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学术讨论& HBV English 肝脏疾病治疗的里程碑(1968~2013)
查看: 511|回复: 0
go

肝脏疾病治疗的里程碑(1968~2013)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现金
4865 元 
精华
帖子
1027 
注册时间
2004-11-2 
最后登录
2020-4-2 
1
发表于 2013-5-24 22: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概述
从1968~2013年,肝病领域无论诊断还是治疗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诊断方面的进展包括腹水诊断、消化内镜的应用、病毒学研究进展、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包括超声、CT扫描、ERCP技术、MRI及MRC),及最近出现的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治疗方面的进展包括有效治疗药物的应用和治疗技术的进步,前者包括: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利尿剂、广谱强力抗生素、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抗病毒药物、熊去氧胆酸(UDCA)、米多君、特利加压素,后者包括:曲张静脉的硬化治疗及套扎技术、肝癌的射频消融术、无水酒精注射技术,而治疗技术中取得的最大成就来自于肝移植技术的发展,肝移植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而随着其逐步发展,除了尸体肝移植,在某些肝移植中心已经开展了活体肝移植。肝脏病学专业的杂志也逐渐增多,自1981年正式出版Hepatology后,陆续发行了J. Hepatology,Liver(后改名为Liver international)、J. Viral Hepatitis、Hepatology International等。

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的发展历程
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1952年Sheila Sherlock首次详细描述了英国PBC患者的症状;20世纪60年代,Deborah Doniach发现PBC的血清学标志物--抗线粒体抗体,Peter J. Scheuer则对病理学特点进行了描述。至此,PBC得以确诊。同一时期,PBC第一个疗效观察的临床试验展开,但该试验没有对样本量进行计算,没有根据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层,疗程也很短暂。此后进行了30多项临床试验,唯一可能延缓死亡或肝移植需要的药物是UDCA。Poupon RE于1991年发现胆酸可以改善PBC患者的生化学指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表明,UDCA可显著延长生存期,成为了PBC的标准治疗。家庭成员中尤其是母亲、姐妹同样受累的情况并不少见,2009年我们首次发表了PBC的基因分析,发现IL-12的免疫调节信号与PBC密切相关。
自身免疫性肝炎
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学者对AIH的病理学特点进行了描述,并进行了糖皮质激素治疗AIH的临床试验。AIH临床表现多样,多表现为慢性肝炎、肝硬化,但也可表现为急性肝炎甚至暴发性肝炎,老年人会出现终末期失代偿肝硬化,AIH还可能与PBC/PSC重叠出现。1972年Soloway等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安慰剂组治疗失败率最高,硫唑嘌呤次之,而强的松或强的松加硫唑嘌呤可使治疗失败率降低至10%以下。从此,强的松加硫唑嘌呤成为AIH的标准治疗药物。最近德国学者Manns等采用布地奈德治疗AIH,由于肝脏的首关效应,布地奈德大部分在肝脏内快速代谢,从而避免了强的松治疗出现的全身不良反应,布地奈德成为非肝硬化AIH患者的新选择。无论哪种免疫抑制剂,停药1年内能够维持应答的不足10%。Johnson等的研究发现,单用硫唑嘌呤2mg·kg-1·d-1治疗10年,维持应答的患者比例可达85%,即使复发,加用强的松仍能获得再次应答。妊娠期间应用强的松、硫唑嘌呤是安全的。无症状AIH是否需要治疗尚无定论。其他需要重视的问题是儿童合并PSC、药物诱导的AIH、合并PBC及移植后复发的问题。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20世纪60年代,很少PSC得到诊断,80年代以来,随着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的出现,各年龄段人群均有PSC的检出。MRCP诊断技术取代了ERCP,是最具里程碑意义的进展,同时ERCP也不再单纯用于诊断。PSC还与炎症性肠病(IBD)、结肠癌、胆管细胞癌相关。PSC的治疗手段有限,主要是对症治疗,年轻患者应该考虑肝移植。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PSC移植后复发率最高,可达15%。Mendes等研究表明,部分PSC患者IgG4升高,其生存率显著低于IgG4正常患者;另一项研究对IgG4升高的硬化性胆管炎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因此,重要的是要识别PSC患者中那些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患者,并给予相应治疗。

病毒性肝炎的发展历程
乙型肝炎
1968年,B. Blumberg发现了HBV,从20世纪70年代起,人们认识到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围生期传播、肠外传播、性传播,同时HBV感染是导致肝细胞肝癌(HCC)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长期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可使患者显著获益,一线治疗首选干扰素,但口服抗病毒药物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并影响自然病程,尤其是在改善慢加急性肝衰竭、预防移植后肝炎复发、减少HCC的发生、逆转慢性肝病进程等方面,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有可能提高病毒的清除率。乙肝治愈困难,但可以预防,台湾从1984年开始为全部儿童接种乙肝疫苗,HBV携带率由9.8%快速下降到1999年的0.7%,HCC发生率也由0.7%下降到了0.36%。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建议所有新生儿都接种乙肝疫苗。
丙型肝炎
HCV由Houghton/Alter于1989年发现,HCV急性感染后多数患者表现为无症状慢性感染。感染率最高的国家包括蒙古、埃及,以及南部非洲一些国家。HC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感染后有可能出现冷球蛋白血症、肾衰竭等肝外表现。HCV也是导致HCC的重要危险因素。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作为标准治疗方案,可提高生存率、降低HCC发生率。从1991~2011年,抗病毒治疗获得长足发展,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也从最初的6%上升到目前的75%。基于对HCV生活周期的研究,未来将开发出针对更多靶点的抗病毒药物。在2012年AASLD年会上,有研究者采用联合2~3种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加或不加利巴韦林(无干扰素)进行了小样本研究,治疗12周或24周后,病毒学应答率最高可达100%,研究结果非常令人兴奋。未获SVR需要肝移植的患者,移植后复发率非常高,预后不佳。将来利用现代科技、电脑技术进行远程会诊是提高治愈率的可行方法。
肝病的诊疗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我们有更有效的预防策略、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进行更完善的临床试验以及与基础医学家合作及时转化指导临床。

(来自2013法国巴黎肝炎会议,作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Jenny Heathcote,由北京佑安医院李丽医生整理自演讲幻灯)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5-13 10:49 , Processed in 0.01370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