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养生保健 存档 1 吃饭看菜 谨防夏季食物中毒
查看: 552|回复: 1

吃饭看菜 谨防夏季食物中毒 [复制链接]

Rank: 1

现金
222032 元 
精华
285 
帖子
67620 
注册时间
2001-11-10 
最后登录
2023-5-7 

元帅勋章 功勋会员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龙的传人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有声有色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人中之龙

1
发表于 2003-8-13 19:01

   
  入夏以来,由于天气炎热,食物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为了防止“病从口入”,专家提醒要看菜吃饭,尽量不吃一些有害食物,平时还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使人体的营养均衡。

  细菌污染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一般常见于夏秋季,在食用被细菌及其毒物污染的食品后一两个小时到24小时内发病,往往集体中毒。典型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稀水样便,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死亡。故此,必须警惕不洁餐饮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具体预防措施:①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饭前便后要洗手;餐具、食物要防蝇,餐具要煮沸消毒。②生、熟食品要分开,切过生食的刀和案板不能直接用来切熟食,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③生肉、禽、鱼、虾要加热煮熟煮透,杜绝生吃水产品。④要注意所买的食品是否新鲜,包装食品是否过了保质期;⑤食物在冰箱的保存有一定期限,切忌保存过久。例如,冰箱冷藏室内生肉可以保存10天;鸡蛋和奶粉可保存几个月;而生鱼和熟肉只能保存两天。

  残留农药引起中毒

  因食用蔬菜出现中毒事件并不少见,更为可怕的是人们尚没有重视的“无形杀手”———长期食用有毒物质超标蔬菜,会导致剧毒物质被身体脂肪细胞吸收,最终导致神经系统受阻、致癌等。夏秋季虫害多,菜农靠喷洒农药灭虫。如果喷洒农药浓度过大,次数过多,吃了这些蔬菜,即使一时未引起中毒,少量农药在人体内长期积累也会对健康造成危害。故此,吃饭要谨防蔬菜中残留农药的危害。预防措施有:①洗净蔬菜中的残留农药,烹调之前须用水冲掉蔬菜表面的污物,再用清水浸泡(可用淘米水浸泡或加入果蔬清洗剂,便于农药的溶出),再用自来水反复冲洗;②黄瓜、茄子、番茄等蔬菜可除去外皮再吃,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农药污染;③加热可加速残留农药的分解,扁豆、菜花、芹菜等蔬菜可先用开水烫一下,捞出后再炒。④提倡吃无公害蔬菜。

  特殊食物含有害物

  目前用豆浆机自制豆浆的家庭越来越多。生豆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素等有害物质,只有充分煮沸后这些有害物质才能被完全破坏。需要提醒的是,豆浆加热后容易出现泡沫,这时豆浆并没有完全煮开,应继续加热至沸腾后,再煮5分钟以上,就不会引起中毒了。

  此外,食用以下蔬菜须提防中毒:

  扁豆:没煮熟的扁豆含有红细胞凝集素等有害物,如果吃了加热不透的扁豆,半小时到几小时之内就可发生中毒,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出汗等症状。故此,扁豆一定要煮熟、焖透,直到外表不再呈现生扁豆的深绿颜色,吃起来没有豆腥味就不会中毒了。

  青番茄:因含有龙葵硷,对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有麻痹作用,会引起呕吐、头晕、流涎等症状,生食危害更大。

  无根豆芽: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无根豆芽多数是以激素和用化肥生发的,这类含氨化合物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会转化为亚硝胺,长期食用可使人患胃癌、肝癌、食道癌等。

  新鲜黄花菜:集市上的鲜黄花菜虽然新鲜,但因含有水仙硷,进入人体后,经氧化作用使人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中毒症状。若将新鲜黄花菜在水中充分浸泡,使水仙硷最大限度地溶于水,便不会产生上述症状。

  变色的紫菜:若凉水浸泡后的紫菜呈蓝紫色,说明该菜在干燥、包装前已被有毒物所污染,这种紫菜对人体有害,不能食用。


  
  
 稿源: 深圳特区报   2003-08-07


God Made Everything That Has Life. Rest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

Rank: 6Rank: 6

现金
6038 元 
精华
帖子
2556 
注册时间
2002-10-10 
最后登录
2017-12-17 
2
发表于 2003-8-15 02:23
Have read.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16 17:54 , Processed in 0.014289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