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学术讨论& HBV English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进展
查看: 943|回复: 0
go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进展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现金
2711 元 
精华
帖子
1561 
注册时间
2009-1-4 
最后登录
2024-5-2 
1
发表于 2015-7-23 23: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进展
作者: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候任主席、美国密歇根大学骆淑芳(Anna Suk-FongLok)教授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5-07-23
导读
         目前已经批准的HBV治疗药物包括普通干扰素(IFN)α和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以及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ETV)、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酯(TDF)等核苷(酸)类似物(NUC)两大类。其中,应用PegIFN治疗1年时,血清HBVDNA水平降低3.0log10IU/ml,乙肝e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32%,应用各种NUC治疗1年时,血清HBVDNA水平降低3.5~6.9log10IU/ml,但HBeAg血清学转换率仅为20%。
关键字:  慢性 | 乙型肝炎 | 治疗 |  
      
Anna Suk-Fong Lok 教授
         现有乙肝病毒(HBV)治疗药物的疗效和局限性  目前已经批准的HBV治疗药物包括普通干扰素(IFN)α和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以及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ETV)、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酯(TDF)等核苷(酸)类似物(NUC)两大类。其中,应用PegIFN治疗1年时,血清HBVDNA水平降低3.0log10IU/ml,乙肝e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32%,应用各种NUC治疗1年时,血清HBVDNA水平降低3.5~6.9log10IU/ml,但HBeAg血清学转换率仅为20%。
        因此,现有的NUC等抗HBV药物可以强效抑制病毒,逆转肝纤维化/肝硬化,预防进展至肝衰竭,但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转阴率较低,能够降低却不能消除肝细胞肝癌(HCC)发生风险,需要长期/终生治疗以维持疗效,花费较高,且具有发生耐药和副作用的风险。
        2014AASLD会议交流的新发现  马塞林(MarcellinP)教授等报告了2项3期试验结果,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TDF治疗8年时,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达到HBVDNA<69IU/ml的比例分别为58%和75%,HBeAg阳性患者的HBsAg转阴率为12.9%。
        马塞林教授报告的全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HB患者应用TDF加PegIFNα-2a联合治疗48周,与单用任何一种治疗相比,可获得更高的HBsAg转阴率,但HBsAg转阴主要见于A基因型感染患者。
        任红教授报告了新转换治疗(NEWSWITCH)研究的中期分析结果,应用NUC治疗1~3年获得部分应答的HBeAg阳性患者转换至PegIFNα-2a治疗48周时,HBsAg转阴率和HBs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6.2%和12.5%,基线时的HBsAg水平可以预测HBsAg转阴。但是,由于没有对照组,尚不清楚PegIFN对HBsAg转阴的贡献大小。
        2015年乙型肝炎治疗:AASLD推荐意见  HBV的治疗目标为预防肝硬化、肝衰竭和HCC,所以,对于疾病进展风险较高,诸如威胁生命的肝病、最近发生肝衰竭/HCC的风险较高、将开始免疫抑制治疗的HBsAg阳性患者以及进展性肝病风险较高的无肝硬化患者,应开始治疗,对风险较低的患者,则可以监测和推迟治疗。
        PegIFN用于治疗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的疗程均为48周,并应遵循12周无效的停药原则;对于应用NUC治疗的患者,停药后的复发风险很高,不能轻易停药,尤其是肝硬化患者最好不停药,对于无肝硬化的HBeAg阳性患者,用药至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并且巩固治疗12个月后,可考虑停药,对于无肝硬化的HBeAg阴性患者,需要达到HBsAg转阴或治疗4~5年,HBVDNA持续检测不出,方可考虑停药。
        以病毒为靶向的治疗与免疫调节的联合是未来研究的方向,目标为实现对HBV功能性治愈/控制。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5-5 04:36 , Processed in 0.01292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