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原创文学 存档 1 人生百味(三) 1938——爷爷讲的故事 ...
查看: 3474|回复: 22

人生百味(三) 1938——爷爷讲的故事 [复制链接]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32534 元 
精华
25 
帖子
19421 
注册时间
2002-6-11 
最后登录
2013-3-23 

版主勋章 勤于助新 携手同心 文思泉涌 锄草勋章

1
发表于 2004-2-3 06:13
1938——爷爷讲的故事

这是人生百味系列的一个特别部分,“痛说革命家史”。以后还会有(1960年妈妈讲的故事。
今天值夜班,晚上没事,可以再写一段了。那个80年代的系列一直没有开工。只因现在维权版
的事情比较多,一上网就到那里去了,没情绪煽情了。

我爷爷家在中原腹地的一个村庄里。按族谱描写,我们应该是明朝洪桐大槐树移民过来的后代。
在上世纪30年代,这个地区既不算特别穷,也不算特别富。地处平原,交通便利;家里的地土质
不是很好,基本是沙窝地,也没有浇灌条件,完全靠天吃饭,往往一亩地的收成,比投入的种子
多不了多少。打的粮食仅够维持饿不死的程度。整年也吃不上一顿干粮。

我爸爸讲过,很小的时候,他端着稀饭在院里吃,对他的爷爷天真地说:我的碗里能照出月亮
影呢。小孩子的一句话,让大人听了,止不住的落泪。在30年代的中国农村,这已算中等以上的
光景了。据我父亲后来反思,那时候家里的劳力少,对土地投入不足,打的粮食比别家要差。

有一 段时间,收成较好,家里稍宽裕些,我爷爷当时书读的很好,家里决定送他到县城继续念高中。
那时的高中是很稀罕的了。对整个家族也是笔极大的开销。高中的规格很高,一切都仿照西方的新学,
科目齐全,甚至有德国人在教外语。

高中上到第二年,就听到消息,日本鬼子要打过来了。学校面临停办,学生们要各自回家。我爷爷
确实不甘心就此回家种地。在高中的老师里面,有两个是中共地下党员,长期向学生们宣传进步思想
(当然,这是在解放以后,才知道他们是地下党的。)在老师的鼓励和指点下,我爷爷和几个学生,
决定奔赴延安,投身革命。由于日军已快打过来,已没有时间回家,也无人传递消息。从此一去之后,
与家里音信断绝,11年间杳无消息。家里人都生死不知。

在那位老师的指点下,他们先到了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在那里,人家接济了一点路费,辗转到了西安。
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直接把他们送到延安。

到延安后,我爷爷这样的知识分子,首先进行了培训。那时候,在延安有抗大,西北工大,鲁艺。
我爷爷来到了西北工大(即现在的北京理工前身)。从那里出来以后,就分到中央机关,负责收发报。
刚工作时感觉很辛苦,很不适应。那时要日夜不停地守着发报机。他们分成两组,一组人发报,一组
人在边上摇简易发电机,互相轮换。收发报还好些,摇发电机时往往累得手臂麻木,全身酸痛。一天
只有3,4个钟头睡觉。

我曾经问过,你们当时知道发的内容是什么吗?我爷爷说,不知道。报文要先经机要室译成密码,他们
看到的只是加密后的,解密也是由机要室完成,和他们根本不在一个地方。但时间长了,反复收发相似
的内容,就算不知道密码,也能猜出大概意思。后来,我看间谍小说,就很容易理解,再复杂的密码,
只要使用时间长,报文足够多,就一定会被破译。所以冷战中,美苏使用一次性密码本,但仍有部分被
破译。

在8年抗战期间,我爷爷一直在机关发报,没有见过战斗场面,经历是比较简单的。但延安本身也有很多
风波。

陕北地处荒僻,土地贫瘠。突然有几十万大军在此驻扎,物资供应变得极端困难。当地百姓一时很难承
受。有一次打雷意外地将一个边区的县长劈死了,陕北百姓中就流传“为什么打雷不劈死毛泽东”。这是
我爷爷亲身经历的,当时影响很大。

为了应对这种严重局面,毛泽东号召搞起了大生产运动,这确实是一项影响重大,意义深远的举措。我
爷爷也有自己的纺车,自己的开荒任务。自己染布做衣服,自己纳鞋底。全体动员,自力更生,丰衣足
食,很快地,物质供应得到改善。我爷爷单位出产的南瓜,很快就自给有余。到抗战后期,甚至可以吃
到肉。他们所处的地方,在延安北边一条主要道路旁。他们买下过往老乡的半大猪,用自产的南瓜,红
薯,2,3个月的时间快速育肥。可以宰了吃肉,也可以再卖给过往客商。后勤供应的改善,明显地增强
了抗日军民的信心。

大生产运动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三五九旅的开荒。三五九旅的情况复杂,我爷爷从未仔细讲过。但我对
历史极端热衷,看过很多过去的回忆录,猜到一些大概。原红四方面军(张国焘部)为主的西路军,在
西征时遭到惨败,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徐向前,王震等将领都是讨饭回到陕北。这些讨饭回来的零散
残兵,在抗战时没有再派到前线,而是在陕甘宁边区进行生产,其中一支就是著名的三五九旅。从中央
来说,保留这些部队开荒生产,应当是保全,休养生息之意,不忍心让这些历经浩劫的官兵再去恶战。
而那些官兵却觉得有被冷落,我甚至看到三五九旅的回忆录中,说是被劳动改造。应该情绪不是很舒服
的。无论怎样,他们的生产确实是战略性的贡献,为稳定边区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一项重大活动是“整风运动”。作为普通一兵,我爷爷确实不清楚事情究竟是怎么来的。开始只是组织
学习,看中央发的材料。不知为何,突然之间,气氛就变得非常紧张。从敌占区来的青年,都被隔离审
查。我爷爷也被抓起来,关了半年之久。其间也没受什么虐待。刚开始时关禁闭,不分昼夜突击审问,
要让招供是军统特务。有的人想不通,就自杀了。我爷爷只要不招供,就天天审。我问过爷爷,当时是
不是很害怕会被枪毙。他说,一点也不因为当时人人都被审查,抓人很多了。以后不再审问,只是一直
关着。大家都心平气和地等着,半年后,就把所有人都放了,并没有做任何处理,也未做任何解释。
整风和审干运动悄无声息地结束了。

抗战胜利后,中央机关和各野战部队进行了大调整。我爷爷差一点被派到敌占区做地下工作。他已被
派到学习班中,学习一些敌占区伪装知识。比如如何利用交流电发报;如何把天线伪装成晾衣架。后
来并没有去。我爷爷说如果那时去了,可能就要牺牲了。在解放战争期间,共产党在北京,西安等地
的电台,大部分被军统特务破获。一方面是因为有美国的监听设备,一方面是有人被抓后叛变。

最终我爷爷是跟随了刘邓大军南下。刘邓有自己的嫡系部队,都在抗战中身经百战。在南下前,中央
决定再予补充强化。将原五师突围后的李先念部,和边区的部分留守部队,编成第十纵,第十二纵。
(纵队差不多相当于一个师的人数。前面的纵队番号是刘邓的嫡系,只是没有五纵。因为忌讳西班牙
内战中的“第五纵队”,所以没有这个番号。这件事爷爷讲过多次)。我爷爷是从中央机关抽调,补充
到第十二纵。

十纵,十二纵跟随刘邓南下,一直没打过什么恶仗。这不是因为运气好,而是刘邓刻意保全。其中原因
也很复杂:1。与刘邓嫡系部队相比,这样新组建的部队,装备和战斗力都很差,难当大任。
2。究根溯源,这支部队是过去遭重创的残部(西路军也好,五师突围也好,都很惨),刘邓可能不忍
心再拿去硬拼。 3。 从建制上看,这支部队不是刘邓带起来的,主要是李先念的部下,刘邓会觉得把别
人的部队拉出去拼光,不是很仗义的事。这可能是主要原因。

刘邓大军南下后,遇到的第一场硬仗是强渡汝河。部队在汝河岸边受到国民党主力前后夹击,形势十分
危急。汝河南岸已有汤恩伯部列队相迎。刘邓只好硬着头皮强渡。先头部队登岸后,派几个营的战士向
两边冲锋,打开了一个仅十华里宽的缺口,主力部队才从枪林弹雨中穿过。负责打开缺口的部队一个也
没回来,全部牺牲。这也是解放战争中最惨烈的恶仗之一。(电影《南征北战》开头那段就是)

我爷爷到达汝河已是3天之后,国民党部已尾随刘邓主力追击而去。这时的汝河风平浪静,一派祥和,

刚进入大别山区,我爷爷说,遇到了从军后最艰难的时光。南方气候和山地与北方不同,他们都感到很
难适应。当地老百姓都跑光了,大军无衣无食。在行军时会有人丛山路上掉下去,摔死摔伤。我爷爷
说,他所在部队都是北方人,甚至从没人见过大米,搞到一点大米,没人知道怎么吃,有半年时间,只
会熬稀饭吃,根本吃不饱。可怜,守着粮食,还要饿肚子。

以后的情形,在电影《大转折》中讲的很清楚。白崇禧部进入大别山区围剿,刘邓将主力一分为二,一
部在山区牵制白崇禧,一部在平原扩展势力。一个关键情节是,在形势危急时刻,刘邓将十纵派到桐柏
山区,十二纵派到湖北山区打游击。这实际上是让他们躲开了主要战斗。

他们展开的位置大约在武汉北部,叫江汉军区。纵队缩编为独立旅,并派出很多小分队到各地打土壕,
分田地。独立旅负责解决攻占县城等大的战斗。

电影《小花》中,描写的是桐柏军区,即十纵的情况。我爷爷那里的意思也和这个差不多。《小花》中
的高潮就是独立旅攻占县城。其实打的不过是地方武装,还这么费劲,可见其战斗力是非常之差了。
刘邓的王牌总队经过不断的战斗缴获,已经可以排出上百门重炮。我爷爷的部队还停留在小米加步枪的
水平。

曾经有一次,桂系部队的一个连,北上增援,从他们的防区经过。他们派出了3个连的部队,围住那个
村庄,乒乒乓乓地打了一夜,结果也没功下。好在双方都没什么损失。天亮后,双方各自脱离接触,不
再纠缠。

解放战争后期,在解放全中国的步伐中,我爷爷的部队由于位置最靠南,一下子从尾巴变成了先锋。
解放武汉时,他们被分派清理外围和佯攻。但他们刚刚到达武汉外围,就接到通知,白崇禧的桂系部队
已经逃走。我爷爷的部队成为第一支进入武汉的部队。此后,他们溯江而上,先后解放了宜昌等地。在
到达重庆旁边的大足后,停止了前进,驻扎下来。不久,接到命令,部队开拔。坐船沿江而下,徐徐
前进。在到达武汉时,我爷爷接到命令,离开部队,到北京报到。到了北京,上级通知他,加入新组建
的人民海军,成为了一名海军军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2-2 23:10:52编辑过]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Rank: 4

现金
1620 元 
精华
帖子
596 
注册时间
2003-2-28 
最后登录
2011-8-6 
2
发表于 2004-2-3 07:38
嗯~~~
好好看
dodo玩具吧,来看看,多多折扣哦http://shop33200291.taobao.com/

Rank: 4

现金
717 元 
精华
帖子
416 
注册时间
2003-8-14 
最后登录
2019-12-2 
3
发表于 2004-2-3 10:57
好看!总觉得老一辈的人经历都特别的不同.

说起以往的家事,我家里倒是特别的复杂,我曾祖父那辈子,家里就有共产党和国民党两派.据我的一位堂兄说,当年老三婆为了处理家族的纷争,要两个不同政见的儿子在汉江边的沙滩上决斗.亲兄弟一人拿着一把驳壳枪,最后国民党那边的老爷爷把共产党的曾爷爷(也就是我曾祖父)打死了.虽然我爷爷后来还是上了黄埔军校,成为国名党员,解放后还是拿着政府发给的烈士家属的补贴.

对于爷爷的事总是半懂不懂,他也很少跟我说起,因为跟他见过的面也屈指可数.我只是知道,当年解放青岛,他已经上了去台湾的飞机又下来了.解放后,爷爷一直在农村.

他喜欢写古诗,还喜欢用他不太宽裕的钱买书,然后用纸包的好好的,自己曾经也写过一本诗集,还用塑料纸封好!

我喜欢翻家里底,小时候,一天在箱子里翻到一堆奶奶写给爸爸的信,才知道他们以前走过的路有多难,刚解放那阵,从青岛到上海后,没钱了,居然是沿路乞讨回的湖北.以后的日子就更苦了.

奶奶是北京人,在北京幼儿师范毕业.遗憾的是奶奶没有见过一面,不过我看过奶奶年轻时的照片,脸上带着微笑,长长的带着波浪的卷发,眉清目秀,一件黑色的棉袄,胳膊上挽着一件外套,那份安详和美好一直印在我心中,至今还没有看到哪个女人超过我奶奶给我的那份美好印象.

想想老辈子的事,唯有叹息人生如梦!

前几天看了张艺谋的<活着>,觉得也特棒,人生真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2-3 0:32:56编辑过]


一遍春雨瓢儿菜 满架秋风扁豆花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12001 元 
精华
76 
帖子
8457 
注册时间
2002-8-30 
最后登录
2010-2-5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心灵港湾

4
发表于 2004-2-3 16:01
果然有效率。:)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2392 元 
精华
37 
帖子
13168 
注册时间
2001-10-18 
最后登录
2017-12-18 

版主勋章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美女勋章 心灵港湾

5
发表于 2004-2-3 22:31
看特深沉的文章,觉得这故事真是娓娓动听。
嘟嘟是妈妈的宝!

Rank: 4

现金
1721 元 
精华
帖子
591 
注册时间
2003-5-21 
最后登录
2009-12-31 
6
发表于 2004-2-4 14:04
我的记忆里电影《南征北战》开头那段应该是鲁西南战役,是刘邓的部队没错。
随后刘邓部越过黄泛区跃进大别山,而电影中的部队自然又应该是陈毅、粟裕的了。
中学时读研究刘伯承的书,经常有比较研究刘指挥的三次渡江战役的文章,也即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挺进中原时强渡汝河、百万大军过长江。强渡汝河,对刘邓的意志和决心,以及各级指挥员层层贯彻这一决心的能力是非常严峻的考验。
大家都知道刘邓喊出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口号,但刘邓指示部队,在攻击路线上不收俘虏、不留活口可能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随着邓成为第2代核心,跃进大别山的意义开始拔高。80年代初拍的电影《挺进中原》,那个团长亲自拼刺刀就是汝河一战,也绝对真实。
――――――
西路军的问题到现在还是很敏感的。中央红军30几万人,经过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路上的苦战,到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时候只剩三千人了(8千人这一数字,是和陕北红军会师后的统计)。而红四方面军还有8万多人,而且兵强马壮、装备精良,有骑兵团、妇女团、机枪营、炮兵等。
有关叶剑英星夜飞马报信的那封张国焘指示解决党中央的密电,历来就有争论。
由红四方面军组建的西路军应该是4万人,失败后只有几百多人流浪回到延安,他们中间只有少部分被处决。而一路跋涉到兰州和新疆,找到当地党组织的二百多人,包括许多高级干部,则被立即关押,后来也几乎全被处决。
《徐向前战争回忆录》应该是良心之作,里面引用了一系列西路军指挥部和中央军委的往来电报。这些电报中,军委的指示忽东忽西,忽西忽东,让人匪夷所思。在不该进攻时进攻,该撤退时强令就地整顿等等,最终导致全军覆没。看到这里的人都能想到“借刀杀人”。徐向前解释陈昌浩之所以不折不扣地执行军委的命令,是因为他是张国焘手下的政治主任,有很大的思想包袱。
红四方面军另4万人组织的左路军,也遭到较大损失。假设红四方面军得以保存,那么东北军、西北军、张学良、杨虎城,已经抗日等等历史就要改写。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Rank: 4

现金
1721 元 
精华
帖子
591 
注册时间
2003-5-21 
最后登录
2009-12-31 
7
发表于 2004-2-4 14:09
我爷爷那一辈人只有两兄弟,爷爷的哥哥年纪不大就考上了黄埔军校,毕业后在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当排长、连长,随后参加1937年的淞沪会战,战死在那里。这些就是我所知道的所有情况。
那次会战,蒋介石不惜血本,投入了几十万嫡系部队。宋美龄到前线慰劳将士,乘坐的车子被日本飞机炸翻,但宋美龄仍然坚持带伤向士兵演说。
一寸山河一寸血,可是抗日正面战场的历史几十年来一直被人刻意遗忘。
爷爷的哥哥有一个黄埔军校的同学,也是同乡,到抗战胜利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团级的参谋了。但他厌倦了战争,心灰意冷之下辞职回到家乡小城的小学当了老师。可干了几个月,又不想干了。因为老家有不少土地,他干脆回去过着收田租的逍遥地主生活。转眼到了新中国,遂被打倒、批斗,一家人艰难度日。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2392 元 
精华
37 
帖子
13168 
注册时间
2001-10-18 
最后登录
2017-12-18 

版主勋章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美女勋章 心灵港湾

8
发表于 2004-2-5 01:35
对于战争,知道的少,很少。其实想想过去也没有多久啊。但是,生活在和平岁月里的我们,有很大一部分人,对于那份残酷,已经淡忘得如同抽屉角落里陈旧黯然的红领巾了吧。
读书的时候,还去烈士陵园扫过墓,只是当时的心情却是当做一场春游,不知道躺在墓地里的烈士们,看到我们这群因他们鲜血和生命换来幸福生活的祖国未来,心里会如何的感慨。
嘟嘟是妈妈的宝!

Rank: 6Rank: 6

现金
2778 元 
精华
帖子
1458 
注册时间
2002-4-27 
最后登录
2010-3-28 
9
发表于 2004-2-5 01:41
奇怪,这贴easy怎么不来回一下?
他爷爷据说也是黄浦军校毕业的,有故事的爷爷们啊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2392 元 
精华
37 
帖子
13168 
注册时间
2001-10-18 
最后登录
2017-12-18 

版主勋章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美女勋章 心灵港湾

10
发表于 2004-2-5 02:15
好粗心的MM啊。
嘟嘟是妈妈的宝!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21 23:41 , Processed in 0.019134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