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精华资料 存档 1 【立此存照】汪丁丁《略论今日西医之不科学》 ...
查看: 1093|回复: 3

【立此存照】汪丁丁《略论今日西医之不科学》 [复制链接]

Rank: 1

现金
222032 元 
精华
285 
帖子
67620 
注册时间
2001-11-10 
最后登录
2023-5-7 

元帅勋章 功勋会员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龙的传人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有声有色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人中之龙

1
发表于 2004-1-20 22:28
[B](附众人评论) [/B]

略论今日哲学之不科学

  读罢汪丁丁的文章,深受“启发”:若今日的“哲学家”都如汪氏一样,则今日之哲学必定是不“科学”的:它让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有“学问”,可以触类旁通(而这是不可能的,也没必要);它甚至让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医生”,可以给自己开药!(这简直是草菅人命)。而其依据竟然是千年前的著作!(这不亚于用牛车的建造理论来指导高速铁路)

  汪氏哲学之混帐,在于它无视一个基本的事实:在宇宙间,每个人都是渺小的。它让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很“伟大”,其结果与发楞功何异!?

(xinku)

  亏他还是学数学,学经济的,这么痛恨“统计”。那我说,每个股民,每个投资者都是唯一的,每个国家的经济现象都是唯一的,每个时期的经济现象都是唯一的,你们这些经济学家还研究个P。

  理论荒谬不说,还逻辑混乱!

  他对美国医生的意见不予采信,原因是美国医生的话来自“统计数据”。但是他对香港的那位老资格医生却言听计从,因为那位老资格医生告诉他“就‘眼压’而言,我们亚洲人普遍比西方人高,而且可以高很多呢”。

  嘿嘿,我倒想问问,这位老资格医生的结论是怎么得出的,怎么就知道“亚洲人普遍比西方人高”,看到普遍二字,我就忍不住要猜测这结论是从“统计数据”来的,而且我也想象不出除了“统计数据”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支撑这位老资格医生做这种结论,难道是他胡猜的?

  作者一直在强调香港这位医生的这个老字,“老资格”,“老医生”,请问一个老医生为什么会特别得到人们的信任?难道不是因为他接触到了更多的病例,有更多的经验,掌握了更多的“统计数据”?要按照作者的“每个人类生命都是唯一的”观点来看,这医生老不老也没什么关系,说不定年轻的还好一点,反正每个患者都是唯一的,前面的经验没有用处,没有经验还可以少收一点影响呢。

  我呸,经济学家。 难怪经济领域怎么说都有理,原来经济学家练的就是这个。

(smoothcactus)

北大教授找不到北了?

写文章要吸引读者的眼球,各有各的方法。据说那刘震云也是北大出来的,到了那个境界就是“艺术”了。还有个叫“学术”的。玩“艺术”不成可以玩“学术”。这也可以超度众多的北大教授。但是玩“学术”就得按玩“学术”的方法,不能有“跳跃”和蒙太奇。

如果是改题目为 《略论今日西医之不合适》,那北大教授就可以“放言”了。只因为用了“科学 ”就得有些“使用规范”。规范之一叫做“因果律”。讲白了就是当妈的要在儿孙之前出现。而教授“试图向读者指出的”:“今日西医之无论如何也难以成为科学的根源”,违反了这个“因果律”。“今日中医之潜在地可能具有科学性质的根源”也是不伦不类的认识。大约教授以为再过若干万年,今天的“猴子”就可以变成今日的人类吧。

为了您和北大的名誉,以后写这样的文字的时候还是改用个笔名吧。

(mirror)


> 行文至上列第(2)项假设,我想到了西方医学之祖盖伦在其医学名著开篇提出的> 未来医学理想
   
     行文至此,我也想提醒汪大师一下。西方医学之祖应该是希波克拉底,盖仑是排第二的。难怪汪大师制造出了阿米诺酸!

(marsexplorer)

汪丁丁你没有做过医生,在这里乱讲什么?!我就是一个医生,我承认现在中国的医疗体制有很多问题,比如医生所得的诊疗费与医生的付出不付,所以会有很多医生收取药品回扣。你们知道病人或许挂号是花了10圆或多少,但你们知道医生凭自己多年所学知识的到的诊断,而且这个诊断是有很高风险的,但医生最后所得的诊断费大概就是5角到5圆而已。而关于西药的副作用问题,你知道中医中也有一句话叫“是药3分毒吗”?不过西医讲究实事求是,把副作用写出来告诉大家罢了。

     我也不反对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医生,毕竟人应该为自己的健康和生命负责。所谓术业有专工,每个人还是应有各自的职责的。

     关于某些医生看法不一样,那很正常,毕竟很多病情本就是变化的,毕竟事物是运动的嘛,医生只能把意见告诉你,至于怎么选择要看你自己的取舍,怎么能怪别人。而且很多病现在本就是研究阶段,有分歧很正常,但科学是向前进步的,在不断的临床总结和经验教训中总会有各个疾病被攻破的一天。

(巧巧妹)

  本来还是挺喜欢丁丁老师的,但他时不时出来发表点经济学之外的东西,又很外行,搞得我不知应该说什么好。要是让方舟子们看到这篇文章,又要“立此存照”了。说一点具体的吧,如果“将来,我们不再有医院,可是我们有医学院,就如同我们有经济学院和文学院一样,让医学成为每个学生修习的公共课程。 ”那不是否定了社会分工?丁丁又专门研究过“知识经济”,不会自我否定了吧?!

(dingdingcat1)

  就您了解这么一丁点东西就可以证明西医不科学吗?现在的状况跟盖伦预测的不同就证明他错了,不能说明现在错了,道理不用讲了吧。

(tanjunfeng)

    每一个人是唯一的,同时又是一个人。
     我们不可能有唯一一个人的医学。
     只能有人的医学,在尽可能适合每个人的特点。
     科学就是研究普遍性,取消普遍性研究就取消科学。
     凡唯一性东西,都不能成为科学。
     汪是唯一的,但不能有汪丁丁医学。
     而且任何病都不是唯一的。

(陈体滇)

丁丁如是说:经济的问题,经济学家不要再站在“山上”喊什么过热不过热了,要“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医生”。否则,光“抢救”就累死你了,还谈什么“幸福生活”?还是老子那句话:“道可道,非常道。”

(free668)

西医用统计是因为承认不能INDIVIDUALIZE到个人,中医吹牛能辩证到个人整个一华说八道。天花一来还不是搁倒一大片,连皇帝都担心后代会被害死,最后,啪,西医来个打针,嘿,天花就没了。

世界上的国家能把人均寿命提高到70多岁的,没有不靠西医的。

一定要把中医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HunHunSheng)


学哲学而能把文章写成这样,不能不令人佩服。首先什么是科学,难道统计的方法不是科学嘛。一个类似的反驳是,民主不是一个好制度,而是到目前为止最不坏的制度。另一个类似的反驳是,果真如此,每一个人都应当是历师,因为对自己的案子最清楚,每个人都应是厨师,因为最知道自己想吃什么。即使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身体,他知道该用是么药么?

(Dishui)

都是你们给闹的!汪老弄篇好的,你们说人抄;自个写一篇吧,你们又骂不好。没活路了!

(kbiao)


敢情这祸害学术环境的抄与骗和祸害自然环境的土法炼焦一样,都是某些人唯一的活路,反对不得。

(fagus)



附:
略论今日西医之不科学

作者:汪丁丁 2004-1-17 10:26:07
出处:博客中国(Blogchina.com)

----生命,尤其是人类生命,每一个都是唯一的。
----医学,以寻求成为一门科学的医学而论,其起源在于治病。与此对应的是中医,不以成为科学而自居的传统中医,其起源在于养生。这两种不同的缘起方式,我试图向读者指出,正是今日西医之无论如何也难以成为科学的根源,和今日中医之潜在地可能具有科学性质的根源。

----试想一位医生,端坐于正堂,面对一位前来“就诊”的“病”人。这一场景,先在地意味着两个要命的假设:(1)“病”,以较高概率存在,否则,理性的人怎么会浪费时间和财力来看医生?(2)“就诊”,承认了医生的权威性,排除了潜在的其他多种祛病途径。

----行文至上列第(2)项假设,我想到了西方医学之祖盖伦在其医学名著开篇提出的未来医学理想:未来之医学,应当不再是专业医师之事,而是每一个人之事。因为,每个人都应当而且事实上比医师更熟悉自己的身体及其疾病的可能原因。

----我们现在仍然设置医院,这意味着我们尚处于自我意识不足够发展的阶段。将来,我们不再有医院,可是我们有医学院,就如同我们有经济学院和文学院一样,让医学成为每个学生修习的公共课程。

-- --继续讨论那两个致命假设。所以,有经验且不被既得利益遮蔽了德性的医生,其判断力的首要方向,不是病,而是就诊者所信存在之病不存在的可能性。此所以,美国医生几乎半数处方所开之药物皆“空囊”药丸——以慰前来诊病其实无病者。而且,实验表明,对这类“病”人而言,空囊效果与实药效果在统计上没有显著差异。

----现在让我们假设病人真有病,而且病症明显。例如,某部位感染发炎,据医典可用抗生素治疗。我亲眼见到北京医院内科的一位门诊医生,或许因接诊数量太大而厌倦,或许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仔细诊断,反正,他只询问就诊者自己的感受,便提笔开药,两分钟,每天而言,平均两分钟,他的注意力就(或许是“必须”)转移到下一位就诊者身上。这两分钟的时间,还包括记录病情和写诊治意见的时间。

----这位医生在两分钟时间内,需要基于职业经验来判断,例如,感染发生的部位,在多长期间内使用了多大剂量的药物之后以多少概率恢复正常。

----首先是剂量的判断问题。今天,不仅中医一贯承认,而且西方科学也开始承认(较早如兼有科学家和哲学家身份的詹姆士、庞加勒、怀特海),人体是相互纠缠着的无数生态链的某些环节——在这些环节上,一些链条集聚在一起涌现出来我们叫作“生命”的那种过程。

----过大的剂量,不仅可以削弱导致感染的细菌和病毒,而且可以干扰生命所在的那些生态环节。因此,根据社会预期,医生的职业经验应当指导他作出最恰当的剂量判断。姑且不论在现实社会里我们的可怜或可恨的医生们是否有能力、有时间、有道德情操,来进行这样的判断。

-- --于是,西医的问题就转化为对生命所据的那些生态环节可能受到的药物和手术影响的整体判断和权衡问题。面临这样的问题,西方科学的唯一办法,是收集数据,建立统计关联。这样,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的医学院学生几乎都被转化为应用统计学的学生了。类似地,还有经济学院的学生们和教育学院的学生们,或许,语言学系和社会学系的学生们,以及,最近的趋势表明,法学院的学生们。

----但是,统计指标不是生命,它们无法刻画生命过程,即便西方医学收集到足够的统计数据。我的一位美国医生,在长达三年的时间内,说服我使用一种降眼压但对心脏功能有相当负面影响的药物,理由是:(1)我的眼压太高,并且,(2)根据我的自述,我的直系亲属当中存在青光眼患者。

----他所根据的,是西方科学所谓的“统计规律”。可是生命,尤其是人类生命,每一个都是唯一的,每一个都具有唯一性,非如此而不能昭显其生命力。后来,我在香港大学教书期间,按照我在美国的惯例,前往一位香港医生的诊所去开降眼压的处方。那位老资格医生,在仔细检查了我的眼睛的状况和询问了我的历史之后作出如下判断:没有青光眼!

----我很奇怪,难道那位哈佛毕业的医生的判断是错误的吗?老医生解释说,西方医生所根据的统计资料,大部分来自西方人体数据。可是,就“眼压”而言,我们亚洲人普遍比西方人高,而且可以高很多呢。在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始终没有再用降眼压的药物,不仅眼睛的情况很好,而且心脏功能也很好。

---- 让我再讲一个例子,我最难忘的一个例子:有位患者是老人,他最后一次入住北京阜外医院是因为心脏疾病。一周之后,他的病情很稳定了。可是,主治医生坚持认为患者“血糖”依旧偏高——比统计指标要求的“正常水平”高许多。这样,她在那天下午的处方里加了降血糖的药物。当天,患者血压下降到40,全体医护人员都参与了抢救。并且,患者再也没有康复。

----关于统计数据及统计指标,我能够说的只是这些例子。今日西医之不科学,在于它抛弃了盖伦当年的理想——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医生。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唯一的。

(XYS20040119)
God Made Everything That Has Life. Rest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

Rank: 4

现金
1867 元 
精华
帖子
655 
注册时间
2003-4-12 
最后登录
2016-7-29 
2
发表于 2004-1-24 03:41
丁丁的文章我是读不懂了
宽容+理解

Rank: 6Rank: 6

现金
6038 元 
精华
帖子
2556 
注册时间
2002-10-10 
最后登录
2017-12-17 
3
发表于 2004-1-27 20:37
真理是相对的,取其T去其F。

Rank: 2

现金
94 元 
精华
帖子
28 
注册时间
2004-1-13 
最后登录
2004-4-2 
4
发表于 2004-1-28 05:56
头痛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25 14:34 , Processed in 0.017824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