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养生保健 暗劲与劲路
查看: 920|回复: 3
go

暗劲与劲路 [复制链接]

Rank: 4

现金
342 元 
精华
帖子
90 
注册时间
2009-5-25 
最后登录
2012-7-3 
1
发表于 2012-3-6 14: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暗劲与劲路




有很多禅道养生修习者都曾感知到过胸前向内压的力、站直后整个人向上飘的力、眉心和头顶外的旋转力、沿手臂向前走的力、站桩时腿发抖等体感身受。如果从武功训练的角度来看,如此种种都属于劲路训练的范畴。

我们以前也曾介绍过,作为武功训练来说,自古有“外炼筋骨皮、内炼一口气”的说法,即有动作形体训练和内功心法训练两方面的内容。其中的动作形体训练可以理解为现今的武术套路训练,内功心法训练可以理解为现今流行的丹道、气功等内修训练。两方面结合起来才是古人所称的武功。当然这种观点也有其局限性,因为真正练过的人都知道,形体和心法其实是不可分的,是一个东西。即你做动作或静坐的同时内气与外气其实也在同步运行着,所以才讲形神合一、形神兼备。而作为禅道养生的修习来说,我们是看在养生方面,而弱化了动作技击方面的内容,因此在武功技击、劲路方面没有过多的深入与涉猎。但这并不是说禅道养生里没有劲路方面的实证。如本文开头所述,禅道养生修习者所感知到的上述种种力量作用其实属于武功中内劲、暗劲的范畴。只不过禅道养生要求的是你正形正心即可,而不要去关注劲路在技击方面的运用。因为一旦把这些东西往技击方面引导,就把自己放在一个有争的位置上。俗语说强中更有强中手,文武第一、武无第二,并也由此可能引起一系列的争强好胜,而把自己放在是非的漩涡中不能自拔,也就把时间与精力放在了身外之事上,而不再去关注自己的内心,这也就与内修的方向背道而驰了。另一方面,这些劲路的运化很大程度上是由老师的加持而来,作为修习者本人来说对它的认知还有不究竟处,如果作用于一个事物能造成什么样的效果与后果也不甚了了。因此如果你去运用而不得法、不得当,那么也就有可能造成你失德的状态、大伤自身功德,而你本人还不知道。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我们以前对这部分的内容讲的比较少。但现在的状态是很多禅道养生修习者经过自我的修习精进,已经处在劲路的体证、生而知之的层次。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也就有必要对劲路作出一些解释与说明,使大家能有一个更全面的认知,在后续的修习中能更顺畅一些。当然我们的前提条件还是只专其修,不攻其用,看在正形正心上。这和孟子的“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的观点也是相通的。

武功中有明劲与暗劲的划分。所谓明劲即需要通过一定的距离才能把力发出去。如你的拳头打出去就属于明劲,拳头所走的路线和方向就是劲路。而暗劲则是你肉身不动就可感知到力的作用,如本文开头所述的种种力量就属于暗劲的范畴。那么这个暗劲是怎么产生的呢?在以前我们也曾有过相关的解释。我们说人有内外经络,肉身之内与肉身之外都分布着经络系统,这些经络系统如一层层网一样把人体各部分联络起来,即经络系统如一个立方体上下左右前后互相层叠起来而纵横上下交错。又经络系统实则是阴阳二气运行的通道,因此阴阳二气在经络系统里按一定的路线有规律地运行着。普通人由于吸采与消耗阴阳二气的能力不平衡,则经络里的真气数量与运行速度都呈减少趋势,直至气竭而亡。而在禅道养生里讲太极设位,即通过与天道的勾连,让天道作用于人体,在人体各关节、穴位处产生一种阴阳二气的运化涡旋,也即通过太极球的旋转向体内收摄大量的真气。而学者在正形正心之下久行此法,则体内真气的数量呈几何级数的增长,同时由于太极球旋转频率的加快,阴阳二气的运行速度也随之增加。这样从体内来说,体内各段经络在全身各穴位、关节处的太极旋转之下,会逐次连贯通透。然后当现有的经络系统不足以容纳不停收摄进来的真气时,即所谓满的状态时,经络里的元气又会把它附近的肉身通过阴阳二气的化合淹灭掉,使经络变得更加粗大,其容积也就随之变大,则其能容纳的元气数量也就没有了止境。体外经络也同理。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人对元气的吸采与贮存能力也是没有穷尽的,因为其容器,也即心容是不断变大的。

因此当经络内元气的数量与运行速度都增加时,它的一个表象就是所谓内力、暗劲的出现。这和电流的作用是一个道理。在电线中电子的运动是杂乱的。但一旦电子都朝一个方向运动,则立刻会产生电流,并随之有电力、磁力的产生。阴阳二气的运行和电子具有类同性,因此一旦同向运动加快,也就会有力的产生。所以从这方面来说,暗劲其实也有距离的作用。只不过这个距离是元气在肉身的运动轨迹,即如以肉身为参照,肉身是不动的,而元气则在经络里运行,也就有了劲路。所以在观察者看来,暗劲的发放者肉身没有动,也就有了劲之暗。但如以发放者的肉身为参照,其实也有所动。则知劲从动静中来,此理实为不虚。

因此当体内的元气数量与运行速度达到一定的量级时,暗劲的产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而肉身之动静与元气之动静的互化可以增强这种作用,关于这点我们以前在《百炼不如一站》中有过阐述,这也是为什么有些门派强调内力从静桩中来,而另一些门派强调内力从动作中来。其核心点不在于形之动静,而在于从形之动或静中皆可达到内气之动的效果,也就都可以产生出暗劲。当然作为一个全法来说,它必然是动静互参,可以让修习者从多个侧面去体认。

在暗劲劲路的体证方面,一般刚开始容易感知到旋转类的暗劲。如各关节、穴位处产生的内旋力。也有些人在无意识中忽然出现从脚底开始沿整个人向上旋的力,等等,此类劲路都属于各关节、穴位处的太极以及由这些小太极所组成的大太极的运化产生的暗劲。因此我们也才说,人体气路的打开不仅仅是动作的作用,其根本处在于这种太极的旋转。而气为血帅,血为气母,只要人体气路一旦打开,通过气血的相互作用,则气血也就不再亏损而充盈有力,因此我们也才说健康无病是修习的基本功。但在现实中我也常常发现,有一些已经修习了很长时间的修习者,还喜欢和我探讨这儿疼那儿不舒服,难受要不要上医院之类的话题。每当这个时候我也只能说如觉不适最好还是上医院看看。因为如果你气血没有运化开来,即便号称有几十年的修习,你发现其实还是不好使,该难受还是难受。而气血运化不开无外乎形与心的问题。我们说“正形”,浅层意义上是希望你能通过端正身形来使周身太极运化顺畅,从而使气血两旺,继而产生出暗劲,然后暗劲来使你的身形更加伸展端正,而达到“证形”的目的。但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各种原因你形之端正还没有做到位,这就犹如你想周游全国,计划做了好几年,但脚步却始终不曾离开家半步,然后想像着各地的风景,连“端正身形”这第一步都没有迈出去,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我们以前也曾讲过卖油翁神乎其技的原因在于其日复一日的训练,用文章的原话来说是“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因此要把“正形”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做到位,也非有大毅力者而不能为,也即我们经常说的发心一事。

在周身经络互相贯通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段段的暗劲,此一阶段的训练者如曲伸手臂一会儿,就会感知到从肩膀处一股力向前作用,沿手臂向前运行达指尖。这种力的作用不是一线,而是一股、一片的向前走,其原因在于此时的经络由于增粗作用而脉脉无隙,滚成了一股,则表现出来的暗劲也就是一股。处于此层次的修习者这种作用力开始会很明显,可感知到周身一段一段都有这种力的作用。然后随着修习的深入,这种作用力会渐趋平衡,直到一无所感。即自身此时已进入了一种相对平衡的稳定态。

接下来当周身气路完全贯通,连成一个整体时,各气路也就不分彼此,而混成了一个东西,一气混元,也即我们说的大混元状态。此一层次的修习者周身各处时刻有一种内扩外绷的作用力存在。即体内的力向外走,体外的力向内走,自身太极时刻处于大开大合的状态。此种力量与状态不由意起,不由心发,自然而成,也即要修习者能做到无相的状态。所谓无相,是因为周身太极的运化是根植于宇宙太虚周天的基础之上,则身上的太极运化是受宇宙太虚周天的调控。因此此时如果你以后天意识人为的干预身上太极的运化,则是处于非道的位置,而非合道。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要求不用意念,宗道法自然。

关于劲路的训练,还有听劲、身外劲路等内容,需要修习者在实修过程中去体证、认知,容修习者自参。

禅道养生:http://www.chandaoys.com/

Rank: 5Rank: 5

现金
1008 元 
精华
帖子
767 
注册时间
2010-7-15 
最后登录
2014-3-1 
2
发表于 2012-3-9 11:05 |只看该作者
神神经经的,扔下家人自己去练这个东西有意思么?

Rank: 4

现金
101 元 
精华
帖子
66 
注册时间
2011-12-6 
最后登录
2013-11-19 
3
发表于 2012-3-9 20:46 |只看该作者
回复 tongkong 的帖子

也许是为了承担更大的责任 才暂别小家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19550 元 
精华
帖子
9448 
注册时间
2002-8-26 
最后登录
2019-8-15 

版主勋章 电脑大牛

4
发表于 2012-3-10 20:18 |只看该作者
身体的内气冲出经络,大片大片的连在一起,这个时候是刚通周天后的感觉,阴阳之气相济,身体可以有很快的进步,但是如果说练习内力,最少得到胎息病除之后
肝病,只
要好好保养,勤勤恳恳的修养锻炼,再重的病也能好起来,推广传统的养生观念,全国的肝病医疗费可以减少一半,QQ:183175942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4-25 17:40 , Processed in 0.014049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