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三十以后 存档 1 我的父老乡亲
楼主: 自然风雨

我的父老乡亲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现金
4497 元 
精华
帖子
2005 
注册时间
2005-4-13 
最后登录
2009-1-15 
31
发表于 2005-9-16 01:15
歌挺好听的

Rank: 4

现金
1224 元 
精华
帖子
273 
注册时间
2005-8-13 
最后登录
2010-7-28 
32
发表于 2005-9-19 04:07

乡村的恩怨情仇(9)

施家也曾经是本村的大家族。我没有见过施家的辉煌,只听我伯父讲,施家曾经是本村的第一大户。正所谓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七十年代的时候,施家已经很没落了。印象较深的有两户施家,都住在本村的中部,那里是村部仓库和晒场所在地。

先说西面的施家。施家大伯大妈生有三子,正华、正亚和正星。平时,我们和施家几乎没有任何交往。到了八十年代初,打我记事时起,施家大伯就去了苏南的无锡谋生,工作不详,家中一贫如洗。三个儿子,挤在两间破瓦房中,两个哥哥在外面作帮工混日子,只有正星还在读书,因为当时农村小学流行留级,留了又留,终于和我成为三年级的同学。正星比我大四岁,三年级的时候,终于在期末考试时获得了较好成绩,在唯分数论的年代,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可惜的是,正星并没有去学校领奖,而是我帮他把证书和奖品送到他家。而且,正星后来没有能够继续上学,他家兄弟三人好象都没有能够上完五年制的小学,主要可能是因为经济原因。家中的贫困,可见一斑。

我们的乡下,有一句至理名言,“灶膛灰也有发达之时”。这句话就如此地应验在施家三兄弟身上。

首先发达的是老二正亚。八十年代中期,正亚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当时兄弟三人都大了,两家破瓦房住不下,就借了村里的仓库来住。印象中,村部的仓库有七、八间的样子,坐北面南三、四间,坐西面东也是三、四间,相连成“倒L”型,门前是晒场。老大正华先找了老婆,住进了破败的仓库。老二正亚,也住进仓库。当时正亚在某建筑施工队学徒做泥瓦匠,不知怎么被某经理的女儿看中。尽管经理的女儿有癫痫(本地俗称“羊角疯”),但无论如何也不肯嫁给一个穷光蛋啊。于是,先做思想工作,再实行软禁。谁知一不留神,女儿跑到正亚的破仓库,几乎没有举办任何仪式,就与正亚成了亲。正亚的岳父母暴跳如雷,扬言杜绝父女关系,后来看正亚对女儿实在是好,而且女婿精明过人,逐渐默认了小俩口的婚姻。后来,精明的正亚办了自己的建筑施工队和装潢公司,腰包不断地鼓起来。九十年代初,正亚在原仓库和晒场所在地,建起了当时本村最豪华的小楼,三间三层的别墅式,加上围墙,好大的一块地。几乎是在不经意间,原来最穷的破落户一跃而为全村的首富,令人瞠目结舌。更大的传闻是,正亚的小楼是他打牌赢来的,只是他财富的九牛一毛。传闻属实否?俺没有考证。

老大正华和老三正星联手,在外面奔波折腾。原先也建了简单的三间两层的小楼,就在正亚的楼后面,但一直就是很简朴的样子,没有装修。九十年代后期,正华成为本村村民小组的组长,似乎想带头致富,承包鱼塘和养猪双管齐下,在村子东南面靠近九圩港的地方圈下了老大一块地,建了简易的猪圈,猪圈旁就是东西长达一公里的中心河鱼塘。但是,不知为何没有运作起来。2003年春节我下乡,看到废弃的未投入运营的一排排猪圈,以及东倒西歪的厚厚的锈迹斑斑的大铁门,心中怅然若失。后来听说,正华和正星哥俩也发了,在外地承包鱼塘和荒山,赚下了不少钱。那个鱼塘和猪圈,本来就不可能赚钱,只是他任“组长”期间的政绩工程,“花架子”而已。

老施老实巴交,三个儿子在文化水平那么低的情况下,是什么原因,能够个个成为“老板”?难道真的是风水转了回来?或者运气好?我不知道。但我想,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三兄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财富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辛勤耕耘,总有收获。

我是马洲一草民,休合无人晓,存心有天知。 http://www.hbvhbv.com/forum/dispbbs.asp?boardID=17&ID=512283&page=1

Rank: 4

现金
1224 元 
精华
帖子
273 
注册时间
2005-8-13 
最后登录
2010-7-28 
33
发表于 2005-9-19 04:56

乡村的恩怨情仇(10)

在七十年代的时候,东面的施家生活条件就很不错。老施大伯是某建筑公司的装修技工,据说还出国干过。我六岁的那年,经过他家门前,小伙伴们个个嘴里都在嚼泡泡糖——当时的农村极为罕见的。一问,是施大伯出国回来了。我因为到的太晚,终究没能分到一粒。

施大伯家也有三个儿子。大儿子秀华,二儿子秀明,三儿子秀春。秀春比我大3岁左右,是我小学四、五年级的同学。三人全部是小学毕业。长大后,秀华娶的老婆颇有经商头脑,夫妻俩贩卖活鱼,发了点小财,日子还过得去;秀明后来成为本地的泥瓦匠,手艺还不错,就在本地干活;秀春特机灵,子承父业,在常州某建筑装潢公司做工,居然娶了个大学生做老婆,在外地成家立业。

值得一提的是小时候的一笔旧帐。1979年初夏的一天晚上,一直对我漠不关心的父亲突然问我拿了他的钱没有?我说没有。回到家,我还向母亲提起这事,问母亲拿了没有,母亲说没拿。谁知,父亲晚上回到家,一口咬定,不是你拿还有谁拿?快说,拿给谁了?于是,父母愣是教我跪下,轮流审问我,将我一顿狠揍,要我交待偷给谁了才肯罢休。当时,很多大叔大婶来我家看热闹,实在是因为我没有拿,交待不出来,遭了一顿狠揍。后来,学校的老师出面,从秀明突然大手大脚花钱的迹象入手,突击询问,终于查出来是秀明偷了。这小子真黑呀,一下子偷了5元钱和50斤粮票,当时够买几十斤大米啊!秀明偷的钱,除了已经挥霍的,其余全部追回给了我父亲。有一个赃物是铁皮文具盒,给了我,这是我唯一的收获,也使我高兴得在村里又蹦又跳老半天。

1982年,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因为看到同学都有零花钱,就想从父亲那里要一点。记得有一次,从父亲口袋里拿了一角钱,后来就经常“作案”,最多的时候拿了一元钱。因为在父亲的脏口袋里连续掏了好几天,就那张旧一元的,于是就偷了据为己有。最多的时候,我积攒了一元六角钱。新的一张一元的藏在一个装“百雀灵”霜的空盒子里,不知怎么就丢失了;另外六角钱藏在新华字典的封面套子里,不知怎么也不见了。可以推测是,我的某个同学拿了。我伤心之余,忽然良心发现,父母为全家人的生计,累死累活地干,我居然干起了偷窃的勾当!当时想想,死了算了。但是又心有不甘。于是,我在舅舅送给我的一个破讲义夹上,写下来“为五元钱”而奋斗。这是我最早的人生目标。心想,还了父母的五元钱,一了百了。不久,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好,几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尤其是五年级时,获得了2元2角的奖学金,终于还上了偷拿父亲的钱。

我是马洲一草民,休合无人晓,存心有天知。 http://www.hbvhbv.com/forum/dispbbs.asp?boardID=17&ID=512283&page=1

Rank: 4

现金
2189 元 
精华
帖子
390 
注册时间
2004-10-13 
最后登录
2012-4-23 
34
发表于 2005-9-22 05:53
[em07]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0-7 16:27 , Processed in 0.015857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