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开心乐园 存档 1 究竟谁是“护旗英雄”
查看: 212|回复: 0

究竟谁是“护旗英雄” [复制链接]

Rank: 1

现金
222032 元 
精华
285 
帖子
67620 
注册时间
2001-11-10 
最后登录
2023-5-7 

元帅勋章 功勋会员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龙的传人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有声有色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人中之龙

1
发表于 2004-1-7 18:13


  作者:诺微

  2004年1月2日,《新民晚报》刊出一篇题为《美国大学要撤掉中国国旗中国夫妻挺身护旗》的报道,作者任湘怡。这篇报道的故事虽然发生在10个月以前,但是读者仍不免为张诚、陈苓夫妇的行为感动。很快,多家中文媒体如人民网、新华网、搜狐、中文雅虎、新浪等就转发了这篇报道。

  感动之余,也不由得想到,近年来一些海外游子经常编造爱国故事,赚取国人同仇敌忾的感情,并达到自己的一些目的。典型的故事如“基因皇后”、“哥大校董”等,使我对类似的事迹难免不半信半疑。且让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先通过网络查它一查。

  从网上拷贝一段西密歇根大学的简介【注1】:西密歇根大学(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简称WMU,成立于1903年,是一所四年制公立大学,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评为四级国家级大学,学术声誉全美第183。。。。。。是美国中部7所最佳大学之一。 该校现有在校生28600余人,海外生占6%,年学费4216美元。联系地址:Director of Admissions, 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 Kalamazoo, MI 49008, USA 网址:http://www.wmich.edu

  在该校主校区的中心地带,有一地称作promenade,是人们休闲散布之地。该地有一三角区域,每一角有三个旗杆。每个角落有一个旗杆悬挂WMU校旗,另两个旗杆悬挂外国国旗。这样该三角地总共悬挂3面校旗、6面他国国旗。该校有位叫做茱丽·斯各特的女生,在个人网页上【注2】对此有详细介绍,在9月份更新的网页上,正在悬挂的就是法国、印尼、香港、匈牙利、印度、爱尔兰六国(地区)的旗帜。我想说明两点:

  一、在美国,并非每所大学都悬挂外国国旗,这不是义务。WMU悬挂国旗的主意及设计,是该校金·阿贝先生的贡献,他是国际学生学者办公室(Office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Scholar Service, OISSS)的负责人。也就是说,“如果这个学校把中国国旗拿下来,那就意味着其他任何学校都能这么做。”的推论并不成立。WMU毕竟不是联合国。

  二、WMU有大量外国学生学者,所以各国国旗轮流悬挂,每面悬挂3-4个月。挂什么旗,由国际学生学者办公室决定。而校方的决定,不一定受学生影响。

  该校有一份校刊,称作《西部先驱报》(Western Herald,网址http://www.westernherald.com),在其存档(Archive)里,可以查到2003年的全部新闻。翻查2003年2月的相关报道,按事件顺序,事件的大概经过是这样的。

  2003年2月19日,星期三【注3】
  在每星期三西部学生会(Western Students Association, WSA)的例会上,两名学生代表——马修·霍尔(二年级,商业管理)和约瑟夫·伍德(一年级,政治科学)提出6号决议案,要求学校当局撤掉悬挂中的中国国旗,理由是这与学校的使命、价值观相冲突。这个描述,与《中国夫妻挺身护旗》一文中的介绍大致相同。

  霍尔表示:中国国旗代表的是中国政府,而不是中国人民。所以这场争论,并不是反对中国人民,也不是针对中国学生。

  WSA主席约翰·诺雷斯支持这一议案。他把中国国旗与二战期间的德国国旗相提并论,并且认为,“除非中国停止搞共产主义,否则中国国旗永远不能升起来”。

  同一篇报道也表示,很多学生反对这一议案。比如学生会副主席米齐·格瑞尔(Mitzi Grier),认为国旗代表了杰出的人民,代表了西大留学生背后的传统。报道还列举了Appleby和Otis McGresham等同学的反对意见。

  学生会希望邀请中国学生参加下一次会议,听取他们对此事的看法。议案也将在下周三例会继续讨论并投票表决。

  该事件由《西部先驱报》星期四报道后,激起强烈而广泛的反响。报社与学生会都收到大量的来信。

  2003年2月23日,星期日
  由于受到巨大的舆论谴责压力,议案的发起人马修·霍尔和约瑟夫·伍德向国际学生学者办公室和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写信收回提议,并正式道歉。但这一消息,直到25日才由报纸公布。

  2003年2月24日,星期一
  《西部先驱报》发表社论,题为《WSA国旗滑稽戏》【注4】直言不讳地批评WSA的决议鲁莽、无知。社论批评WSA的“小子”(kids)对今日中国一无所知,也不了解很多居住在美国的中国人尊重他们的政府、国旗,并且被这种讨论所伤害。该报表示已经收到16封读者来信,从瑞士到阿联酋的都有,全都是谴责该决议,没有一封是支持的。社论并要求WSA借此之机改革。

  在同期的意见版【注5】,一名已在2002年毕业的瑞士留学生Ragnar Schierholz从瑞士发来批评信。“读了上述文章,我简直不能相信这个议题竟然真的在一个自认为民主的地方讨论。。。我强烈希望IPC和其他西大学生组织,校园里的每一个学生,不管你是什么国籍的,行动起来反对这个决议。”

  IPC是该校留学生组织International Programs Council的缩写。

  紧接其后的是一名在贝尔实验室工作、名为Bin Yao博士的中国学者的抗议信。

  学生会正值改选之际。24号晚,两组竞选WSA干部的人马分别与IPC会晤,都是讨论6号决议案【注6】。大约有20人参加了会议,两位主席候选人都表示反对这个议案。与会的IPC成员则要求WSA道歉。

  2003年2月25日,星期二
  《西部先驱报》发表了关于撤旗事件的长篇报道【注7】:

  星期日,国际学生学者办公室的负责人金·阿贝表示,议案的发起人马修·霍尔和约瑟夫·伍德向他和中国学者学生协会发信,收回自己的提议,并为无意中冒犯了中国学生的行为表示道歉。

  同一篇报道中,WSA的公共关系主席Derondal Bevly表示,霍尔和伍德没有认识到该议案会伤害中国人和留学生,而这并非他们的本意。自2月19日以来,WSA收到了大量来自留学生团体、各个科系甚至美国其他大学的抗议信件。在这种情况下,霍尔和伍德决定道歉。Bevly希望留学生团体,特别是受该议案影响的学生们,来参加WSA的下一次会议并表达他们的观点。

  记者也采访了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朱远磊,该篇报道特别引述了他的话。他表示,中国国旗代表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当它飘扬在校园时,也表示了对中国学生的尊敬。

  代表校方的国际学生学者办公室负责人金·阿贝明确表示,如果撤掉中国国旗,将是对中国人和留学生社团的冒犯。

  记者还参访了香港学生会主席Burgitta Ho。她表示,因为香港过去是英国殖民地,所以她不觉得自己和大陆有什么关系。但是撤旗事件后,她强烈感到中国国旗与她有关系,“撤旗事件也是我们香港人的事”。

  IPC主席、德国研究生Astrid Wargenau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她对WSA及其主席约翰·诺雷斯非常失望,并表示支持撤旗议案是非常错误的行为。

  报道还采访了很多美国同学的看法。大家都认为撤旗是不正确的。安吉拉·希尔蒙,计算机科学四年级生,认为这是荒谬的。亚历山大·多诺万,也是四年级生,认为议案的提议者马修·霍尔和约瑟夫·伍德根本不了解中国。他还专门和朱远磊谈过这个问题。亚历山大曾经在中国工作过三年,是中国语言文化俱乐部的主席。

  学生会的公共关系主席Bevly表示,议案被提出,并不表示一定会被通过。即使通过,也不表示学生会将采取措施。提案只表示学生会会辩论这个问题。在下次会议上,该议案将被正式撤销。

  在同期的意见版【注8】,刊登了马修·霍尔和约瑟夫·伍德星期日发出的道歉信全文。道歉信表示,他们是出于对校园里中国学生的兄弟情谊与爱而提出这一议案。通过这几天与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的讨论,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子邮件,他们得出结论:中国国旗并不仅仅代表中国政府,撤掉中国国旗将使中国学生感到收到攻击。这有违他们的初衷,所以决定从决议中取消关于国旗的部分。  紧接其后的,是中国语言文化俱乐部关于撤旗事件的抗议信。

  接下来,是另一位名为Tian Liang的中国人从费城发来的抗议信。

  2003年2月27日,星期四
  《西部先驱报》的意见版刊出了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致编辑的信,《WSA应该鼓励和谐、而非排斥》【注9】,算是该会对一个星期以前发生的撤旗事件的正式反应。该信谴责了WSA主席诺雷斯、霍尔和伍德,题目听起来温柔,但措辞极为强硬,很得我党宣传部的写作风格。

  以上是我在《西部先驱报》所能找到的关于撤旗事件的全部报道。

  然而,张诚和陈苓夫妇的贡献在什么地方呢?从上述报道来看,自从2月19日议案被提出,舆论就是一边倒地反对,包括美国学生、留学生、校方。虽然我没有看到议案正式撤销的报道,但是显然它已经不可能通过,因为连两位发起人,都早早道歉并收回自己的提议了。

  让我们看看《中国夫妻挺身护旗》中的报道。

  “居然有人想把中国国旗撤下来。”陈苓回忆。那是2003年2月底的一个晚上,他们的朋友、就读于西密歇根大学的朱远磊突然来访,带来了这个令他们震惊的消息。————这个时候,事情已经结束了吧?

  2月24日,西密歇根大学校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为《西密歇根大学学生会讨论撤掉学校中心广场上的中国国旗》。————时间错误。2月24日,校报发表社论谴责这一决议。

  如果这个学校把中国国旗拿下来,那就意味着其他任何学校都能这么做。此事必须要在发生之前制止。于是,他向张诚和陈苓夫妻俩求助。————我在文章开头就说了,不存在“如果这个学校把中国国旗拿下来,那就意味着其他任何学校都能这么做”的推论,而且2月底,任何思维健全的人都不会认为此事会发生。

  张诚和陈苓都毕业于西密歇根大学,目前是该校基金会的董事。张诚还在该校金融系任客座教授。夫妻俩在当地有一定声望和社会地位。————我想这才是文章的主旨吧?为宣传这个至于编一故事吗?

  当时,中国学生已争取到辩论的机会,而且可以邀请非中国学生的嘉宾发言。可由于语言障碍,学生们一怕老美说话太快听不懂;二怕紧张起来词不达意,所以希望陈苓能参加辩论。———— WSA从一开始就提出邀请中国学生参加会议,所以这机会无需争取。而且我想请教WMU的同学们,你们的英文有《新民晚报》说的那么烂吗?

  “3月5日的辩论”,我没法再说什么。一是在《西部先驱报》上根本没有查到相关报道,二是作者的回忆经常弄错时间,我不想再花费时间去查找。但是,“学生会宣布,永久搁置该‘议案’,永不讨论。”这个结果,在2月25日长篇报道中WSA公共关系主席就暗示了最后就是这个结果。

  进一步的调查,我也不是不能做。我已经查到了诺雷斯的电话号码。需要的话,花点时间我也可以查到“该校商学院的副院长,一位是该校政治系人权问题方面的专家”或者其他参与此事的同学的联系方式。不过,我还是希望先听到陈苓女士关于此事的解释。

  与《西点军校学雷锋》这类无中生有的“新闻”不同,现在的一些“出口转内销”式新闻,并非全假,而是有一点点真,然后加以无限夸大。从西密歇根大学撤旗事件来看,我不敢否定陈苓女士在其中的作用,但她的作用是不是很大,是不是“力挽狂澜”的“护旗英雄”,我是有些怀疑。作为《新民晚报》这样一家媒体,也希望具有专业精神与专业素养,不要人云亦云,在报道时至少要做一点调查验证,不要被我这样业余水平的读者笑话。


  【注1】网址
http://www.cass.net.cn/chinese/s29_mgs/mgdg/lxzn/20020522.html
  【注2】网址http://homepages.wmich.edu/~scott/flags/
  【注3】报道见
http://www.westernherald.com/vnews/display.v/ART/2003/02/20/3e546a58cd6cb?in_archive=1
  【注4】报道见
http://www.westernherald.com/vnews/display.v/ART/2003/02/24/3e595daf33133?in_archive=1
  【注5】见
http://www.westernherald.com/vnews/display.v/ART/2003/02/24/3e595ed237f39?in_archive=1
  【注6】见
http://www.westernherald.com/vnews/display.v/ART/2003/02/25/3e5af27aa696d?in_archive=1
  【注7】报道见
http://www.westernherald.com/vnews/display.v/ART/2003/02/25/3e5af1e8f3c62?in_archive=1
  【注8】见
http://www.westernherald.com/vnews/display.v/ART/2003/02/25/3e5be3f0aaef5?in_archive=1
  【注9】见
http://www.westernherald.com/vnews/display.v/ART/2003/02/27/3e5d605470f7a?in_archive=1

2003。1。4 首发于 天涯 关天茶社 国际观察

  ??美国大学要撤掉中国国旗 中国夫妻挺身护旗(转载)

  NEWS.SOHU.COM  2004年01月03日11:05  新民晚报记者 任湘怡

  张诚和陈苓,这一对平凡的中国夫妻,却在美国为一份不平凡的情感而奋战
过。

  再过两天,他们就要离开上海,回美国去了。前几天,趁着天气晴好,夫妻俩带着孩子到下榻宾馆附近的绿地,仰望着宾馆门口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他们感慨万千。因为,这是他们曾经为之而“战”的中国国旗。

  日前,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他们,了解美国西密歇根大学“国旗事件”顺利解决的幕后故事。

  美国大学要撤中国国旗

  “居然有人想把中国国旗撤下来。”陈苓回忆。那是2003年2月底的一个晚上,他们的朋友、就读于西密歇根大学的朱远磊突然来访,带来了这个令他们震惊的消息。

  2月24日,西密歇根大学校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为《西密歇根大学学生会讨论撤掉学校中心广场上的中国国旗》。该校学生会的两位代表(一个是政治学专业新生,另一个是企业管理专业二年级学生)提出“议案”:中国政府的行为和西密歇根大学的办校宗旨相悖。中国国旗并不代表中国人民,代表“苏联模式”的共产主义政府,应该撤下来。而校学生会主席约翰·诺雷斯,竟然把中国国旗比作二战时期的德国纳粹旗帜,同意这一“议案”。

  国旗当然不能撤。身为西密歇根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的朱远磊通过国际传真回顾这一事件——西密歇根大学有29000多名学生,是美国排名前100名的公立大学。如果这个学校把中国国旗拿下来,那就意味着其他任何学校都能这么做。此事必须要在发生之前制止。于是,他向张诚和陈苓夫妻俩求助。

  深夜商量辩论谋略

  张诚和陈苓都毕业于西密歇根大学,目前是该校基金会的董事。张诚还在该校金融系任客座教授。夫妻俩在当地有一定声望和社会地位。

  记者面前的陈苓,说话干脆、声音响亮,动作表情极为丰富。她出国前曾在上海电视台《我们大学生》中担任主持人,现在在美国,是持照会计师和持照理财专家。按她自己的话说,因为天天和客户打交道,算是半个吃“口头饭”的,可以不用稿子脱口作3个小时报告。

  当时,中国学生已争取到辩论的机会,而且可以邀请非中国学生的嘉宾发言。可由于语言障碍,学生们一怕老美说话太快听不懂;二怕紧张起来词不达意,所以希望陈苓能参加辩论。

  “小朱当时很抱歉地说,知道我们非常忙。我立刻告诉他,这是义不容辞的,再忙都要去。”陈苓对记者说。

  那天晚上,3个人讨论到第二天凌晨2时多,把所有的细节和斗争策略商量了一遍。张诚提出建议,辩论那天,所有中国学生的手里,不能只拿中国国旗,还得拿一面美国国旗。他解释:“旁听的很多是美国学生。拿美国国旗,可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另一方面,有种暗示作用——假如中国的大学,因为抗议美国对黑人的歧视,而把美国国旗取下来,将心比心,美国学生也会很难受。”

  针锋相对征服全场老美

  辩论会定在去年3月5日。“平时我穿得比较随便,但那天,我穿上阿玛尼西装,盘起头发,‘全副武装’地赶往学校。”陈苓说。

  平时,学生会讨论事情,旁听的学生寥寥无几。可那天,座无虚席,连窗台上都坐满了学生。所有在西密歇根大学求学和执教的华人全部到场,每人手里都紧紧握着两面小旗——中国国旗和美国国旗。

  代表中国学生发言的3位嘉宾,除陈苓外,另两个都是“老美”。一位是该校商学院的副院长,一位是该校政治系人权问题方面的专家。“那位副院长主动走过来握我的手,抱歉地说,为学校有这样的学生感到羞愧。”

  应记者的要求,陈苓用英语复述了当时的片段。

  她先问那两个发起“议案”的学生: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出乎你们的预料吧?你们一开始也没想把这件事弄得这么糟,是吗?其中一个,当场点了点头。

  然后,陈苓对着所有的学生说,我先生在金融系担任客座教授,把所有授课所得都捐给学校;我先生和我开的公司,每年拿出一定的收入作为奖学金颁给优秀的学生。为什么?因为我们和你们一样,想让学校变得更好。而你们现在所做的,却是让学校倒退,让外国学生寒心,让美国为你们羞愧。

  她最后问,当初西密歇根大学竖立其他国家的国旗,出发点是什么?是欢迎国际学生,只要有一个外国学生,就会为他竖立那个国家的国旗。而你们现在撤消中国国旗,和学校的宗旨相违背,是对学生的不尊重。

  陈苓转向该校学生会主席约翰·诺雷斯,批评他把中国国旗比作纳粹旗帜:这个观点,我就不驳斥了,因为我不敢想象,这么低级的错误,居然会出自一个学生会主席。依我看,你不配做学生会主席。

  说着英语的陈苓,目光炯炯有神,语气中充满感情,声音时而激昂,时而低沉,还不断用手势加强气势,仿佛把记者带到了“为国旗而战”的会场里。

  约翰·诺雷斯的脸色当场就白了,和一开始趾高气扬的样子几乎判若两人。他尴尬地走上来,说:“我能说什么呢,您是校基金会的董事,我只能尊重您。
可是,您伤害了我的感情。”

  陈苓立即反驳:“我只不过对你的能力提出质疑,你就抱怨伤害了感情。可你说的话,伤害了多少中国人的感情,伤害了多少国际学生的感情!”

  陈苓20多分钟的发言结束后,一个美国学生立即站起来大声说:“虽然这事并非因我而起,可我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向中国学生道歉,为给他们造成的伤害而道歉。”

  唇枪舌剑2个多小时后,学生会宣布,永久搁置该“议案”,永不讨论。一起原本可能演变成外交风波的国旗事件,就这么顺利解决了。“辩论结束,中国留学生互相庆祝,我就没参加了,因为得赶回去上班呀。”陈苓笑着说。

  中国形象需要正面宣传

  “回想起来,其实很可笑。提出‘议案’的两位美国学生,根本没有来过中国。”陈苓感慨地说,目前,很多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仍然片面地来自西方媒体的报道。“还有美国朋友问我,中国是不是女人裹小脚、男人三妻四妾?”

  张诚和陈苓夫妻俩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赴美留学。张诚获得西密歇根大学
经济系硕士,陈苓获得西密歇根大学会计学硕士。他们在美国开了一家财务咨询
公司,被美国多家著名理财杂志评为全美最优秀的理财专家之一。

  进入美国主流社会后,关于一般美国人对中国的偏见,夫妻俩的感受更深刻。陈苓有时候还会为了中国的政策和美国朋友争执,希望他们能客观、全面地看待中国。

  “我们的文化输出太少,我回中国,只能带上海的明信片留念,几乎找不到什么能反映现代中国的文化产品!如果,关于中国形象的正面宣传多一点,那么,‘国旗事件’这样的事就会少一点。”张诚由衷地说。

(XYS20040105)
God Made Everything That Has Life. Rest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25 05:01 , Processed in 0.017167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