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金
- 222032 元
- 精华
- 285
- 帖子
- 67620
- 注册时间
- 2001-11-10
- 最后登录
- 2023-5-7
|
1楼
发表于 2002-7-25 17:41
ZT 于 July 24, 2002
都是迪士尼卡通闹的,女儿现在的远大理想是“当公主”。另一个更加逻辑不通的版本是:“白天当老师,晚上当公主去王宫跳舞”。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给她解释清楚:公主唯一的定义是:国王的女儿。爸爸不是国王,妈妈不是王后,所以你不是公主。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就让她看看《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和《海尔兄弟》这路货色呢,虽说有点无趣,但至少不会惹事——糟糕,这么早就开始想干涉她的精神生活了,可见民主这回事的确是知易行难的。
陈丹燕的文章我喜欢看,我想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里面充满了“公主式”纤巧奢华的语言和氛围——瞧,我也并不比五岁的女儿高明到哪里去。自陈丹燕那几本畅销书隆重面世以来,谁都来不及地想与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扯上一点干系,好使忙碌平庸的生活里能搀进一点纸醉金迷的气息。
有次到某人家去做客,女主人忽然痛说革命家史,说她外婆当年住在上海时,隔壁就住着汪精卫,然后大谈外婆回忆中汪精卫早上身着紫红晨袍出现在阳台上时是多么气宇不凡,愈说细节愈具体,神情骄傲沉迷,沉浸在家史的回忆和杜撰中不能自拔,好像当年瞻仰汪精卫的不是她外婆而是她本人似的。听得满堂宾客目瞪口呆——与大汉奸比邻也可以拿出来炫耀?那真是一个风花雪月、人人金枝玉叶的年代啊。
时至今日,家里的的瓶瓶罐罐放稳了不过二十几年,各类表格上“家庭出身”一栏刚刚不大出现,身边的时髦男女好像忽然又开始重视出身了——这鸭头不是那丫头,此出身不似彼出身。这里的“出身”讲究的是身份等级,第一定理就是“三代出贵族”或“当官三代才知道穿衣吃饭”。因此不得不时常提起“我爷爷”、“我奶奶”,显得咱们也是有来历有出处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如今城里人歧视乡下人,“农民”之声不绝于耳,其实往上推几辈,谁家的源头不在农村?出身农村,也照样分三六九等。有一次遇到一位老家在农村的先生,强调他家是村里的“大户”,我十分好奇,如今什么是“大户”的概念?村长家?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生了十个儿子的大家庭?就不禁多问了几句,一问更加不得了,原来他爷爷是过去的大地主呢?家有长工以及大片良田。幼年读过的地主故事一时纷纷涌上心头,诸如驴打滚的高利贷、收租院、白毛女……他象是知道我在想什么,急忙补充道:他爷爷算是仁义的了,虽是地主,但并不恶霸。
我却又想起小学时同学里有个男生,长得圆圆胖胖,遂得外号“小地主”,被他视为奇耻大辱,为这个哭过好几次鼻子。由标榜“三代贫农”至今,世事变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仿佛一夕之间,这股歪风邪气愈刮愈甚。等再一次听到有人说“我爷爷是黄埔多少多少期的”时候我实在忍不住了,急忙告辞回家,非得赶快去逼问老爸老妈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什么可以拿出来说道说道的传奇经历不可。
*******
同样, 本人也不能忍受, "我是XXX朝, XXX代, XXX人的后裔, XXX大师的后传, 门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