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精华资料 存档 1 动物入药的起源与医疗价值问题
查看: 1010|回复: 3

动物入药的起源与医疗价值问题 [复制链接]

Rank: 1

现金
222032 元 
精华
285 
帖子
67620 
注册时间
2001-11-10 
最后登录
2023-5-7 

元帅勋章 功勋会员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龙的传人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有声有色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人中之龙

1
发表于 2003-11-25 04:20



安徽医科大学  祖述宪

摘要

Abstract

古代人使用的动物药

动物入药的巫术根源

对动物药医疗价值的质疑

为什么无效的药物治疗被认为有效呢?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B]摘要[/B]:在科学发达以前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人类对疾病及其原因处于蒙昧无知的状态,只能凭借直觉和表象经验,使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物质作为药物治疗病痛。世界各国的医药都经历过这样的历史。动物入药起源于原始人的动物崇拜,吞食或涂抹动物脏器或其象征物来增强自身的力量或驱除魔鬼,人或动物的内脏、组织和排泄物都成为治病的药物。现今有些原始部落和远隔地区的初民仍然保持这种巫术文化。

我国古代医药书籍所记载的动物药材及其治疗用途,都是根据个人经验和民间传说的代代相传,很多带有神秘的色彩,信仰吃什么补什么和药效形象,都与巫术有关联。发端于古希腊,文艺复兴以后伴随科学一起发展的西方医学在历史上也曾大量使用过动植物矿物等天然药物,20世纪起随着医学的进步,有效化学药物的大量问世,天然药物才逐步退出了临床应用。现代医学判断药物的疗效已不再根据个别的经验和想象的推理,而是采取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对药物和治疗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摈弃了传统中的陈腐内容。东方的传统医疗仍然保持其固有的医疗方法,使用草药和动物药材,其中不少来源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的濒危动物,如犀角、虎骨、麝香、熊胆和象皮等,其实这些被视为珍贵的药品,缺乏临床试验和科学证据的支持,并不能证明具有医疗价值。

本文内容包括古代人使用的动物药、动物入药的文化根源、对动物药医疗价值的质疑和为什么无效的药物治疗被认为有效等四个部分,讨论中国人信仰动物药的理由以及把无效的治疗误认为有效的原因。结论是,不论从治疗效果和病人利益,还是从保护动物来说,都不应当或没有必要使用这些动物药。这些讨论同样适合于评价其它异类医疗的问题。

关键词:动物药;传统中医药;临床试验;野生动物保护


On the origin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animal-derived medicines
Zu Shu-Xian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2)


[B]Abstract [/B]One thousand and fifty traditional animal medicines are included in an official book, Traditional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omprising in ten volumes published in 1997 and edited by an authoritative committee. However, assessment of the efficacy of almost all of the medicines derived from natural materials is generally based on the ancient works, which described individual experiences and anecdotes without any basis in deliberate scientific examination. It is recorded that even animal and human excreta ar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diseases according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fact, traditional Chinese animal-derived medicines are essentially the same as other age-old medicines used in such as ancient Egypt, Greece, and India. Medicine originated in every culture from witchcraft, and the use of animals in remedies by primitive humans was based mainly on the perception that consuming particular parts of animals could magically convey the qualities of those animals into humans, hat is the law of similarity or signature of homeopathic or imitative magic. The reasons based in the use of animal-derived medicines described in ancient classics may strike us as even ridiculous.

Modern medicine came along when the newly active chemical drugs, sulfonamides and penicillin, were discovered and clinically used in around 1940. There were only few genuinely effective drugs that could be prescribed for treatment before these years. Clinical trial are now recognized as the only truly reliable method for assessing the efficacy of drugs and other medical treatments. Any drug to be used today should be evaluated by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However, mos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particularly those containing animal products, including tiger bone, rhinoceros horn, bear bile, musk and antler velvet as tonics or for the treatment of ailments, have never been assessed by well-designed clinical trials, and no active ingredients of such items have ever been identified or tested using recognized scientific standards at all to support their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illnesses and other conditions for which they are commonly used. Only two useful drugs, ursodeoxycholic acid (UDCA) and chenodeoxycholic acid (CDCA), have been derived from animal bile, for example, but these drugs are now produced by chemical semi-synthesis, and are used for the dissolution of cholesterol gallstones. This current usage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e uses described in the ancient medicinal literature. Although the clinical indication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UDCA are limited, bear bile remains incomparable with it, since no sound trial was done on bear bile at all. Unfortunately, the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bear bile continue to be promoted to treat a number of diseases and as tonics by bear farm. Therefore, using this kind of ineffective medicines from wildlife does not only threaten the survival of animals, but also puts a heavily burden to our national health care system.

Why do people believe in these ineffective animal-derived medicines? Basically, they have their roots i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ave also been encouraged by the authorities for more than fifty years. Now the use of traditional animal-derived medicines is additionally being promoted for profit by medicinal animal farms and the manufacturer of traditional medicines.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why an ineffective drug or treatment can be mistakenly thought to be effective without undergoing a well-designed clinical trial. First, there is a possibility of poor diagnosis. It is self-evident that an accurate diagnosis is essential to successfully treat a patient, particularly in a clinical trial. Bu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ly the symptoms are treated or a set of syndromes loosely identified, which may be caused by a series of conditions ranging from the very mild to the fatal. Secondly, most diseases are self-limiting, and even cancer may also undergo spontaneous remission. This is why a control group comparable to the group tested should be included in any clinical trial. Thirdly, an effective result may be merely a placebo effect. Therefore a placebo should be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have never subjected to critical assessment. As a rule, any drug or treatment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ineffective, unless it is proven to be effective. This rule protects the interests of patients, and is now enshrined in the laws of most nations.

Key Word animal-derived medicine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servation of wildlife; clinical trial

人类的医药历史虽然可以追溯到远古年代,但在近代科学发展之前,医学一直停滞在幼稚阶段。人们长期不了解疾病的原因,只能凭借直觉、想象和迷信,采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物质为药治疗病痛,真正有效者极其稀少。19世纪末巴斯德发现微生物以及1940年代抗生素的问世,是医学史上的划时代事件。1950年代起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科学的评价药物疗效方法的应用,大量有效化学药物的发明,构成现代医学的重要基础。不过,传统医疗仍然沿袭古老的方法,使用天然药物,其中有些来源于濒危的动植物种。

现代人口的急剧增长和人类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野生物种的生境不断减少,造成地球上的物种逐渐灭绝。据 彼得·雷文(P. H. Raven)预测,至2015年或稍后,1980年代中期的世界物种约有25%可能灭绝。最近,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主席彼得·普谢尔(P. Pueschel)说,目前每年大约有100种稀有动物从地球上消失。(俄罗斯《真理报》2003年11月17日;http://newsfromrussia.com/main/2003/11/17/51297.html)因此,国际社会正在努力避免地球生物物种的枯竭,根据《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英文简称CITES)禁止野生濒危动物的国际贸易是重要的措施之一。犀牛、虎、豹、麝、熊和象都被列为该公约的附录I类,东方传统医药(包括中医)使用的犀角、虎骨、豹骨、麝香、熊胆和象皮等动物药均属在禁之列。我国是CITES的缔约国,已经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单》,采取各种措施履约[1]。

本文对动物入药的起源与文化的关联,以及动物药在医疗上究竟是否有效的评价等问题加以讨论。


[B]古代人使用的动物药 [/B]


我国最早的药物书《神农本草经》记载了公元二世纪前使用的各种天然药物,其中动物药67种。(清·顾观光重辑,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在唐代,“整个植物界、动物界以及矿物界的资源,都是药剂师利用的对象。几乎没有一样东西对治疗疾病是无用的,那怕是非活性的、有毒的,或者那些只能令人作呕的东西也对治疗疾病有用。[2]”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录动物药461种,虫鱼鸟兽乃至人兽的指(趾)甲、皮毛、粪、尿,悉皆入药。“马屎曰通(白马通),牛屎曰洞,猪屎曰零,皆讳其名也”[3①];另一些名称更为优雅,如蚕沙(蚕屎)、夜明砂(蝙蝠粪)、五灵脂(鼯鼠粪)和望月砂(兔粪)。人屎则称黄龙汤、人中黄,人尿称轮回酒、还元汤,主治大热狂走、骨蒸劳复,或止劳渴、润心肺,治癥积满腹、去咳嗽肺痿和难产胎衣不下[3②]。

其实,世界各国都曾经使用过动物药治病,文明古国最为悠久。在古埃及的几种古写本纸草纸医书中,埃伯斯(Ebers)发现的公元前1550年的古医书记载着大约700种药物和800种药方,其中包括各种动物药,如蜂蜜、胎盘、脂肪、肉、脑、肝、肺和血液以及粪尿、乳汁和胆汁皆为药材[4,5,6]。动物和人的粪便、脑浆常涂抹在体表用以驱魔,蜥蜴、鳄、鹈鹕和婴儿的粪便治疗眼疾,鸟粪和蝇屎也作口服。各种动物的血液都用于医疗,如在拔除倒睫后涂上动物血,以图预防再长。尿用来与其它药物混合灌肠或外敷,人尿可以洗眼。牛和山羊的胆汁广泛作为药用;鱼胆用于明目,猪胆用作祛除眼睛里的邪气。未曾交配过的雄驴的睾丸可以治疗眼疾。动物的脂肪用于制备油膏。治疗秃头的方子很多,有狮子、河马、鳄、猫、蛇和野山羊的脂肪混合物,黑驴的睾丸泡酒,以及阴茎、雌驴的外阴和黑蜥蜴的浸液搽头[4,5]。还有用油炸老鼠搽头,防止头发变白;(注1)老鼠烧烤成灰和以乳汁治疗儿童咳嗽 [5]。动物的鲜肉用于外敷伤口,吃肉作为药膳。古纸草医书上记有吃动物的肝脏治疗“看不见”和失明(sharu-blindness)的病例,医学史家对后一例失明是否为夜盲症意见分歧[4,5]。(注2)

美索不达米亚的药物与古埃及的十分相似,动物的脏器(特别是肝脏)、脂肪、血液、肉、尿粪和碾碎的骨屑,以及人的头发都是常用的药物[6,7①]。

印度古代吠陀医学常用的动物药材,有蜂蜜、胆汁、脂肪、骨髓、血液、肉、粪尿、精液、骨和肌腱、角、蹄甲、头发和毛鬃等[6]。《医理精华》是七世纪中期吠陀医学的代表著作,其中动物药有牛羊奶和酥油,以及各种家养禽畜、鱼类和野生动物的肉。动物的尿用于去痰、驱风、杀虫、解毒,治疗黄疸、水肿、皮肤病、痔疮、肿胀和尿道病[8]。

中世纪后期欧洲医生使用的天然动植物药种类繁多,流行用多味方药,一个药方常由二三十种药物组成。当时最受尊崇的一种万应解毒药(Theriaca)最为复杂,由六七十种药物加蜂蜜配制而成。这个灵药不仅包含的药物种类多,而且药物随地域和季节而异,“其中常包括一些令人发呕的动物分泌物,以及一些奇药如鹿角、龙血、青蛙精液、毒蛇胆汁及蜗牛等。”不过其最基本的成分是毒蛇的肉,意在以毒攻毒[7②]。(注3)

比《本草纲目》稍晚的《1618年伦敦药典》,也收罗了大量草药,其中动物药有胆汁、血、爪子、鸡冠、羽毛、毛皮、毛发、汗液、唾液、蝎子、蛇皮、蛛网和地鳖一类的东西[9①]。三四百年前,加拿大的欧洲医生应用黄蜂窝和苍蝇煎汤治疗妇女不孕,理由是这些昆虫能大量繁殖[10①]。西伯利亚的伊捷尔缅人和雅库特人吞食蜘蛛和白虫(whiteworms)来治疗不育 [11]。这些做法与我国民间的活吞蝌蚪似是异曲同工。中医的兽血治病[3③] ,欧洲也曾有过。19世纪末,巴黎的女士们如果身体不适,可能会去屠宰场喝一杯鲜血,以恢复体力[12]。我国还有“刺(人)血热饮”治疗“狂犬咬、寒热欲发”[3④]。人肉也是良药,治疗羸瘵[3④],人血可以治疗男人的性无能和不治之症[13]。所以,20世纪中期仍然出现过鲁迅小说《药》中所说的人血馒头的情景。

由此可见,在古代,世界各国使用的药物与我国的本草大致类同,不同是因为就地取材,在观念上没有根本的差别,本质都是交感巫术所衍生的。其实,中国的传统医药从汉、唐开始,就已经受到印度、波斯、阿拉伯和东罗马帝国医药的影响,从这些地方输入了许多医学知识、药物和医术 [2,15]。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医疗所用的药材,都是当地产的动植物,和中医药也大体相似,所不同的在于地域、物产和文化的差异[14]。我国的传统医药内容庞杂,只是因为我国历史悠久积淀太多,加上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提倡,并附会了现代医药的一些说法和做法,影响将更为深远。

日本在6世纪传入中医,逐渐形成了汉方医。明治维新大量引进欧洲的医学,对医疗系统进行彻底改革,摈弃传统医药。现代医学已经在亚洲各国成为主流,尽管传统医疗仍有一定的市场。



[B]动物入药的巫术根源 [/B]


实证主义哲学创始人孔德提出人类“认识演变的重大规律”,即无论个人的或族群的各种思辨或知识的发展,都先后经历过三个不同的阶段:一是依赖直觉的神学或虚构阶段,二是形而上学或抽象阶段,三是科学或实证阶段。在神学阶段,各种现象被看成是一些超自然主体活动的结果,这些超自然主体的任意干涉,被用来说明宇宙间一切貌似反常的现象。其最直接、最明显的形式就是拜物教和巫术。形而上学阶段只是把神学阶段的超自然主体换成了一些抽象的力量,或人格化的抽象物。神学精神代表想象力的自由空灵的思辨,神秘地将生命转移至通常肉眼见不到的各种虚构的存在物上[16,17]。

尽管孔德的人类认识演变三个阶段的学说还有争论,但实验医学奠基人克洛德·贝尔纳显然支持这个学说[18①]。医学起源于本能,经历过漫长的巫术和玄学阶段,至欧洲文艺复兴实验研究方法的兴起,打破了思辨哲学的统治,才逐渐走上科学的道路。而东方的传统医疗则仍旧停滞在超自然的巫术和玄学阶段,所以,它与现代医学的区别其实是古今之异。

原始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劣,对宇宙怀有朦胧的敬畏和神秘感。他们相信疾病是超自然力的作用结果,邪恶的力量来自神鬼精灵或星辰雷电,来自不明或遥远的地方,或者来自动物。例如,天上的飞鸟像是神灵的使者,地上的蛇被看作是死人的差遣。因而对某些动物产生一种迷信,逐渐演变为灵兽或神。东非对羚羊角产生敬畏,顶礼膜拜,用来医治创伤,是因为“神住其中”,乃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同时原始人将超自然的力量赋予那些被自己制伏的动物,想通过吃它们的身体来获得它们的力量和智慧;或者用动物的名字或形状作为图腾,象征人与动物同源,吞食或涂抹动物或敌人的内脏或其象征物用来替代有病的脏器或增强其力量 [7③]。弗雷泽在《金枝》里说:“从这里我们很容易理解野蛮人为什么喜欢吃他奉为神灵的人或兽的肉体。因为吃了神的身体,便可分享神的属性和力量。[19①]” 用动物的粪尿等秽物为药,目的则在于驱除致病的魔鬼[7③,20]。因此,用符咒、死人的骨头和动物的爪牙等悬挂在颈前,或者祈祷,求助于崇拜的灵兽和与神灵沟通的人。由此产生了借观察星宿天象,或察看动物内脏以预测吉凶的巫医。

古罗马的伊特鲁利亚人,对于“动物”神的信仰也非常普遍,就是把灵魂(anima)神格化。观察牺牲动物的肠子等内脏,特别是肝脏来进行占卜,预测吉凶。这种占卜师称为肠卜师,但拉丁文肠卜师haruspex的词根,却来自古迦勒底文的har(肝脏)。公元前3世纪皮亚琴察祭祀用的铜器,形状很像绵羊的肝脏。铜器分成许多小间隔,每个小隔命以司吉凶神的名字,与天上众神庙相对应。这实际上是肝卜器,可能是教授肠卜的模型[7④]。中国也长期把医卜星相归为一类。

巫术的思想根源在于原逻辑的思维,原始人在认识事物的关系上专注神秘因素的作用,却无视经验事实,也不关心表象关联是否存在矛盾[10②],错误地把两种无关的事物看成是因果联系。巫术不但是一套荒诞的处理事务的原则,而且是一种虚假的自然法则体系;不但是毫无成效的技艺,也是一种伪科学。顺势巫术(homoeopathic magic)是巫医的一种重要观念基础,根据“相似性”的联想,认为同类相生(like produces like),或结果与其原因相似(an effect resembles its cause) [19②]。其错误在于把相似的事物看成是同样的事物,“吃什么补什么”和药效形象(signature),都来源于顺势巫术的相似律(law of similarity)。巫术似乎也有“灵验”,但纯属巧合,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在希腊化时代,巫术迷信更为发达,古代的科学也就衰落了[21]。

中国的传统医药与道家有密切的关系[22,23]。“由巫进为术数,由术数进为阴阳,后而又进为五行,由五行而进为黄老道家”,因而素有“医道通仙道”和“十道九医”之说。用桃枝画虎形治鬼是古代的一种巫术,桃是生命的象征,具有杀鬼的能力;虎形是传说中的食鬼虎,所以道士用桃剑,南方人家的门楣贴虎形来躯鬼[22]。因此,《本草纲目》中虎药用途很多:虎骨可以除邪恶气,杀鬼疰毒,杂朱画符,疗邪;头骨作枕,辟恶梦魇,置户上,辟鬼;初生小儿煎汤浴之,辟恶气,去疮疥、惊痫鬼疰,长大无病。就连“屎中骨”,烧灰也可以治大病[3⑤]。

God Made Everything That Has Life. Rest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

Rank: 1

现金
222032 元 
精华
285 
帖子
67620 
注册时间
2001-11-10 
最后登录
2023-5-7 

元帅勋章 功勋会员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龙的传人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有声有色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人中之龙

2
发表于 2003-11-25 04:21
“吃什么补什么”如吃血补血、吃肺补肺、吃脑补脑,不仅是传统医疗的信条,而且已深入到大众文化。但是这个观念并不正确,因为吃进的任何食物都要经过消化,分解成基本的化学结构成分才被吸收。李时珍虽然认为用人的骨、肉、胆、血为药,甚哉不仁,但《本草纲目》中仍然记述了从人的血肉至头垢、耳塞、月经、胎屎和粪尿等37种治病的药物。例如人骨主治“骨病、接骨”等[3②],这些显然都是十分荒诞的。虎骨酒和牦牛骨髓也不能“强筋壮骨”。龙骨是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当然不可能有哪么多化石入药,即使有其药用效果也令人难以置信。现在的龙骨其实只是牛的肩胛骨;动物骨骼和贝壳,如牦牛骨和牡蛎壳虽然含钙,但用这些东西来补钙,恐怕远不及乳酸钙等制剂。动物血液所含的铁虽然可以利用,但无法与硫酸亚铁等药物的治疗效率相比。牛鞭、鹿鞭、狗鞭和虎鞭等动物的阴茎(有些还连带睾丸组织)和海狗肾(海豹的睾丸)都不可能“补肾壮阳”。阳痿的原因一般并非雄激素不足,一些地区民间生吞动物睾丸的单方,乃至临床上注射睾酮也都无济于事,更不用说动物的阴茎了。尽管现代对动物药材进行过大量的研究,但没有发现其中所含的成分或药效足以支持其入药的信仰。只有动物的甲状腺(甲状腺素)、肝脏(维生素B12、A)和消化酶类等曾被用作药品,不过甲状腺素和维生素早已由工业方法生产,制剂精纯,安全方便,已无需再用动物制品。 药效形象原指形状似人或其内脏的植物,对相似器官具有治疗作用的想法,例如人参似 人,具有“滋补作用”。这正如林语堂所说:“有些中国药物完全来自文字游戏或怪诞的联想:蟾蜍的皮肤多皱折,所以用来治疗皮肤病;一种生长在山涧里的青蛙,由于涧深水寒,就被认为对身体具有‘清凉’作用。”“上海的报纸充斥着‘肺形草’的广告,被鼓吹为治肺结核的良药”。(注4)鲁迅的父亲生病,“水肿逐日厉害”,用过“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因为“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注5)“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有蛮荒初民思维特性的残遗。由于不受科学方法的检验,‘直觉’有任意的空间,常近于幼稚的幻想。”(注4)现今这种巫术思维、怪诞联想,仍是传统医药的思维特征和用药基础[24]。如珍珠粉可以美容使女人的皮肤白嫩;蛇皮光净,因而蛇和蛇蜕用来治疗难治性皮肤病。蜈蚣、蝎子等虫子善于钻爬穿行,因此可以“攻毒散结,活血通络”,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露蜂房(即黄蜂窝)可以“驱风攻毒”、“祛风止痛、祛风止痉”,治“风惊颤掉”,甚至“煎水浴身,治小儿癫痫” [25①],在于“蜂”与“风”同音。其实,在《本草纲目》中,动物药治病大都是基于这类联想。如犀牛的角居中、怪异,因而犀角能“通神、破水”。(注6)由于对鹿的迷信,崇拜鹿有千岁长寿,频繁交配,因而鹿茸滋补、壮阳延年,治疗“阳痿滑精、宫冷不孕”[3⑥]。(注7)“象肉臃肿,人以斧刃刺之,半日即合”,因而“金疮不合者,用其皮灰”治之[3⑦]。鲁迅批评说,“月经精液可以延年,毛发爪甲可以补血,大小便可以医许多病”,是“道学先生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的主观妄想。(注8) 道家思想充满神秘的幻想,因而用药也稀奇古怪。“凡有灵药,一定是很不容易得到的”,如“经霜三年的甘蔗”, 还有“‘蟋蟀一对’,‘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神妙就在这地方”。(注9)动物体内少见的结石、病变和特殊结构,都被视为珍药。所以李时珍说:“牛之黄,狗之宝,马之墨,鹿之玉,犀之通天,兽之鲊答,皆物之病,而人以为宝[3⑧]。”灵芝、天麻和冬虫夏草过去不能培植,稀罕难得,因此成为珍贵药材,并赋予神秘的名称,如今又因其名称的神秘而信仰不衰。 在六十多年以前,周作人对有关冬虫夏草的无知妄说大发感慨:“今者中国药学者乃不信菌学书,而独取百余年前的小说家言,此无他,亦因其神奇可喜耳。……近二十年普通教育发达,而常识与趣味似无增进,盖旧染之污深矣。”(注10)今天的社会发展与医学水平远非那个时代所能比拟,但人们的思想方式真是没有多大长进。 [B]对动物药医疗价值的质疑 [/B] 医药的历史虽然十分悠久,但医学作为一门科学却很年轻,巴斯德发现微生物病因至今不过100年多一点,特效药物的发明则始于20世纪。在19世纪中叶以前,“医生实际上还不可能明白自己为了行医所必须了解的基本生理学和化学现象,……所用药物的一小部分偶尔也可能有些好处。……假如我们把希波克拉底医典等极少数有见地的著作除外的话,这些(医学)理论就都是一些比神学和哲学还可悲的胡思乱想[26]。”东方的传统医药远比这种状况更糟,而且缺乏赖以发展的根基,可惜至今仍被奉为经典。“文革”期间文化专制主义极度嚣张,那时出版的《本草纲目》尚且贴上毛泽东语录的标签:“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 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难道今天对待古代的传统医药就不需要持批评分析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决不是虚无主义,而是对一切古代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当今编辑出版的《中华本草》共十大卷,集古今本草达8 980种,其中动物药1 050种,囊括所能得到的各种野生和家养的大小动物,组织脏器乃至排泄物和耳垢都是主治疑难杂症的宝贵药材。如将一种动物的入药材料分别计算则品种可翻几番,比如说猪,从毛、皮、牙齿、内脏、蹄和蹄甲连同火腿共计26种中药,牛的达38种。此书不仅未用科学的方法对古人记述的药物加以甄别,去伪存真,还增添了许多新的不实材料。如人的尿粪也能“清热降火”,治疗许多疾病;童尿是宝,不仅含在嘴里治咽痛、齿缝衄血即止,而且“治肺结核、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25②] ”。人中黄的制作,《本草纲目》上本是冬月将盛甘草末的竹筒浸于粪坑中,立春取出,悬风处阴干[ 3②] ,而《中华本草》则赋予神秘色彩:浸于人粪坑中四十九天,漂洗四十九天,日晒夜露四十九天,再从竹筒中取出日晒夜露七天成药[ 25③]。其中处理天数的约数为七,显然是附会丧俗中超度亡灵轮回转世的做法。(注11) 再如,《本草纲目》上只是说蚂蚁外用主治疔肿疽毒[3⑨],《中华本草》则声称有益气力、美容和催乳的作用,以及治疗男性不育、阳痿、类风湿性和风湿性关节炎、周围神经炎、小儿疳积和和蛇咬伤,并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转阴等重大用途[25④]。蚂蚁治病不但缺乏科学根据,而且可以引起过敏和中毒。(昆虫学家忠告——不要轻率服用蚂蚁制剂.《文汇报》1999年2月10日) 《中华本草》收录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在禁的我国一类保护动物作为药材,甚至包括豹、野马、亚洲象、白暨豚和金丝猴等濒危珍稀动物。《中国药典》2000年版从附录中剔除了豹骨,但仍保存黑熊、棕熊、穿山甲、玳瑁和麝等国家保护动物的产品,这是值得商榷的。劳动保障部发布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几乎将大部分动物药如狗宝、海马、猴枣、鹿茸、马宝、牛黄、麝香以及各种动物脏器和鞭、尾、筋、骨,撤出了中药报销名录。(新华社,北京2001年7月2日)这也说明这些药物非治病所必需。 天然药物的研究证明,药物的疗效在于其中所含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有效成分的发现和分离提取是利用天然药物的基础,迄今所有天然药物的重要发现都是从植物中来。科学家相信高等植物仍是潜在的新药来源[27,28]。哺乳动物的脏器除可含有与人相似的生理活性物质之外,几乎没有从中发现过什么有效的药物。宋代本草中记有用兔脑制备的“催生丹”,称其为“神仙方,绝验”。 (唐慎微.《证类本草》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459-460)今人据此作牵强附会的猜测:中国是最早使用催产素催产的。(注12)兔脑究竟含有多少催产素,经过处理能否保持活性,而且催产素口服极易分解,只能注射给药等,这本书的作者全然没有考虑。 科学是不断创新、向前发展的,如学者吴宓青年时所言:“物质科学,以积累而成,故其发达也。…… 愈晚出愈精妙。”(吴宓:《论新文化运动》,1920)科学是不断向前的,企图从古书中去发现新知识是徒劳的,除非是追寻精神和智慧的历史。19世纪克洛德·贝尔纳的一段话,可以加深我们现代人对常识的理解:“科学知识是逐时变异并扩充着的,……因此今天的科学必然超过昨天的科学。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从古人的知识堆里去寻找对于现代科学有所增益的东西。他们的理论必然有谬误之处,……对于现实科学没有任何实用的好处。认为从前代留给我们的旧书研究中能够推进科学,这倒是一件荒谬的事情。”“试问钻研陈腐的理论或缺乏合适的研究方法所得的一些观察材料,我们到底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呢?”这只能是“浪费时间” [18②]。 世界各国的古医书中,均有动物胆汁治病的记载。在埃伯斯纸草医书中,就记有鱼胆明目。虽然唐本草中熊胆只有“疗时气热盛变为黄疸,暑月久痢”,(苏敬等撰.《新修本草》安徽科技出版社,1981:370页)但《本草纲目》上也有熊胆具有“退热清心,平肝明目去翳”的作用[3⑩];青鱼胆主治赤目障翳,由青鱼、鲤鱼、青羊、牛和熊的胆汁组成鱼胆丸则主治“一切障翳”。甚至还用人胆治疗连年不愈的疟疾和噎食;人胆汁敷战伤金疮有极效[3②]。但是,列维-斯特劳斯发现,西伯利亚的土著民族对当药使用的动植物都给予确切的定义,指定其特殊的用途。例如,布利亚特人用狗鱼(pike)的胆治疗眼疾,熊胆的治疗用途则有17种。(熊的脑、脂肪、肉、血和毛皮也有多少不等的医疗用途。卡拉尔人还收集熊粪,用于治疗便秘。)这类实物的分类知识其实并不在于有什么实际的作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求知的要求,而不是使需要得到满足”。例如雅库特人用与啄木鸟的喙接触治疗牙痛,并不在于是否确能治好牙痛,而是在于是否有可以把啄木鸟的喙与人的牙齿看成“相配”(“going together”)的观念,以及某些最初的秩序是否可以通过分门别类引入天地万物[11]。“原始人”的这种治疗上“相配”的思维方式,与我国古代用动物胆汁明目治眼疾是因为“肝开窍于目”有某种相似。 古人用胆汁治病的假定显然不是基于科学道理的。近代生理学的研究进展,人们才了解胆酸具有利胆作用。1902年瑞典化学家首先从北极熊的胆汁中发现活性成分——熊去氧胆酸(UDCA),1954年实现人工合成,此后采用牛或其他动物胆汁合成UDCA作为药品。UDCA治疗无手术指征的胆固醇结石及预防复发,和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已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尽管临床效果有限[29①]。但是,熊胆汁不可能起UDCA的作用,因为“熊胆胶囊”的厂家自认“药效标志性成分”只不过是UDCA,而胆汁中含量显然与合成UDCA制剂无法相比。这些商家还鼓吹熊胆可以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动脉硬化、冠心病、痔疮和癌症等疾病,甚至从熊胆中提炼出“晶体增明活络素”,使人“心动眼亮”,这些都毫无根据或纯属捏造。最近,台湾的一家报纸刊登一则错误报道,称美国研究证明熊胆汁治疗中风有效,实际上却是一项UDCA在大鼠脑缺血模型上进行的动物实验。(注13)从医疗效果和经济的角度来说,熊胆没有任何理由值得使用,何况养熊取胆对动物十分残酷遭到国际上的反对。 日本、韩国民间相信熊胆“治病、滋补”,导致滥猎熊和走私熊胆,其中我国产品走私出口占有一定的份额。养熊取胆起始于北朝鲜,1984年引入我国,随着熊胆致富的宣传,养熊场一哄而起。我国本草中虽有熊胆,但中医组方极少应用,实际需求量不大,市售的熊胆制剂是近些年开发的,完全是由于养熊业的推动。在国内外环保组织的压力下,日本和韩国都在执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上加大力度,熊胆走私已受到很大的限制。1998年,韩国汉药公会组织药商和医生宣誓不再用濒危动植物入药。如今熊胆产品已严重过剩,于是商家通过虚假的广告宣传,在“保健品”和洗发香波等方面扩大市场。 韩国、朝鲜和我国的某些人群还迷信狗肉能滋补壮阳,猫和草药熬成的药汤能温补,治疗风湿病和关节炎。有些屠夫和食客荒谬地认为,动物痛苦时分泌的肾上腺素可以壮阳,因而采取残酷的做法宰杀动物,企图增加狗肉的壮阳作用。这些陋俗既野蛮又愚昧,遭到国际动物保护组织的强烈批评。 我国唐代名医孙思邈被尊为药王,但他却不用动物药材。他说:“自古名贤治病,多用 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呼!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备急千金要方》)虽然孙思邈的出发点是爱护动物,还不懂得评价这些药物的效果,但说明那时治病是可以完全不用动物药的。今天医疗上已经有了大量真正有效的药物和治疗,“代用品”也不再是问题,合成牛黄即是一例。甚至包括草药在内的各种旁道医疗(或称另类医疗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也极少有用动物药的,而推动动物药应用的动力主要来自利益集团。迷信动物药不仅造成对动物的严重伤害,导致濒危动物的灭绝,而且对疾病治疗也毫无助益,徒然浪费金钱,甚至可能导致健康的巨大损失。 [B]为什么无效的药物治疗被认为有效呢? [/B] 古代医生不仅对疾病无知,对评价治疗效果也缺乏自知之明。17世纪欧洲的天然药物和疗法种类繁多,也大都是无效的。那时“很少有人区别某种治疗之后的康复,由于治疗而康复和无关于治疗而康复这三种情形[9①]”(着重号是原有的),即对疾病的痊愈与治疗之间的因果关系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治疗效果仍然主要由专家权威根据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理作用以及经验来推断,其缺点是“想当然”的成分很大,实践证明并不可靠。临床试验才是现代医药疗效的评价方法 [29③,30,31①]。为什么会把无效的药物当成有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缺乏严格规范的临床试验。 1.缺乏诊断和疗效标准 临床试验评价疗效,病例必须有确实的诊断,效果须有严格的定义。疾病的诊断标准不同,疗效当然大不一样,这是不言自明的。现在声称治疗各种难治之症的药物和疗法,真是多如牛毛,翻开现在的传统医药书刊似乎什么疑难杂症都有灵丹妙药可治,但公认有效的却如凤毛麟角,甚或阙如。原因在于研究方法粗糙、对照和效果观察主观随意,不少观察疗效的报告自称也有对照,有些甚至是蓄意造假。笔者见过一些因治疗“难治之症”出名的基层中医,当邀请他或她为确诊的病人进行治疗时,常遭到种种借口的拒绝;还有些人声称其药物或疗法“有效”,但总是寻找理由不愿由他人进行临床试验。其原因是缺乏信心和虚假,所谓“治好的”的病人未必真是那种病,或者并非真实有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协和医院和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心内科专家们说:他们在门诊见到的长期按冠心病治疗的病人中,至少一半是诊断错误,主要因为一些医生仅凭心电图ST-T变化下诊断。(冠心病:一半诊断错误.《健康报》2002年2月25日)国内那么多治疗冠心病的“灵丹妙药”,不知是否认真做过临床试验?病人是否符合诊断标准? 许多疾病的诊断要求有病理组织检查的支持。北京一位病理学家认为:我国的病理科医生中,中等水平的误诊率约5%–15%;他所在的解放军总医院设备精良,常规活检中尚有5%–10%属疑难病例,其中1/3–1/2在几种实验技术辅助下仍无法确诊。他还举了10个病理上把良性疾病误诊为恶性肿瘤的实例。误诊不仅给病人带来严重后果,而且造成对肿瘤治疗认识上的混乱,“出现某某癌被治愈、某某癌存活多少年的错误报道”。(纪小龙.病理医生与诊断失误.www. Pathology.net.cn;《健康报》2000年5月10日)下面一个例子耐人寻味:一位在医院被诊断为“肝癌”的病人,使用各种草药产生了“效果”,活了10多年,76岁时去世。死前他献出“验方”,但病理解剖发现他患的不是肝癌,而是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这个病例在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讨论会上讨论后不久,中山医院又遇到相似的病例。(最后的奉献.《文汇报》1996年7月13日)可见疾病确诊的重要。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疗效判断标准,凡治疗后瘤体缩小50%以上,持续至少4周,无新病灶出现者,才判定为有效。而“中医药的标准明显低于此标准”,其实应属于无效范围。有些专治“癌症”的江湖骗子,谎称或轻率地说病人是“癌症”,然后把“痊愈”、“奇迹”归于自己的草药、秘方或其它疗法的效果,或者症状稍有短暂的变化就声称有效。例如一位晚期胃癌的病人,选择一家声称治“不好不收钱”的民间疗法诊所就医。服了3服药粉,呕吐有所缓解,医生就认为治疗“已经起效”,理所当然地收取了600元药费。病人后来又去多次治疗,但仍于3个月后死亡。(杨刚.如何评价民间医疗对晚期癌症的治疗.《健康报》1998年3月4日)实际上这类例子极其常见。 疾病的症状改善一般不能作为判断效果的根据,而且病人有取悦医生、“报喜不报忧”的倾向,所以现代临床试验要求有明确的客观指标,并用双盲法克服主观因素的影响。 传统中医的诊断基本上是症状或综合征,缺乏疾病实体的概念,“诊断主要是凭宏观的观察作出粗略的估计,……导致中医诊断带有明显的意向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32]。”由此得来的经验是无法重复的。如《本草纲目》上称犀角、羚羊角、虎鼻、虎睛、麝香、牛黄和牡鼠可以治疗小儿惊痫,而“惊痫”是一症状或综合征,泛指各种惊厥、抽动和癫痫发作,病因各不相同,严重程度悬殊。癫痫发作虽然严重,但一般持续短暂,任何药物都易于立即“见效”。 此外,由于抽样误差,血压、血糖和血胆固醇等测量值时常有波动,健康人的真值是一 段时间测量值的均数,一次的量值可能高于或低于正常。在进行筛检时,总会发现一些人的量值异常,但再次测量时有些人又趋于正常,即向均数回归(regression to the mean)[31②,33]。例如:在一个冠心病多危险因素干预试验项目中进行血压筛检,第1次发现的高血压组的舒张压是99.2±7.7 mmHg(均数±标准差),在干预前每隔12个月随访血压一次,二次的舒张压逐步接近正常,分别是91.2±9.6 和90.7±9.8mmHg[34],这说明这类高血压不给任何治疗亦会下降。由于随机变异,二次测量的相关系数r总是<1,所以,高血压组第二次的血压均数与受检人口的血压均数的差值,大致等于r乘以高血压组第一次的血压均数与受检人口的血压均数的差值。如果初次检出高血压即给予治疗,人们会把血压下降归功于治疗效果,因此向均数回归常使疗效夸大[31①,35]。 2.疾病的自限性与自发缓解 疾病有其固有的自然史,多数疾病可不治自愈,即具有自限性(self-limiting),上呼吸道感染、感染性腹泻和甲型肝炎都是典型的例子。乙型肝炎虽有慢性倾向,但初发感染至少70%在短期内自愈,部分出现一过性表面抗原(HBsAg)血症,任何无效的“转阴药”对这种情况都能“奏效”。在抗生素问世前,传染病缺乏有效的治疗,其病死率总是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多数病人靠自身的免疫力得以康复。 尽管某些癌症的自发性缓解(spontaneous remission)十分罕见,但在医学期刊上仍有病例报告。例如,少数在手术探查发现整个腹腔和肝脏都有转移,已经不可能治愈,只好回家等死的晚期癌症病人,却在10年后重新出现在医生面前,健康良好,癌症已经消退。这种病人在世界医学文献上已有好几百例记录,诊断是确凿无疑的,但很难解释[36,37]。Boyd以及Everson和Cole等将自发性缓解或消退的癌症病例报告总结成书,前者给缓解的定义是,疾病暂时的改善,随后发生恶化。癌症的缓解是指迅速生长的肿瘤减缓或者似乎停止生长。自发性消退(spontaneous regression)则是指肿瘤的消失,病人恢复健康[转引自37]。但Everson和Cole给癌症自发性消退的定义是在全然没有治疗或在无意义的治疗下,恶性肿瘤部分或完全的消失,自发性消退无需肿瘤完全消失,也不是治愈的同义词[38]。非何杰金淋巴瘤未经有效治疗出现自发消退是较为常见的例子。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医生征得83例晚期非何杰金淋巴瘤病人的同意,不给予任何治疗,5年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2%和73%。19例(23%)自发消退,其中30%为结节型差分化淋巴细胞淋巴瘤[39]。
God Made Everything That Has Life. Rest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

Rank: 1

现金
222032 元 
精华
285 
帖子
67620 
注册时间
2001-11-10 
最后登录
2023-5-7 

元帅勋章 功勋会员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龙的传人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有声有色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人中之龙

3
发表于 2003-11-25 04:23

某些慢性病人中出现的治疗“奇迹”,也可能是自发性缓解产生的巧合。在免疫抑制剂问世前,系统性红斑狼疮几乎是不治之症,但也有病人在经历严重病情10年以后,出现长期的自发性缓解[31①]。这类幸运事件的发生率极低,难以预料,这说明有些疾病的自然史是很复杂的。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就说:“许多疾病还是本能地自愈”,“患者自身同疾病斗争即是一种治疗,病因会因此清除。”又说:“由于富人的病痛自动缓解了,庸医以双倍的好运气赢得声誉。[40]”我国的民间说法“倒霉的医生治病头,走运的医生治病尾”,与此不谋而合。17世纪医学家托马斯·西德纳姆(T. Sydenham)被誉为英国的希波克拉底,他对当时的医生大量使用草药和传统药方持批判态度。他说“医生所能做的最好事情是,……给人体以每一个能够发挥其自愈力的机会[9②]。”贝尔纳认为:“病能自己痊愈,而且证据比比皆是;没有艺术家(指医生——本文作者注)干预的情况下,病能很好地自愈[18③]。”(注14)其实我国古代学者也懂得病人可以不治自愈。《周礼》记载考核医生的办法是:“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 十失四为下。”郑玄注曰:“以失四为下者,五则半矣,或不治自愈。”(郑玄注.周礼注疏.册二,《四部备要》经部,阮刻本校刊)现代学识丰富的医生对疾病的自愈倾向和医疗的限度,都有深刻的认识。(注15)

3.安慰效应

安慰效应是指由于药物、手术或其他医疗措施所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的良性反应,主要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医生的语言和态度以及医院环境,都可有这种效应。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生理盐水和乳糖可能产生明显的镇痛、安眠等效果,其模式与有效药物相似。

安慰剂的用途主要作为临床试验的对照,亦曾用作暗示治疗。大约35%的躯体疾患和40%以上的精神疾患,安慰剂可能产生效果,但不稳定,随时间和情境的变化而有不同,最终归于失效。安慰效应存在个体差异,性格外向、无主见、缺少自信和容易受暗示的人,安慰剂容易起作用。少数人还出现安慰剂的不良反应 [29④] 。

保健品、补药或强壮剂(tonics)其实都是安慰剂。我国的传统补药人参、鹿茸、阿胶、虎骨、燕窝等家喻户晓,被认为是珍贵药材,但都没有经过临床试验,或者不能证明有效。当前“珍贵药材”赝品泛滥,名不副实,但销售势头不衰,显然是由于安慰作用。1952年“五反运动”期间,中药店里查出很多假药,牛、羊角冒充羚羊角犀角,蚌壳粉充当珍珠粉普遍存在。周作人认为,这一方面说明奸商的欺诈和贪图暴利,另一方面在学术上应重新估价这些药是否真的灵验,动物的角本是差不多的东西,病人和医生无须再看重那些昂贵的罕物了。(注16)

由此可见,评价疗效决非易事,有许多陷阱导致错误判断,常识是不可靠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价医疗效果被认为是上个千年最重大的医学成就之一,对现代医学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41]。我国的传统医药疗效不被现代医学界承认,根本的原因在于未进行合格的临床试验,或者试验经不起重复。所以,现代医生处理病人用药,要求对现有的不同临床试验进行批判性分析,鉴别效果的证据,择优而用。这就是当今提倡的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笔者曾把evidence-based medicine译作“持据医学”,即采取任何医疗处理或防治措施都必须持之以据。)

有人认为,中医和西医分属不同的医疗体系,治病原则大不相同,中医药只能根据个人的经验辨证论治,不适合进行临床试验。试问如果不用公认的科学标准加以考验,怎么证明治疗有效,又怎么能令人信服呢?对待医药效果的基本原则应是“无效推定”:凡是未经规范的临床试验证明有效者,应被视为无效。许多人对中医药难出国门感到困惑,症结正在这里。现在人们讨论中医药现代化,说的多是中药生产现代化,如中药做成什么制剂,生产达到什么标准,这当然是必要的,但还缺少前提。用科学界接受的规则证明疗效,并把有效的成分提取出来加以验证并得到公认,才是关键的必备条件,否则永远是自说自话。



[B]注释 [/B]

注1:文学家周作人写过许多评论中医药的文章,颇为有趣,本文注释引用其中一些有关的内容。“十世纪中爱尔兰的药方却更是出奇,其一云:乌鸦烧灰,入绵羊油脂中煮,涂秃头即愈。其二云:瓦罐中满装鼷鼠,泥土封口,埋火旁,勿太使火力接近,满一年后取出用之,但取时必须戴手套,以免指端长出毛来。记得看见过杂志上生发药的广告,画着一个人的手指像是牙刷的样子,这技巧大概是从这里偷来的。一千年以前的事情本来是不足奇的,但不知道这一类的医方现在还有人相信不。”(《古药方》, 见《周作人文类编》第四卷,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578-580页)

注2:《本草纲目》谓羊肝主治“目赤暗痛、热病后失明”、“小儿赤眼、翳膜羞明、目病失明和青盲内障。”(2735页)过去儿童患传染病民间有“忌嘴”习俗,加上食欲减退,常导致营养不良和维生素A缺乏。笔者认为“热病后失明”和“翳膜羞明”可能包括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角膜软化症,果如此,则我国明代李时珍(1518-1593)时代已有羊肝治疗“维生素A缺乏症”的经验。

注3:《世界医学史》中译本这一部分译文有些不妥,将theriaca的译作乌糖浆7②。Theriaca(拉丁文)蛇咬伤解毒药。其实是古代的一种复方万应解毒药,由64种药物配制,最后加入蜂蜜制成。(Webster’s Revised Unabridged Dictionary, MICRA, Inc. &copy; 1996, 1998)当时的医药界对此药十分推崇。传说Theriaca起源更早,是黑海南岸本都王国(Pontus)的国王密特拉达蒂斯四世(Mithradates VI,公元前132-63B.C.)在奴隶身上试验出来的一种万应解毒药(Mithradatium)。公元第1个世纪,古罗马皇帝尼禄(Nero,37-68)的御医安德罗马彻斯 (Andromachus)在这个药方里加入毒蛇的肉,称之为Theriaca或Theriaca andromachi(万应解毒药)。后来这个药方的成分又不断增加,盖仑(公元130—200年)时期增加至70多种,至中世纪已超过100种,应用十分广泛,如治疗各种“中毒”,甚至防治黑死病等瘟疫。此药在社会上受到很大的重视,配制由医药界的权威公开进行,并须官方批准;风行的原因部分可能与含有鸦片有关。这个万应解毒药受到18世纪英国著名医生威廉·赫伯登(William Heberden 1710-1801)的激烈批评,数十年后从英格兰消失, 但19世纪后期,法国、西班牙和德国的药典上仍有此药。(Lyons AS, Petrucelli RJ II: Medicine: An Illustrated History. New York: Harry N. Abrams, Inc. 1987: 254-259)龙血是棕榈科植物麒麟血藤(Daemomorops draco)的果实分泌的树脂,干燥后凝固呈血块壮,中药称为血竭或麒麟竭。

注4:林语堂:《My Country and My People》.New York:Reynal & Hitchcock, 1937: 92-93。中文译本有《吾国与吾民》和《中国人》。此处引语是本文作者按照原文翻译的。

注5:鲁迅:《父亲的病》,见《朝花夕拾》。《本草纲目》称败鼓皮是 “败鼓之皮”,“马、驴皮皆可为之,当以黄牛皮者为胜。烧作屑,水和服之。病人即唤蛊主姓名,往呼本主取蛊即瘥。”(2806页)

注6:《本草纲目》:犀角入药是因为“通天犀角,夜露不濡,入药至神验”,“通天者脑髓上之角,经千岁,长且锐,白星彻端,能出气通天,则能通神、破水”,(2829页) “鹿取茸,犀取尖,其精锐之力尽在是也”以及“犀角,犀之精灵所聚,足阳明药也”等神话。于是主治百毒蛊疰,邪鬼瘴气,杀毒除邪,不迷惑魇寐。”(2831-2832页)羚羊角主治“明目,去恶血注下,辟恶鬼不祥,常不魇寐。除邪气惊梦,狂越僻谬,……久服强筋骨轻身,起阴益气,利丈夫。治中风痉挛,附骨疼痛。”在于“神羊角甚长,内有天生木胎。此角有神力,可抵千牛。”(2842-2843页)

注7:《本草纲目》:鹿茸能“益气强志,生齿不老。……杀鬼精物,久服耐老。补男子腰肾虚冷,脚膝无力,夜梦鬼交,精液自出”,是因为“鹿性淫,一牡常交数牝”,“鹿千岁为苍,又五百岁为白,又五百岁为玄。玄鹿骨亦黑,为脯食之可长生也。鹿乃仙兽,自能乐性。”(2846-2848页)此外,鹿与“禄”谐音。  

注8:鲁迅:《论照相之类》,见《坟》。

注9:鲁迅:《父亲的病》。见《朝花夕拾》。

注10:“……谈奇说怪亦是人情,中国又往往因此而至破弃真实,此诚可谓之嗜痂不惜流血矣。见人谈冬虫夏草引近出《中国药学大辞典》,举植物学上学名,而仍云西人说误,根据乾隆辛亥徐后山著《柳崖外编》卷二所记云:‘交冬草渐萎黄,虫乃出地蠕蠕而动,其尾犹簌簌然带草而行’,以为这的确是冬虫而夏草。若说事实不但草系寄生已经查明,即用情理推测,头入地尾生草之虫不知如何再钻出来,冬天草枯而蛴螬似的虫乃能蠕蠕爬行,均有讲不通之处。”(《说过癞》,《周作人文类编》第四卷:557-564页)冬虫夏草是一种内寄生真菌(Cordyceps sinensis 冬虫夏草菌)寄生于一种昆虫草蝙蝠蛾的幼虫,钻入地下越冬(冬虫),真菌在其体内生长繁殖,使虫体转变为假菌核,翌年夏天从地下的死虫体内长出有柄的子座露出地面(夏草)。其中含有虫草酸。

注11:我国的丧俗中,在人死后每隔七天为忌日祭奠一次,超度亡灵寻求生缘,如不得生缘再续七天,至七七四十九天必生一处。

注12:《证类本草》的药方为“兔头二个,腊月内取头中髓涂于净纸上,令风吹干。通明乳香二两,碎入前干兔脑髓同研。来日是腊,今日先研,(俟夜星宿下安棹子上,时果、香、茶同一处排定,须是洁净斋戒或焚香,望北帝拜告云:大道弟子某,修合救世上难生妇人药,愿降威灵,佑助此药,速令生产。祷告再拜,用纸贴同露之,更烧香至来日,日未出时,)以猪肉和,丸如鸡头大,用纸袋盛贮透风悬。每服一丸,醋汤下,良久未产,更用冷酒下一丸,即产。此神仙方,绝验。”陈乐平著《医俗史》的引文将括号内文字略去。(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199-200)此方的制备中,用“兔头二个”和“丸如鸡头大”,似是取“头”和“成双”的符号意义,制备的仪式具有巫术的特征。

God Made Everything That Has Life. Rest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

Rank: 1

现金
222032 元 
精华
285 
帖子
67620 
注册时间
2001-11-10 
最后登录
2023-5-7 

元帅勋章 功勋会员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龙的传人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有声有色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人中之龙

4
发表于 2003-11-25 04:23
注13:2002年3月21日台湾《民生报》刊登一则错误报道,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研究证实:“熊胆汁含有丰富的胆酸,对治疗中风、帕金森氏症和老年痴呆症等大脑功能失调或脊椎受伤等神经功能丧失疾患,具有特殊疗效。”并称研究组负责人Dr. Steer说:“熊胆汁竟能减少50%的脑损伤,疗效实在神奇。”这则消息来自英国媒体对Dr. Steer的访谈报道(www.twincites.com/mld/pioneerpress),显然《民生报》误解了这篇报道。这项研究的论文题目是“胆酸对大鼠急性中风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刊登于J Cerebral Blood Flow & Metabolism(脑血流与代谢杂志)2002; 22:463-471。实验是用熊去氧胆酸(UDCA)与牛磺酸的结合物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TUDCA)在大鼠脑缺血模型上做的,根本不是熊胆汁。在讨论临床意义时,研究者只是审慎地推测:熊去氧胆酸治疗中风的脑损伤或许有用。Dr. Steer对访问者说,自己的TUDCA试验的初步结果令人兴奋,可惜迄今还没找不到进行临床试验的支持。他在答复我们查询时说:“尽管现在熊胆汁的各种成分都很容易买到,遗憾地是熊胆汁仍在使用。”

注14:著名法国生理学家克洛德·贝尔纳(1813-1878)批评当时流行的一些有名望的开业医生的意见是错误的,他们“坚持说医学注定只是一门艺术,所以医生不应是科学家,而是艺术家。”他说如果一位医生“根据他个人特有的思想或感情来治病”,那就要问这位医生艺术家“能治好病吗?”“人们不会凭一位医生说,他治好过多少位病人来判断他的功绩:首先,他应该科学地证明,这些病人是他治好的,而不是病人自愈的 。”这才是医术的标准。又说:“自称医生艺术家的人会减缓医学科学的进步,因为他们提高医生的身价,却贬低了科学的重要性”。“医生自诩的这种治疗灵感,除了有利于无知的人和江湖医生、甚至有教育的人的偶然个别事实外,往往得不到其它的证明。”这些话对我们认识旁道医疗很有意义。其实医疗实践首先是根源于科学,即我们能够加以解释的知识、逻辑和先前的经验,也有来自艺术方面,包括信念、判断和直觉,而后者是难以言传的。

注15:著名的医学家钱惪(1904-)“对病人从不说‘包治’之类的话”;如果病人恢复,他认为“多半靠病人自己,我们不应贪功”。(一级教授传记:《内科学家钱惪》.见:《上海医科大学七十年》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379)郭沫若说:他的父亲懂中医,“凡是找他的人大概都是药到病除”,“因此,乡里人差不多把他当成救世主一样”。“这种事实在科学上是可以说明的。本来人的本身具有自然疗养的力量,一切的病患都是自己在疗养,医生不过是帮助这种机构的运行罢了。所以大概的病只要能够静养,都可以不药而痊。一般医生虽然平庸到万分,也能够糊口的原故就在这个地方了。父亲用的药大概是一些温和的药,这对于人的身体是不会有害的,又加以别人对他的信仰,这第一着便使患者安心,这是医病的第一种妙剂。(郭沫若:《少年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120-121)

注16:“牛黄到底是怎么呢?各个牛黄的性质效力都是一样的么?真可以‘清心’治病么?我想药学专家都应当分析试验,根据结果发表出来,可以医病的继续使用,否则一律取消。……其实别的好些贵重药品也当这样办理的。珍珠粉与蚌壳粉有什么不同,…… 想起来大概总是差不多的吧。听说这是美容的药料,是从前贵妇人爱用的东西,在现今还有销路么?若是有的,那么便请她们改用普通制的蚌壳粉,平价售卖,不必再上奸商们的当。至于丸药里加珍珠粉的,大抵也不妨以蚌壳粉代用,反正没有效力这一点原是一样的。”(《羊角和蚌壳》,《周作人文类编》第四卷:607-608页)

补记:近日读到台湾文人李敖所写的《中国人的“睾丸情结”》,与我所说的“阳痿情结”或“壮阳情结”毫无二致。“阳痿情结”源于古人对解剖生理无知,旧医信口开河滥下“阳痿”诊断,使“阳痿”泛化,误导大众成为常见而顽固的健康焦虑,“阳痿情结”、追求“壮阳”、嗜“鞭”已经形成一种文化,因而也变成庸医骗子敛财的手段。
李文说:“‘物类相感’的极致,……看到牛鹿之类的生殖器那么行,就相信吃它们的‘鞭’可以壮阳。岂止牛和鹿,连狗鸡巴也照吃不误,所谓‘壮狗阴茎主[治]阳痿,令强热大能生子焙乾为末,和酒服’,即此之谓也。昨天《民众日报》上,看到半版的“健阳鞭——睾丸素软胶囊”广告,就是超越前进的新产物。广告说:本公司经长年不断的研究,自外国进口高贵寒带海狗鞭,热带鳄鱼鞭、鹿鞭、本产的鳖鞭、蛇鞭等五种动物生殖器加睾丸以科学浓缩方法,制成滋补养颜的健阳鞭。五种猛兽(包括世界上,寒、温、热三带)之生殖器及睾丸,综合科学浓缩方法制成,健阳鞭,能补给男性身体强壮,造精营养圣品(即男人的救星),所谓强壮男人必须具备,精力、气魄及精神,缺一即不可既如古代的鼎,相依立足。若精、气、神能合作无缝,任何事皆易如反掌,成功在即。广告中说用中外“五种动物的生殖器如睾丸”“综合科学浓缩方法制成”,这不正是相信动物的睾丸,可以帮助人的睾丸吗?这种‘睾丸情结’,不是太有趣了吗?”

2003年11月10日记



参考文献

1.孟宪林、吕晓平.传统中医药与履约.见:张恩迪、郑汉臣主编.中国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0:13-15
2.Shaffer E(谢弗).吴玉贵译.唐代的外来文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387-414
3.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第四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①2776;②2927-2975;③2804;④2955;⑤ 2817-2818页;⑥2846-2859;⑦2828;⑧2802;⑨2288-2289;⑩2837-2840
4.Nunn JF. Ancient Egyptian Medicin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96:148-151
5.Porter R. The Greatest Benefit to Mankind. London: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1997:48
6.Kutumbian P. Ancient Indian Medicine. New Delhi: Orient Longmans Ltd, 1962: 110-112
7.Castiglioni A(卡斯蒂格略尼).北京医科大学主译.世界医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①45;②357-362;③26- 28;④170-171
8.Emmerick RE (editor). The Siddhasàra of Ravigupta, vol.1: The Sanskrit Text. Wiesbanden: Franz Steiner Verlag Gmbh, 1980: 28-34. 转引自: 陈明.印度梵文医典《医理精华》研究.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9年6月
9.Wolf A(沃尔夫).周昌忠等译.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①490;②503
10.Lévy-Bruhl L(列维–布留尔).丁由译.原始思维.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①266 ②69-71
11.Lévi-Strauss C. The Savage Mind.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6:8-10(英译本).中译本见:李幼蒸译.野性的思维.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2-14
12.Boudet J(布德).李扬等译.人与兽:一部视觉的历史.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272-273
13.郑麒来.中国古代的食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98-99;108-109
14.刘宪英、祁涛主编:中国彝医.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44-126
15.陈邦贤.中国医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 (1998年影印版):91-115
16.Comte A(孔德).王太庆译.《实证哲学教程》摘译.见:洪谦主编.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辑,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20-27
17.Comte A(孔德).黄建华译.论实证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3
18.Bernard C(克洛德·贝尔纳).夏康农、管光东译.实验医学研究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1:
19.Frazer JG. The Golden Bough: A Study in Magic and Religion. I Volume, Abridged edition. The Macmilllan Co., 1940: ①498; ②11-12 (可参考:徐育新译:《金枝》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
20.Venzmer G. (translated by Marion Koenig) 5000 Years of Medicine, New York:Taplinger Publishing Co., 1968). 38-39(英译本).中译本见:马伯英等译.世界医学五千年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3-15
21.Dampier WC(丹皮尔).李珩译.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28;98
22.许地山.道教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69-179
23.张紫晨.中国巫术.上海三联书店,1990:166-180
24.何裕民、张晔.走出巫术丛林的中医.上海:文汇出版社,1994:387-388
2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9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① 227-231;②533-535;③536;④231-233
26.Bernal JD(贝尔纳).陈体芳译.科学的社会功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53
27.Balandrin MF, Klocke JA, Wurtele ES et al. Natural plant chemicals: sources of industrial and medicinal materials. Science 1985; 228:1155-1160
28.Editorial. Pharmaceuticals from plants: great potential, few funds. Lancet 1994; 343:1513
29.Laurence R, Bennett PN, Brown MJ. Clinical Pharmacology. 8th edition. Churchill Livingstone, 1997: ①665; ②593-594; ③47-63; ④23-25
30.Hill AB. A Short Textbook of Medical Statistics. London:Nodder & Stoughton, 1977:220-264
31.Fletcher RH, Fletcher SW, Wagner EH. Clinical Epidemiology. Baltimore: Williams & Wilkins, 1982: ① 127-152; ②37-39
32.杜建.中医学研究的突破口之我见.见:陈可冀主编.中国传统医学的理性思考.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2
33.Bland JM, Altman DG. Some examples of regression towards the mean. Brit Med J 1994; 309:780
34.Kuller L, Neaton J, Caggiula A et al. Primary prevention of heart attacks: The multiple risk factor intervention trial. Am J Epidemiol 1980; 112: 185-199
35.Yudkin PL, Stratton IM. How to deal with regression to the mean in intervention studies. Lancet 1996; 347: 241-243
36.Thomas L(刘易斯·托马斯)周惠民等译.最年轻的科学.青岛出版社,1996:171-172
37.O’Regan B, Hirshberg C. Spontaneous Remissio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Sausalito, CA: Institute of Noetic Sciences, 1993:505-530
38.Everson TC, Cole WH. Spontaneous Regression of Cancer.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Company, 1966: 4
39.Horning SJ & Rosenberg SA: The natural history of initially untreated low-grade non-Hodgkin's lymphomas. N Engl J Med 1984; 311:1471-1475
40.赵洪钧、武鹏译.希波克拉底文集.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90:75,142,223
41.Editors. Looking back on the millennium in medicine. New Engl J Med 2000: 342:42-49  


后记: 此文初稿是2001年11月参加一个中医药与濒危野生生物保护座谈会后写成的,曾以“关于传统动物药及其疗效问题”为题发表在《安徽医药》2002;6(3):1-6。2003年11月18日作最后的修改补充。(更新日期:2003年11月19日 )


God Made Everything That Has Life. Rest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26 01:40 , Processed in 0.025344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