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学术讨论& HBV English 科研人员揭示乙肝病毒在患者体内不为人知的生活方式 ...
查看: 1142|回复: 4
go

科研人员揭示乙肝病毒在患者体内不为人知的生活方式 [复制链接]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0620 元 
精华
帖子
12759 
注册时间
2013-12-29 
最后登录
2024-6-15 
1
发表于 2016-5-26 15: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本帖最后由 newchinabok 于 2016-5-26 15:47 编辑

http://www.lcgdbzz.org/content.asp?id=7876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17064 元 
精华
12 
帖子
9399 
注册时间
2007-6-26 
最后登录
2017-11-25 

风雨同舟

2
发表于 2016-5-26 17:57 |只看该作者
2016年2月22日国际临床调查杂志《Journal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在线发表了揭示乙肝病毒在肝组织分布和生存变化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内病毒学事件的原位分析》论文(Insitu analysis of intrahepatic virological events in chronic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该杂志在2016年三月期将正式出版此项研究结果,并将此作为“亮点论文”重点推荐,并邀请了国际著名乙肝专家,澳大利亚维多利亚传染病参比实验室研究部主任Stephen Locarnini和Peter Revill教授做专题评论。该研究由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科学研究部慢性乙型肝炎研究组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袁正宏课题组以及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肝炎科、病理科共同合作完成,是基础与临床合作推进转化医学研究的又一成功实践。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病原体,它是造成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元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最新估计,全球约有2.4亿慢乙肝患者,大多分布在低收入及中等收入国家,每年约有78万人死于慢乙肝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在我国,现有慢乙肝感染者9300万人,在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中,由乙肝病毒引起的比例高达60%和80%。随着我国乙肝疫苗接种的推行,我国婴幼儿的乙肝阳性率有了大幅度的降低。然而,对于其他已经感染病毒者,仍缺乏彻底治愈的疗法,从而对大量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和健康负担。



大量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表明,慢乙肝长期迁延不愈的根本原因在于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在肝内的长期存在以及随之造成的病毒表面抗原血症。由于cccDNA在慢乙肝患者肝脏中的水平极低,传统分子生物学方法(如Southern印记,cccDNA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不仅检测困难,而且无法显示其组织内分布特点。



鉴于目前乙肝cccDNA研究存在的问题,在袁正宏研究员的指导下,张小楠博士在bDNA信号扩增技术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成功建立了一种能够在组织水平显示cccDNA分布的原位杂交技术。此外,该技术还能显示乙肝病毒的其他复制中间体,如前基因组RNA (pgRNA),松弛环状DNA(rcDNA)在单细胞水平分布情况。研究组还将原位杂交与乙肝病毒主要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获得了病毒核酸与蛋白质的综合图像。令人意外的是,乙肝病毒抗原与核酸在单细胞水平均呈现惊人的“马赛克状”分布,即病毒的ccc DNA, RNA与表面抗原均显示极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进一步证实经过一年以上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肝细胞内仍存在乙肝病毒的ccc DNA,综合前人研究发现和本课题基于大量患者样本的观察结果,研究组提出在单细胞水平乙肝病毒存在“抗原富集期”、“DNA富集期”和“潜伏期”的“三阶段”假说,推测患者体内肝细胞生理水平和病毒复制活跃度的变化可以导致这三个阶段的相互转换。该假说在单细胞水平描述了病毒生活周期的复杂变化模式,丰富了学术界对乙肝病毒肝内生活史的认识,为进一步针对患者不同病情设计清除乙肝病毒ccc DNA 的新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该研究建立的乙肝病毒cccDNA原位杂交技术不仅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价值,同时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方法可以用来监测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后cccDNA的清除情况,从而为评价抗病毒药物清除病毒的潜力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平台。研究小组正着手将该方法进一步开发,作为乙肝病毒分子病理检测方法推广应用,为临床医师综合评价患者肝内病毒学状态提供参考。



本研究受到十二五、十三五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973项目、上海市科委以及中德跨地区合作项目的资助。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科学研究部张小楠博士和肝炎二科陆伟医师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袁正宏研究员与张占卿主任为共同通讯作者,病理科冯艳玲主任和郑叶技师在病理样本准备和读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提供了重要建议。另外王伟霞博士,白露博士以及陈良主任对本研究亦作出重要贡献。
日行一善(百善孝为先)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0620 元 
精华
帖子
12759 
注册时间
2013-12-29 
最后登录
2024-6-15 
3
发表于 2016-5-26 18:27 |只看该作者
欢畅,换个图标吧,日本花姑娘的,良心大大坏了

Rank: 4

现金
93 元 
精华
帖子
53 
注册时间
2016-4-12 
最后登录
2018-1-27 
4
发表于 2016-5-26 21:16 |只看该作者
这项研究有多大现实意义?
不大好懂,感觉虚的比实的成分大。

Rank: 6Rank: 6

现金
1904 元 
精华
帖子
1665 
注册时间
2011-11-30 
最后登录
2024-5-14 
5
发表于 2016-5-27 09:02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6-16 06:32 , Processed in 0.013263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