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三十以后 存档 1 姜奇平:信息空间--建立辨识21世纪财富地图的感觉 ...
查看: 407|回复: 0

姜奇平:信息空间--建立辨识21世纪财富地图的感觉 [复制链接]

Rank: 4

现金
717 元 
精华
帖子
416 
注册时间
2003-8-14 
最后登录
2019-12-2 
1
发表于 2004-1-24 00:27

  在新的现代化过程中被钱烧糊涂了的人们,往往陷入两种思维倒错,一种是把不变的东西当作变的东西,比如,我们会把对网络这一历史大潮的估价,简单等同于登上中国首富宝座的弄潮少年呆在浪尖上的那一刻(同一些人曾用同样简单的思考方法对纳指暴跌那一刻估价网络,以为一钱不值);一种是把变的东西当作不变的东西,比如,我们企图费尽心机为信息技术革命中的不停变化,制订长达十多年的“计划”。我认为这些均源于对信息价值表里关系的颠倒。

  新一轮现代化运动中引领变革的力量,来自于“道”本身的变化。把握道的变化,才能找到表里变化的真正依据。不知大家是否注意:“道”变了,是因为“天”变了——信息革命改变了空间的基本含义。空间概念不同了,按新法划出的财富版图,多数人自然难以辨认。这是导致众多的“老马”不能识“途”的根本原因。

  21世纪的财富版图正在重新划分中,国人要恢复对财富地图的认知能力,先要确立正确的信息空间概念。只有找到信息空间的感觉,才能由表及里,找到新一轮现代化中资源重组、制度重组和财富重组的确切依据。否则难免陷入新的误区。

  
  对财富的认知和把握,最终要归结到对时间和空间的反思

  这一轮现代化(信息化),因为被认为“不成熟”,正面临着问题。不成熟的症结在哪里呢?比较历史,最容易得到启示。上一轮现代化(工业化)之所以显得比较成熟,一个原因,就是大家对工业化之道,认识得比较清楚了。时、空,相当于道之阴阳,把握到时空,离认识道就不远了。在凡界的诸多表象之外,人们已经认识到,从根本上说,工业化的时间和空间,不同于农业化的时间和空间。

  举例来说,在我看来,美国今日的富强,与其说源于他们的祖先偶然找到一个富饶的新大陆,不如说是他们领先认识到了一种不同的财富时空概念。富兰克林时代已经认识到,“时间就是金钱”。(这种观念的基础,可以追溯到笛卡尔)。这不是说着玩玩的,其中含义正如1961年肯尼迪解释的那样,是指:“我们必须把时间当成工具来使用,而不是把它当成一个长沙发。”意思是,一旦时间成了人类在克服空间阻力——即缩短时间的距离,消除空间遥远性的持续努力中的基本工具,时间也就变成了金钱。西美尔认为,所谓“有价值的”(Valuable),来于“获得某些事物的迂回曲折”。如果到达最远的地方,都不会失去任何时间,按西美尔的观点看,那些地方就失去了任何价值。最典型如西方经济学对资本的理解,资本如果不是对眼前时间(消费)的牺牲,就不会具有价值。对时间的这种工具理性的理解,打破了中世纪基于自然基础的定位空间(Space Of Emplacement)概念。这是一种从宇宙观高度对财富的重新认识,开玩笑说,就相当于站在太空战高度认识国家竞争力所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鲍曼在《作为时间历史的现代性》中认为:“时间历史始于现代性……现代性是有历史的那段时间。”“工具理性集中于将客体更为稠密地充塞进空间中,并扩大这一在特定时间内能被填满的空间”。这就是对效率的时空解释。整个工业时代对于现代性和现代化的理解,都离不开对时间概念的这种内在认识。

  实际上,信息革命提出了不同于富兰克林时间的财富观。后现代思想家普遍指出了这一点。

  信息革命中总是强调速度,如果你仅理解为是指“快”,那就不对了。强调瞬时(Instantaneity)的本意,正如鲍曼所说是指:“时间再也不是‘获得某些东西的迂回曲折’,并因而不再赋予空间以任何价值。”这就是我7年前提出“直接经济”概念的本意。必须从生产方式上理解,而不是在地理学的意义上理解。

  福柯在《不同空间的正文与上下文》中,比较了前现代、现代化与后现代中空间概念的不同:中世纪的空间是指定位空间,特点在地方化(Localization);从伽利略以及17世纪起,空间的特点是延伸(Extension);现时代,空间的特点是基地(Site)。“今天,基地又取代了本来替代了定位的延伸。”这里所说的基地,相当于网络中的节点。人们“生活在一组关系中,这些关系描绘了不同的基地,而它们不能彼此化约,更绝对不能相互叠合”。这种异质的空间,构成了与工业化同质空间的区别。鲍曼(轻现代性、流动的现代性)、大卫·哈维(时空压缩)和吉登斯(组织媒介)也都认为空间、时间是现代性的关键词,现代性正是时间与空间的演变。

  我前年与托夫勒聊天的时候,他也反复向我强调,时间的价值浓度是不等的。较高的体验使单位时间的价值上升。而工业化时期的时间,是一种等长的时间。与其说是格林威治时间意义上的等长,不如说实质是价值等长,即同等时间创造同等价值。它与信息社会的时间概念格格不入,其中区别,在我看来,就完全相当于马克思所说“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两个概念的区别。信息空间意义上的时间,是历史主义的,是相对时间。

  空间概念的区别也是同样道理。与表现为体验经济这种经验形态的时间相对性和历史主义理解类似,对空间的相对性的理解,将导致经济的文化化。这种文化化,将解决经济的个性化问题。这是作为机械论的新古典主义最不擅长的领域,而又是信息经济最大的价值增长点所在。我们最终会发现,新古典经济学信息充分假说背后,存在我们现在所没有发现的更大问题,在于使信息环境外生化,将文化理论贬低为经济解释的补充替代品。这导致忽略在市场失灵与政府介入之间,还存在第三空间,这就是识知(波兰尼概念,不是“知识”)的公共流动空间,要用不同于市场和政府的第三种组织形态——非扁平、非科层的网络治理来处理,用知识管理的方式来增进。

  以现代性为全部基础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对此束手无策。如果信息化政策建立在这种理论基础之上,将既不可靠,又不成熟。这就是中国的信息化如果失败,它的最核心理论隐患所在。日本可以用GNC战略偷袭美国,它(包括韩国)也可以用这种战略偷袭中国,西方主流对此基本无解(所以美国《外交》季刊与《时代》周刊这个月才会表现出惊恐不安)。我们与美国比较起来,在这方面更加不成熟。将来吃亏也会更大。

  现代化竞争中最怕的,就是这种情况。别的国家在另一个时空维度中,对你发动“珍珠港偷袭”,你自己却浑然不觉。所以我呼吁在研究太空船的同时,也应研究研究太空(SPACE)的财富本质问题,以免中招。

  
  《信息空间》:

  中国人不能不读的一本书

  在所有关于信息空间的理论中,我认为写得最好的一本,是布瓦索的《信息空间》,这是中国人在新一轮现代化中拆着解着的新《天演论》。

  我用我的语言概括一下这本书说的是什么:

  《信息空间》认为,新古典经济学不能解释信息社会的财富问题:“因此当信息以其自己的权利变成一种形式的财富时,经济学发现自己乱了方寸,以错误的概念工具去处理信息现象。”

  《信息空间》认为根本的问题,出在新古典经济学背后所依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仅相当于1860年物理学的时空概念,因此严重过时。以这种时空概念,做出的经济学推论,对于信息时代来说,是不可靠的。《信息空间》按新一轮现代化要求,对时空概念进行了重新梳理,将经济学中理性人假说对确定性(负熵现象)的解释,扩展到了对不确定性(熵增现象)的解释,并由此将信息问题,移向了经济解释的中心。

  《信息空间》把斯密在市场完全信息假说中漏算的交易费用概念,进一步还原成熵的概念,因此与信息建立了内生的关系。在作者看来,信息的作用,并不仅仅是降低交易费用,信息的生产和交换,本身也创造价值。因为经济效率问题被推广为“通过对特定活动水平所要求的物质资源如空间、时间或能源消耗的最小化而有效减少熵的产生率”。张五常与韦森在争论交易费用问题时,把这最重要的一点,全都漏算了。

  《信息空间》通过“信息-不确定性-熵”这三位一体的概念体系,把信息流为什么能整合资金流和物质流的道理,从资源配置到制度安排,总结到了新的高度。将经济学镜头中聚焦于物、聚焦于钱,成功转向聚焦于信息。在作者看来,经济过程既不是使用价值的流转过程,也不是价值流转过程,而是信息流转过程。信息流转,要求人类系统,也就是它的文化、制度环境与之配合。信息流转的本质,是人类系统与环境系统进行对话交流中,有序程度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

  《信息空间》详细分析了信息生产与交换,以及围绕的制度变迁,发现了信息不同于物质、资金的特殊规律。特别是注意到隐性知识的特殊性,进而发现了文化理论对经济学的特殊意义。

  需要越过《信息空间》进一步反思的是,当信息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后,经济过程的历史性质、个人化性质、知识创新性质都将得到更加合理的解释。

  用信息空间概念理解实际进行的国家竞争,我们就可以发现,日本、韩国近年来,出现了超过汽车工业的文化信息产业,并对美国强势出口,背后有对财富的“太空级”的更深算计,已经出现在现代化上反超美国的一线潜在可能(这也是引起《外交季刊》警觉的原因所在),如果有5000年文化底蕴的信息化中国真正醒来,理解了这种趋势,人类历史将再次被改写。
一遍春雨瓢儿菜 满架秋风扁豆花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0-11 01:11 , Processed in 0.013453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