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三十以后 存档 1 闲话五大奇书---金瓶梅
查看: 237|回复: 0

闲话五大奇书---金瓶梅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现金
2481 元 
精华
帖子
855 
注册时间
2002-3-30 
最后登录
2012-7-8 
1
发表于 2004-3-9 19:31



明清的小说都好,其中明代的小说略胜一筹,大概是因为小说兴起于明的缘故,小孩儿刚下地,透着精神气儿,所以四大名著里面倒有三部是明人的作品。清代时便有四大名著,和今天的略有不同,它们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后来嘉庆年间,《红楼梦》横空出世,一时之间洛阳纸贵,大家竞向传钞。四大里头就挤下了《金瓶梅》,添了《红楼梦》上去。这样的排名并非事出无因,同是人情小说,《红楼梦》即使只留半本也比《金瓶梅》雅致易读。

后来到底是有人不舍不得金瓶,便做了个五大才子书,大概是说写这五部书的人全是小说方面的奇才,这才有了《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的排名。

而这几部书与我是小时候的交情,大概在20岁之后就不再通读,出国之后,除了《红楼梦》,其他的连碰也不再碰了,只是空闲时看看电视剧或者电影过过瘾了事。但这几部书的感觉却是清晰而深刻的,今天拿出来说说,也算个小小的读书笔记,虽然迟到了很久。

(一)《金瓶梅词话》

按照一般的规矩,先拿了这部不甚喜欢的垫场。

我不是道学家,却不喜欢《金瓶梅》。

我读《金瓶梅》的时候不大,小到还没有什么少年维特的烦恼,不在青春期之列,所以并未被这书诲淫诲盗,却不可避免地中了另一种毒:从此排斥对细节的不厌其烦的描写。大抵读小说都是为了读情节而非读文学,若一个长篇在细节上停驻太久,总会让读者失去耐心。这样的习惯我直保持到今天,即便我现在已经知道,好的小说一样要具备好的细节。

没读《金瓶梅》之前,我不能想象《金瓶梅》是怎样的罗嗦。一日三餐都要写尽,一顿饭上吃的几十个碟子也要挨个儿描述。西门庆每次出场都要介绍穿戴,从头到脚。其实若这些东西写的有趣又新颖也就罢了,偏偏市井之内的生活都是我等熟悉的,一日三餐大家都是这般吃的。明代的咸菜和如今的咸菜也并无大的区别,就算有区别,总归是历史学家的工作。有本事你就整个斗升小民没有见过的,比方大观院里十几只鸡做的茄子让大家开开眼,不要连吃个鲫鱼都要大声感叹。我知道小说不能只为了满足没见过世面读者的偷窥心理,但顿顿吃的都千篇一律,还偏偏要一一介绍,几十万字下来,没人爱看了。一次跟老爸酒后论书,老爸说:《金瓶梅》的艺术手法很糟烂。我在对面连连点头,然也然也。

《金瓶梅》还有一点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它的口语化。《金瓶梅》虽说是宋代故事,却完全表述明朝风情,所以多用民间俚语。这个读起来十分费劲,因为有了时代距离,又有了地域距离,即便我是个山东人,很多时候读人物对话也是靠猜的。《金瓶梅》出来之后,在当时十分轰动,享盛名一百多年,可见那时人读起来并不费劲,也可见,那时人讲话都是那个味道,并不因为西门的清河口音而有所障碍。所以我宁可把金瓶的这点不足归于我的原因,但,还是纳闷,《水浒传》怎么读起来就没问题呢?

同样拿口语写作,《红楼梦》就占足了便宜,也许它年代毕竟并不久远,况且又是京城口音,所以今天之人再读,大差不差总是接的上碴儿。除此之外还有一部拿地方话写作的,也可算是大名鼎鼎,就是张爱玲大力推崇的《海上花列传》。这篇在《红楼梦》之后,有很清晰的《红楼梦》的影子,可人物对话全用上海话,也许这样更加生动,但我几乎是连猜都没有办法猜了,鉴于张爱玲大力推荐,想来一定有趣新颖,但看过张翻译之后的版本,只能暗暗感叹,人情小说从《金瓶梅》始,到《红楼梦》就绝了,其它的都是东施笑颦。

再说《金瓶梅》,即便运用乡间俚语,在一定程度上有了阅读障碍,但其在表述上还是生动的。小说若是不生动,就好象被散了内功的武夫一样,废了。所以既然能名列五大奇书之一,描述的生动性应该是必然的,这并不值得大夸特夸。《金瓶梅》的厉害在于它对人情世故的通达之处。

《金瓶梅》并不靠情节取胜,整部大书,真要概括,大概也就万把字就说完;《金瓶梅》摒弃了明以来深具群众基础的只重情节的说部特色,耗费了大量笔墨在人物世情的描写上,这是自三国,水浒,西游以来的第一部。看它写民妇是民妇样情,写绅士是绅士模样,再转笔去写豪吏又是一套笔法。且这层层互不相干的生活空间摞上去,丝丝入扣,招摇又结实,其间夹杂了人间百态,写得多、杂却不乱,看了一半往往拍案,正是正是,这类人正是这样。不得不感叹,作者以小见大的功夫确是做到十足十。一部长文,倒好象一把刀子去切社会,横几刀,竖几刀,看似漫不经心却刀刀都在要害地方,从横切面看下去,血淋淋又真实。作者又聪明乖巧,并不跳出来急做解人,也不扳着面孔叉腰训人,只一路摇摇摆摆地写下去,这些功夫不是白给的,现在的作家多叫嚷着要写史诗要写长卷,七八个人物就敢出几十万字,看了一半,感叹,还不如去看《金瓶梅》呢,起码在人性上更有认同感。

但在整篇结构上,《金瓶梅》还是不脱因果相报,点石成金的老套。西门精绝而亡,金莲被武松一刀报了兄长之仇,春梅死在纵欲过度,其它的坏人也都没有好下场。月娘算是书中少见的贞节烈女,所以最后有了儿子,儿子又进了佛门,是唯一一个结局说得过去的角色。但这样的安排并不怨《金瓶梅》,大抵那时的文章都是这般特色,符合我等百姓的价值观,俗世已经让人焦头烂额,只好在冥冥之中设置法网,所以因果报应是一定要有的,结尾虽然老套,但不失为堂堂。且群众喜欢这样的安排,《金瓶梅》只是走了最容易的一条道而已。

后来又有人嫌《金瓶梅》的结局不过瘾,又做了另一篇叫《玉娇李》的,这部书现在不存,只是听说而已。大抵是讲,《金瓶梅》中的几个主角全部再转世为人,遭遇却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西门变成一个坐视妻子不停外遇的 懵懂男子。这样的狗尾续貂从一个侧面说明《金瓶梅》的深入人心,也说明中国人性善良,就是要几世轮回的找平衡,一定要把冤仇恩情抹平了不可,说到底不过是骗骗自己,从文学角度上来讲,拾人牙慧,又不见新意,除了解闷,不可和《金瓶梅》同日而语。

说《金瓶梅》,自然就不能避免《金瓶梅》的诲淫之处。其实依我看来,还好了。比起今日的等等文字作品,《金瓶梅》已经是相当含蓄了。且明中叶,整个社会风气就是崇尚这套。那时道家得势,把对生命本身的迷恋发挥到极至,方士多有研究房中术的,也有凭借进奉春药房术得官进爵的,所以上行下效,民间类似的小说并不少见,好象《肉蒲团》和《灯草和尚》,前几天还看到一部《碧玉楼》,还有种种,我孤陋寡闻,所见并不多,但明中叶的风气可见一斑。《金瓶梅》在这样的大气候下露点演出,无可厚非,就象小时候学的文学理论,一个作家总有其历史局限性。

但《金瓶梅》可贵在只要打上马塞克,仍不失为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洁本一样能上架。况《金瓶梅》在涉及闺房时,所做的也大可还算平铺直叙,关键时候总导以诗词歌赋,个中有深意,但并无故弄玄虚的卖弄,所以并不令人生厌。以前就有朋友拿了《金瓶梅》中的诗词来问我,这什么意思啊?可见在《金瓶梅》跟色情之间,还是隔着想象力的。只是刚看时觉得心旌摇摆,看到最后就不大乐意看了而已,因为没什么创意,这就回到一开始提及的话题,《金瓶梅》的败笔在于重复描写。天天吃鲫鱼,读者不爱看;天天葡萄架,读者也不爱看了。

但不管怎样,《金瓶梅》中的春色一直为它争取了大量浅显意义上的读者,在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失去许多严肃意义上的读者,不过,谁知道这是不是作者本意呢?所以有评论家说,笑笑生写了这部毁誉参半的作品出来后就躲在后头偷笑,他把沙子跟米粒拌在一起,把清明上河图画在美女光溜溜的脊背上,然后一退千里,只袖手旁观,看天下人到底怎么个读法。我倒不认为作者可以精明到这种地步,呕心沥血写了砖头一样厚的书,听之任之已属难得,哪有自己胡乱搅局的?想来金瓶的作者初衷本没有那么高远,大抵只是写了人物百态而已,或许他也是个落魄文人,深恨暴发户一干文盲有吃有喝,自己满腹经纶却落得无人问津,於是写了长文酸溜溜地去骂,骂天骂地骂世俗。所以《金瓶梅》长卷一展,放眼过去,态度还是老实,用笔也不花哨,加了些色情桥段,除了大环境的原因,也是为了娱乐大众。一般来说,贴近世俗的东西不容易丢,就好像我一个朋友,搬家时嫌沉,扔掉了很多杂志,却保留了所有的Playboy一样。笑笑生大概只是想在满足自己创作欲望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为广大工农兵读者服务而已,你看,那时的作家多么可爱。只是他没料到,自己才气逼人,一出手就是旷世奇书,我想他现在大概在坟里后悔,怎么当初就没署上真名呢)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0-10 19:23 , Processed in 0.014196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