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学术讨论& HBV English 存档 1 谁现在还敢让中医保护他们家的繁衍?
楼主: screw_u

谁现在还敢让中医保护他们家的繁衍?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现金
671 元 
精华
帖子
340 
注册时间
2007-3-25 
最后登录
2007-6-6 
11
发表于 2007-5-3 05: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Rank: 6Rank: 6

现金
3016 元 
精华
帖子
2326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17-7-28 
12
发表于 2007-5-3 13:38

中医作为我国古代医疗技术,应该得到正确的对待,系统地研究它的理论,它的成长过程,它在古代的表现形式,它所用的术语的起源、成因等等。我认为这些研究,对于考古或历史或所谓人类学(不太清楚到底应该分到哪一科)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像楼上这种货色,硬要把中医和西医往一起扯,非要套到现代科学的框子里,一下又是阴阳虚实,一下又是免疫病毒的,只能使中医一方面肥了一些黑心肠的骗子,一方面让中医在全球变得臭不可闻,成了中国愚昧无知,不开化的象征。

loser...............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32534 元 
精华
25 
帖子
19421 
注册时间
2002-6-11 
最后登录
2013-3-23 

版主勋章 勤于助新 携手同心 文思泉涌 锄草勋章

13
发表于 2007-5-4 04:20
以下是引用信中医在2007-5-2 16:16:00的发言:
哎,中医岂是你能懂的。多看看书就知道了

找几本书来放到这里,让大家看看到底有多神秘。

几篇简单的医古文嘛,绝无斑马文章那样耐看。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Rank: 6Rank: 6

现金
3016 元 
精华
帖子
2326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17-7-28 
14
发表于 2007-5-5 11:48
[灌水]中医,是博大精深还是装神弄鬼?
文章提交者:雪花肥猫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个优势说法在吹捧中医的同时,低估了现代人的理解力和判断力。大概也是由于对中医“博大精深”的吹捧,使得我国所有的中药医生都不得不接受自己是个“半吊子医生”的事实。特别现实的例子是,一位中医肝病专家,一辈子与肝病打交道,却无法解释“肝”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在这“博大精深”的吹捧后面最值得同情的,是哪些中医学院的学生和那些为了考取《中医职称证书》的人们。他们鸡鸣即起背诵“医古文”。那些晦涩难懂诘嘴拗牙的文字和逻辑,经常性地使他们如坠云雾,似穿迷宫,整天价地“在无穷概念之中玩弄无穷循环”(黑格尔语)。从五脏六腑到三阴三阳,从奇经八脉到五味四气,从六气岁物到七方十剂,从四时宜忌到八正风门,从药性赋到汤头歌,凡此种种,让那些可怜的学生们还没有背完就早已两眼火冒金星了。“博大精深”和“超科学”的假定,对于这些企图求取功名的人来说,完全不是什么学术优势,而是既躲不起也惹不起的思想负担!

事实上,我国古代一直存在着一种人为造就“博大精深”的文化倾向。比如说,当你把一个日期表述成“2006年5月11日”时,你可能会被一些热衷于博大精深的人讥讽为“过于浅薄”。而如果你把它表述成“太岁星君向般丙戌年癸巳月庚子日”时,你就可能赢得“满腹经纶的学士”的头衔。前者的“浅薄”,适合于与所有人交流。后者虽然也只是表达了一个日期,经过“博大精深”的造作之后,便不能与绝大部分人交流了。缺乏科学头脑又不打算去识别这种矫揉造作的真实意图的人,可能会去努力弄懂蕴含在“太岁星君”,“向般”、“丙戌年”、“癸巳月”、“庚子日”之中那些所谓“博大精深”的内涵。其实,这些矫揉造作是作者刻意为了自我标榜而做成的,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类似的矫揉造作在中医的理论建构中更为严重。被中医断定为最重要的病因的是“风”。《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有:“风者,百病之始也”[4]一说。于是,几乎所有的中医经典都从“风门”论起。可是,稍微有点现代医学常识和自然常识的人都知道,“风”无非就是空气流动。把它作为病因之首,实在没有多少根据。中医病因理论把“风”断定为“百病之始”,明显是按照对应原则,而不是按照确定性原则,建立起来的因果关系。而单凭对应原则是不能建立任何可靠的因果关系的。身边的例子有,白天与黑夜是对应的,但白天和黑夜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风中生活,按照中医理论,一个人只要患病,风就有推不掉的责任。这样一来,中医病因理论家就从风那里找到了“永恒真理”。明眼人十分清楚,这个“永恒真理”的荒谬程度是相当惊人的!尽管如此,我国古代医学理论建设却一直被限定在了这个思维框架内。为了把人的疾病与风对应起来,中医病因理论的构造者们,人为地制造了许许多多的风。《黄帝内经》首先将风与三阴三阳相联系,然后在《移精变气论》中扩大到“八风五痹”,在《玉版论要篇》和《八正神明论》中又再扩大到“八风四时”。这还不够,“八风四时”又进一步地与虚、实、寒、热、五脏六腑之类的概念进行了两两组合。于是,一个简简单单明明白白的风,经中医理论家一扩充,变成了任何神仙都会感到莫名其妙的风。其结果,就连制造这些风概念的人,自己也弄不清“究竟什么是风”了。

与中医将多种病因简单化地归结为“六淫”不同,西医更注重不同疾病病因的具体性和客观性。被歧伯列为四种“中风大法”的偏枯、风痱、风懿、风痹,最可能确切的西医病因描述是心脑血管病变、血液粘稠度偏高、血脂偏高、关节炎、肌肉萎缩、脑血栓等,与“风”没有关系。值得进一步指出的,我国一些食古不化的现代人,居然反其道而行之,他们不是把过去模糊的认识精确化,而是把已经取得的精确性认识模糊化。在一些所谓“中西医结合”的实践中,居然在测量了血压之后将高血压辨证为“心气虚”,在做了胃镜检查之后把慢性浅表性胃炎辨证为“脾胃不和”。这种食古不化的“创新”实在令人喷饭!

中医理论建构中远离实际的情形,大概是一些有点文墨而又没有找到判断真理的方法的文人造成的。那些文盲或半文盲的郎中,对这些莫名其妙的医理和病理从来都是不屑一顾的。一些头脑清醒的读书人也与那些乡村郎中相通。他们编修的验方集成著作,就多少对那些莫名其妙的“医理”和“病理”取蔑视态度。就笔者陋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可以列出《外台秘要》、《苏沈良方》、《备急千金方》、《小儿药证直诀》、《妇人大全良方》和《验方新编》。从这些蔑视“医理”和“病理”的验方著作的出版可以看出,即使在中国古代,那些装腔作势的“医理”和“病理”也是完全可以被抛弃的东西。

科学认识应该逐步走向确定性。像中医病因理论这样把一个概念越搞越复杂,越搞越不确定,不符合人类认识的基本要求。读过卡斯蒂廖尼的《医学史》最初几章的读者也许能够概括得出,古代欧洲、古代埃及和古代巴比仑地区的医生,对于疾病的病因和疾病的描述是由模糊到精确、由不确定到确定、由复杂到简单,逐步发展起来的。现代的年轻人应该取这种态度,而不要被那些莫名其妙的“博大精深”牵着鼻子走。
loser...............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现金
671 元 
精华
帖子
340 
注册时间
2007-3-25 
最后登录
2007-6-6 
15
发表于 2007-5-9 10: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现金
1057 元 
精华
帖子
461 
注册时间
2007-3-9 
最后登录
2023-6-7 
16
发表于 2007-5-9 14:50

任何时候,中医都不会放弃发言的机会,也没有人会阻止你的言论自由。

但是,就科学而言,不管有多深奥,是需要证实、证伪的。如果做不到,就不要把自己标榜为科学,也没人反对中医作为文化、社会、历史范畴内的探讨和研究。

祖国医学中的经络、风、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等概念,是局限于当时对世界认识水平,根据经验归纳出的模糊性认识。世间万物已不再简单有5种物质组成,更多等具体的,看看元素周期表。

现代科学和医学的发展,完全突破了原有的中医理论体系。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在不断的发展中进行更新的,当旧的理论被完全突破的时候,也就是抛弃的时候了。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现金
671 元 
精华
帖子
340 
注册时间
2007-3-25 
最后登录
2007-6-6 
17
发表于 2007-5-9 22: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现金
671 元 
精华
帖子
340 
注册时间
2007-3-25 
最后登录
2007-6-6 
18
发表于 2007-5-9 23: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现金
671 元 
精华
帖子
340 
注册时间
2007-3-25 
最后登录
2007-6-6 
19
发表于 2007-5-9 23: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现金
671 元 
精华
帖子
340 
注册时间
2007-3-25 
最后登录
2007-6-6 
20
发表于 2007-5-10 00: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7-1 14:43 , Processed in 0.017225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