激素可缓解肝炎患者症状,但单独应用糖皮质激素对肝炎病毒并无抑制作用,反而诱发病毒的复制、停止免疫治疗后会出现免疫回跳,病毒复制旺盛.联合用药,抗病毒治疗可能效果更好.先给肝炎患者强的松60 mg 2wk,40mg 2wk,20mg 2wk,然后休息2wk,后给予基因工程干扰素每日5 mU/m2,共90d.接受上述方案治疗的19例患者中11例HBV-DNA消失,而21例对照患者仅1例的HBV-DNA消失,表明干扰素与皮质激素合用似可提高疗效[4].必须强调指出,在HBsAg/HBV-DNA阳性肝炎患者失代谢能力者应用强的松时应加小心,因为可能发生致命性虚脱反应.
2.1.3 聚集胞 据研究聚集胞的抗乙肝病毒作用有三种途径,第一是通过诱导干扰素,间接产生抗乙肝病毒.临床研究证实,在对29例慢乙肝患者肌肉注射聚集胞0.08mg/kg,其中有24例诱导出血清干扰素.最高滴度为128u/ml;用药后16h患者血清干扰素达到高峰,峰值维持12h左右.第二是通过增强免疫作用而产生抗乙肝病毒活性.聚集胞是一种较好的免疫增强剂,能够提高自然杀伤(NK)细胞、巨嗜细胞、单核细胞活性.临床注射聚集胞后,健康人和乙肝患者血中NK细胞活性均明显增高.第三是直接抗乙肝病毒作用.实验中发现,在对实验细胞消除免疫力和诱生干扰素的能力之后,再用乙肝攻击,可见聚集胞的保护作用与正常细胞的作用相同.证明聚集胞的抗病毒作用既非通过干扰素途径,也非通过免疫途径[5].
2.1.4 左旋咪唑和白介素 该药为免疫治疗药物.慢性肝炎之所以缠绵不愈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用于慢性肝炎治疗的免疫调节剂左旋咪唑、白介素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例如,左旋咪唑能增加T-细胞的成熟,但对B-细胞无直接影响,有人报告,8例乙型肝炎患者用左旋咪唑治疗后人的血清ALT恢复正常,肝组织学改善,HBeAg转阴性.白介素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表现在可使1/3左右患者血清病毒复制标志消失[6].
2.1.5 拉米夫定(lamivudin,3TC,TM) 该药为化学合成品[7],1995年已被美国FDA批准为治疗艾滋病(HIV)的有效药物.1997年证明拉米夫定除了有抗HIV外,对人乙肝病毒及鸭乙肝病毒(DHBV)均有抗病毒活性.每天给雏鸭口服2次拉米夫定0.1mg/kg,可使DHBV-DNA水平显著降低.临床研究,应用拉米夫定治疗160例慢乙肝患者,疗程28d,98%患者的血清HBV-DNA水平明显下降,ALT亦降低.我国已开始在肝炎临床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机制研究,拉米夫定通过抑制HBV-DNA的合成,其作用部位在新合成前病毒的DNA链被中止.

Rank: 4

现金
370 元 
精华
帖子
85 
注册时间
2004-5-9 
最后登录
2006-6-1 
2
发表于 2004-6-12 05:42
2.2 抗乙肝病毒中药 乙型肝炎由于有乙肝病毒自身免疫的参与,至今治疗仍无特效药物,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疗效均不可靠,因此,人们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希望寄托在中医和中草药.据大量的研究资料证实,在乙肝的治疗方面,有关抗病毒、抗免疫、保肝降酶、保肝退黄的中草药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了除西药之外的第二大类常用药[8-15].分述如下: 2.2.1 猪苓(polyporas umbellatus) 本品为多孔菌科植物猪苓的干燥菌核,性味甘平.主要成分为猪苓多糖.药理研究表明,其成分降酶显著,使HBsAb阳转,HBeAg阴转,并有对抗CCl4诱发肝脏脂质过氧化作用,防止肝细胞变性坏死,降低血清ALT的活力,使肝细胞微粒体细胞色素C-P450系统的酶活力上升,从而改善肝功能.临床研究:猪苓多糖治疗126例乙肝患者,疗程3mo,发现HBeAg阴转率达77%(对照组34.2%),HBsAb阳转率为31.1%. 2.2.2 大黄(da huang) 本品为蓼科植物,常用大黄分为三种,即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和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cl).药用其根茎.主要含有蒽醌类衍生物,即大黄素、大黄酸和芦荟大黄素.药理研究表明,大黄所含的三种成分均为治疗乙肝的有效活性物质.单用大黄煎剂对乙肝病毒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特别对HBsAg抑制最强. 女贞子、木鳖子、云南当归、青叶胆、獐芽菜、虎杖、草决明、何首乌和芦荟等均含有大黄素、大黄酸和芦荟大黄素.经药理研究,上述药物均能抑制乙肝病毒的生长,并使HBsAg阴转. 2.2.3 三七(pseudo-ginseng)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药用其根.性味微苦甘温、无毒,归肝、胃经.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甙.药理研究具有抗病毒、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三七本为常用止血中药,而近来用于乙肝的治疗,对于开发老药新用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2.2.4 蜂巢(feng chao)和蜂乳(feng ru) 本品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的巢穴和乙蜂咽腺分泌之物.性味甘平.据研究发现,蜂巢对乙肝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总有效率达81.1%,对109例HBsAg慢性携带者治疗3mo,阴转率达42.22%,与转移因子(TF),免疫核糖核酸(1R-NA)对比,证明蜂巢的转阴率最高.蜂乳使肝细胞再生能力增强,降低血清ALT明显,临床常用于急性传染肝炎. 2.2.5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 本品为豆科槐属植物,药用其根.性味苦寒,归肝、肾和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养肝、胆、安五脏功能,主治小便黄赤.植化分析,苦参主要含有两种化学成分,即苦参硷(苦参硷,matrine和氧化苦参硷,kurarinone和次苦参素,kuraridine).药理研究表明,苦参总硷是治疗慢乙肝的有效成分.经DHBV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表明,苦参硷对DHBV-DNA的抑制作用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而且本品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止白细胞下降,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临床利用苦参总硷在肝脏分布浓度高的特点,治疗31例慢肝患者,取得显著疗效. 2.2.6 紫参(salvia chinensis benth)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草的全草,又名石见穿,小丹参.性味苦辛平.主治乙型肝炎等症.经植化分析证明,其主要含三萜成分-齐墩果酸.药理研究发现,齐墩果酸有抑制免疫反应,防止肝细胞损害.临床单用紫参二两,水煎服,治疗205例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效率达89%. 2.2.7 水芹(oenanthe javanica DC)[9-13] 本品为伞形水芹属植物,全草入药.性味辛凉,归肝径.具有清热解毒,退黄降酶等功能.经植化分析证明,其主要成分为黄酮化合物-水芹素.药理研究发现,水芹有抗乙肝病毒作用.(1)水芹在DHBV感染鸭原代肝细胞内对DHBV-DNA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水芹粉剂(2500ug/ml)能够显著抑制DHBV-DNA的活性,其抑制率为64%,半数有效浓度为1 120.8ug.ml-1,选择指数(SI)>9.而且在鸭原代肝细胞培养中水芹的毒性很低,其半数有毒浓度>10 000ug.ml-1.连续给药培养7d,肝细胞的贴壁状态,形态和存活量均优于对照组,提示水芹对病毒有效无毒.(2) 水芹对DHBV感染雏鸭的治疗效果,采用一日龄北京雏鸭静脉注射DHBV血清0.2ml/只,7d后ig水芹粉剂,2次/d,给药10d,观察对鸭血清DHBV-DNA水平的降低作用.结果表明,水芹小剂量(3g/kg),中剂量(5g/kg)和大剂量(8g/kg)的平均抑制率,于给药第5天分别为27.9%,50%,57.6%和第10天的抑制率分别为47.1%,50.6%,57.6%,显示较好的剂量依赖性关系.治疗组抑制率与感染对照组比较,中,大剂量组均有显著差异(P <0.05和P <0.01).停药3 d后水芹仍有一定抑制效果.(3) 水芹对人2 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 在水芹对DHBV感染有效的基础上,进一步直接观察了水芹对人乙肝病毒(HBV)的作用.应用HBV基因转染的人肝癌细胞系(hep G2)的2 215细胞培养,使之分泌大量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然后,分别观察水芹乙酸乙酯提取物和酸硷提取物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乙酸乙酯提取物在最大无毒浓度(1 000ug/ml)时,500μg/ml和1 000μg/ml)三批实验对2 215细胞分泌的HBsAg、HBeAg的活性于试验的第6、9天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 <0.05和P <0.01),其抑制率第6天分别为32.7%和60.1%;第9天分别为28.9%和62.8%,并有一定转阴作用.水芹碱沉酸提法提取物,在2 215细胞培养中,三批实验对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平均为 2 284.73±127.35ug/ml,最大无毒浓度为1 000ug/ml.在最大无毒浓度时三批实验对细胞分泌HBsAg的第6天抑制率,分别为63.23%、50.00%、70.94% ,平均为61.39±10.59%.半数有效剂量(IC50)平均为560.26±391.41ug/ml;第9天抑制率分别59.31%、56.33%、77.38%,平均为64.34±11.39%.IC50平均为638.90±63.81ug/ml.对细胞分泌HBeAg的第6天抑制率分别为85.77%、66.28%、79.46%,平均抑制率为77.17±9.94%,IC50平均为410.06±153.87ug/ml;第9天抑制率分别为85.68%、87.96%、80.74%、平均为84.79±3.69%,IC50平均为302.65±91.19ug/ml.各实验组与细胞对照组比较,P 值分别<0.05和<0.01,差别有统计学显著性.由此可见,随着给药时间延长(6-9d),其抑制作用明显增强,显示一定的时效关系;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抑制率也随之升高,显示一定的量效关系.提示水芹对乙肝病毒2 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有抑制作用.(4)水芹抑制病毒机制的研究,试验用水芹水提物粉剂(4 000ug/ml)对鸭乙肝病毒-DNA 聚合酶(DHBV-DNAp)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DHBV-DNAp为病毒复制的关键酶,也是药物作用的靶酶.抑制率为88.1%,半数抑制浓度为407ug/ml.在一定剂量范围内(250-4 000ug/ml)抑制率呈浓度依赖性增高,与阳性对照药磷甲酸钠(PFA)相比,抑制率相似.从而提示水芹抗乙肝病毒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DHBV-DNAp有关. 此外,水芹还对四氯化碳(CCl4)、D-半乳糖胺(D-gala)、a-萘异硫氰酸酯(ANIT)所致大、小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退黄降酶效果明显. 以水芹为主配伍研制而成的抗乙肝新药制剂,芹灵冲剂已在全军范围内扩大应用10多年,取得较好疗效.药理研究,该制剂体内外均有抗乙肝病毒作用,保肝、退黄降酶效果显著.临床研究,300余例大三阳和肝功异常的慢乙肝患者,经治疗三个疗程(90d),HBsAg转阴率为22.7%,HbeAg转阴率为52.4%,降酶率为92.2%,退黄率为88.6%,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目前该药正在军内有关医院应用,是一种有效无毒的治疗慢乙肝中药新药制剂. 2.2.8 其他中药 黄柏、贯众和鱼星草也有杀灭乙肝病毒的作用. 2.3 调节免疫中药 2.3.1 灵芝(ganoderma japonice) 本品为多孔菌科植物紫芝的全株.全草入药,性味甘平.植化分析,其主要成分为多糖,实验用其醇提液,可提高肝脏对毒物的代谢能力,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蛋白质代谢异常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临床用灵芝治疗715例慢性乙肝,有效率达81.3-98%,取得较好的疗效.近年来临床应用的云芝肝泰(含有灵芝)治疗慢性肝炎可增加血清蛋白的含量,降酶和机体免疫功能增强. 2.3.2 瓜蒂(cucumls melo L) 本品为葫芦科甜瓜属植物甜瓜的果梗.性味苦寒有毒,归脾胃经.植化分析,其主要成分为葫芦素.药理实验表明,葫芦素具有提高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临床用于治疗各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均取得显著疗效. 2.3.3 白花蛇舌草(dldenlandia ddiffusa roxb)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药用其全草.性味甘凉,归肠、胃经.主治湿热黄疸等症.主要成分为齐墩果酸和黄酮甙等.药理研究证实,以上两种成分既能增加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又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动物实验还发现,其注射液可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肝病理免疫反应,降低淋巴细胞对肝细胞的溶解作用.临床用其水煎剂或口服液治疗肝炎已有多年历史,尤其对慢性乙肝较为适用. 2.3.4 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 lata nees) 本品为爵床科穿心莲属植物,又名一见喜.性味苦寒.主要成分为黄酮类-甲基黄酮和内酯成分.药理研究证实,其内酯可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可对抗IgE引起的肝细胞损害.近来又报道,其内酯成分能促进脑垂体前叶分泌ACTH,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从而发挥抗细胞毒性作用和肝病理反应,临床常用于肝炎的治疗. 2.3.5 珍珠草(phyllanthus urinaria) 本品为大戟科(euphobiceae)叶下珠属植物,又名叶下珠.性味甘苦凉.入肝肺经.全草含有齐墩果酸,具有降酶保肝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临床治疗慢性肝炎效果较好. 2.3.6 夏枯草(prunella valgaris L)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全草入药.性味苦寒,归肺、胆经.全草含有齐墩果酸和熊果酸,临床治疗慢性肝炎,肝脾肿大效果较好,对各种絮状浊度实验均有明显疗效. 2.2.7 中药多糖 从菌类及高等植物中提取的多种具有免疫活性的多糖,能够非特异性地增强枘本免疫功能,其中研究较多的有银耳多糖、芸芝多糖、香菇多糖、猪苓多糖、黄花多糖、人参多糖和甘蔗多糖等,他们对治疗慢性肝炎,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有较好的疗效.

Rank: 4

现金
370 元 
精华
帖子
85 
注册时间
2004-5-9 
最后登录
2006-6-1 
3
发表于 2004-6-12 05:43
2.4 保肝降酶中药
2.4.1 龙胆(gentiana scabra bge) 本品为龙胆科植物,该植物目前世界上约有80属900多种,我国有22属约500多种,其中有12属约70种供药用,现已知有十二种为常用中药,即条叶龙胆,又称东北龙胆(G.mansharica)、红花龙胆(G.rhodantha)、三花龙胆(G.triflora)、坚龙胆(G.rigeicens)、管花友胆(G.siphonantha)、小龙胆(G.puligera)、新疆龙胆(G.kaufmanniana)、天山龙胆(G.tianshanica)、鸟双龙胆(G.urnala)、双色龙胆(G.veitchionum)、高山龙胆(G.algida)和头花龙胆(G.cephalantha)D.上述药用龙胆均用其根茎.性味苦寒而无毒,归肝胆经.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主治肝经热盛、黄疸等症.植化分析,龙胆所含黄酮和三萜类的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均为抗肝炎保肝降酶的有效成份.龙胆苦甙具有促进胃液分泌的功能,而健胃、增进食欲也有利于肝炎的治疗.药理研究:药用龙胆分别对四氯化碳(CCl4)、半-乳糖胺(GaIN)和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发大鼠肝损伤病理观察证实具有保肝作用.生化测定表明能显著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同时利胆退黄效果较好.
2.4.2 獐芽菜属(swertia) 獐芽菜与龙胆同为一科的两个属.獐芽菜属包括青叶胆(swertiamilcensis)和獐芽菜(S.bimaculata),性味苦寒.具有清肝胆湿热,除胃中伏火功效,主治肝炎,尿路感染等症.植化分析:本属植物所含齐墩果酸和獐芽菜甙是降酶的有效成分,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药理研究,从青叶胆中提取的獐芽菜甙(苦味甙)和从獐牙菜中提取的齐墩果酸分别对CCl4引起的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降低ALT含量,减轻肝细胞质空泡变性,疏松变性和胆细胞坏死.在保肝和机制研究中认为GaIT能干扰肝细胞膜粘蛋白的合成,并引起膜的脂质过摒化,造成肝细胞的结构破坏和功能障碍,使膜的通透性增加,肝细胞内cAMP大量释放入血,引起血浆cAMP含量升高.獐芽菜甙则作为抗氧化剂对抗GaIN对膜蛋白合成的影响,防止或减轻膜损伤,维持膜的稳定性,因而有对抗Galn引起血浆cAMP含量增加的作用.一般认为,GaIN是常用的肝损伤模型,对该模型有效的药物常被认为临床肝炎有益.獐芽菜类药物对GaIN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作用,故认为可能是治疗肝炎的有效药物.
2.4.3 当药(S.chinensis) 本品同属龙胆科药用植物.现已知含有成分较多,其中黄酮成分-当药黄素(swertisin)和环烯醚萜苦龙甙(amrogentin)是保肝降酶的有效成分.药理研究认为,当药对CCl4损伤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GaIN肝损伤的抑制作用更强.临床研究证实,当药片治疗黄疸型肝炎有效率达86%.
2.4.4 水飞蓟(silybun mraianum L) 本品为菊科水飞蓟属植物,药用其果.性味苦凉具有清热解毒功能.植化分析,其果含有类黄酮-水飞蓟素.药理研究,水飞蓟素对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肝脏中毒性损害(CCl4,三硝甲基苯、毒草等)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其机制研究认为,水飞蓟素具有改善肝功能、稳定肝细胞膜和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
   还有的认为水飞蓟中的盐酸甜菜硷也是抗肝损伤的活性物质,他在肝脏的胆硷合成中,提供甲基,而发挥解毒作用.水飞蓟片产于南欧、北非等地,欧洲民间多用于治疗肝胆疾病.我国现已引种成功,并将其制成“益肝灵”治疗慢性肝炎128例,总有效率达92.9%.
2.4.5 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baill)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果实.性味酸温无毒.植化分析,五味子中含有30多种木脂素成分.其中五味子素A、C,五味子木素D和谷米辛类(gomisin)为保肝的有效成分.药理研究认为,他们能抑制CCl4对肝脏的损伤,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显著降低sGPT.从构效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凡具有二苯环辛烷骨架的五味子成分均有抑制肝损伤的活性,尤其在2、3位或12、13倍有甲二氧基存在时,其活性较强.另外,五味子种仁中所含的联苯环辛烯类化合物,治疗急性肝炎优于慢性肝炎.但大部分肝炎患者,停药后血清ALT含量有所回升.毒性方面临床可见黄疸和肝功恶化者[15].这种严重反应一般在停药后可以恢复.
2.4.6 重盆草(sedem sarnemtosum bunge)本品为景天科植物,药用全草.植化分析,主在成分为垂盆草甙.药理实验证实,垂盆草甙为降酶的有效成分,对CCl4中毒动物的肝脏具有保护作用,而且降酶效果明显.临床研究认为垂盆草是一种治疗肝炎的有效药物,临床曾用其治疗1 000例急慢性活动性肝炎,降酶有效率为88.4%.但停药后发现部分患者的血清ALT有回升现象,经长期观察其主要原因是该药的副作用引起胃肠反应所致.
2.4.7 瓜蒂(cucumis meloL) 瓜蒂为葫芦科甜瓜属植物甜瓜的果梗,性味苦寒有毒.植化分析,甜瓜含有葫芦素和葡萄糖甙.药理实验表明:葫芦素B、E能降低CCl4中毒大鼠血中ALT的含量,对肝细胞的变化、坏死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长期毒性实验证实,治疗量葫芦素B、E对肝、肾、脾、肺、胃、大脑和睾丸等重要脏器均无损害.临床研究,利用葫芦素而制成的片剂,治疗309例慢性肝炎患者,总有效率69.9%,对改善症状回缩肝脾,退黄降酶有较好效果.对近百例患者远期观察结果证明,疗效也比较好.瓜蒂治疗肝炎虽有千年历史,现代医学也证实其降酶有效,但目前仍存在给药剂量较难掌握的问题.古代常作吹鼻法使鼻中流出大量黏液、蛋白质,患者难以接受;口服剂量更难以掌握.过多易引起吐泻,甚至死亡.现认为每天0.1 g生药,研粉三次吹入鼻腔,每天2次;或制成5%水浸液,每天2次,每次4-5 ml口服,可保证对机体无害.
2.4.8 灵芝(紫芝ganoderma japonicum和亦芝ganodermalucidum) 本品为多孔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全株,全草入药,性味甘平,主要成分为麦角甾醇(ergosterol)和脂肪酸.药理研究灵芝注射液和酊剂对大鼠的CCl4肝损伤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降酶效果显著.临床研究用其糖浆(100 ml含生药20 g)20-40 ml,每日3次,治疗91例病毒肝炎,疗程2mo,总有效率98%.灵芝注射液(2 ml含1 g生药)治疗180例肝炎,总有效率达96.1%,特别对急性肝炎疗效好.近来报道单味灵芝对治疗各型肝炎在降酶、退黄、纠正蛋白倒置、改善食欲效果明显.治疗营养不良性肝硬化,消退浮肿、腹水,提高蛋白、软化肝脾方面效果更为突出.现认为灵芝主要通过扶助正气、调节免疫功能达到治疗肝炎的目的,这与多数中草药以清热解毒为主有明显不同.
2.4.9 花锚(halenia corniculata)又称肝炎草 本品为龙胆科花锚属植物,药用其叶.性味甘苦,有清热解毒及凉血止血功能.花锚主要生长于我国的青海和西藏,现为藏药中治疗肝炎有效药物.经植化分析,他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花锚甙为治疗肝炎的有效成分.药理研究,花锚对实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组织化学观察,提示花锚可能有助于肝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临床研究:花锚醇片(每片含生药2 g)治疗259例小儿乙型黄疸型病毒性肝炎,4wk为一疗程,总有效率98.8%,其中ALT 4wk内降为正常者占97%,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2.4.10 陆英(sambucus chinensis lind) 陆英为忍冬科植物蒴蓼的花,全年可采,名为蒴蓼.性温味甘酸.用陆英冲剂治疗,每包相当于陆英干全草30g,成人每日3次,每次1包,共治疗肝炎304例,有效率为98%.其特点是降酶和退黄作用迅速而显著(平均治疗时间18d与对照组比较,其疗效优于复方菌陈蒿汤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稳定(通过对468例肝炎患者的随访3mo-1a,仅发现5例肝功能波动).药理实验证明,陆英毒性低安全度大,用大白鼠亚急性毒性实验,每天以陆英冲剂16 g/kg体重灌胃,连续1mo,未发现明显毒性,实验动物解剖未见明显心肝肾病理变化.可见陆英是一种保肝降酶安全有效的抗肝炎药物.
2.4.11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主要含人参皂甙Ⅰ-Ⅵ(panaxosides)其甙元又分人参三醇(panaxatriol)和人参二醇(panaxdiol),均属三萜化合物,除根外,目前又发现人参叶中也含有大量的人参皂甙,其药理作用与根相同,这就为全面开发利用人参的药用价值提供了广阔前景.人参皂甙的药理活性多种多样.1985年Hiroshi对人参皂甙的保肝作用及以某些构效关系的CCl4和GaIN为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R)系列较20(S)系列的抗肝毒活性强,含糖少的皂甙比含糖多的皂甙活性高;红参的抗肝毒活性要比白参强的多.说明人参对肝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增进肝脏核酸的合成有关.
2.4.12 三数旱地菊(shan shu han de jiu) 本药为菊科植物,药用地上部分,利用乙酸乙酯从该植物中提取分离出桷斗皮素、木犀草素、木契叶、泽兰素、芹菜素和粗毛豚草素五种黄酮素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对小鼠鬼笔硷肝中毒具有对抗作用.在相应剂量下,可使小鼠存活率提高100%.
2.4.13 柴铆花(butea monosperma) 本药经分配层析,TLC和HPLC从中分离两种已知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即异紫铆甙(isobutrim的紫儿铆甙(butrim).药理实验证明两种黄酮类化合物对CCl4和GaIN肝损害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增强小鼠肝细胞核的RNA合成,从而提高肝细胞的再生率.
2.4.14 四季菜(arlemisia iactflora wall ex DC) 本药为菊科植物四季菜,全草入药.性平辛、味甘.从四季菜醇提物中分离出护肝成份,7-甲氧基香豆三素.药理实验以四季菜水煎剂,对CCl4造成的小鼠实验中毒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降低ALT作用显著,与生理盐水组对照P<0.05有显著性差异.临床研究,以四季菜糖浆(大力玉糖胶)每日2次,每次50 ml,3mo为一疗程,治疗319例,总有效率77.1%,发现有较好的降酶退黄作用.用四季菜水煎剂治疗57例病毒性肝炎,总有效率100%,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91.55%,经统计处理x2=58,P<0.05差异显著.
2.4.15 田基黄(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 田基黄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全草入药.性凉味苦甘,目前为江南常用的利胆消黄药,是治疗黄疸肝炎的有效药物.植化分析,田基黄所含总黄酮中包括黄酮甙元(桷斗皮素),三个黄酮甙(桷斗皮甙、异桷斗皮甙及桷斗皮素-7-鼠李糖甙).药理实验表明,田基总黄酮甙注射液对急慢性肝炎均有较好疗效.田基黄浸膏10-100 g/公斤体重给小鼠灌肠,连用16d未见毒性反应.临床应用,乙型肝炎急性期,可用田基黄60 g煎汤代茶辅助治疗,有良好的退黄降酶效果.上海传染病医院临床试用于370例肝炎患者,证明对急性黄疸型和非黄疸型肝炎疗效较好,退黄降酶效果显著,总有效率为96.8%,而对慢性迁延性肝炎疗效较差.
2.4.16 郁金(curcuma aromtiea salisb) 郁金系姜科姜黄,郁金或莪术的块根.性凉、味辛苦、无毒.主治黄疸等症.植化分析,郁金含有姜黄素及其类似物dl香豆酰甲烷和对香豆酰阿魏酰甲烷.药理实验证实这些物质是抗肝炎的有效成分,他们能对抗CCl4肝损害作用.这种活性物质的结构特点是,都具有对羟基桂皮酸和阿魏酸结构.为此对同科植物姜酚,姜烯酸进行药理研究,结果发现这两种成分具有较强的对抗CCl4肝细胞损害作用.临床研究证实用郁金粉每次5 g,日服3次,治疗33例传染性肝炎(急性22例,慢性11例)总有效率96.9%,是目前利胆退黄的有效药物.
2.4.17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 沙棘的果叶花及树皮均可入药.最早苏联学者发现沙棘果汁具有保肝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其果汁大小剂量组均对CCl4诱发肝损伤MDA(肝丙二醛)的增高有抑制作用,且能显著降低ALT活力.MDA是脂质过氧化产物,CCl4毒物染毒后可很快测得其脂质过氧化物.目前对CCl4引起肝坏死的机制多认为与脂质氧化有关.CCl4在细胞色素P450作用下,产生氯甲基自由基(CCl3)等,CCl3可使细胞质膜或亚细胞结构的膜脂质发生过氧化作用,引起膜通透性增高,最终导致细胞坏死,致使细胞质内ALT释放入血.沙棘果汁可能是通过对抗CCl4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才保护了肝细胞膜,使ALT活力脂质过氧化产物MAD含量降低.

Rank: 4

现金
370 元 
精华
帖子
85 
注册时间
2004-5-9 
最后登录
2006-6-1 
4
发表于 2004-6-12 05:43
2.5 保肝退黄中药
2.5.1 菌陈蒿(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 本品为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嫩茎叶.性味苦辛凉无毒、入肝脾二经.主治湿热黄疸.植化分析:菌陈蒿抗肝损害有效成分为菌陈色原酮(capillarisin)、黄酮甙、b-蒎烯,菌陈烃.药理研究,本类成分具有消除和减轻肝细胞炎症、防止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新生及扩张胆管、促进胆汗分泌、增加胆汗中胆红素的排出量,有明显地退黄作用.临床研究:菌陈蒿煎剂、每次1-1.5两、每日3次、水煎服、疗程7d、治疗32例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患者,黄疸消失快、肝大缩小明显、服药期间未发现副作用,治疗后无复发现象.
2.5.2 乌柏木根皮(sapium sebiferum) 乌柏本为大戟科植物,他又分乌柏木根皮、叶和种子、三部入药,其根皮性微温、味苦而有毒,主治利水消积、杀虫解毒.植化分析:根皮中含有水、蛋白和脂肪酸,其中棕榈酸含量较多.临床应用新鲜根皮(二层皮)4两水、水煎治疗57例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有效率100%[10],黄疸消退最快7d,最慢14d,服药过程中无不良反应.
2.5.3 亮菌假密环菌(aumillarella tabesccns) 亮菌为白磨科真菌假环密菌的菌丝体,主治肝胆疾病等.植化分析含假密环菌甲素(aumillarisisnA)、乙素、丙素及甘露醇,菌丝体中分得甘露醇和一种新香豆素为治疗肝炎有效成分.临床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迁延型肝炎、重型肝炎、复发型肝炎共459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为最好,治疗率97.1%,有效率98.8%,退黄降酶明显.
2.5.4 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和狭叶柴胡的根,性凉味苦,入肝胆经无毒.植化分析,其根含挥发油,柴胡醇(buplurumol)、spfisukksgct(palmitic aeid)、柴胡皂甙(saikosapomin acd)、豆甾醇(stigmasterol)和黄酮醇类.药理研究,柴胡对喂食霉米(penicillum islandicum)诱发肝功能障碍的小鼠,对伤寒疫苗引起肝功能障碍的兔子(尿胆元呈阳性反应)和酒精引起的肝功能障碍均有保护作用.这种对肝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柴胡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使细胞内cAMP生成增加有关.众所周知,cAMP对机体许多细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生理起着调控作用.柴胡是中医名药,有舒肝解郁、利胆退黄降酶作用,是目前治疗肝炎的常用中药.
2.5.5 车前草(plantago asiatica) 车前草为车前科车前属植物,全草入药,性寒甘味,主清热利尿,植化分析车前子含有黏液多糖/脂肪酸中的棕榈酸,还有琥珀酸,腺嘌呤和胆硷等.药理研究除利尿功能外,还发现具有良好的利尿退黄作用.在病毒性肝炎深度黄疸不退者,用大剂量新鲜车前草100-250g煎水或榨汁频频灌服,多在2d内小便增多,黄疸随之逐渐减退.此药在南方随处可见,且易辩认,对于消退急性肝炎的黄疸有肯定效果.
2.5.6 栀子(gardenia lasmimoides ellis) 本品为茜科植物山栀子的果实.性味苦寒,归心、肝、肺、胃经.植化分析,栀子含有黄酮类枥素(gardenin)、藏红花素(grocin)、藏红花酸(grocetin).药理研究,藏红花素和红花酸经兔耳静脉注入后,可见胆汁分泌量明显增加.栀子水煎剂1g/kg给小鼠灌入后,胆囊收缩率为70%.同时给人PO 20-40min后,在X光透视下,可见胆囊明显收缩[12].临床研究,用10%及50%两种子栀子煎剂治疗19例急性黄疸型肝炎,平均治疗30.3d,其中17例痊愈,药理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栀了是一种较好的利胆退黄中药.
2.5.7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ugl)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药用其根.我国目前有四种:即(1)西南黄芩(S.amoen c.h.wright)产于云南四川;(2)黄花黄芩(S.visciduia bge)产于内蒙、山西;(3)甘肃黄芩(S.rehderiana diels);(4) 宁夏黄芩(薄叶黄芩)(S.lkonnikovil JUZ).亦均作黄芩入药.
   黄芩性味苦寒,归肺、胆、胃经,功能清热澡湿,泻火解毒.植化分析,主要是抗肝炎的有效成分黄酮为-黄芩甙和黄芩素.药理实验证实黄芩有保肝利胆作用,对CCl4引起的小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据研究,黄芩甙可在体内水解析出甙元、黄芩素和葡萄糖醛酸.后者是已知的解毒、保肝药物,而黄芩素也有较好的解毒作用.黄芩甙、黄芩素及黄芩乙醇浸膏均有利胆作用,能使实验动物胆汁排泄量增加,是退黄的有效药物.临床上多用黄芩或黄芩甙治疗病毒性肝炎,对急慢性病例均有一定疗效.
2.5.8 金钱草 本药为治疗肝炎最常用药物之一.药理实验证实,他有利胆作用.临床用其利肝糖衣片治疗急慢性肝炎退黄效果显著.金钱草的种类较多,现已知的四川金钱草,又称过路草,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mae hance),为报春花科排草属植物.江西金钱草,又称天胡荽、满天星(hydrocotyle sabthorpiaides lam)为伞形科天胡荽属植物.破铜钱,形态与胡荽相似,只是叶片较少,但功效相似,故同等入药.毛叶天胡荽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叶片较大,临床与天胡荽通用.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 Forst-为旋花科马蹄金属植物,又叫小金子钱草,黄疸草.积雪草(centeila asiatica)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的全草,又名金钱草,此药具有良好利尿退黄效果,尤其深度黄疸不退著.广金钱草(desmodium styracfolium mer)为豆科山蚂蝗属植物.连金钱草又名金钱草,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的全草,亦用于治疗肝炎.上述可见,金子钱草种类科属虽然较多,产地不一,但他们对肝的作用相似,均以利胆退黄为主.经植化分析,金子钱草所含成分主要分为两型,即以单萜酮为主的芳香型,以熊果酸等为主的外芳香型.据有关资料分析,熊果酸具有抗肝炎作用,故认为其可能是退黄的活性物质.

3 参考文献
1    宋振玉编.当代药理学-抗肝炎药物.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出版, 1995;7:393
2    彭文伟主编.病毒性肝炎研究. 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1999;1:294
3    叶维法主编.当代肝胆疾病治疗学.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0;1:46
4    Naoumov NV.Genomic variations in the hepatitis B coregene: a possible factor influencing response to interferon alfa
      treatnent. Gastroenterology 1995;108:505
5    秦绍明. 聚集胞抗病毒作用机制. 当代肝胆疾病治疗学.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2000;1:56
6    叶红军,杜侗君.肝炎免疫调节药物-白细胞介素-2. 当代肝胆疾病治疗学.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0;1:107
7    Lai CI. Lamivudine is effective in suppressing HBV DNA in Chinese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carriers;A placebo controlled
      trial. Hepatolgy 1997;25:241
8    黄正明.中草药抗肝炎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中草药. 1999;(增刊):44
9    黄正明,杨新波,曹文斌. 水芹对五种中药提取物对DHBV-逆转录酶和DNA聚合酶的抑制作用.人民军医药学专刊,1997;13:71
10  黄正明,杨新波,曹文斌.水芹抗乙肝病毒机制的研究.科学通报,1997;42:1863
11  黄正明,杨新波,曹文斌. 水芹在鸭原代肝细胞培养中对DHBV-DNA的抑制作用.中国药学杂志 1997;6:144
12  黄正明.有关中草药水芹现代研究的若干探讨.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1;9:1-5
13  杨新波,黄正明,曹文斌. 水芹乙酸乙酯提取物在2 215细胞培养中对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解放军药学学报, 1999;15:1
14  黄正明,杨新波,曹文斌,郑鸣,陈鸿雁,张敬珍,陶建华,卢立年,眭翔,刘军,刘琳,黄英. CCl4,D-Gala,ANIT对化
   学性肝损伤小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8;6:17-18
15  杨新波,黄正明,曹文斌,郑鸣,陈鸿雁,张敬珍,陶建华,卢立年,眭翔,刘军,刘琳,黄英. CCl4,D-Gala,ANIT致小鼠肝
   损伤模型的实验研究,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8;6:19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0-8 07:35 , Processed in 0.021183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