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三十以后 存档 1 偏执,也许是必须的
查看: 228|回复: 0

偏执,也许是必须的 [复制链接]

Rank: 1

现金
222032 元 
精华
285 
帖子
67620 
注册时间
2001-11-10 
最后登录
2023-5-7 

元帅勋章 功勋会员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龙的传人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有声有色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人中之龙

1
发表于 2004-5-21 03:27


弈喻
钱大昕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已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弈之优劣,有定也。一著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是,各非其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译文:

  我在朋友家里看一棋。一位客人屡次输掉,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替他改放棋子,认为他赶不上自己。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的形势。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而客人却轻松余。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很渐愧,不能说出一句话。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整天默默地坐着看而已。

现在求学的人读古人的书,常常非议古人的错误;和现在的人相处,也喜欢说别人的错误。人本来就不可能没有错误,但是试试彼此交换位置来相处,心平气和地估计一下,自己真的没有一点失误吗?自己能够认识别人的失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失误,自己能够指出别人的小失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大失误,自己检查自己的失误尚且没有时间,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

棋艺的高低,是有标准的,一着的失误,人们都看到见,即使想回护以前的错误也是隐瞒不了的。事理方面的问题,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人人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现在世间没有孔子那样圣人,谁能断定真正的正确与错误?那么别人的失误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没有失误未必不是大失误,但是人们彼此互相讥笑,没有停止的时候,简直连看棋的人都不如了。

  

=====================================


偏执,也许是必须的
点睛

《弈喻》告诉我们的道理很多,主要是发现别人的过失易,发现自己的过失难。确实如此。因为人们的立足点不同,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角度不同,很容易只看到想到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造成“各是其是,各非其非”的现象。最典型的莫过于“盲人摸象”,想想那几个摸到大象某一部分而争执不休的盲人,我们确实应该学会“试易地而处,平心而度之”。尽量扩大自己的视界,对事物或问题作更全面更透彻的观察和分析。

我们对于某些具体的问题尚能辨别出是与非,如下棋是否有失着,只要一复局,就都明白了。但也有许多道理,都是“公理婆理都是理”。且世无孔子久矣,又可依何据辨别出一个是与非呢?
我们没有上帝的全知全能,没有如来的无边佛法,没有圣人的品德学识。在目前这个各类文化大交汇的新“春秋战国时代”,多元化是本质,是主流。原先的孔夫子已经不能为我们明断是非了,马克思也成为过去时态,哈耶克能否完成中国本土化还是个迷。在这种莫衷一是的文化氛围下,偏执,也许成为我们做学问的必须。“各是其是,各非其非”也许是我们坚持真理所需的态度之一。因为古代的诸子百家,无一不是偏执的结果。而在谁都可能成为新百家之一的现代,我们就不能把真理坚持到底吗?
当然,我们在“是其是”时,应该有包容他人反对意见的度量;在“非其非”时,也应该充分尊重别人为之付出的努力与汗水。

由此,我也想到了我国古人做学问的容易,因为他们毕竟认同一个孔子的言行作为他们是非的标准。而我们呢?想到这,那无家可归的失落,无可依傍的傍徨,不停地噬咬着我这空虚的心灵。这时,我似乎真的感受到了牛顿在晚年笃信上帝时的心境……



God Made Everything That Has Life. Rest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0-10 01:27 , Processed in 0.013905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