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学术讨论& HBV English 存档 1 中药对乙肝真的没有用吗-->dickens_yu转移 ...
楼主: 徐小华

中药对乙肝真的没有用吗-->dickens_yu转移 [复制链接]

Rank: 4

现金
318 元 
精华
帖子
25 
注册时间
2004-9-3 
最后登录
2010-3-20 
51
发表于 2007-7-15 09:02

“天人感应”“五行相克”等不可验证的迷信说法。

你说这个说法是迷信,那么你怎么能读懂古书呢,“天人感应”“五行相克”等是古代中国人的哲学基础,也就是他们对事物的基本看法,古书字里行间也都是这些基础的引申,如果你连这个都反对,真不知你是为什么要看古书

喜欢老子,自由自在,不拘束; 讨厌孔子,满口礼仪,束缚人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169 元 
精华
帖子
4309 
注册时间
2006-4-29 
最后登录
2011-8-7 
52
发表于 2007-7-15 10:03

到底那个好我不知道。

中医,西医我都看过

西医看了2个月,倒霉,碰到了个庸医,谷丙从200多看到了400多。钱花了一万多,那时候俺比较穷,没有办法,想想不看了。然后亲戚介绍了一个中医,看了两个月,花了800百元左右,肝功能一切正常了。到现在也有6.7年了。没有复发过

讲心里话,钱不多还是先看看中医(但好的中医生真的很难找)

现金
473 元 
精华
帖子
84 
注册时间
2005-7-16 
最后登录
2022-4-15 
53
发表于 2007-7-15 10:59
中医对治病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 中医那套阴阳五行的理论我不敢恭维, 科学就是要不断创新变革, 而中医死抱着古人那套万古变的理论反而使中医误入歧途. 我觉得那套五行的理论是伪科学, 要发扬中医必须更新理论, 去伪存真.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32534 元 
精华
25 
帖子
19421 
注册时间
2002-6-11 
最后登录
2013-3-23 

版主勋章 勤于助新 携手同心 文思泉涌 锄草勋章

54
发表于 2007-7-15 22:08

给青竹:

甘利欣的疗效,不是我说了算的。迄今从没有过跟踪2年以上,双盲,多地点进行的正规医疗试验。你找出任何符合双盲多中心2年以上跟踪的临床试验论文出来。

历史上是否有价值,我不用讨论。现在讨论的是现在是否还有价值。与历史上发生过怎样的作用无关。在历史之中有没有价值,那是历史学家研究的问题。

骡子相对于驴,就是种历史进步,曾经在历史上有巨大价值;但无论骡子还是驴,都不能跟汽车比;所以我也就不讨论历史上骡子对改变历史进程的巨大影响了。

至于我是否精通中西医,这没有关系。世界上的自然科学,都遵循同样的科学理念:命题必须可以用实践证明,其内涵也应该存在可证否的可能性。中医可以

治疗乙肝,我只问:怎样证明?有什么样的效果?请中医自己设计符合中医特点的实验方法,严格验证。如果能拿出合理的实验方法和试验结果,中医治疗将和

世界上任何其他自然科学一样为人接受。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32534 元 
精华
25 
帖子
19421 
注册时间
2002-6-11 
最后登录
2013-3-23 

版主勋章 勤于助新 携手同心 文思泉涌 锄草勋章

55
发表于 2007-7-15 22:17
以下是引用青竹在2007-7-13 21:09:00的发言:

另外再指一下:你对中医的指责,并不适用于你给的考题的例子,而更符合以下的比喻:

你突然指着一个不认识的人说:“你是个废物。虽然我没有证据表明,但是我相信自己的判断。”知道吧,这叫诽谤。

我觉得我说的适合,你说的比喻不适合。

首先,考试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你证明的过程,与几百年前牛顿高斯麦克斯韦的方式是一样的,只不过是重复一下前人的证明过程。这个考试的命题,与医学研究的课题并无

二样。无论医学还是物理,任何命题都一样要拿出严格的证据证明。无论是高深的医学,还是你试卷上一道简单的微积分,都一样需要严格的证明才能成立。

你说的比喻与任何科学命题都不吻合。“废物”不是一个严格定义的概念,他既不能证明,也不能证否;而且,任何自然科学证明与证否,都不会有诽谤的概念。你可以拿出证据推翻

麦克斯韦电磁定律,推翻泡利不相容原理,可以指责任何人提出的定理不符实际观测,这都不涉及诽谤。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32534 元 
精华
25 
帖子
19421 
注册时间
2002-6-11 
最后登录
2013-3-23 

版主勋章 勤于助新 携手同心 文思泉涌 锄草勋章

56
发表于 2007-7-15 23:01

给feeling:

我一直在文学版介绍些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容。很遗憾,没有人响应。

哲学,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可以以实践为基础,也可以不依赖于实践。哲学没有对错,只有是否高明,是否吸引人。

哲学只要其内在自我完备,就可以发展为独特的思考方式。这与实践,与现实世界,可以完全无关。

有建立在实践经验上的“唯物”哲学,也有脱离现实经验的“唯心”哲学,这仅是路数不同,并无高下之分,对错之别。

我们所受的“哲学来自实践,哲学是科学的基础,哲学解释世界,哲学指导生产,哲学指导科研”,都是伪马克(思(主% 义灌输的伪命题。

完全将中国古代哲学传统搞一塌糊涂,完全斩断中华文化命脉。古今中外的哲学,都与科学,与实践,与现实世界无关。

中国古代哲学都是唯心的,中国哲学并不指导任何实践,与任何现实的科学,数学,文学无关(明清大儒作诗不求工,认为太工则背道)。

中国古代哲学,重在养心,讲求的是“代圣人立言,为万世开太平”,与士农工商百工之业,完全隔离。

这与毛XX所说的那套东西完全不同。

以我熟悉的东西为例。

我比较喜欢的阳明心学(10年前买的文集,我读过整本传习录及文集中的表奏,书信部分),按伪马X克X思的分类法,属于典型的唯心主义一元论。

心学的基础,就是天人感应,心物一体。强调心外无物,心即理。

我随便摘一点传习录(传习录是对话体,相当于明中叶白话,其实相当浅近,很容易懂,有兴趣都可以拿来看看。这是我最喜欢的之一了)

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於天下事理,有不能尽」。先生曰,「心即埋也。天 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爱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 其间有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先生叹曰,「此说之蔽久矣。岂一语所能悟?今姑就所 问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 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顶 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 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爱曰,「闻先生如此说,爱已觉有省悟处。但 旧说缠於胸中,尚有未脱然者。如事父一事,其间温 定省之类,有许叫多节目。不知亦须 讲求否」?先生曰,「如何不讲求?只是有个头脑。只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讲求。就如 讲求冬温,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讲求夏清,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 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只是讲求得此心。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於孝亲的心,冬 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求个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要求个清的道 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後有这条件发出来。譬之树 木,这诚孝的心便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枝叶。须先有根,然後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 後去种根。礼记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欲愉色。有愉色者,必有 婉容』。须是有个深爱做根,便自然如此」。

爱问,「先生以博文为约礼功夫。深思之未能得略。请开示」先生曰,『礼』字 即是『理』字。理之发见可见者谓之文。文之隐微不可贝者谓之理。只是一物。约礼只是要 此心纯是一个天理。要此心纯是天理,须就理之发见处用功。如发见於事亲时,就在事亲上 学存此天理。发贝於事君时,就在事看上学存此天理。发见於处富贵贫贱时,就在处富贵贫 贱上学存此天理。发贝於处患难夷狄时,就在处患难夷狄上学存此天理。至於作止语默,无 处不然。随他发见处,即就那上面学个存天理。这便是博学之於文,便是约礼的功夫。博文 即是惟精。约礼即是惟一。

问,「道一而已。古人论道往往不同。求之亦有要乎」?先生曰,「道无方体。 不可执著。却拘滞於文义上求道远矣。如今人只说天。其实何尝见天?谓日月风雷即天,不 可。谓人物草木不是天,亦不可。道 是天。若识得时,何莫而非道?人但各以其一隅之 见,认定以为道止如此,所以不同。若解向里寻求,见得自己心体,即无时无处不是此道。 旦古一旦今。无终无始。更有甚同异?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又曰,「诸君 要实见此道,须从自己心上体认,不假外求始得」。

问立志。先生曰,「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 聚。犹道冢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於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 耳」。

*************************************************************************************************************************************

古代哲学家讲的天人感应,天理人欲,都是养心的要道,都有复杂的思想观念伴随,绝不可望文生义。过去那些下三滥的中医,不过是与剃头修脚补铁锅的营生,哪里懂得

什么哲学,不过是借几个名词过来,瞎编一通,蒙蒙没看过书的罢了。

自己拿几本书看看,就知道古人讲的天人感应,绝不是刮风下雨腰腿疼这回事。

还有,清末大儒王船山,也是我喜欢的(也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一代人杰,末世圣贤。王船山著述颇丰,可惜没有那个时间看。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32534 元 
精华
25 
帖子
19421 
注册时间
2002-6-11 
最后登录
2013-3-23 

版主勋章 勤于助新 携手同心 文思泉涌 锄草勋章

57
发表于 2007-7-15 23:04
在这里谈义理扯远了。有同好请到文学版论道。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Rank: 4

现金
1703 元 
精华
帖子
157 
注册时间
2007-2-21 
最后登录
2009-11-20 
58
发表于 2007-7-16 00:00

    中药 西药都有它的作用和疗效....重要的是看找的医生怎样!!

     一个好的中医开出来的中药确实还是很不错的......  我就有过体会...

      不过现在找一个好的中医很难找了     

         给我开药的那个中医现在70多岁了.他也学西医.也懂西医..他以前是我们市人民医院的副院长.. 

         退休后 还是一直坚持学习研究...有时甚至为了一个问题查资料通宵达旦.

        他比较倾向于用中药...用他的话说 中药是从整个人体系统入手的.

         而西医则是针对某个点治疗....    我理解就是宏观和微观吧...我不是学医的 只能这么理解 呵呵

        他也不排除用西药..但是他尽量从患者的角度考虑.....  他常感叹说..现在医院的医生医德不行了..

       进去就烧钱.... 患者的经济压力太大了。...  他不是开诊所的.退休后..一开始找他看病的人都是幕名而去的.

           他也不收钱....     后来人慢慢多了... 他就象征性的收5块钱... 但是每天就看四个小时 上午两个小时

        下午两个小时!其他时间他不会客,,就在看书!  感觉这样的人医德还行!我跟他聊到乙肝.他也坦言这个病难治..

    他就这个乙肝也研究了五六年... 但是还是没有结果.所以他不接这类病人..但是他可以开药保肝 护肝.

       所以感觉他比较真诚...是什么就是什么!

     我们市还有一个中医 是个骗子...他说他有祖传秘方..可以治乙肝..很多人上当受骗.. 他的祖传秘方也是由十几味中药组成..但是他就是明显冲着钱去的...开口不谈病情 就是吹疗效..这种一看就可以看出..

     中医学也就是被这种人搞坏的..   上当的人多了.自然对中医就痛恨了. 

      我去看中医 也是带着一种挑衅去看的...但是我说的第一个医生.我被他征服了.

           第二个医生...他很讨厌我...呵呵

    所以我的观点是..任何人的判断和结论不要太绝对...毕竟还是有很多东西 我们不是很清楚..在不清楚的情况下..我们又怎么能下如此绝对的判断呢...

        不好意思...乱七八糟的打了一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5 11:14:57编辑过]

Rank: 4

现金
1703 元 
精华
帖子
157 
注册时间
2007-2-21 
最后登录
2009-11-20 
59
发表于 2007-7-16 00:00

    不好意思 重复发了..删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5 11:09:47编辑过]

Rank: 4

现金
1703 元 
精华
帖子
157 
注册时间
2007-2-21 
最后登录
2009-11-20 
60
发表于 2007-7-16 00:00

不好意思 重复发了..删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5 11:07:41编辑过]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6-1 09:31 , Processed in 0.01715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