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打虎上山 于 2013-6-19 09:30 编辑
复兴公园是上海开辟最早的公园之一。八十多年前这里原是一片肥沃的良田,居住着勤劳、贫穷的农民。当时有个姓顾的人家拥有十多亩土地,便在此建造了一个私人小花园,人们称之为“顾家宅花园”,这便是复兴公园最初的雏形。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上海被划分有英、法、日等租界。1900年,法租界公董局以7.6万两规银购入152亩民田,将其中112亩租给法军建造兵营,即顾家宅兵营,驻扎了一支参加八国联军侵华之战的法国军队。1904至1907年间,法军陆续撤走。1908年7月1日,公董局董事会才开始计划在兵营旧址上建造一座顾家宅公园,同年开工,聘用法国园艺家柏勃(Papot)主持园林设计,兼做工程助理监督,由中国园艺家郁锡麟负责设计,并责成公务处提出建设方案。公园于1909年6月建成,于1909年7月14日对外开放,取名“顾家宅公园”,也称“法国公园”。 早期的法国公园只占有现在复兴公园的中部位置,面积不大。1917年,公董局聘法籍专家少默负责公园的大规模扩建和全面整改,因工程很大,直到1926年才竣工。改建后的公园面积达136亩,其主体风格具有浓郁的法国风格,但局部也有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亭台水榭,景色迷人。中心大草坪约8000平方米,空间开阔,四周树木繁茂,法国梧桐遍布每个角落。另有儿童游乐场、环龙纪念碑等建筑。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国人陆续撤离上海,1943年7月,日伪政府接管了法租界的行政权,随之将“法国公园”改名为“大兴公园”。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名为“复兴公园”,当时总面积已有119亩,面向广大市民开放。公园开放之初,其公布的章程第一条第一项便明白规定:不许华人入内,但是照顾外国小孩和侍候外国主人的华仆,可跟其主人入园。同时,又规定了狗不得入内。这种歧视中国人的规定,激起了许多爱国志士的愤怒和谴责。迫于压力,法租界公董局董事会于4月16日决议,由施维泽、利荣、魏廷荣组成特别委员会,讨论修改了法国公园的章程,并于当年7月1日开始实行,取消了禁止华人入内的规定,采用门票入园的办法,华人从此开始以一元的代价,享受常年游玩法国公园的权利。后来门票发展为两种:一种为每年一张,售价为一元的常年门票;另一种是每张售价为一角的临时门票,可游玩一次。 解放后,政府又在公园内新建、扩建各类游乐服务设施,目前总面积为138亩。 2002年被评为上海市四星级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