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肝硬化论坛 转:肝炎研究的突破与科研体制的改革
查看: 2722|回复: 25
go

转:肝炎研究的突破与科研体制的改革   [复制链接]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18892 元 
精华
19 
帖子
10589 
注册时间
2003-10-12 
最后登录
2023-8-16 

荣誉之星 白衣天使

1
发表于 2012-11-25 15: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转帖饶毅教授的博文:肝炎研究的突破与科研体制的改革
原文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633211.html

2012年11月13日,新的生物学刊物eLife发表论文:中国科学家攻克了一个长期困扰国际科学界的难题,而这一基础科学问题也与人类、特别是中国人民的健康相关。

过去,世界和中国忽略了1980年代我国科学家在条件艰苦时代做出重要贡献,我们赞叹广西肿瘤防治研究所的严瑞琪和苏建家等、北京第二传染病院的余昌晏等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庞其方等建立乙肝动物模型;

现在,我国已经有条件和能力改革科学管理体制机制、提供适当环境,让一些科研机构年富力强的科学家心无旁骛,如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李文辉带领学生和同事发现乙肝病毒受体;

将来,希望全国科研机构能推广适合各个学科和机构自身规律的体制机制改革,使大批年轻人集中精力在专业上充分发挥作用,他们大有作为才能使中国的科学大有希望。


肝炎和肝炎病毒


肝炎在全世界有广泛的危害,中国人群肝炎患病率尤其高。多种病毒导致病毒性肝炎:甲、乙、丙、丁、戊(A、B、C、D、E)等。

全球二十亿人曾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乙肝感染超过3.5亿人。即使在乙肝疫苗已经研制成功多年以后,我国还有逾九千万人感染过乙肝病毒,上千万乙肝患者,每年感染超过百万。

肝炎不仅本身给患者带来折磨,慢性肝炎更是经常转变为肝癌、肝硬化。全球超过50%的肝癌继发于肝炎,超过50%的肝硬化继发于肝炎,每年约七十万人死于病毒性肝炎及其继发疾病。

在人类研究乙型肝炎的历程上,英国医生MacCallum(1946)首先认识到乙肝不同于甲型肝炎,前者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染,后者通过食物和水传染,它们的病原都小于细菌。1967年,SaulKrugman等可以明确区分甲型和乙型肝炎。1960年代,美国科学家Baruch Blumberg在研究血友病和白血病的过程中(Blumberg, 1964),发现“澳大利亚抗原”(澳抗)(Blumberg et al., 1965)。起初知道与多次输血有关,到1967年发现一例唐氏综合症(先天愚型)患者开始没有澳抗,后来产生澳抗,而且患了肝炎(Blumberg et al., 1967),并在血液中出现病毒样颗粒(Bayer et al., 1968),从而意识到澳抗可能与乙肝更相关。

纽约血液中心病毒研究室的Alfred Prince与韩国合作者从输血导致的肝炎病人中寻找抗原(Prince et al., 1964; Chung et al., 1964),发现了他称为SH(血清肝炎)的抗原与病毒性肝炎相关(Prince, 1968)。日本东京大学医院输血科的Okochi和Murakami于1968年发现输血病人中病毒性肝炎与澳抗有一定、但非绝对相关性。Prince于1968年在《柳叶刀》报道澳抗与SH抗原相同。

其后几年,Blumberg与Prince各自开展一系列工作获得更多证据表明他们发现的抗原与乙肝相关(Blumberg, 1971;Prince,1971)。1970年,英国的Dane等在澳抗阳性的肝炎患者血液中分离获得病毒颗粒,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确定澳抗是乙肝病毒颗粒的表面蛋白质(乙肝表面抗原,HBsAg)。

1976年,Blumberg获诺贝尔医学奖。

1979年,法国的Galibert等克隆了乙肝病毒的基因组DNA;它很短,不过约三千二百碱基对。整个病毒的DNA短于人体很多单个基因的长度,却能肆虐人类,令人惊讶。

丁型肝炎(HDV)的发现起始于1977年意大利的胃肠科医生Mario Rizzetto在HBV感染病人肝细胞中发现的一个新抗原(Delta抗原,HDAg)(Rizzetto et al., 1977)。其后,他们与美国分子病毒学家John Gerin等证明HDAg来源于一种新型肝炎病毒--HDV(Rizzetto et al., 1980;Rizzetto,Purcell and Gerin, 1980;Rizzetto et al., 1981)。HDV的全基因组于1986年被克隆(Wang et al., 1986)。HBV和HDV两病毒同时感染时,病情严重很多,且更容易导致慢性肝炎。HDV依赖于HBV提供的包膜蛋白(包括HBsAg在内三种)组成病毒颗粒,HDV复制的其它步骤独立于HBV。HBV是DNA病毒,HDV是RNA病毒,它们的基因组不同。


基因工程生产乙型肝炎疫苗


研究乙肝病毒直接导致生产预防乙肝感染的疫苗,是基础研究很快走向为人民服务的一个成功范例。

1971年Krugman开始研制乙肝疫苗。1978年有两个成功的疫苗(Purcelland Gerin, 1978; Hilleman et al., 1978),1980年通过临床验证(Szmuness et al., 1980)。这些疫苗都用来自于病人血浆提取的HBsAg,如果灭活不彻底,反而可以引起疾病。

1979年,旧金山加州大学(UCSF)的William Rutter实验室用现代分子克隆方法,获得HBsAg的基因(Valenzuelaet al., 1979);1981年他们将人的HBsAg转到大肠杆菌中表达蛋白质(Edmanet al., 1981);1982年他们成功地将HBsAg转基因到酵母细胞表达,并获得病毒样颗粒(Valenzuelaet al., 1982)。他们申请专利并与Merck公司合作,于1984年成功地用酵母表达的HBsAg作为疫苗,获得保护性的免疫作用,在猩猩中证明疫苗可以预防乙肝病毒侵染(McAleer et al., 1984)。他们的疫苗于1986年获得美国食物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后上市。从此,这一基因工程制造的疫苗为世界上很多人提供了预防的方法。在乙肝曾经肆虐的我国台湾,使用乙肝疫苗后,乙肝和肝癌发病率直线下降。原华盛顿大学教授、当时Merck公司的总裁Roy Vagelos决定将一条生产线送给中国并培训中国技术人员使用生产线,中国得益于赠送的生产线制造乙肝疫苗,造福中国民众。

全面接种乙肝疫苗可以使乙肝大幅度下降。不过,由于我国乙肝感染基数庞大等多种原因,还不断出现相当多的新的乙肝感染。而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如我们的国家,乙肝继续蔓延。

对已经感染乙肝的病人,疫苗不能治病。目前已有的乙肝治疗方法,其效果都比较有限。而丁型肝炎完全没有特异的治疗药物。乙肝和丁肝研究领域多年来翘首以盼获得病毒受体,以便研发新的抗肝炎病毒药物,包括设计和筛选针对受体的药物。


乙肝病毒的研究模型


研究乙型肝炎的最大困难之一是缺乏好用的体内感染的动物模型和体外用的培养细胞模型。这两大问题分别由中国科学家和法国科学家在1981至1984年和2002年取得突破。不过,法国的工作很多人马上知道,而中国的工作知道的时间较晚、知道的人较少。

人类乙肝病毒能感染的动物很少:人和猩猩。它不感染老鼠或鸡等常用的一般实验动物,即使猴也不能感染人的乙肝病毒。土拨鼠、地松鼠、树松鼠、苍鹭和鸭等可以感染其本身的肝炎病毒而患病,但不能感染人的乙肝病毒。土拨鼠、地松鼠、树松鼠的肝炎病毒与人乙肝病毒有70%的相似性,而鸭和苍鹭与人乙肝病毒的相似性低很多。因为这些动物都不能感染人的乙肝病毒,所以其肝细胞的病毒受体可能与人肝细胞上结合人乙肝病毒的受体有所不同,不能作为研究人类乙肝病毒的良好模型。缺乏好的动物模型给研究人类乙型肝炎和寻找人类肝细胞上的乙肝病毒受体造成了一大难关。

1981年,北京第二传染病院资料汇编中,余昌晏等报道树鼩(tree shrew,Tupaia)可以被人的HBV感染,但在六周以后就出现动物死亡而未持续观察。1981年,《医学研究杂志》刊登中国医学科学院庞其方、万新邦、胥爱源、王祖铭、王桂香、朱宝友、张新生的文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树鼩的实验研究”。医科院与北京第二传染病院两批人当年用树鼩试过多种病毒感染,比如他们曾合作于1981年9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发表文章“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树鼩的初步研究”,发现树鼩可以感染人的甲型肝炎。甲肝论文的作者是医科院的詹美云、刘崇柏、李成明、张文英、朱纯、庞其方、赵同兴、王长安、王金利,和北京第二传染病院的余昌晏、李寿复、佟智功、林尊慧、牛京勤。

1982年开始,广西的严瑞琪和苏建家及他们的合作者改进实验方法和条件,特别是动物饲养条件改善导致树鼩存活延长。1984年,《广西医学院学报》发表肿瘤研究室严瑞琪、苏建家、陈志英、刘由庚、甘友全、周德南的文章报道人血来源的HBV感染十只树鼩后,用血清免疫检测和肝脏组织切片,确定七只被感染、仅一只肯定没感染。1986年,《上海实验动物科学》杂志发表广西肿瘤防治研究所苏建家、严瑞琪、甘友全、周德南、黄定瑞、黄国华的论文,他们用了62只树鼩,其中53只接种人HBV,通过血清免疫学、肝组织切片确定总感染率为84%。他们还用了当时先进的分子杂交、电子显微镜等检测手段,其中电镜显示Dane颗粒,证明人HBV可以感染树鼩。

1996年,瑞士苏黎世大学内科的Walter与德国Freiburg大学内科的Blum等开始用树鼩研究乙肝(Walter et al., 1996)。事实上在1996年以前,中国科学家已经多次重复和进一步研究人乙肝病毒感染树鼩,这其中既有广西的苏建家、严瑞琪课题组(苏建家等,1987;严瑞琪等,1989;黄定瑞等,1990;苏建家等,1992;苏建家等,1995;严瑞琪等,1996),也有其他中国科学家(刘芳华和饶娴宜,1987;李奇芬等,1995;王凤水等,1996)。1996年后还有很多工作(李瑗等,2011)。也就是说,1980到1990年代,中国科学家一系列工作找到了人和猩猩之外唯一能感染人乙肝病毒的、经济、易用的动物模型--树鼩。Walter的文章仅引用苏建家等(1987)和严瑞琪等(1989)论文,而不知道1996年以前的多篇中国论文,更不了解1981年到1986年的几篇中国摘要和论文。

Walter等重复了中国科学家的研究,证实人乙肝病毒注射到树鼩可以导致急性乙型肝炎,表明树鼩可以作为人类乙肝病毒研究的体内模型。他们还发现,将树鼩肝脏的细胞分离后在体外培养(所谓“原代培养”),也可以感染人类乙肝病毒,从而证明树鼩可以作为人类乙肝病毒研究的体外细胞模型。不过,用原代培养的细胞需要经常从动物肝脏分离细胞,不方便。更稳定好用的是可以在体外传代培养的细胞系。

2002年,法国国家医学研究所的Gripon等从人的肝脏分离细胞,并在化合物处理后纯化、筛选,最终获得一株细胞系HepaRG,用多种检测证明它可以感染人的乙肝病毒,从而提供了一个实用的体外培养细胞模型,不过具体用的时候较麻烦:需要用两步培养、诱导,花几周时间后才能进入可感染状态。


乙型肝炎病毒的受体


病毒感染细胞一般首先要病毒结合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然后进入细胞内。不同的病毒需要各自的受体,有相应受体的细胞才能有效地被病毒感染。

在人群中,有些人天生命好(具体是遗传和变异带来的好处),其受体分子不能与某些病毒结合,所以天生不会患某种传染病。

在科研中,有些病毒的受体很快被科学家找到,如SARS病毒的受体。但是,有些病毒的受体很难被发现。

乙肝病毒本身用什么蛋白质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已知在结合特异受体之前,该病毒可以与细胞表面的硫酸肝素样分子相互作用而滞留于细胞表面(Schulze etal., 2007;Leistneret al., 2007)。1986年,纽约血液中心的Neurath等确定病毒的Pre-S1结构域有一小段(氨基酸21到47)可能对于结合细胞受体很重要(Neurath et al., 1986)。但其他实验室的一系列工作表明重要的结合位点在氨基酸9至15左右(Schulze et al., 2010)。

2003年,德国科学家证明对感染人类肝细胞重要的Pre-S1和Pre-S2结构域,也对感染原代培养的树鼩肝细胞重要(Glebe et al., 2003),从而表明人和树鼩的肝细胞含有的乙肝受体可能都结合乙肝病毒的同样蛋白质。这篇文章引用中国的树鼩感染HBV的文章是严瑞琪等(1996)。

肝细胞表面是什么受体能结合乙肝病毒,从而导致病毒感染?

自从1960年代发现乙肝病毒后迄今近五十年,还没有找到受体,不是因为没人找,而是很难找。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李文辉,是兰州大学本科生、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博士、美国哈佛医学院的博士后。他在美国期间发现了SARS病毒的受体(Li et al., 2003)。回国加盟北生所后,他集中精力试图攻克乙肝病毒受体,几年来很少发表论文,坚持带领实验室的研究生、博士后和其他人员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乙肝病毒和丁肝病毒共用的受体,于2012年11月13日在电子刊物eLife发表文章“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是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病毒的功能性受体”。文章的并列第一作者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北生所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严欢和北生所的博士后钟国才,其他还有徐广伟、何文辉、景致毅、郜振超、黄屹、祁永和、彭博、王海敏、付立冉、宋梅、陈盼、高文青、任碧杰、孙银燕、蔡涛、冯晓锋、隋建华。

李文辉实验室的突破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迈进的一大步。他们用几个研究组均报道的乙肝病毒结合受体的肽段(Pre-S1的2至48氨基酸)(Barrera et al., 2005;Engelke et al., 2006;Glebe et al., 2005;Gripon et al., 2005),并将其修饰后作为探针,用中国科学家1980年代发现的树鼩为肝细胞来源得到原代培养的树鼩肝细胞(PTH)为材料,应用强有力的现代生物化学技术,寻找结合Pre-S1肽段的蛋白质,发现了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TCP)。用肽段竞争的方法,验证了NTCP结合Pre-S1的特异性。然后用分子生物学的RNA干扰技术,抑制PTH内源产生的NTCP,可以减少人乙肝和丁肝病毒的感染,从而证明NTCP对乙肝病毒和丁肝病毒感染是必需的。他们也发现如果使能感染HBV的HepaRG细胞中NTCP减少,就能降低这些细胞感染HBV。他们还发现,之所以HepaRG细胞需要用药物诱导两周后才能感染HBV的原因是诱导后细胞产生的NTCP增多。他们还用人的原代培养肝细胞,证明人的NTCP对乙肝病毒感染是必需的。

为了知道NTCP是否对乙肝病毒感染是充分的,李文辉实验室用平常不能感染乙肝和丁肝病毒的Huh7和HepG2体外培养细胞系。他们通过转基因导入这些细胞后产生NTCP蛋白质,这些细胞就能被HBV或HDV所感染。此外,他们还确定了NTCP蛋白质结合病毒的关键氨基酸是157到165位。

李文辉实验室取得突破的关键是用了质谱分析加双重亲和纯化。王晓东近年在北生所建立了几个质量非常好的平台,包括基因组和质谱平台。李文辉的第一项基本工作是在北生所高通量测序中心蔡涛的帮助下建立树鼩肝细胞的基因表达图谱,其后再用质谱分析树鼩肝细胞的蛋白质组。这是繁琐的、但基础性的工作,且需要高质量。他们的实验设计巧妙地标记了作为探针的Pre-S1肽段,将其受体结合位点的氨基酸改成可用光偶联的非天然氨基酸,这样光偶联的距离就为零。李文辉实验室还将肽段连接了单克隆抗体识别的位点和生物素标记。在光偶联以后,用单克隆抗体和结合生物素的分子通过亲和层析,可以抵抗强烈的洗脱以去除非特异结合的分子、留下特异结合的分子。这一方法值得学习。

NTCP平时在肝脏起着基本作用:转运胆酸和钠离子。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病毒利用了这一正常蛋白质,与它结合而感染肝细胞。猴子的NTCP与人的NTCP很像,但在关键的157到165段不足够像,所以人乙肝病毒只能感染人的肝细胞、不能感染猴子的肝细胞。如果将这段人的序列放到猴NTCP序列中,改造后的猴NTCP也能介导人乙肝病毒感染。

李文辉等用NTCP可以使常用的细胞(如HepG2)可以感染乙肝病毒,为乙肝研究领域提供了便宜且易用的细胞模型。以前发现的HepaRG细胞,购买和培养花费昂贵,而且需要两周诱导后才能感染。

李文辉实验室的研究不但揭示了乙肝和丁肝病毒进入肝细胞的分子机理,而且在通往有效治疗乙肝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李文辉的工作没有结束:以NTCP发现为基础,寻找新的抑制HBV感染细胞的药物,给病人带来福音。

李文辉文章发表的同一天,德国科学家致信祝贺李文辉在中国的工作“会改变HBV领域今后如何做研究、有助于开发很多病人需要的药物”。

第二天,法国科学家也致信李文辉,祝贺他带来HBV领域的重大突破。


可以推广的模式: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1980年代,我国多方面条件比较差,科研人员的工作主要靠自身的坚持,少数能做出优秀成果。

2010年代,我国已经具备基础和条件,而且已经有成功的范例,就不仅要依赖少数单位、少数科学家做出优秀成果,而希望大批科学工作者做出条件能支持的优秀工作,这就需要改革科学体制机制。

众所周知,增长的科研经费如果用原封不动的旧方法管理和投入,其效果有限。而对于如何改革,不同行业、学科和时期有所不同。如何管理和使用我国日益增长的科研经费,使之发挥最佳效果?这不仅是科技人员关心,而且是国家非常关心、对人民有实际意义的重大问题。

对世界,中国科学家最终要能产出对人类有益的知识,不再是单向消费或少产出知识;对中国,科学界既需要坚持科学探索带动我国的智识风尚,也需要有些(而不是全体)科学家做出有较快应用价值的成果。

2004年,中组部、科技部、北京市为了改革科技体制作为试点成立的北生所,国家交给的任务是基础研究。成立8年来,北生所已获国际瞩目,2012年初美国HHMI(休斯医学研究所)评国际青年科学家(给予研究经费资助),中国获得7位,4位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北生所已有多项基础研究得到国际科学界瞩目。而李文辉团队的乙肝病毒研究的意义超出研究所平时的基础生物学研究范围,更容易为社会理解。

北生所做出多项重要发现需要国家坚定支持,研究所发生危机幸亏国家鼎力相助。

国家选拔王晓东为所长后充分信任他。王晓东对北生所的科学家高标准、严要求的同时充分支持。王晓东本人以基础科学研究闻名于世,但他一直注重可能的应用。他在北生所建立了梯队和平台,为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帮助;他坚持的政策使包括李文辉在内的北生所科学家可以追求自己最高科学目标;王晓东在李文辉几乎无产出的时候加建其研究需要的树鼩饲养设施,反映王晓东不仅慧眼识英才而且敢于承担责任;王晓东推动建立的技术平台,也为李文辉等实验室提供了优质的基础;北生所的行政和后勤,为研究人员提供保障和服务。这些为北生所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奠定了基石。

北生所的经验可以推广--政策、人员、模式,并无需增加国家科研拨款,而对已经计划的增加经费要求必须配套体制和机制改革。全国有很多地方,特别是北京以外的城市,也有适用北生所模式的机构和人员。也有不同机构和学科合适的其他模式需要得到合理实施。

北生所是我国在科研管理探索成功的一个模式,应该推广为我国科研管理多样化模式中一个新的、重要的基本模式。
少走弯路。
慢性乙肝唯一有效的治疗就是抗病毒治疗。别无他法。
大旺联系Q:278151193.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18892 元 
精华
19 
帖子
10589 
注册时间
2003-10-12 
最后登录
2023-8-16 

荣誉之星 白衣天使

2
发表于 2012-11-25 15:48 |只看该作者
身为一名病毒学家,李文辉用“钓鱼”来形容自己的工作。

这位垂钓者的目标,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受体。这种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是乙肝病毒及其卫星病毒丁型肝炎病毒(HDV)入侵人体所需打开的一把锁。找到这把锁,将有助于深入了解乙肝病毒的感染机制,并为治疗乙肝及其相关疾病提供钥匙。

经过5年的研究,这位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和学生们一起,钓到了这条大鱼。研究成果发表在11月13日的《eLife》杂志上,题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是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病毒功能性受体》。

“这一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是有史以来本领域最优秀的科研论文之一,将重塑乙肝病毒研究领域现行的研究模式。”乙肝病毒侵入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德国海德堡大学史蒂芬·伍本教授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同时评价创刊不久的《eLife》是一份具有很高水准的期刊。

对此,“渔翁”李文辉谦虚地表示:“能对这一领域做出改变,这是最值得我们高兴的事。”

寻找受体就像大海捞鱼,而且是有目的只钓某个品种的鱼——能够与乙肝病毒相结合的鱼

“寻找受体就像大海捞鱼,而且是有目的只钓某个品种的鱼——能够与乙肝病毒相结合的鱼。”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钟国才打比方说。在乙肝病毒发现至今的40多年里,全球科学家一直希望捕获这条大鱼,但都以失败告终。

这也是乙肝至今逍遥法外的原因之一。目前,全世界大约有3.5亿名慢性乙肝患者,其中1500万人同时感染了丁型肝炎病毒。作为“乙肝大国”,我国大约有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慢性乙肝病人3000万,每年约35万人死于慢性乙肝相关疾病。

早在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病毒(SARS)时,李文辉就对这条漏网之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早年在医院见习时,他目睹了乙肝患者的种种痛苦。2007年回国后,这位博士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工作,决心找到乙肝受体。

他所带领的研究团队从树鼩着手。这种长相颇似松鼠的哺乳动物,是除人类和黑猩猩以外唯一能被乙肝病毒感染的物种。

起初,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没有树鼩专用的动物房,这群小家伙只能住在实验室旁边的一个小房间里。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博士研究生何文辉当起了保姆。这个大男孩负责树鼩的饮食、卫生,以及居住室温的调节。更为重要的是,他要给树鼩动手术,取出肝脏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时至今日,他还记得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一只机灵的树鼩从笼子里跑出来。他和李文辉不得不满屋子捉树鼩,“却没有发现其他人早已经跑到了楼下”。

正是这群毛茸茸的小动物,在“钓鱼”过程中立了大功,它们提供的基因表达图谱是对钓上来的鱼的重要参考。结合过往几代科学家对乙肝病毒的认识,李文辉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对乙肝病毒表面一段特殊的氨基酸序列——鱼饵——进行了特殊设计,将其变成病毒受体最喜欢的口味。

面对这条稀有且狡猾的大鱼,研究人员还研发出特制的渔具:装入非天然氨基酸,这相当于鱼钩中的倒钩,以避免上钩的大鱼逃脱。

除了美味的鱼饵和合适的鱼钩,结实耐用的鱼线也是必备武器。李文辉率领的团队使用了生物素——它可以将上钩的大鱼从茫茫大海中拽出来。但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这些捞出来的猎物,大部分都是海藻、小虾之类的东西。当时,在哈佛大学医学院抗体专家隋建华的帮助下,研究人员又充分利用了乙肝病毒基因序列本身存在的另一个标签:单克隆抗体表位。这个标签相当于另一种更适合的鱼饵,抗体相当于鱼线,从海里捞出来的鱼再用这种鱼饵钓一遍,那钓到乙肝病毒受体这条鱼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一条名叫肝脏胆酸转运蛋白、又名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的大鱼终于浮出水面了

经过精细的准备和耐心的等待,一条名叫肝脏胆酸转运蛋白(NTCP)、又名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的大鱼终于浮出水面了。正是这个家伙与乙肝病毒表面包膜大蛋白的关键受体结合区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从而打开了入侵细胞的大门。

关于这种相互作用,李文辉解释说,如果把乙肝病毒比喻成钥匙,受体分子就是安装在宿主细胞上的一把锁。病毒只能用自己的钥匙打开受体的锁进入房间,才能最终侵入宿主细胞,并感染细胞。

“但是病毒与受体在什么时间点结合,什么时候释放,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打开锁,那扇门是弹簧门、双扇门还是其它门,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确认。”李文辉表示。目前的研究只能证明,乙肝病毒和受体结合之后打开这扇门,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在长达5年的研究过程中,这个实验室几乎没有发表过论文。“因为中间实验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未来的结果也难以判断。”这位戴眼镜的研究员说,“就像长跑一样,中间的坚持阶段最困难。”

起初,研究团队中的何文辉和女博士后徐广伟取乙肝病毒的重要的一段作为鱼饵,但是捕捞效果并不理想。这使大家逐渐认识到,需要为受体这条大鱼装入精心设计,最好不能解离的倒钩,如非天然氨基酸,为避免煮熟的鸭子飞了。

与此同时,钟国才采用了另外一种方式:拿渔网去捞鱼。因为有些细胞可以感染乙肝,有些细胞不能,通过比较这两种细胞不同的蛋白表达差异,可以缩小范围。一开始是两万个基因,后来被缩小到150个,再从中筛选出60个可能基因,最后用遗传学的方法把这60个基因挨个审查。“这种方法从原理的角度来讲是可以的,但是除了这个要寻找的受体之外,还有一些其它基因也有效果,所以难以进行最后的确认。”钟国才解释说。

距离大鱼上钩越来越逼近了,实验室的氛围也越来越紧张。由于徐广伟经常熬夜甚至通宵,实验室专门为她添置了一张折叠床。钟国才夜里零点以后从实验室出来,出大楼的时候需要进行登记,他发现,登记本上一列下来基本都是实验室的同事。

另一位“钓鱼者”严欢也在寻找受体的队伍之中。他是论文第一作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博士生。他的研究方向是从丁型肝炎的角度来研究乙肝。在他看来,丁肝就是“披着羊皮的狼”——它与乙肝病毒共用一个外壳,用的很可能是同样的受体,拿下丁肝,距离发现受体也不远了。

直到2011年的初夏,他们在与相关老师和朋友交流之后,受到启发,严欢在病毒基因序列上植入非天然氨基酸光敏亮氨酸。这意味着给鱼钩加个倒钩,以防止咬钩的鱼又溜走。

但是,他连钓了3个月的受体也没有效果。“经常夜里两三点才睡觉,有时甚至通宵”。“那3个月完全是白做了,当时非常沮丧。”严欢想起那段日子,“但为了这个重大发现,我至少得坚持半年。”

后来,通过减少鱼钩的数量,实验逐渐顺利起来。2012年的元旦前,含量最高并且最“靠谱”的受体,在“鱼类鉴定行家”景致毅等的帮助下,慢慢浮出水面。

元旦后的第二天,严欢这个严谨的科学工作者,和女朋友一起来到雍和宫,拜佛许愿,祈祷他早日发现乙肝病毒的受体。

这就是我们苦苦寻觅的那条大鱼

兔年的除夕夜,严欢和钟国才、徐广伟等人一起在实验室里度过。正月初六凌晨3点多,正在焦急等待的李文辉接到他激动的电话:“我拿到了丁肝受体的‘金标准’! 确定了NTCP确实是我们在找的那条鱼!”那天晚上,他将受体导入到原来本不能感染丁肝病毒的肝癌细胞里,癌细胞也感染了丁肝病毒。通过整个团队的努力,类似的结果也在乙肝的系统中实现了。

“一般我们要验证一个东西,通常有两种方式,一个是功能获得实验,一个是功能丧失实验。”严欢说,“我首先在丁肝病毒的功能获得实验上取得了成功。”乙肝病毒的功能获得难度相对更大,但没过多久钟国才把这个问题也解决了。

另一方面,由钟国才和徐广伟等人完成的功能丧失实验,也获得了成功。这就意味着“分别从充分性和必要性验证了那就是我们想要的受体”。

“很幸运我们坚持做下来了。好在包括我在内,大多数同学天性还是比较乐观的。”李文辉想起5年的坚持感慨道,“只是,终点在哪里当时还不知道。”

就在今年严欢女友25岁生日那天,他和女朋友一起去民政局领了结婚证,“光荣‘裸婚’,婚纱照什么的都免了”。钟国才的爱人,也放弃了最喜欢的临床医生的工作,来到实验室,做了一名普通的技术员。

就像乙肝病毒受体的发现过程一样,论文的投递过程也是一波三折,曾一度让研究团队情绪十分低落。李文辉鼓励大家:“这没有关系,只要我们能真的做出一些发现,做出一些改变,我们完全可以为自己骄傲。”

最终,《eLife》接纳了这篇研究论文。这家由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德国马普学会和英国维康基金会共同创办的杂志,被认为将来具有和《自然》杂志相抗衡的实力。德国国家医学病毒所的迭特·格利布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eLife》杂志在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顶尖学术期刊上,极具潜力。

11月13日,论文发表的那一天,伍本第一时间向李文辉表达了祝贺:“我曾以为我们能够第一个发表这项研究成果,但是事实上你们赢得了这场赛跑。我们对此并不嫉妒,而是衷心地祝贺,我们都将受益于此,尤其那些患者。”
少走弯路。
慢性乙肝唯一有效的治疗就是抗病毒治疗。别无他法。
大旺联系Q:278151193.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18892 元 
精华
19 
帖子
10589 
注册时间
2003-10-12 
最后登录
2023-8-16 

荣誉之星 白衣天使

3
发表于 2012-11-25 15:49 |只看该作者
很多人对乙肝的基础研究有兴趣,我转了两篇文章,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少走弯路。
慢性乙肝唯一有效的治疗就是抗病毒治疗。别无他法。
大旺联系Q:278151193.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25995 元 
精华
15 
帖子
7416 
注册时间
2009-8-19 
最后登录
2016-8-11 

美女勋章 神仙眷侣 维基大牛 旺旺勋章 驴版 如鱼得水 帅哥勋章 乐园开心 东北版 翡翠丝带 天秤座 健康之翼 一米阳光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高贵龙

4
发表于 2012-11-25 16:37 |只看该作者
谢谢大旺版主!!!

现金
558 元 
精华
帖子
299 
注册时间
2008-8-27 
最后登录
2023-8-14 
5
发表于 2012-11-25 17:35 |只看该作者
向这些为了征服乙肝病毒而辛勤工作的工作者致以最美好的祝福。

Rank: 6Rank: 6

现金
571 元 
精华
帖子
414 
注册时间
2009-9-14 
最后登录
2014-9-13 

翡翠丝带

6
发表于 2012-11-25 19:39 |只看该作者
向辛勤的科学工作者致敬!!!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1336 元 
精华
帖子
1154 
注册时间
2012-2-23 
最后登录
2018-2-27 
7
发表于 2012-11-25 20:37 |只看该作者
请问发现了这个受体会对乙肝的治疗带来什么?
HBV,你太不够意思了,我用我的肝养了你30年,一翻脸,你就想一次让我致命,你太狠了。
重肝交流群:214604979,欢迎加入交流
你无情,就别怪我无义,我准备吃上一辈子恩替卡韦。

Rank: 5Rank: 5

现金
2691 元 
精华
帖子
403 
注册时间
2004-9-7 
最后登录
2014-1-22 
8
发表于 2012-11-25 20:49 |只看该作者
谢谢大旺老师!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18892 元 
精华
19 
帖子
10589 
注册时间
2003-10-12 
最后登录
2023-8-16 

荣誉之星 白衣天使

9
发表于 2012-11-25 20:51 |只看该作者
生物学基础的研究不一定会带来药物和治疗办法,一百个基础研究也行会有一个给人类造福,但是这些基础研究是其他研究的基石,没有基础研究,也没有前沿的医学科学进展。
少走弯路。
慢性乙肝唯一有效的治疗就是抗病毒治疗。别无他法。
大旺联系Q:278151193.

Rank: 5Rank: 5

现金
1274 元 
精华
帖子
1183 
注册时间
2012-5-18 
最后登录
2013-11-23 
10
发表于 2012-11-25 20:55 |只看该作者
似乎让我们看到了曙光。。。。。。。。。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0-5 19:20 , Processed in 0.014988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