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学术讨论& HBV English 存档 1 为什么说中医不是科学? zt
楼主: 小小刘

为什么说中医不是科学? zt [复制链接]

Rank: 4

现金
832 元 
精华
帖子
635 
注册时间
2008-3-25 
最后登录
2011-7-26 
201
发表于 2008-10-3 16:47
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本报评论员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优势,几千年来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去年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中医药行业积极参与,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广大患者、医药卫生界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再次说明中医药对保护人类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将发展传统医药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立了专门的中医药行政管理机构,逐步制定、形成了一系列保护、扶持和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去年,又制定和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为依法发展、依法管理中医药事业进一步提供了法制保障。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02年底,全国县以上中医医院有2864所,中医医院床位达到27万余张,中医门诊服务量约占门诊服务总量的1/4;全国执业中医师、中药师达到27万余人,基本形成了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体系,中医药已成为人民群众防病治病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中医药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和重要。当前,中医药的继承、创新和发展,还需要在思想观念、改革发展思路、体制机制、人才队伍等方面,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求真务实,切实继承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学术本质和特色优势,同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的理论及技术;要不懈地推动中医药的理论创新和中医药现代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要以更博大的胸怀、宽广的视野和开阔的思路,探索中医药发展的新路子。

  抓好中医药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必须加大支持力度。近几年来,在开展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国家为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都明确了有关政策,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这些政策措施需要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只有坚定地落实好既有的政策措施,同时要不断研究制定新的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把对中医药的支持落实到行动上来,才能推动中医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加大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必须把中医药发展列入公共卫生建设规划,使中医药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应有的位置。必须坚持中西医并重、共同发展,切实解决好忽视甚至偏废中医药发展的问题。必须加大对中医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中医与民族医疗机构的建设、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和公共卫生体系中的中医医院机构建设。必须加大对中医药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投入,努力提高中医药技术水平。必须把中医药纳入国家和地方实施的重大卫生项目中统筹考虑和安排。必须制定和完善相关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必须进一步重视中医药管理体制建设,建立起完善、高效的中医药管理体系。

  支持中医药的发展,是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高度认识中医药的历史地位、现实作用和发展前景,把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不断解决中医药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医药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人民日报》 2004年02月20日 第二版

Rank: 4

现金
832 元 
精华
帖子
635 
注册时间
2008-3-25 
最后登录
2011-7-26 
202
发表于 2008-10-3 16:49
芬兰支持中医与现代技术结合推动生物医药创新
中新网11月10日电 芬兰贸工部科技司副司长安蒂·约恩苏6日在“2003上海——欧洲传统中医药学研讨会”上发表讲话说,中国传统医药和现代技术的结合可推动生物医药的创新,芬兰贸工部将支持和推动这一项目的开展。

  据欧洲时报报道,芬兰和中国联合举办的“2003上海——欧洲传统中医药学研讨会”6日在芬兰中部城市库奥皮奥举行,两国专家在会上讨论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以及推动中医在芬兰发展等问题。与会的芬方代表表示,将尽最大努力推动中国的传统医药进入芬兰。

  这次研讨会由库奥皮奥大学、库奥皮奥高科技园、中国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举办。库奥皮奥大学和赫尔辛基大学的专家、芬兰医药企业和政界、商界代表1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与会中方专家向代表们介绍了中国中医药研究概况,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和严重疾病如老年性痴呆、肝脏疾病和肿瘤方面取得的成果,中医药的人才培养和对外教育,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中药的制药质量等方面的情况。

  同日,中国上海中医药大学与芬兰库奥皮奥大学签订合作交流协议,两校将在中国传统医学方面开展合作,进行学术交流,互派教师和学生,并就共同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合作研究。

Rank: 4

现金
832 元 
精华
帖子
635 
注册时间
2008-3-25 
最后登录
2011-7-26 
203
发表于 2008-10-3 16:52
中医科学性否定不了
文章来源:健康报     文章作者:张晓彤     发表时间:2006-12-14 14:13:00
关键字:  中医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而返”的记载,证明了中医向来就有“是药三分毒”的观点。中医讲“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也说的是用中药治病要恰当地利用其“毒”性。以“马兜铃酸”为例而贬中药,是以谬为正,以偏赅全,实属不当。

  中医用药有三原则:

    有故无陨即有其病用其药。用药性之偏纠正人体之偏,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偏性就是中医说的“毒”,用好了就是药,用不好,就真成了毒。比如有内热,则人参是毒;有寒症,大黄是毒。吃饱了,再吃三个馒头,会撑死人,馒头也是毒。这就是中药“毒”的概念,与西药的成分论完全是两码事。

  君臣佐使即强调配伍,其中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佐制毒性。不按医生处方,自己乱用药,导致中毒是必然的。

  所谓非处方药也需要基本的中医用药常识作指导。值得指出的是,在中医药知识普及越来越差的今天,把中药作为非处方药是错误的。许多西医没有中医功底,乱开中药,更是不能容忍。

  中病即止中医主张即使是无毒之药,也只用到九分,不应长期服用,余下的不适,以食疗调之。有人用“龙胆泻肝”来减肥,不吃出病来才怪。

  中药必须在中医的指导下使用。日本从明治维新消灭汉医之后,走的就是废医存药的路,前几年发生的以“小柴胡汤”治肝炎,结果吃死了六个人的事件,就是自食恶果的明证。

  西医是治病的,中医是治人的,二者是完全不同体系的科学。不能以西医的科学来否定中医的科学,就好比不能把篮球规则用到足球场上一样。

  西医科学以分析为主,把人分为系统、脏器、细胞、细胞质、细胞核直至分子……这种科学使西医在对解剖、病理和对细菌病毒的认识越来越精细。

  中医科学则完全不同,中医是以调整整体的人(肝心脾肺肾的相互运动关系),调整人与自然(风寒暑湿燥)的相互关系,调整人与社会(喜怒忧思悲恐惊)的相互关系为理论基础,通过调整这三个不断运动的大圈子的平衡,使人体的整体运行和谐。

  中医是复杂科学,中科院朱清时教授有详论,这恰恰是后现代科学的理论基础。中医的科学理论恰恰是走在时代的最前列的。钱学森老前辈也有这方面的论断:“医学的方向是中医,不是西医,西医也要走到中医的道路上来。”“中医可能引起医学革命,而医学革命可能引起整个科学革命。”

  近日有人征集网上签名,共讨中医,决非偶然。这既是百年来消灭中医思潮的继续,也是目前中医西化,疗效普遍下降,人们找不到真正的中医,体会不到上好的疗效,以致骗子横行的真实的情况反映。  群体是由个体组成的,没有个体谈何群体?而且人的生命是复杂的,一个人的性别、身高、体重、职业、经历都与别人不同,详查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分别处方,这正是中医优于西医的地方。

  若硬论群体,中医几千年数亿万人次的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难道还不及几百人几个月最多几年的所谓对照更有科学性?

  自1835年西医登陆中国以来,据不完全统计,用过的药有7000余种,而至今能在临床应用的仅数百种,其绝大多数都因毒副作用被淘汰,这个过程今天仍在继续,这可以说是体现了一种科学态度,但为什么当初用在人身上,那时的科学态度到哪里去了?

  西药害人不浅,如果不健忘的话,西药的“科学”不胜枚举:治疗妊娠反应的“反应停”致小儿畸形、四环素致四环素牙、链霉素致耳聋、“伟哥”致心脏病猝死、“康泰克”(PPA)致白血病、“芬必得”致肾功能损伤,治疗非典的激素致骨股头坏死……

  动物实验,急常毒检测,一期、二期双盲临床,多么“科学”地制造出多么“科学”的药物!恐怕在一些“科学”的后面,还有金钱在作怪。在以西医药为主的美国,医源药源性疾病已成为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却还要指责使用了几千年的至今未被淘汰的上千种中药,如此“科学”,未免太霸道了吧!如此打着科学的旗号反科学的做法,是真正的伪科学。

  应该承认,现在中医疗效急剧下降,地道的好中医已经很难碰到了,中医的后继乏人已是显见的事实,中医面临的是至少30年的断代。今日的中医的确已经走上了西化的不归之路,这是近百年来,中医西化的恶果,这是我国中医医、教、研、药的西化政策所致。即使现在能完全调整过来,中医的复兴也需要三五十年,搞不好,就是消亡。这是中医的悲剧,是中医在自己消灭自己,自己把坑挖好了,再有人轻轻推一把,就掉下去了。这怨不得别人,只怨自己没有保持好自己的特色。

Rank: 4

现金
832 元 
精华
帖子
635 
注册时间
2008-3-25 
最后登录
2011-7-26 
204
发表于 2008-10-3 16:53
中医的科学性  


www.xawb.com 2005-11-28  

    ■徐勤

  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医,有人认为是伪科学,这是11月15日《时代信报》一组关于中医中药的报道披露的。尽管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是中国的国术,被中医救治、滋补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对它却越来越陌生。有人对它的理解是巫医神术,有人称它是“糊里糊涂把人治好”。据说,最早对中医提出批评的是大师们:鲁迅先生很早就对中医下了“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的断语;梁启超、陈独秀、胡适也都认为中医虽然能治好病,但说不清楚为什么能治好病,所以中医不科学。有了大师的质疑在先,所以说中医是伪科学就有了依据。

  作为一个不懂医的人是无权说医的,但我作为一个吃五谷杂粮的凡人,当然也就生过病,也就有了与医院医生打交道的机会,既看过西医,也看过中医,我只知道西医能治好病,中医也能治好病。我觉得,作为一个病人,只要病被治好就行了,至于能不能说清楚并不重要。并且,病被治好了,就有被治好的科学道理。当然,作为一门科学,是应该有一套科学的完整的理论的。不过,这科学的理论暂时没有概括出来就可以轻易地给戴上伪科学的大帽子吗?中医是真科学还是伪科学,这自有专家学者会去证真或证伪,还轮不到我来置喙。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还是蛮喜欢中医的,我只是从一个患者的角度,觉得中医有诸多好处,比如,中药就非常便宜也非常有效,我原来一着凉就咳嗽,一咳嗽就咳两三个月,一朋友说,还不如吃中药,于是试试看,结果只三服药,也就花了十多元钱,药到病除,并且现在着凉后也不再咳嗽了。在看病难、看病贵的今天,中医中药简直是太便宜了,这等“伪科学”我等患者还是蛮欢迎的。

  我觉得,说中医是“伪科学”大概有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恨铁不成钢心理,一种也许是门户之见,还有一种大概就是有些人“语不惊人死不休”了。比如胡适这些大师们,肯定了中医能治好病,他们只是觉得中医还应该说得清楚为什么能治好病,为的是要让中医从经验型上升到缜密的科学高度罢了,并非断言是伪科学。况且这些大师们基本上是人文科学的大师,而非医学科学的大师。再说,即使他们断言是伪科学,也不能成为宣判中医为伪科学的依据。至于门户之见,用西医的方式来证明中医的科学性,不管是证伪还是证实,都不是真正科学的态度。至于那些像我这样的门外汉,只是凭胆子大,敢说话,并且是出言必惊人,不管说这是科学也好,说伪科学也罢,对中医来说都无大碍。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是门户之见还是为了言语惊人,都不是科学的态度。再说,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并不是有人说是伪科学就伪了,患者也不是听有人说是伪科学就不看中医了,该选择中医时还是选择中医,该选择西医时还是选择西医。

  作为一名患者,能治好病就是硬道理,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至于为什么被治好了,只要知道个八九不离十就行了,对中医是如此,对西医也是如此,不会一定要求说出缜密的科学道理来。不过,我们常看到的中医往往是“祖传秘方”、“六世祖传”之类,很给人以神秘感,也难怪有人说这是巫术、神术了。正因为是“祖传”为主,中医成了一种经验型的医术,也正因为是“祖传”为主,所以,中医师也就越来越少。因此,对于中医的专家学者来说,确实应该把作为国粹的中医好好进行深入研究,能用中医的方式说清楚中医,这才有利于中医的传承与发展,造福于患者。

Rank: 4

现金
372 元 
精华
帖子
584 
注册时间
2008-7-29 
最后登录
2010-2-9 
205
发表于 2008-10-3 17:35
原帖由 特深沉 于 2008-10-3 14:37 发表
望,闻,问,切,除了“切脉”可以神秘化以外,
望,闻,问,有什么特别了不起的方法么?
哪个医生可以以自己鼻子功夫出众而自豪?

特版啊!谁说望闻问切的“是“用鼻子闻啊?
呵呵,好像不是这样解释的哦。

Rank: 4

现金
372 元 
精华
帖子
584 
注册时间
2008-7-29 
最后登录
2010-2-9 
206
发表于 2008-10-3 17:44
刚才笔误,是“闻”,我觉得也许应该解释为“听取病人的对哪里感觉不适的诉说”,可能这样更恰当一点吧。
所以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Rank: 4

现金
372 元 
精华
帖子
584 
注册时间
2008-7-29 
最后登录
2010-2-9 
207
发表于 2008-10-3 19:06
『关天茶舍』 [学术]中医的科学性
  作者:王逸达
近来,以张功耀先生为代表的一些人主张告别中医中药,理由是中医药不科学。 我作为一名行医30余年的普通中医,愿与诸君讨论这些问题。我所讨论的问题是: 一 一 中医理论是否科学;
   二 中医实践是否有效;
   三 中医在世界医学中的地位和前景
   四 中医和西医的关系;
   五 现代中医存在的问题和解决之道;
   一 中医的理论是否科学?
   中医理论是以中国古代哲学为基础的,因而其表达方式是古代的范畴和概念,现 代人很不习惯,甚至难以理解,很容易被误解。其实,如果翻译成现代的概念术语,其科学性是很明显的。下面就最基本的8个中医理论进行简述。
   1天人合一学说
   天人合一学说是认为人是宇宙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运行发展的规律遵从宇宙这个大系统运行的规律并与其保持一致。具体来说“五运六气”学说研究的是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对人类的影响。“子午流注”研究的是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地球自转及月球绕地球转动对人类的影响。也可以说是自然节律和人的生物节律的关系。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同样是感冒,早上症状就轻一些,晚上就重一些。这是因为早晚阴阳盛衰的不同。西方把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称为“生物钟”。在这个大系统的大规律下,才有人这个微小子系统的具体特殊规律。人与自然保持和谐一致就健康。不和谐就生疾病。这就叫“天人合一”,也叫做“整体观念”。古人把宇宙叫做“天”,把规律称为“道”难道我们可以认为叫法的不同就认为其不科学吗?
   2阴阳学说
   中医把系统的稳定性、调节、控制、灭活机制称为“阴”,把系统的适应性、发展激活机制称为“阳”。任何事物都有这相反相成的两面。“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是最重要的基本规律。毛泽东把阴阳称为“矛盾”。阴阳互根、阴阳对立、阴阳转化,毛泽东称之为矛盾的统一性、矛盾的对立性和矛盾的转化。其实,中医的阴阳理论决不止此。阴阳还有层次能级理论(三阴三阳学说),空间位置和时间理论《阴阳八方学说和前面提到的五运六气学说和子午流注学说》以及发展阶段学说(易经)。所谓易经的本质,其六十四卦就是指一个生命体从发生、发展、壮大、衰退到灭亡的六十四个阶段,以及这些阶段在不同时空的变化规律。试问,称为“矛盾”就是科学,称为“阴阳”,而且更加深刻、全面,就是不科学了吗?
   3五行理论
   五行学说是指一个系统中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结合的关系。中医称为相生、相剋、相乘、反侮、生化。正反馈称作相生,付反馈称作相剋。
  过度控制叫做相乘,反控制叫做反侮。两个子系统的结合叫做生化。这些关系,也必须在不同能级层次和时空变化中变化。这些规律,就称作“五行学说”。系统论的兴起,是近几十年的事。截至目前,主要研究的也只是非生命系统,对生命系统的研究薄弱。我们祖先在几千年前提出的这些关于生命系统的更完备的学说,真的有那么可恶,必须除之而后快吗?
   4脏象理论
   中医的脏象理论不同于西医的脏器理论,他以诸多脏器协同产生的功能,综合为一个系统,称作“脏象”。象者,功能之集合也。例如,人的生命物质、能量物质、免疫物质的产生、保持、耗散、控制的功能集合系统,称为“肾”的脏象。其功能激活、发挥、耗散叫做“肾阳”,其保持、控制、灭活叫做“肾阴”,过度控制,叫做“阴盛阳虚”。过度激活、耗散,叫做“阳盛阴虚”。三大物质的产生和储存甚少,代谢水平低下,发挥和控制都差,叫做“阴阳两虚”。生命物质叫元气,能量物质叫大气或中气,免疫物质叫卫气。人的生命过程,是由生命物质的能量推动的逐渐耗散的过程。有元气则生,元气尽则死。元气足则壮,元气少则衰。精、气、神的关系,是指人的生命物质与能量状态、精神状态的关系。其他脏象,道理同此。
   在现代科学中,对元器件的研究无疑是重要的。但是否就可以据此否定对系统的研究呢?功能块的概念,就超越了单纯对元器件的研究。同理,对器官的研究是科学,对“脏象”的研究也是科学。我们熟悉的系统、集合、群的概念都是科学,中医不过是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称为“脏象”而已。
  5中医的诊断理论
  中医的望、闻、问、切不过是对系统讯息的收集、过滤、鉴别、判断过程,是典型的讯息论。我们并不否定其他的讯息论方法。现代西医的听诊、超声、CT、核磁共振都是有益的,可以丰富我们获取讯息的手段。但是,有电脑就可以否定人脑吗?我曾去国外很多地方工作和观察。目前全世界医学界都出现了一个重大问题:对机器的过度依赖正在蚕食医生的独立诊断能力,离开化学和物理检查几乎无法工作。这导致了大量的盲目检查和误诊、漏诊。本来是由医生作出独立诊断,再由机器加以验证和补充,现在却成了人跟着机器转。机器检查当然有好处,但滥用机器,重机轻人必致严重后果。且不说很多检查都是有损伤的,任何机器都有一定的漏检率,尤其是微小病变,用机器是查不出来的,这会使病人失去最佳诊疗时机。我认为,中医是以医生的独立诊断为主,辅以机器诊断,正是我们的优势。现在的危机不是她的存在,而是她的逐渐缺失。
  6中医的治疗方法
  中医的治疗方法,叫做“辨证施治”。也叫做“治病必求于本”、“辩证求因,审因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日常生活中,灯泡不亮,可能是灯泡坏了,也可能是线路、开关、供电的问题。人也是这样,任何一个子系统的问题都可能影响到别的子系统。查清根源予以纠正就叫治病求本,又叫辨证施治。比如,同样是胃溃疡,可能由于胆汁返流导致,也可能由于胃酸分泌过多导致,也可由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所致,甚至可由于脑里的胃中枢供血障碍等而致靶器官病变等等。那么,我们要“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同样是胃溃疡,要使用不同的治法,这就叫“同病异治”。而胆结石、胆汁返流性胃炎、胆汁返流性食道炎、胆心综合症等,都与胆汁分泌不正常有关。而胆汁又是肝分泌的。所以都必须治疗肝胆,再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加上不同的治疗。共同这一部分,就叫做“异病同治”。这些原则,好的西医也是懂的、赞同的。如果不问那一种病因,概用保护胃粘膜、促进溃疡愈合的“统一科学”方法治疗,能彻底治愈吗?在西医的最前沿和最高层次,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我们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反倒因为把胆汁返流叫做“肝气横逆犯胃”,把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叫做“火不生土”而必须抛弃吗?
  7中医的组方理论和治疗八法:
  中医方剂的组成,由主药、辅助药、消除副作用的药和导向药四部分组成,叫做“君臣佐使”。西医使用的多是单一化学成份的药,然后再把几种单一药合起来用,叫做“鸡尾酒疗法”。其实,中医最初也是用单一药物的,大家都知道叫“单方”,也能治疗很多病,民间有“单方气死名医”之说。很多缺医少药的地方现在还在使用“单方”。复方则更进一步,不光是多种药物的简单相加,已经可以组成一个“结构”,可以治疗更复杂的病,产生一个质的飞跃。砖瓦水泥钢材堆在一起只是一堆建筑垃圾,把它们组成一个结构就可能造成悉尼歌剧院和埃菲尔铁塔。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有一个“程序”,先治什么,再治什么,用什么善后,都有严格而灵活的步骤。所用药量,是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体质、职业环境、心理状态、所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因素综合计算出来的,绝非随手随意或千篇一律。常用量只是一个参考,岂能固定?其中奥妙,并非一言可尽。且不说一个结构对单一药物质的提升、对混合诸药质的提升,就退一步来讲,西医的“生物导弹”是科学,中医的“引经药”就不是科学?西医的“鸡尾酒疗法”就是时髦,中医的复方就是陈腐?
  

Rank: 4

现金
372 元 
精华
帖子
584 
注册时间
2008-7-29 
最后登录
2010-2-9 
208
发表于 2008-10-3 19:07
再说说中医治疗的“八法”,叫做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汗吐下三法,就是发汗、呕吐、泻下三种方法,以金元之时名医张子和最为擅长。
   汗吐下三法,就是发汗,呕吐,泻下。在一般人看来,吐泻就是中毒症状。这样说也没错,但并不准确。准确地说,吐泻是身体的二线排毒反应,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如果机体内毒素蓄积过多,而病人这种反应不足以自然排除毒素,就要用药物或其他方法来引导这种反应,以迅速排除毒素,“邪去而正安”,这就是汗吐下三法了。直得特别指出的是,由于现代社会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的毒素迅猛增加,肌体的排毒解毒难以适应,致使体内毒素蓄积过多而疾病丛生,正是现代疾病机理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掌握和完善这些治法,是我们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和法是指人体的某些疾病,由于器官与器官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互相拮抗所致。对这些病,采用和解的方法以消除“内耗”,达成和谐,病就可以治愈了。
  温法是针对寒症而设的。对于过度抑制或热量过少的疾病,要消除过度抑制,促进热量产生,叫做“温法”.
  清法是指机体由于过度激活或亢奋,用以消除过激反应的治法。
  消法是指毒素积聚坚硬不易排除、组织增生以至肿瘤等疾病的治法。
  补是指对机体代谢层次低下的治法。
  这些治法,历经数千年实践考验,不知道有什么不科学之处。请诸君指正。
  8.中药理论
  中药的理论,叫做四气五味,升降沉浮,以及归经理论。四气是指温热寒凉,温热是指能促进代谢的药物功能,和缓者为温,峻猛者为热。寒凉是指抑制代谢,防止过度消耗的药物功能,和缓者为凉,峻猛者为寒。升降沉浮是指药物对能量在体内分布的影响。五味是指药物的不同味道与其作用的规律。归经是指药物的作用点。这些理论,经历长期实践验证,为什么不科学?我们并不反对对中药成分的分析研究。事实上,现代中药学也在努力对药物的成分及方剂中的化学反应加以研究,并有了不俗的成绩。常用中药的化学成分都已作过了分析研究,对药物的使用提供借鉴。但是,有机物的成分十分复杂,这一工作还要长期做下去。值得指出的是,有机物的构成比无机物更高级。生物活性更好,有可能做到减轻或完全消除毒付作用,避免机体产生抗药性。西方现在也在努力在生物中寻找药物。我们有这样一份积累了几千年的巨大财富,岂可轻言放弃!
  二 中医的实践是否有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在数千年没有西医的中国,正是中医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在秦汉以前,中医是以针灸为主,汤液为辅治疗疾病的,并且完成了整个医学体系的理论体系和具体方法。东汉张仲景总结前人经验,写成《伤寒杂病论》,药物治疗的理法方药已经非常严格而科学。直至唐代,各方面逐步完善。宋元明清以来理学成为哲学的主流。存天 理灭人欲的反人性观点以及反对一切变动以求得稳定的观点,不仅反映在社会形态上形成了一个超稳系统,使社会的活力受到重大压抑,引致社会衰退。反映在医学上,则形成了滋阴寒凉学派的统治地位。滋阴寒凉学派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气有余便是火,火是元气之贼”的论断,使失衡性疾病和急性传染病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医学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一直延惠至今。但这也使很多医生将其绝对化,使其对衰退性疾病的治疗受到很大影响,在根本上缺失了汉唐中医学的辨证精神。引入西医以后,在急性感染和外科疾病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中华民族的医疗事业有了有益的补充。但在慢性病方面,大多还是以中医治疗为主。西医诊断,中医治疗成为多数民众的选择。包括很多西医专家,自己患病找中医治疗,或中西医互相配合治疗。这种事例已不胜枚举。说中医没有治愈的病例,实在是太武断。笔者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中医,尚且有成千上万的成功病例。简而言之,诸如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气管炎,肺脓疡,肺结核,肺癌,结节病,胃癌,胃炎,胃溃疡,食道癌,慢性肾炎,乙肝,
  丙肝,肝硬化,肝癌,类风湿性关节炎,低龄儿脑瘫,皮质盲,癫痫等都有很多治愈病例。就肝癌而言,治愈10年以上,现在仍然生活在西安市的有4例。最长的已经29年。张先生如有意可来西安考查。其实,无论那位医生,都有很多成功的病例。否则,谁还会找他看病?医生治愈病人,有如农民种出粮食、工人制造机器一样,是很平常的事。更何况任何医生,不论中西医,都不能把每一个病人都治好。即使是医学的每一点进步,都要成千上万人付出生命代价。很多病的治疗都不能尽如人意。因此,医生常觉难题如山,岂敢以治好一些病人沾沾自喜,挂什麼锦旗。但这绝不是说农民无言便种不出粮食,工人无言便制不出机器,中医无言便治不好病。中医在医疗实践中的成效是不容否认的。

Rank: 4

现金
372 元 
精华
帖子
584 
注册时间
2008-7-29 
最后登录
2010-2-9 
209
发表于 2008-10-3 19:08
三、中医在世界医学中的地位和前景
  中国、印度、埃及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类似的民族医药学,唐朝“药王”孙思邈的巨著“千金方”中就记载了很多印度的药方。但是,只有中国才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积累。唐代时期几乎传遍亚洲。朝鲜的“韩医”、日本的“和汉医学”都以中医为渊源。日本全面引进中医原著,派很多学者来中国留学,成为日本治病保健的主要体系。明治维新时期,明治天皇引进德国医学,下诏废除汉医,只有四个最著名的汉医允许在农村合法行医,使日本的汉医学遭到毁灭性打击。直至二战后美国占领日本,使日本人领略到美式西医的灵活特点,加之西药的副作用日益显现,日本人开始怀念更加灵活、副作用更小的汉医药,开始和汉医学复兴运动。至今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有一个著名的例子,说给诸君:
  日本有一名西医叫做汤本求真。他最钟爱的长女患病,不治早夭。汤本求真痛不欲生,决定不再行医。此后阅读中医典籍,发现女儿的病本来可治。从此痛下决心,改习中医,并到农村行医,艰难备尝,终成大器,写了一本巨著,书名就叫“皇汉医学”。
  近几十年来,西方国家也日益重视中医学和各国民族医学的研究开发,叫做“自然疗法”。据我所知,无论日本还是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诊疗水平,都还远逊于我国的中医。面对国外的竞争,我们只有政府和民众协力同心,增强实力,努力创新,才能对全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取得应有的国际地位。
  四、中医和西医的关系
  中医和西医都是无数医学家心血和实践的结晶。医学的每一点进步,都有无数人付出生命的代价。中西医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任何门户之见,都会妨碍我们的进步。早在清末民初,以张锡纯为代表的中医学家就很重视吸收西医药的知识。张锡纯的名著就叫“医学衷中参西录”。而学习中医的西医也越来越多,中西医配合治疗更是司空见惯。除了慢性病外,很多西医专家在救治危急重症时,也常邀中医会诊,使很多单纯用中医或西医都难以治愈的病人恢复了健康。肿瘤病人採取中西医配合的更多。我的一位巨大肝癌胃转移的患者,身体极度衰弱,端赖本市某大医院全力配合,采取输血输液消炎等诸多措施,争取到了治疗时间,才得以治愈。健康存活19年,去年才年高去世。此外,西医手术,中医善后的病人也日渐增多。西医放化疗,中医配合减轻副作用的更多。笔者在临床上,对一些中医传统治法疗效不满意的病种,参考西医的病理分析,设计中医治疗,取得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疗效。例如小龄儿脑瘫和皮质盲,过去中西医疗效都不好。中医过去归入五软五迟疗效不满意。参照西医的脑病病理,加入增加脑供血的中医治法,使很多婴儿避免了终生残疾的命运,成为健康的孩子。我认为,中西医互相吸收长处,由中西医配合渐至中西医结合,一定可以创造出崭新的医学体系,给全人类的健康带来福音。

Rank: 4

现金
372 元 
精华
帖子
584 
注册时间
2008-7-29 
最后登录
2010-2-9 
210
发表于 2008-10-3 19:08
五、现代中医存在的问题和解决之道
  1、 中医的危机:
  解放初期,中国的中医约有50万人。经过建国后50多年,现在的中医约32万人、而能以主医为主开中药给治疗的,不过其中的十分之一,约3万余人。也就是说,中医队伍实际上已十不存一。建国后中医院校培养的大量“正规”中医,大多改行开西药为主。不懂四诊,不会辩症、不会开药的所谓“正规中医”比比皆是。有位某省中医研究所的所长写了一本论脉学的书,竟然说切脉不可能知道病人患的是什么病,只是一个参考。这真是天大的笑话!四诊是四个相对独立的信息收集系统,又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四诊都可以知道是何体质所患何病,又互相印证、互相补充,可以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尽可能避免误诊、漏诊。如果都没有用,又如何诊病?己所不能,妄议切诊,虽然老实,实属无能。此等医生之著作,有不胜无。而不懂四诊,主要靠西医机器诊断,并学开西药之“正规中医”,竟然占到十分之九,危机深重,可见一斑。无怪乎这些中医自己也要求取消自己。政府提倡中西并重,对中医事业的研究机构和院校投入很多资金,西医得到长足发展,中医却不断萎缩。这是什么原因?中国的医术比日韩渊源深厚,水平也比他们高的多。但在国际中医药市场上,日本占到百分之八十,韩国占到百分之十五,中国只占百分之三。这是为什么?
  我想到一个经济方面的事实。改革开放前,政府提倡以粮为钢,提倡养猪,中国就是缺粮少猪,没粮吃,没肉吃。改革开放以后,农民往往为卖粮卖猪发愁。同样希望中国富裕强大,效果却有天渊之别。区别不在主观,而在于政策是否正确,道路是否正确。正是制度的创新,使中国有了如此辉煌的成就。
  中医的问题也如此。政府有良好的愿望,却有如此危机四伏的结果,是否应该寻找问题之所在,加以制度创新呢?
  2中医的培养
  传统的中医,是以师傅带徒为主,兴办中医院校为辅。中医院校,也是请各界名医,讲述各家各派学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虽有教材,并无强制。所以学识渊博,名家辈出。我们现在的中医院校,均采用统一教材。教师讲课,不可越雷池半步。据我所见教材本身问题甚多,内容以明清医学和西医为主,汉唐中医对接不足。师资则多代近亲繁殖,很多人缺乏临床能力。以其昏昏,岂能使人昭昭!脉学部分,临床所用之脉学和书本上的脉学相差甚远,就是把书背得烂熟,临床也只能装模作样。所以,毕业学生虽多,能成名医者甚少。而中医带徒的传统培养方法,不被国家承认。民间中医,所受挤压日甚。即使能力再强,连考试资格也没有,谈何发展。更有甚者,报载南京某七旬名眼科中医,因应付不了考试,自己的行医资格亦要被剥夺,更遑论带徒、培养人才!在此中医眼科凋零之际,适足令人遗憾。因此我认为,改革教材,改革教育制度,开放师资来源,提倡百家争鸣,提倡中医带徒,扶持和保护现有老中医,是政府的当务之急。
  名医的第三个来源是学者从医,也是名医的最大的来源。
  中医需要雄厚的文化基础,包括天文、地理、历史、社会、哲学、心理等各个方面。尤其是哲学基础,极其重要。如果只学了一点医学知识,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成大器。中国历史上的名医,大多是一些以天下为己任的学者。或科场落第,或官场失意,或无意仕宦而投身医学。故范文正公有“不为良相,愿为良医”之说。这些人,补充医药知识,证之临床即可“登泰山而小天下”,成为巨匠。排斥这些学者参加医生队伍,就断绝了名医的最重要来源。当年蔡元培先生如讲究学历,则王国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就不可能登上北大讲堂。假使施今墨、岳美中、关劲波等国医名家生在今日,亦难有行医资格,又何谈泽惠当代,传之后世
  中医的第四个来源是民间医生,久在民间,积累丰富,人群广大,常有一技之长者。我认为,政府对此不应以取缔为主,应在支持、扶植、发现、服务、提高基础上予以管理,才能开人才之源。改阻塞为引导,使中医事业繁荣昌盛。
  3、中医研究机构的改进
  解放之初,中医研究机构从全国选拔名医,人材济济,成一时之盛。历经数十年后,这些先生已大多仙逝。中医研究机构之主导权,多落在西医和名医子女手中。名医后代,有发扬光大者,亦有徒具虚名,并无真才实学者。西医真懂中医则更鲜见。只有把这些研究机构的主导权还给中医专家,并开放才路,才可能提高研究水平,加快中医创新,包括成果评价体系的创新。
  4、中医本身,也要与时俱进,改变表述方式,增进和病人的交流;研究中医定位诊断技术,提高诊断准确性;研究西医和各种现代科学,创造边沿学科;推动国际交流,让中医更多地走出国门,参与国际交流。
  5、中医的领导、评价体系:
  现今的中医领导权、政策制定权,基本掌握在西医手中。他们用西医的价值观念、评价和规范体系来评价和规范中医。凡是他们认为“不科学”的科研成果,一律不予承认。认为“不科学”的治法,一律予以排斥和禁止。未经中医院校毕业的医生尽量予以取缔。甚至经西医反复确诊的病例,他们认为不能治愈的而中医治愈的,他们就说是自己当初诊断错了。此等事例,层出不穷。如此政策,如何可使中医药兴旺发达?因此我认为我国应作制度创新,把领导权还给在中医,研究创新出一套适合中医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规范体系。
  6、中药政策:
  现行的中药政策,也是逐渐向西医规范靠拢。检验程序、市场准入,完全西医化了。费用和程序的高门槛,使很多疗效卓著的中药被窒息,拱手把市场让给了日韩等国。假如按照现行制度,则云南白药,季德胜蛇药都将被挡在门外。季德胜是一个蛇丐,哪有数百万去通过药检?即使在自己诊所使用成药,其程序也极为复杂,鲜有能通过。这固然是规范了,防止了很多问题,但很多有前途的新药也从此被消灭在萌芽状态。大禹的父亲鲧用塞的办法治水,反倒使天下洪水更甚。我们堵的结果是好药出不来,假药满天飞。如何处理好保护,培植,引导,疏通 和防堵的关系实在是一个大课题。我认为中药应以无毒副作用为限制,放开中药市场并禁止疗效宣传,让市场去决定中药的存废 。医疗行政机构改限制取缔为主的行政规范,变为服务,发现,培植,提高,推广为基础的规范,以振兴中医药。
  
  中医的兴衰存亡,不在任何人的评价,而在于其内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于其自我更新能力。草就小文,与诸君讨论,仅粗略表达万中之一。诸君如有意深入研究,以诸君之才智,或成大家,亦未可知。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6-10 10:50 , Processed in 0.01534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