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肝硬化论坛 中国人易怒(爱生气、易发脾气)
查看: 1587|回复: 8
go

中国人易怒(爱生气、易发脾气)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现金
5375 元 
精华
帖子
2740 
注册时间
2001-8-16 
最后登录
2021-3-26 
1
发表于 2013-2-7 22: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中国人特别爱发脾气,在处理许多突发事件的时候,即便不是真的发火,处理问题也往往喜欢采用激烈的言辞、不满或不屑的神态、指责当世对方的立场——总之,至少看起来也是在发火。君不见,道路上偶尔碰擦、商场里找零差池、菜市场货品瑕疵,无处不在的高声呵斥、道路以目已经让我们习惯了这种氛围。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列出一些可能原因,不分先后,欢迎大家补充。

      一、人们最先想到的是社会的不公正,带来如下一些影响。
      1、在一个人人感到不公的社会里,人们普遍饱含着一种怨气,一有机会就会宣泄出来。
      2、社会的不公正让普通人总是担心会有人侵害了自己的利益,于是嫌怨他人而不是体谅他人的情绪就产生了。开车在路上,出口处大家都排队,偶尔有汽车想在中间插队,人们会想也许他有急事、也许他走错了路,所以也会宽心礼让。但如果总是有人不顾车龙多长,总是从侧道开到最前,那么对不起,谁会礼让?即便是真的有什么特殊情况,也不易让人相信。插队的人多了,排队的人自然也怨气十足。
      3、发怒是一种自我保护和自我证明。大家都知道发怒是不对的,但是文明的方式保证不了文明的执行,通过发怒来以暴制暴。通过发怒还显示自己的立场是多么合理,换言之,如果不是“他们”太过分,我为什么要发怒?

      二、传统。 社会是不公正的,从某种角度来看自有人类文明以来,古今中外莫不如此。事实上,中国人易怒肯定不是当下中国社会才产生的现象,大家只要看看《红楼梦》中的人物,这本书对传统中国人的生活概括是非常准确的。斯棋闹厨房的那段故事很有代表性。厨房的婆子对斯棋的小丫鬟,斯棋后来对厨房都是恶语相向。那么为什么中国人显得更容易发火呢?
      4、政治篇。
      ①尽管事实上人类社会是不平等的,但是人们向往公正和平等,并努力创造它们。在现实资源无法均分的情况下,西方社会在传统社会中依赖于宗教的平等,现代社会中依赖于政治的平等。传统中国的一项重要发明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对人类的平等事业是一项重要贡献,但是它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A、科举创造的是一种现实的机会平等,而不是宗教式的人格和精神平等。
      B、人们事实上通过平等的机会走上了最终的不平等之路。
      C、在世俗社会中一种以成败论英雄的风气就不断被强化。
      D、当来自乡村的普通人通过进学获得权力的时候,他的这种权力意识会得到强化。
      ②中国社会的宗族基础,强调个人承担的家族义务。使得中国人的精神负担比较重。有的时候年轻的父母指责孩子,背后有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影子,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不争气,父母往往会受到来自上一辈的指责,也会在逢年过节的亲属聚会中失去颜面。传统刑罚中的连坐制度,是要求个人对其家族承担责任的最高形式。因此中国人的生活压力显得更重。
      ③传统中国的社会权利和权利的界定是比较模糊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治而不是法制,这种情况导致对个人力量、能力范围的把握非常不确定。那么在人际交往当中,暴力和情绪就会成为重要的手段。因为就个体的生物能量来说,情绪宣泄和使用暴力是最高的形式。随处运用这种手段,意味着人们不知道什么方式更适合达到目的。这也是人们往往说凶一点、狠一点,不会被人欺,这本身是权力和权利界定不清的结果之一。
      5、心理篇。
普通人都有原罪意识,因为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占有资源、对他人的生存构成某些影响。在潜意识里人都会有罪错感。西方发明了一种方法叫“忏悔”通过向神或权威诉说自己的罪错,其最终达成的是自我救赎和自我认识。中国传统思想要求自我认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这往往只能在知识分子群体中达成,在世俗社会里人是没有宣泄的途径的。那么抓住他人的道德瑕疵进行攻击,就成了一种宣泄自身内心压力的途径。这就是我们看到为什么在我们的社会里,有的人只是路过,却参与到殴打路边被抓住的小偷的行列中。
      6、教育篇。
中国传统社会中奉行暴力教育和体罚哲学。这对儿童的人格形成有很大影响。容易情绪化的读者可以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是不是你在小的时候父母经常对你进行训斥,甚至责打。有些女性朋友可以想想自己在超市和人争执的时候,是不是重复了你母亲某些行为方式。传统中国的体罚哲学最重要的就是教会了儿童,一个人可以以“为了别人好”的名义,可以以道德或社会正义的名义使用暴力性的语言或动作。这种哲学在传统社会里自上而下被接受为一条非常自然地规矩,特别是明清时期皇帝对大臣施行的“庭杖”,成为父亲对儿子施行棍棒的教条。在这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会自然地把这种社会习俗融入到自身的性格中去。他们成年后在于别人的交往中,就会感到只有通过语言和情绪的强权,才能建立自己的权威。这种带有暴力色彩的文化代代传承。

      结论:年轻的父母,改变我们的社会,从不打骂自己的孩子做起。
三叠阳关唱未遍

Rank: 1

现金
222032 元 
精华
285 
帖子
67620 
注册时间
2001-11-10 
最后登录
2023-5-7 

元帅勋章 功勋会员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龙的传人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有声有色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人中之龙

2
发表于 2013-2-8 05:04 |只看该作者
忧郁症...
God Made Everything That Has Life. Rest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2185 元 
精华
帖子
1533 
注册时间
2011-9-30 
最后登录
2019-3-26 
3
发表于 2013-2-8 21:35 |只看该作者
心性与疾病的关系
这是第一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aQ55mncLTU/

这是第二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nbTrap-oFA/

这是第三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9RiX-Q9Ccg/

以上三集(录音)仅仅是一个 “引子”,如果大家听完后认为有道理,希望了解到更多更多。。。。有关 “心性与疾病关系” 的内容, 可以在 土豆网 或 优酷网上搜一下 “王凤仪” “刘善人”“刘有生” “王元五” “性命哲学理论” “传统文化论坛“陈大惠” 等词汇 ,将有更多震撼性内容,只要心性改变,疾病将不治自愈,人生的道路将平安,幸福!!

Rank: 6Rank: 6

现金
3016 元 
精华
帖子
2326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17-7-28 
4
发表于 2013-2-11 21:36 |只看该作者
美国人处理突发事件,不会采用激烈的言辞,也不会高声斥责
他们习惯把枪射击
loser...............

Rank: 4

现金
600 元 
精华
帖子
507 
注册时间
2011-11-2 
最后登录
2013-11-28 
5
发表于 2013-2-24 19:50 |只看该作者
一切都是忍让的结果
每天下班后,快步走1小时回家,天天坚持!6.11日后改每天3小时步行。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2185 元 
精华
帖子
1533 
注册时间
2011-9-30 
最后登录
2019-3-26 
6
发表于 2015-12-13 21:15 |只看该作者
中国肝病高发,而西方低发,很有可能和习惯性的情绪反应,以及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有关!!!

现金
1820 元 
精华
帖子
1580 
注册时间
2015-3-24 
最后登录
2019-9-10 
7
发表于 2015-12-14 00:12 |只看该作者
社会体制,和不公正文化造成的。
2014.1.31 TDF; 2017.8.5 TAF的小三羊

Rank: 8Rank: 8

现金
8642 元 
精华
帖子
884 
注册时间
2014-8-22 
最后登录
2016-12-30 
8
发表于 2015-12-14 05:36 |只看该作者
光想自己利益,未得则鸣
若想开心,就得折腾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3234 元 
精华
帖子
2388 
注册时间
2015-2-13 
最后登录
2024-9-17 
9
发表于 2015-12-15 12:1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啼笑人生路 于 2015-12-15 12:17 编辑

这是典型的文革后遗症。40、50、60后最为严重,因为年轻时就在斗争环境里长大。每次回国,大街上,银行里,医院里,吵架最多,嗓门最响,出手最快,最容易冲动的都是4、5、60岁的人。相反,年轻人反而文明礼貌得多。这是湖南老爷爷留下的文化遗产啊。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0-5 03:27 , Processed in 0.013656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