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一五、十二五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2012ZX10002004-001, 2017ZX10304402-002-002 )资助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李君教授课题组联合上海交大瑞金医院、三军大西南医院、解放军302医院、首都医科大学佑安医院等十二家国内著名大学医院肝病中心,历经5年的前瞻性大样本研究,建立了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诊断与预后评估的中国标准(COSSH-ACLF)。
2018年1月26~28日,第三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首届门静脉高压症国际高峰论坛召开期间,李君教授详细介绍了COSSH-ACLF标准的建立始末,并分享了课题组的下一步计划,相关内容如下。 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恶化,伴随肝脏和肝外器官衰竭以及短期高死亡率的一组特殊临床综合征,其短期病死率高达50%~90%。目前国际上对ACLF缺乏统一的定义和诊断标准。欧美国家对于ACLF的研究主要基于酒精肝为主的人群,没有纳入乙型肝炎基础疾病人群。而亚太地区(包括中国)的肝衰竭患者大多有乙型肝炎疾病基础,因此欧洲标准具有适用局限性。另一方面,现有的亚太ACLF诊疗指南,由于缺乏前瞻性大样本研究,在国际上一直没有得到广泛认同。因此建立符合国际规范、以乙型肝炎人群为主的ACLF定义和诊断预后标准尤为重要。
自2012年开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联合全国12个中心进行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多中心统一入组标准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出现急性失代偿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严重肝损伤(总胆红素≥5 md/dL和INR≥1.5)。采集入院时和/或入院28天进展为ACLF的临床数据和血清、血浆等样本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系统分析28天及90天生存率、ACLF危险因素、器官衰竭等临床特征,建立并验证HBV-ACLF诊断和预后模型。
项目总共入组2638例患者,经过严格的排除标准,最终1322例患者被纳入研究。结果显示,乙型肝炎ACLF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不仅可发生在肝硬化人群,还可发生在慢性乙型肝炎非肝硬化人群中。HBV-ACLF患者28/90天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欧美酒精肝ACLF人群。并且,HBV-ACLF患者的器官衰竭分布以肝脏和凝血功能为主,与欧美以肾功能衰竭为主的情况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出现单一肝功能衰竭(TB≥12 mg/dL)的患者有233例(20.8%),其28天死亡率达到20.2%,远超欧洲ACLF定义中15%死亡率标准。当总TB≥12 mg/dL合并INR≥1.5作为新的诊断指标可有效区分死亡率较高的HBV-ACLF患者。
课题组借此提出了HBV-ACLF的中国诊断标准(COSSH-ACLF),增加了近20%的危重患者被诊断为ACLF,使更多的危重患者有机会得到及时的综合救治而降低病死率。综合分析显示,COSSH-ACLF诊断标准在诊断敏感性、ACLF疾病严重程度的分布合理性等方面均优于欧洲标准。课题组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的预后评分系统:COSSH-ACLFs=0.523*HBV-SOFA+0.741*INR+0.003*TB+0.026*Age,预测28/90天死亡率(ROC曲线)也显著优于MELD-Na、SOFA、CLIF-C ACLFs等5个常用国际评分系统(P<0.001)。154例的外部验证组数据同样证明了COSSH-ACLFs具有最高的预后评估价值。
该研究结果于2017年9月19日以“Development of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a prognostic score for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胃肠肝病学杂志Gut上。COSSH-ACLF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李君教授课题组正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关于ACLF生物学背景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希望通过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microRNA水平等多组学关联分析技术,揭示COSSH-ACLF诊断标准的生物学特征,阐明COSSH-ACLF发病机制,为COSSH-ACLF早期诊治提供新的策略。
相关阅读: ☆精彩报告|邹正升教授:酒精性肝炎临床诊断的再思考 ☆会讯|第三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召开在即(日程更新)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