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7-12-19 黄丽虹 国际肝病 国际肝病 国际肝病 [img][/img] 微信号 ihepatology 功能介绍 感谢您关注《国际肝病》微信新媒体!我们每天会为您提供国际肝病专家访谈、专家论述、会议报道、指南解读、最新资讯等精彩内容,第一时间分享肝病领域在科研及临床中的国际最新进展。“同步传真国际肝病进展”,关注微信即刻完美实现!
[p=35, null, left]编者按:在2017年上海国际肝病高峰论坛、第四届全国药物性肝损伤学术会议暨肝衰竭及其并发症诊治新进展研讨会上,中国香港中文大学黄丽虹教授就“Liver stiffness and the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发表了专题演讲。《国际肝病》特邀黄教授撰文总结讲座内容,以飨读者。
肝纤维化的非侵入性评估是肝脏病学领域近十年来进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几乎所有的慢性肝脏疾病在肝纤维化不断进展后,都将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和多种肝脏相关并发症。通过评估肝纤维化,临床医生能够判断慢性肝病患者的预后、治疗需求、疾病进展情况以及对治疗的应答。
通过瞬时弹性测量肝脏硬度(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几乎已成为所有慢性肝病患者管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LSM的测量是通过仪器在组织内产生剪切波,利用体外超声探头,通过多普勒技术测量剪切波通过肝实质的速度,从而计算组织硬度。传播速度越快,肝实质硬度越大。 LSM反映了肝纤维化的程度,能用于多种类型肝脏疾病(如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病)且结果准确[1]。瞬时弹性成像可与血清标志物单独或联合应用(同时或顺序进行)诊断重度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有很高的准确性。
当前,LSM的应用已经从诊断拓展到了预测[2],可用于预测其他肝脏相关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有研究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发现,LSM与HCC风险间存在剂量应答关系。一项纳入了866例慢性丙型肝炎的前瞻性队列研究[3]发现,若以LSM≤10.0 kPa的患者作为参考,LSM为10.1~15.0 kPa、15.1~20.0 kPa、20.1~25.0 kPa和>25.0 kPa的患者发生HCC的危害比依次为17、21、26和46。
类似的,在一个包括11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队列[4]中,研究者发现若以LSM≤8.0 kPa的患者作为对照,LSM为8.1~13.0 kPa、13.1~18.0 kPa、18.1~23.0 kPa和>23.0 kPa的患者发生HCC的危害比依次为3.1、4.7、5.6和6.6。
LSM业已被纳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CC风险评分系统。CU-HCC评分[5,6]是已经得到充分验证的肝癌评分系统。近来,研究者使用LSM代替了CU-HCC评分中的“临床肝硬化”一项,形成一个新的LSM-HCC评分[7],提高了原评分系统的性能。 新的评分系统由年龄、血清白蛋白、HBV DNA水平和LSM组成,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都高于CU-HCC评分,对慢乙肝患者3~5年发生HCC的阴性预测值接近100%[7]。另外,FibroTest也有助于预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HCC的风险[8]。
非侵入性检测不仅对HCC有很强的预测作用,甚至也能起到诊断作用。ARFI技术通过虚拟触摸组织成像(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VTI)和虚拟触摸组织定量(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能用于鉴别良性和恶性肝脏肿瘤,恶性病变的VTI显得更硬、VTQ更高[9]。
使用弹性核磁共振技术(MRE)测定肝脏肿瘤的损耗模量有助于鉴别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前者的损耗模量较小[10]。
非侵入性检测同样还在HCC的预后判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接受部分肝切除或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HCC患者中,LSM和APRI都是独立的预后因素[11, 12]。还有研究发现LSM还可用于预测HCC根治性治疗(如切除[13]或射频消融[14])术后的从头发生。
总之,随着肝纤维化非侵入性评估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从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衍生到预测肝癌风险、并发症风险、治疗应答以及预后,全球20亿慢性肝病患者的管理也随之发生了变革。
参考文献:
1.Wong GL. Gastroenterol Rep 2013; 1: 19-26.
2.Wong GL. World J Hepatol 2013; 5: 264-274.
3.Masuzaki R, et al. Hepatology 2009; 49: 1954-1961.
4.Jung KS, et al. Hepatology 2011; 53: 885-894.
5.Wong GL,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13; 144: 933-44.
6.Wong VW, Wong GL, et al. J Clin Oncol 2010; 28: 1660-5.
7.Wong GL, et al. J Hepatol 2014; 60: 339-345.
8.Poynard T, et al. J Hepatol 2014;60(4):706-14.
9.Shuang-Ming T, et al. Acad Radiol 2011;18(7):810-5.
10.Garteiser P, et al. Eur Radiol 2012;22(10):2169-77.
11.Chong CC, Wong GL, et al.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7;32(2):506-514.
12.Wong JS, Wong GL, et al. Ann Surg 2012.
13.Kim SU, et al. Liver Int 2014;34(7):1008-17.
14.Lee SH, et al. Onco Targets Ther 2015;8:347-56.
专家简介
黄丽虹(Grace Lai-Hung Wong)中国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主要研究兴趣包括肝纤维化非侵入性评估、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细胞癌风险预测。已在同行审议的杂志如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和Gut等发表文章二百一十余篇。目前担任Hepatology(香港版)杂志主编,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杂志副编,12本杂志编委和47本生物医学杂志审稿人。先后获得2009年APASL青年学者奖,2010、2013、2014和2015年香港内科医师协会青年学者杰出研究论文奖,2014年香港十大杰
出青年,2016年香港内科医师协会David Todd讲师、2017年JGHF新兴领袖讲师等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