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精华资料 存档 1 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疗效相关性的研究
查看: 3216|回复: 2

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疗效相关性的研究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9378 元 
精华
18 
帖子
6849 
注册时间
2002-12-5 
最后登录
2003-9-5 

荣誉之星 乐园开心

1
发表于 2003-8-17 02:29
山东省立医院 (济南 250021) 孙正伟综述 张源潮审校
[摘 要] 根据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基因型分型法,目前已将前S基因分为A、B、C、D、E和F六种基因型。本文就HBV基因型分型方法,基因型与疾病的关系以及与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相关性的研究作一综述。  HBV基因型概念提出1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从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等方面对HBV基因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将目前研究的现状作一综述。1 HBV基因型及分型的方法HBsAg是HBV胞膜的主要蛋白,根据其抗原性的不同,将其分为9个血清型(HBsAg的亚型)[1]。即adw2、adw4、aywI、ayw2、ayw3、ayw4、adrq+、adrq-和ayr。Okamoto[2]等通过对HBV全基因序列比较后发现,血清亚型的区分并不能真正反应HBV基因组的差异。他们认为HBV核苷酸序列差异≥8%可定为不同的基因型。他们将18株不同血清型的病毒株分为四种基因型:A型(adw),B型(adw),C型(adwadrayr),D型(ayw)。其中adw血清型核酸序列变异程度最大。1992年Norder依据S基因序列的异质性发现了两种的基因型:E型和F型,补充并完善了HBV基因分型,将HBV分为六种。经研究发现HBV基因型与血清型间的关系为A型(adw2,aywI)、B型(adw2,aywI)、C型(adr,ayr,adw2)、D型(ayw2,ayw3)、E型(ayw4)、F型(adw4)。不同的血清型可属同一基因型,而同一血清型可分布于不同的基因型。因此,血清型并不能反映基因组的差异。随后的研究证明,基因分型的方法较为正确[3,4]。目前认为,HBV基因型比HBV基因组的概念更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它可以更好的理解不同HBV株之间的关系。由于基因型概念的提出是建立在测序的基础上,因而测序已成为主要鉴定基因型的方法。目前用于HBV基因型分型的方法有多种,如全基因序列测定,S基因序列测定,克隆抗体ELISA基因型分型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基因型分型法等。由Lindh等[5]最初建立的S基因PCR-RFLP基因分型方法首次可区分A~F六种不同的基因型。由于前S是HBV基因变异最大的区域,而每一种基因型的变异是有限的,提示前S区最适于基因分型[6]。随后Lindh等[7],又建立了前S基因PCR-RFLP基因分型法。经过比较,用S基因PCR-RFLP基因分型法不能够分型的样本而使用前S基因PCR-RFLP基因分型法可以明确分型,表明随后建立的前S基因PCR-RFLP基因分型法是一种简明和完善的基因分型方法。Mizoknmi等[8]建立的S基因PCR-RFLP基因分型法,用分子进化的方法将68例HBV已知基因型的全基因序列及S基因序列排列后,发现了每一种基因型独特的酶切位点,用Hphl、Ncil、Alwl、Earl和Nlalv五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可区分A、B、C、D、E和F基因型。酶切图谱简明直观。近年,我国引进推出了微板核酸分子杂交-ELISA新技术[9]。该技术将基因扩增,核酸分子杂交和酶联免疫显色三种诊断技术融为一体。发挥了核酶分子杂交技术特异性高,PCR检测技术灵敏度高和酶联显色检测方便的优点。将待测核酸经PCR扩增后,分别与各型探针同时杂交,然后通过酶联免疫显色判断结果。该方法杂交时间短,分型准确可靠,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可大规模进行标本的基因分型。随着HBV基因型分型方法的日趋完善,将有助于发现新的HBV基因型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了解HBV各基因型毒力的强弱和致病性的关系,同时也可用基因型与疗效相关性的研究。2 HBV基因型分布与临床疾病的关系HBV基因型呈一定的地理区域性分布,A型主要分布于欧洲北部、西部及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带;B型C型主要分布于远东东部、亚洲南部;D型的分布最广泛,是地中海地区和近东的优势基因型,也发现于亚洲少数地区;E型主要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带;F型主要分布于美国;G型发现于法国和美国[10]。目前认为,不同地区的优势基因型反映了HBV自然感染史发生的变异特点,是病毒变异后进化的后果。人类感染HBV基因的类别可能与疾病的感染谱及疾病的进展有一定的相关性。Mayerat等[11]在研究以A、D型为优势基因型的西欧国家HBV基因型与疾病的关系时发现,35例慢性乙型肝炎组中28例为A型,仅4例为D型;30例急性自限性肝炎组中24例为D型,仅3例为A型。尚无法解释A型与慢性活动性肝炎,D型与自限性肝炎相关性的机制,可能是基因型在病毒与宿主关系上起一定的作用。提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的病情与病毒基因型有一定的相关性。我国南方地区采用微板核酸分子杂交ELISA技术,对152例不同临床表现的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DNA进行了基因分型。
[B]Heal the liver![/B]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9378 元 
精华
18 
帖子
6849 
注册时间
2002-12-5 
最后登录
2003-9-5 

荣誉之星 乐园开心

2
发表于 2003-8-17 02:30
研究表明:19例急性重型肝炎的HBV基因型分别为B型3例,C型8例,D型8例;14例急性轻型肝炎的HBV基因分型的分别为B型6例,C型8例;20例轻型慢性肝炎的HBV因型分别为B型9例,C型11例;48例中度慢性肝炎的HBV基因型分别为A型2例,B型14例,C型18例,D型7例,E型2例,F型1例;51例重度慢性肝炎的HBV基因型分别为B型11例,C型12例,D型14例,E型1例,F型1例。可见152例不同临床表现的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DNA基因型大多数集中在B、C和D型这3种基因型,其所占比例分别为B型28.29%(43/152)、C型37.50%(57/152)、D型18.42%(28/152),其中C型为最多。说明我国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主要是B、C和D这3型,并以C型最多。重度肝炎D型较为多见。急性重度肝炎和慢性重度肝炎D基因型分别为42.1%和27.5%,明显高于轻型肝炎。提示D基因型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在山东地区检出的103例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的HBV-DNA基因型,C基因型为87.4%(90/103),D基因型为12.7%(13/103),未发现A、B、C和F基因型的存在。提示:山东地区HBV优势基因型为C基因型,首次发现了在该地区存在的D基因型。并观察了两种不同的基因型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较明显的差异。重度肝炎占有较高的比例。Mbayed等[12]报道,在北美地区,HBV基因型以A、F、D型为主;基因型与肝癌重度肝炎的关系在某些地区有相关性。3 HBV基因型基因变异与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治疗乙型肝炎的目的是:抑制和清除病毒,减少症状,改善肝脏功能,预防或延缓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提高病人的存活率。在美国,α-干扰素(α-interferon)和拉米夫定(lamivudine)是目前唯一批准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13]。干扰素除具有直接抑制病毒复制作用外,还对患者的免疫应答机制的调节及激活发挥作用。α-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重要机制在于启动激活机体的免疫功能[14]。但在实际应用中,除干扰素的毒副作用外,它还有可能诱导机体产生α-干扰素抗体和HBV前C期基因突变,不能够长期使用,其有效率仅在30~40%[15]。新的逆转录酶抑制剂-核苷类的发现为乙型肝炎病人的治疗带来希望。拉米夫定在临床实验中显示出持续抑制病毒复制的抗病毒作用。拉米夫定为一种双脱氧胞嘧啶核苷类似物,它可与DNA聚合酶结合后,抑制多聚酶活性,同时与dCTP掺入DNA链,造成HBV-DNA链合成终止,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16]。用药后相当数量的病人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使HBeAg抗原阴转和HBV-DNA降为<1000cps/ml。但是,长期服用易耐药或停药后易出现反跳。目前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位于多聚酶结构区域的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是该酶的活性区域,编码多聚酶的P基因的个别核苷酸变异可以使之发生改变[17]。在中国地区进行的拉米夫定临床实验结果显示YMDD变异株的出现可引起病毒对拉米夫定的耐药。另外,多聚酶其它部位的变异可能导致拉米夫定与病毒结合力降低,因而治疗反应差,需要进一步证实[18]。5 瞻望乙型肝炎的治疗是至今尚未解决的难题,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为达到清除病毒及治疗的目的,应从抑制病毒与机体免疫力两方面考虑。病毒方面应考虑病毒的基因型,变异株,耐药株及病毒整合入细胞染色体等诸多因素。以达到最好治疗效果。以上资料提示:对于拉米夫定治疗无效或反跳的病人,不一定仅仅由于YMDD变异而产生耐药。HBV多聚酶区其它部位的变异以及基因型的不同可影响其拉米夫定的治疗效果。随着人们对基因型不断深入的研究,将对临床合理使用拉米夫定提供有益的启示。
[B]Heal the liver![/B]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9378 元 
精华
18 
帖子
6849 
注册时间
2002-12-5 
最后登录
2003-9-5 

荣誉之星 乐园开心

3
发表于 2003-8-17 02:31
参考文献1 Courouce-PautyAM,LemaireJM,RouxJFetal.VoxSang,1978;35:304~3082 OkanmotoH,TsudeF,SakugawaH,etal.JGenVirol,1988;69:2575~25803 NanmannH,SchaeferS,YoshidaCFT,etal.JGenVirol,1993;74:1627~16234 SastrosoewignjoRI,SandjajaB,OkamotoH.JGastroenterolHpatol,1991;6:491~4985 LindhM,etal.JIfecterDis,1997;175(6):1285~12936 NorderH,HammansB,LofdahlS,etal.JGenVirol,1992;73:1201~12087 LindhM,GozalezJE,NorkransG,etal.JVirolMethos,1998;72:1638 MizoknmiM,etal.FEHSLETT,1999:30(12):66~719 王虹,王省良,万成松,等.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9;19(4):354~35610 Karthigesu,etal.JGenVirol,1994:75(pt2):443~44811 MayeratC,etal.JViroHpatitis,1999;6(4):299~30112 MbayedV,LopezJ,Telenrtap,etal.JClinMicrobio,1998;36(11):3362~336513 F.BlaineHollinger.CurrentstatusoftrentmetofchronichepatitisbJournalofGastroenterologyandhepatology,1999;V14(Suppl):A230~23214 任红,张定风.中国肝脏病杂志,1996;12(4):195~19615 姚桢.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北京.1998:138~14516 BartholomewMM,JansenRW,JeffersLJ,etal.Iancet,1997;349:20~2217HonkoopP,NiestersH,DeManR,etal.JHepatol,1997;26:1393~139518 张欣欣,韩永年,陆志檬,等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0;19(1):
[B]Heal the liver![/B]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26 17:14 , Processed in 0.015076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