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学术讨论& HBV English 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抗病毒治疗进展
查看: 519|回复: 0
go

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抗病毒治疗进展 [复制链接]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0620 元 
精华
帖子
12759 
注册时间
2013-12-29 
最后登录
2024-5-20 
1
发表于 2014-2-27 21: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PHC2013]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抗病毒治疗进展


  Jorg Petersen  德国汉堡大学
  联合治疗用于耐药预防和处理
  随着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的不断进展,特别是HBV耐药问题逐渐凸显的情况下,联合抗病毒治疗逐渐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各慢性乙型肝炎指南相继进行了更新,对联合治疗的应用进行了推荐。
  2012年,EASL更新版慢性乙型肝炎指南提出,可用联合治疗来预防耐药和处理耐药。EASL指南指出,恩替卡韦(ETV)或者替诺福韦酯(TDF)治疗48周,如果HBV DNA水平没有下降,加用其他药物来预防长期治疗中可能发生的耐药(C2)。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毒学突破,抗病毒治疗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可能需要进行联合治疗。对于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可换为TDF(如果没有TDF,加用阿德福韦酯[ADV])(B1)。替比夫定或者ETV耐药时,可换为或者加用TDF。TDF耐药时,需要在有经验的实验室进行基因型和表型检测,可加用ETV、替比夫定、拉米夫定或者恩曲他滨(FTC)。
  联合治疗能更好地清除病毒
  在目前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单药治疗已经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为何要提出联合治疗呢?联合治疗能否更好地清除病毒?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联合治疗能更好地清除cccDNA,能取得较高的HBsAg清除率。
  cccDNA是最重要的HBV DNA复制中间产物,肝细胞核cccDNA池是HBV持续感染的根源,cccDNA彻底清除是抗病毒治疗的最佳终点。松弛环状DNA(rcDNA)是一种正负链存在缺口,部分区域互补的双链DNA,负链的长度约3.2 kb,在宿主DNA聚合酶作用下将双链缺口补足形成完整双链开环结构,然后在宿主细胞核内连接酶作用下把双链连接起来而形成cccDNA。cccDNA在细胞核内RNA聚合酶作用下转录多种RNA,再通过宿主逆转录酶逆转录单链DNA,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形成rcDNA,一部分rcDNA进入细胞核维持cccDNA池的相对稳定;另一部分rcDNA则同mRNA转录体翻译的包膜蛋白、核心蛋白、酶类等共同装配病毒颗粒出胞感染其他的肝细胞。因此,cccDNA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HBV cccDNA半衰期为30~50天,感染肝细胞半衰期为10~100天,当病毒复制速度极低,低于肝细胞的生命周期时,HBV cccDNA池可能被耗竭。
  Lutgehetmann和Wursthorn等进行的一项单中心开放标签的研究中,共计26例患者入组。在使用PEG-IFN-α2b联合ADV治疗48周后,单用ADV治疗至144周。研究表明,联合使用PEG-IFN-α2b和ADV能强效地抑制肝内HBV DNA复制,HBV DNA和cccDNA均显著下降。
  但是就目前而言,尚不清楚其他的抗病毒药物如ETV和TDF和PEG-IFN-α2b联合治疗的效果如何?是否联合治疗能使cccDNA静止?能否调节cccDNA转录活性?这些问题尚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体外研究表明,在无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在感染的肝脏中体外增殖感染的肝细胞可导致cccDNA持续性下降和显著的cccDNA消失。研究cccDNA下降的模型发现,在肝脏再生时细胞分化导致cccDNA不稳定并且形成无cccDNA的细胞,提示细胞转化是cccDNA减少的必备条件。体外研究表明,IFN-α治疗导致cccDNA H4组蛋白下调。
  在UPA老鼠模型中,对分别使用PEG-IFN-α和ETV以及PEG-IFN-α联合ETV治疗的病毒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发现治疗4周后,在ETV单独使用或者联合使用的情况下,病毒血症抑制得最为明显。而对于HBsAg变化趋势的分析表明,在使用PEG-IFN-α单独使用或者联合使用的情况下,HBsAg下降最为明显,提示PEG-IFN-α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策略能产生更显著的HBsAg降低。
  联合治疗的耐受性、安全性、疗效研究结果
  一项拉米夫定经治的HIV和HBV混合感染的患者队列研究发现,联合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抑制HBV DNA。在该项研究中,大部分患者使用Truvada(一种复合制剂,包含两种不同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FTC和TDF)。
  BE-LOW研究结果表明,ETV单药和ETV联合TDF治疗初治患者的疗效相当。但HBeAg阳性且基线HBV DNA≥108 IU/mL的患者可从联合治疗中增加获益,联合治疗组中HBV DNA<50 IU/mL的患者数多于单药治疗组,80.4% vs. 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
  中国台湾廖运范等在一项随机、双盲、Ⅱ期临床研究中,比较了TDF单药、FTC联合TDF和ETV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失代偿期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研究证明,所有失代偿期肝病患者耐受性良好,病毒学、生化学以及临床情况均有所改善。其中,治疗48周时,FTC联合TDF治疗组的HBV DNA<400 copies/mL的患者比例最高,为87.8%,TDF和ETV单药治疗组分别为70.5%和72.7%;同样,FTC联合TDF治疗组的ALT复常率也高于TDF和ETV组(76% vs. 57% vs. 55%);但是,在HBeAg转阴和血清学转换率方面,联合治疗组并不优于TDF单药治疗组。
  Petersen等对ETV联合TDF作为一种挽救治疗措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评价。研究中,57例部分应答或者多重耐药的患者给予ETV联合TDF治疗。结果显示,使用ETV和TDF治疗部分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安全、有效,耐受性良好,不管是否为重度肝脏疾病。
  近年来,对于联合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多,而且部分研究是全球随机临床试验,值得期待。在2012年AASLD年会上,Sonneveld等进行的一项全球研究的初始报告表明,PEG-IFN-α联合ETV能增加HBsAg水平下降和HBeAg的血清学转换率。中国宁琴等研究表明,在HBeAg阳性的患者中,从长期ETV治疗转为PEG-IFN-α治疗可出现HBsAg血清学转换和HBsAg清除。Wang等研究表明,在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个体化联合使用PEG-IFN-α2a和ADV可增强疗效。
  展望
  在2012年,单药治疗仍是大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首选,无论是核苷(酸)类似物或者PEG-IFN-α治疗。ETV联合TDF治疗只是在较少的临床情况下可进行,例如耐药或者进展期肝病。联合使用核苷(酸)类似物和PEG-IFN-α治疗能极大地降低cccDNA和HBsAg。
  在将来,联合治疗的空间仍较大,期望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HBsAg转阴)。新的治疗策略主要是抑制HBV生命周期中的复制的不同步骤,或者在进展的早期阶段调解宿主因素来起作用。目前可能起到联合治疗的药物可能有:TLR拮抗剂、磷酸化抑制剂、HBsAg释放抑制剂、HBV进入抑制剂、治疗性疫苗等。还需进行大量的研究。


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HBV cccDNA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6-2 05:25 , Processed in 0.01816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