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三十以后 存档 1 贴个两个旧帖
查看: 410|回复: 2

贴个两个旧帖 [复制链接]

Rank: 1

现金
222032 元 
精华
285 
帖子
67620 
注册时间
2001-11-10 
最后登录
2023-5-7 

元帅勋章 功勋会员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龙的传人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有声有色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人中之龙

1
发表于 2003-10-17 19:25



[B](1) 欢乐教育中的竞争[/B]

常有国内的朋友来信,羡慕国外的基础教育是欢乐教育.孩子们无忧无虑地上小学,中学.大多数朋友认为欢乐教育是国外教育资源充足,没有多少竞争的必然结果.难道国外的基础教育真的就没有竞争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国外的基础教育不但有竞争,如仅从统计数字上讲有时竞争还相当激烈,在有些地方,中学生对高质量教育资源争夺的激烈程度同国内相比不相上下.那么国外的基层教育还是欢乐教育吗?如果是的话,公众,学校和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是怎样在竞争和欢乐中取得平衡的?最近墨尔本仅有的两所重点中学的联合入学考试刚刚结速,笔者将自己对这次考试的一些想法写出来和国内的朋友们分享,也希望能得到教育专家们的批评和指正..

维多利亚州共有近500万人口,绝大部分居住在首府墨尔本,全州有两所重点中学,一所是麦克罗宾逊女子中学,一所是墨尔本高中(男子中学).两所学校都位于墨尔本市中心的南面,面向全州提供9-12年级的中学高级阶段
的教育.其中女中每年招收216名新生,男中招收人数较女中稍多,两校每年共招新生460名左右.约占全州应届毕业人数的1%.由于两校生源优秀,师资和教学设备良好,所以在大学入学考试中两校的成绩都十分突出.以麦克罗宾逊女子中学为例,在2001年的高考中,该校有16%的毕业生的考试成绩排在全州的前1%以内.比平均水平高出了16倍.这个成绩意味着考生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选择自己喜爱的大学和热门专业象牙医,兽医,法律和医药等.象这样一个优秀的教育资源,争夺的激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然而,笔者在今年的入学考试过程中并没有体会到竞争的残酷.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充足的教育资源减轻了竞争的激烈程度.

墨尔本地区有很多著名的私校,虽然大多数私立学校在高考成绩上比两所重点学校要逊色不少,但学校在设备,师资,学校管理诸多方面都不亚于两所重点中学,有的还在两所重点之上,加上私立学校老师的敬业精神,使得那些经济条件比较宽裕的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上多了一个选择.当然,这个选择是建立在经济实力之上的.一般来讲,私立学校的学费是两所重点中学学费的12-14倍.

如果说私立学校给了富裕家庭提供了一个选择的话,公立学校中的传统名校则给了一般平民子女一个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在墨尔本的公立学校中,除麦克罗宾逊女子中学和墨尔本高中外,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学区,入学条件是学生在学区内居住.这样,对于那些无力支付或不愿支付昂贵的私立学校学费而又想让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家长,他们只需在自己喜欢的学区内或买或租一套住房,孩子就可以入学了.

二是试题的灵活性使得题海战术失去威力,考生在备考时没有必要通过大量的解题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两所重点中学的入学考试和私立学校的奖学金考试及各类竞赛的试题都相当灵活,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推理判断能力.下面是7年级和8年级(相当于国内的初一和初二)数学竞赛的一道考题:

在2,3,4,5,6组成的数字中,如果在每个组成的数中,2,3,4,5,6最多只能用一次,共能组成多少个大于4000的数字?

象这类考题着重考察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大量的解题训练在这种试题面前收效甚微,这样就从根本上减少了学生的功课负担.

三是重点学校的录取规定减少了竞争

由于种族,文化,家长的教育背景等等因素,使得学生对追求受良好教育的迫切程度有了显著的差别.同时,私立学校和传统公立名校的良好生源和学习风气使得这些学校的学生在重点中学考试中的竞争变的十分激烈.为了防止这种竞争的蔓延,两校在联合录取时规定,每所学校考入两校的总人数不能超过该校八年级学生总人数的3%.也就是说,一所有300名八年级学生的学校,不管有多少考生的成绩在录分线以上,该校首批被录取的人数不能超过9人.这种规定有效的把激烈竞争的范围限制在少数几个学校之内.两校在制定3%最高录取限制时,主要考虑到一下几点:

首先从全州的生源来看,1%的录取率已经足以招收到两校所能容纳的新生,3%的最高录取限制是在承认各校学生水平不同的前提下,为了不埋没优秀学生而定出的.

其次,教育主管部门认为,按区域划分,学生的智力没有显著的差异.考试成绩的差别主要是因为师资和学习风气的不同而造成的.3%的最高录取规定是为了给那些有学习潜力但受到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影响的孩子一个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最后,5%的校长机动名额使录取更加公平.为了使那些在考试中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和考试成绩在录取线以上但受到3%限制而未能被录取的考生一个机会,两校规定所有受3%限制未被录取和考试成绩比录取线低1-5
分的考生都可以申请5%的校长机动名额,通过面试进行取舍.力求不让每一个有能力的考生失去就读机会.同时两校规定,学校不接受任何未经考试的新生入学.
第四是公众对教育的态度

公众对重点学校的态度往往是形成竞争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对公众态度的影响除了教育资源的稀缺,社会对教育程度的追捧外,传统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呼吁国家增加教育投入,丰富教育资源的同时,公众也应该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有所改变,不然的话,欢乐教育,让孩子有一个愉快的童年将成为一个永远难圆的梦.



God Made Everything That Has Life. Rest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

Rank: 1

现金
222032 元 
精华
285 
帖子
67620 
注册时间
2001-11-10 
最后登录
2023-5-7 

元帅勋章 功勋会员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龙的传人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有声有色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人中之龙

2
发表于 2003-10-17 19:27
教育



我是一个“痛恨”中国现行教育的父亲,有一个正在这种教育中备受折磨的女儿。

  往日我从女儿嘴里听到的最多的口头禅是“吐了,我要吐了”。问怎么啦?“背到什么时候才算完哪!”

  有时候,女儿也让我拿着那些语文或历史课的“标准答案”帮她背。这是一些什么“标准答案”哪,通常女儿还没背完,我已经受不了了,也想吐,还伴着万丈怒火———那真是一种生理上的厌恶。想到千千万万中学生脑子里,塞满这些不经思考只为通过考试然后便弃之如敝屣的“标准答案”,内心便生出莫名的恐惧———靠“背功”,能培养出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一代新人吗?!

  在女儿刚开始上高三的时候,有了一个去美国的机会。我当然知道,在高考之年脱离中国教育是一个极大的冒险———以女儿的成绩,考上国内一个不错的大学还是可以的;可去美国,骤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英语教育体系,命运难以逆料。反复权衡之后,我说明种种利弊,让女儿自己选择。她毫不犹豫地选择“走”。

  决心“走”,我和女儿其实各怀鬼胎,女儿是为了“减负”,说美国学生多轻松呀;而我是为了让女儿能得到所谓“创造性教育”的训练。尽管我以往读过不少关于美国教育的书籍和文章,心向往之,但那“创造性”到底是什么模样,怎么出来的,如果不浸润其中,仍是隔靴搔痒,实际上不可能有真切的体会。

  我万万没有想到,美国教育的“创造性”,竟会使我这个远在万里之外的老爸一度寝食难安。

  女儿到美国第四天,便进入波士顿一所最好的公立中学。首先让我诧异的,是女儿说不清她上了几年级。原来,这所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除了课任老师之外,还有一个“指导老师”,负责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提出每门课进入哪一个年级学习的建议。结果,女儿的英文、化学在12年级,数学和美国历史在11年级,法语在9年级———每一门课,女儿都在不同的同学们之间“游荡”,她确实搞不清自己是几年级的。

  我原来认为,女儿在美国首先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语言,只要语言过关,理科课程有国内的底子,可以“后来者居上”。没学过的课中,最容易的应该是美国历史,“区区200年历史有多少东西呢?”我在给女儿的电子邮件中,甚至只用了短短几千字就把美国历史的脉络讲了一遍。“就这么点东西,横趟!”

  结果,让我大跌眼镜的,恰恰是这门“最容易”的美国历史。

  仅仅十几天过去,女儿就发来“紧急求援”邮件,一连十几个惊叹号。女儿从未学过美国历史,一下进入11年级,两眼一摸黑是可以想见的,把一本英文的美国历史读一遍至少也要个把月呀。我这个老爸,先当两个月的“拐棍儿”自是义不容辞。可是一看美国老师留的作业,我就傻了———这是中学生的作业吗?

  “公民权利”研究论文

  要求:在3到5页纸之间,打印出来,要双空行,至少用3种资料来源(如网上,书籍等),至少有5句引文。

  对比以下四人关于黑色美国(BLACK-AMERICA)的观点:BOOKER T.WASHINGTON(布克·华盛顿,W.E.B.DUBOIS(杜伯依斯),MARTIN LUTHER KING,Jr(马丁·路德·金),MALCOLM X(马尔科姆·X)。

  在你的论文里,应该控制关于他们生命的故事,我不想读传记。但是,需要把每个人介绍一点,还必须纳入贴切的材料在你的论文中。然后,讨论他们关于黑色美国的观点,要把你的想法写进去。还要把你的引文或材料的来源列出来,比如某某网页,某某书。

  女儿在邮件中说:“那几个人都是黑人,但除了金之外,我都不知道怎么翻译……”

  面对这个作业,我深感惭愧。说起来,我对美国历史算得上熟悉,至少读过几十本名家专著,多位美国重头总统的大部头传记,全部总统的列传,还有难以计数的文章。可是,这个中学生的寻常作业却让我“晕菜”了。什么叫“黑色美国”呀?这时我才体会到,研究必须阅读,而阅读并不等于研究,研究必须写作。以往在阅读时,哪里会想这些问题呢———其中两个人我甚至毫无印象!

  为了帮女儿适应这种学习,老爸必须应付这个挑战。在两三天的时间里,我生平第一次开始“研究”美国历史。幸亏关于美国的藏书甚丰,于是疯狂阅读,书房里摆满了一本本夹着许多纸条的美国历史著作、不列颠百科全书和《美国读本》这类的原始文献,外加网络搜索。等这4个黑人领袖的资料搜集得差不多时,我开始仔细对比他们的观点和实践,行文时材料取舍颇费踌躇,反复推敲观点,从早上一直写到深夜。此时,女儿在大洋彼岸竟一次借了10本书,也在疯狂阅读。

  后来,女儿说“部分”采用了我的观点,但结构对她很有启发:“原来论文是这么写啊!”我们都忐忑不安地等待着美国老师的“判决”。这对我们父女俩都是第一次!

  老师的评语下来了:“哇!极好的努力的结果和论文。你的关于这几个人的联系展开得非常好,准确而且读起来非常有意思。好样的!”评分:A。

  这个评语让我孩子般大叫起来!

  我以为这种难度的作业不会太多,可“求援”邮件一个接着一个,每一次都让我先晕半小时。在这些“研究写作”中,我感觉补上了许多知识漏洞,并且这些获得的知识,都在写作中与自己的观点形成了“孪生”关系,难忘。

  现在我列举两个作业题目,各位一看便知道这些作业的分量了!

  关于南北战争:

  1.你是否同意林肯总统关于美国不能存活除非它全部解放或全部奴役的声明?解释。

  2.解释为什么北方白人反对奴隶制,南方白人拥护奴隶制,但他们都感觉他们在为自由而战?

  3.自由对于黑人意味着什么?

  4.林肯总统和格兰特将军表示在内战后,南方不应被粗鲁地对待。为什么这是一个聪明的政策?解释。

  5.在内战期间,女人开始担任很多以前男人的工作。你能对由于内战造成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冲突的问题做出怎样的概括?

  构造一个争论,运用历史证据来支持或反对下面的观点:美国内战是地区差别不可避免的结果。

  菲律宾问题:

  1.什么样的美国人可能会同意Josiah Strong的“我们的国家”?什么样的人会不同意?他们为什么会同意或不同意?

  2.Bryan如何将“帝国主义”同获得西班牙领土联系起来?你认为他联系得对吗?为什么?

  3.Lodge对获得菲律宾这件事的辩词是如何反映了美国的传统政策的?

  4.你认为有比麦金利总统以控制菲律宾来处置菲律宾的命运更好的选择吗?

  这两个作业,让我重读了一遍《林肯传》和《南北战争史》,捎带把菲律宾史也过了一遍。按中国的标准,我认为大学历史系的学生也会感到费劲儿。女儿吃得消吗?会不会望而生畏?

  女儿在邮件里说:“这个菲律宾问题是属于我们学的‘帝国主义和进步主义’一章内的一个问题。我们历史也有教科书,但老师上课从来都不讲,都是让自己回家看。他上课有时给我们放录像,讲的东西都是教科书上没有的东西。作业就是给我们好多材料去读,然后回答问题或找重点,还通过让我们做一些有意思的作业来记住知识。比如自己编单词填词游戏,划时间线,和同伴一起完成地图、海报之类。工作量特别大,但有兴趣。”

  女儿不仅没有在美国教育中“减负”,而且经常一夜只睡三四个小时,有一次竟只睡了一个小时———因为遇到了一次匪夷所思的作业。

  正当女儿的“求援”邮件开始稀疏的时候(这意味着她已经开始不大需要“老爸拐棍”),突然又接到一个“鸡毛邮件”。看到美国学校里竟有这样的作业,我愣了半天———

  制作你的家谱:写出从高祖父母至你的全部男女亲属的姓名和生卒年份。

  这个作业不仅让我也让我的朋友们大为感叹,这是在培养“寻根”意识呀,别忘了祖宗!别忘了“你从哪里来”!

  我又一次惭愧:因为两岁时便离开了我的祖父,直至他去世再没见过,我甚至不能说出他的名字!我无法完成这个作业……

  无奈,我们全家开始“总动员”,依据一份不够完整的家谱,开始“作业”。直到这时我才发现,中国的家谱记男不记女,家族的女性稍早一点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以××氏记之,到嫁出去就“消失”了。而且,没有生卒年份,只有男性姓名。幸亏女儿的爷爷健在,80老翁凭记忆一个个推算出是咸丰多少年、道光多少年、光绪多少年什么的,奶奶则抱着一本中西2000年对照历找出公元年份。最后,由女儿的二叔总其成。当我看到这份密密麻麻姓名的家谱时,一种家族的历史感油然而生!

  当我把这份作业传到美国后,女儿大为兴奋,竟说要再还原为中国朝代纪年,“我要用中国文化镇老师和同学一下!”因为她还要解释什么是中国纪年以及为什么中国传统“记男不记女”。所有这些,都要画在一张大纸板上。为此女儿几乎一夜没睡。

  第二天,同学们的作业摆在班里,互相观摩,惊叹声此起彼伏。老师走到我女儿身边,拿起这份特殊的作业说:“这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份!”然后开始结结巴巴地念那些拗口的中国名字……女儿这个乐呀!

  “历史”就说到这儿吧,我要强调的是,所有这些作业,没有需要“背功”的时候,更没有“标准答案”。你获得什么等级的评分,全看你搜集材料的功夫和有没有独特又言之有据的观点———你不必担心“对”还是“错”。

  英文(语文)课有没有这样的创造性?我让女儿发给我几篇英文写作的题目以及老师的评语。

  女儿回复说:这个学期的英文课是文学。我们老师新开辟了一个领域,研究美国黑人文学。要读很多美国黑人的作品,还要写论文。我们上学期学的是兴趣写作,有以下题目:

  1.本性独白。

  评语:希望你生活中快乐的时光可以帮助你渡过困难的时期。

  2.未解开的疑惑———写一件发生在你或你周围人身上的事,要求是一件让人不敢相信或无法解答的真事,不能是你做梦。

  评语:你的“令人无法解释”的经历可真是耸人听闻而有趣呀!(天哪,女儿竟有耸人听闻的经历?!)

  3.书信论文。要求以书信的形式讲述一件事,可以是两个人来回通信,也可以全是出自一人之手的信,但必须是一组信件,四五封左右。

  评语:年轻的爱是很美的事。(女儿写了初恋吧?我很想看到。)

  4.给校长的一封信。可以反映你对学校的不满或肯定,或问一些你一直想问的问题。校长会读每一封信,然后到班里和你们讨论。

  5.本性独白(2)。要求用一件事来反映你的个性,把重点放在心理描写上,全文用心理描写。

  评语:比赛之前的那种紧张是每一个运动员都要经历的。(女儿一定写了竞赛心理,在国内,她是校运动会三块金牌获得者。)

  6.诗。写十种不同形式的诗:五行诗,美国五行诗,重复记号诗,HAIKU(一种不押韵的日本抒情诗),离合诗句(就是每一行的第一个字母可以拼成一个单词),字母诗(诗中包括所有的26个字母),政治诗,有形诗,每一节用“若是……但是真的……”、“没有人知道……”为开头的诗。(中国乃诗歌大国,可学生们什么时候写过诗?)

  评语:你做了个非常好的作业,Stephanie(女儿的英文名)。你的诗展示了你过去的很多努力和想法。你的英文每天都有出色的进步,祝你在第二学期幸运!还有,请记住,任何时候你感觉需要聊天,我都会很愿意倾听的。

  这都是一些多么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题目呀!而老师的评语,会怎样激发女儿的写作热情!

  与女儿一无所知的美国历史课不同,女儿只要求我写一下以“没有人知道”为开头的这首诗,因为前面的诗已经让她“脑仁儿都裂开了”。结果,我和朋友一起诌出的“诗”,女儿竟没看上,只起到一点启发作用,“看了你的,我自己就有词儿了!”

  女儿说:“我的英文老师特别特别好,我很多事都跟他说,我们俩的两次长谈,我都差点哭出来。其实已经哭了,但没让眼泪流下来。”我的眼睛也发热———在国内,直至上高三,女儿竟从没有一次与老师长谈的愿望和机会……

  有人会说:“你这算什么?给女儿做作业,这不是越俎代庖吗?”问题也许没有这么简单。我想,父母应当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孩子的“学习伴侣”,可以互相讨论,可以指导孩子阅读,告诉他从哪里可能找到相关的资料,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可是,所有这些在国内教育中是“奢想”,孩子从来没有与我讨论过任何学习问题,因为只要狂背“标准答案”就足以应付考试。我也主动看过几次作文的题目,那些题目平庸且缺乏想象力,令我顿失“参与”热情,逃之夭夭。

  女儿赴美只有短短3个月,变化很大。通过电子邮件,我开始领教什么是创造性教育,这比我看过的任何一本书都来得真切。“求援”邮件好久没有了,可我这个老爸,竟开始希望能接到这样的“求援”———这种“研究”,真是令人着迷的游戏!




God Made Everything That Has Life. Rest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8826 元 
精华
20 
帖子
3214 
注册时间
2003-6-30 
最后登录
2010-3-6 

荣誉之星

3
发表于 2003-10-17 23:07

只好期待与下一带共同接受这种教育了 :)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23 20:12 , Processed in 0.017237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