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金
- 150 元
- 精华
- 0
- 帖子
- 18
- 注册时间
- 2002-6-16
- 最后登录
- 2005-7-12
|
1楼
发表于 2002-9-7 23:09
杨忠礼 马明睿 李德枢 邹林樾 张静 徐恩杰
【摘要】 目的 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新生儿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基因疫苗免疫接种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乙肝基因疫苗免疫效果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结果 在新生儿系列血清中均未检出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血清学感染标志;对照组和感染组新生儿免疫保护率分别为93%(28/30)和83%(39/47)(χ2=1.74,P>0.05),两组汉族和少数民族间免疫保护率亦无统计学差异(概率法,P=0.98;χ2=0.11,P>0.05)。结论 随着接种次数的增加,各组两民族抗HBs阳转率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高,分娩时孕妇HBV感染状态对新生儿抗HBs阳转率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婴儿,新生 肝炎,乙型 肝炎疫苗,乙型
孕妇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感染是造成母婴传播最危险的因素之一, 并可导致乙肝疫苗接种的失败,新生儿感染率与孕妇HBV感染模式及血清HBV含量密切相关[1-3]。本研究通过检测孕妇分娩时血清及新生儿脐带血HBV感染标志物及HBV DNA, 以判断孕妇的传染度并初步探讨其与新生儿乙肝基因疫苗免疫干预效果间的关系。
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按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选择1995年7月~1996年10月本院产科和新生儿科门诊初筛的单纯HBV感染孕妇104例为观察对象,作为HBV感染组。同期选择HBV感染指标均为阴性的健康孕妇87例为预选对象,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娩前采集孕妇外周血,分娩时采集脐带血。其新生儿于出生时(0个月),1个月和6个月龄各接种1剂乙肝基因疫苗(20 μg/ml),并分别于0,1,2和7个月龄采血,然后将血清置于-35℃分装备检。
二、检测指标
包括乙肝三系和病毒核酸。为避免试剂盒的差异, 所有对象均分别采用两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和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盒检测, 结果一致者确定为最终研究对象, 新生儿系列血清按同样方法检测。均排除巨细胞病毒(CMV)和EB病毒(EBV)感染者。
三、检测方法
乙肝三系ELISA试剂盒购自珠海亚利和上海实业科华, CMV和EBV ELISA试剂盒购于上海复华,采用英国DENLEY MK2型酶标仪检测; HBV DNA PCR试剂盒购于洛阳华美和上海复华。各项实验均由本研究室严格按说明书在有效期内使用。
四、基因疫苗
为中国地鼠卵巢细胞(CHO)重组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由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 主抗原为乙肝基因疫苗,效期970328,规格每支20 μg/ml,4℃保存, 新生儿按指定日期接种。
五、统计学处理
选择χ2检验和四格表概率法进行数据处理。
结 果
一、不同组及不同民族的免疫效果
按诊断标准经双重筛检共确诊47例HBV感染者, 其中汉族26例,少数民族21例。同期选择健康对照30例, 汉族和少数民族各15例。两组孕妇平均年龄分别为24.6岁和23.9岁, 均为初产妇, 且抗HBs均为阴性。
由表1可见, 无论是HBV感染孕妇组或健康对照组, 不同民族间孕妇HBV DNA阳性检出率及各剂乙肝基因疫苗接种后新生儿抗HBs阳转率差异均无明显意义(P均>0.05), 且均随接种次数的增加其新生儿抗HBs阳转率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 两组间HBV DNA检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概率法P=4.07×10-4); 乙肝基因疫苗接种第2剂后新生儿抗HBs阳转率健康对照组高于HBV感染孕妇组(χ2=6.09,P<0.05), 但第1剂和第3剂接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同期在新生儿脐带血和系列血清中均未检出HBV DNA及其血清学感染标志。
表1 不同组别不同民族新生儿乙肝基因疫苗接种效果比较
组别 总
例
数 HBV DNA阳性 抗HBs阳转数 抗HBs阳转率(%)
例数 率(%) 1剂 2剂 3剂 1剂 2剂 3剂
HBV感染组 47 14
30
11
21
39
23
45
82
汉族 26 8 31 7 11 22 27 42 85
少数民族 21 6 29 4 10 17 19 48 81
健康对照组 30 0 0 11 22 28 37 73 93
汉族 15 0 0 6 12 15 40 80 100
少数民族 15 0 0 5 10 13 33 67 87
两组比较χ2值 P=4.07×10-4 1.58 6.09* 1.74
* P<0.05
二、HBV DNA与免疫效果
由表2可见,孕妇HBV DNA阳性或阴性(+或-)对新生儿各剂免疫效果无明显影响,虽然阴性组抗HBs阳转率略高,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均>0.05),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未达显著界值。不同感染模式新生儿接种乙肝基因疫苗各剂后抗HBs阳转率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各感染模式抗HBs阳性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且随接种次数的增加而升高。
表2 感染组孕妇HBV DNA及感染模式不同
各组新生儿乙肝基因疫苗接种效果
组别 例数 构成比
(%) 抗HBs阳转数 抗HBs阳转率(%)
1剂 2剂 3剂 1剂 2剂 3剂
健康对照组 30
11
22
28
37
73
93
HBV感染组 (47) (100)
(11) (21) (29) (23) (45) (83)
HBV DNA+ 14 30 3 6 10 21 43 71
HBV DNA- 33 70 8 15 29 24 46 88
HBsAg+HBeAg+抗HBc+ 14 30 3 6 10 21 43 71
HBsAg+抗HBe+抗HBc+ 20 43 5 8 17 25 40 85
单纯HBsAg携带 13 28 3 7 12 23 54 92
讨 论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HBV感染最有效的措施, 但仍有20~30%的新生儿接种后未能产生抗HBs且呈现病毒血症及慢性病毒携带状态[1];同时,新生儿带毒率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存在有较大的差异性,其主要与孕妇HBV感染时间, 感染模式, 分娩时是否带毒及新生儿免疫系统的耐受和调节等因素有关[2]。
血清学检测结果示孕妇HBV感染者HBV DNA阳性检出率为29.79%,并呈现三种表型, 但以慢性HBV感染为主; 而在新生儿脐带血及系列血清中均未检出HBV DNA和血清学感染标志。表明无论孕妇HBV DNA感染状态如何, 在本研究中未观察到HBV宫内感染。支持新生儿HBV感染多见于围产期母婴传播或密切生活接触传播的观点[2]。
就不同民族而言, 在对照组和感染组中, 汉族和少数民族新生儿抗HBs阳转率均无明显的差异性, 表明不同民族间HBV/HBsAg不同亚型所致感染对新生儿乙肝基因疫苗免疫接种效果无明显影响。
在对照组和感染组中, 新生儿抗HBs阳转率分别为93%和83%, 虽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其抗HBs阳转率明显偏低, 表现为HBeAg阳性(71%)<抗HBe (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