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乙肝科普 存档 1 我们对乙肝病毒的认识有哪些?
楼主: 王德林

我们对乙肝病毒的认识有哪些?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现金
3626 元 
精华
帖子
2301 
注册时间
2004-12-9 
最后登录
2008-5-15 
11
发表于 2005-3-5 11:54
对乙肝病毒(HBV)基本结构方面的具体认识有哪些?

HBV之所以能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与危害,这主要取决于HBV自身的一些基本特点。

HBV自身的基本特点,大致可分如下两方面:一是其结构方面的特点;二是除结构而外的一些其他生物学特点。

下面,我们先探讨一下HBV结构方面的一些具体特点:

健康密码一二三八!!! http://www.hbvhbv.com/forum/dispbbs.asp?boardID=999&ID=428775&star=1&page=1

Rank: 6Rank: 6

现金
3626 元 
精华
帖子
2301 
注册时间
2004-12-9 
最后登录
2008-5-15 
12
发表于 2005-3-5 11:55

一、凭小取胜,见缝就钻

兵法云:出奇制胜!

由于出奇制胜者往往是小者、少者、弱者,所以,我们也可以把出奇制胜看作是“凭小制胜”或曰“出小制胜”。

“出小制胜”,最常见于人类社会。其典型事例不胜枚举,例如:

在大半个世纪之前的“二战”期间,“名符其实”的“小日本”,偷袭“山姆大叔”远离本土的珍珠港海军基地一举成功的战例,即可堪称“以小制胜”的传世经典;

又如:

在本千年之初的二○○一年,“山顶洞人”本·拉登奇袭“大美利坚合从国”摩天大厦的“9·11”事件,亦可谓“以小制胜”的非凡之举(我们只就事论事不断熟是熟非)。

不仅在人类社会,在整个生物界也不乏“出小制胜”的生动事例:

有一种棋叫“动物棋”,现在的儿童们是否仍然在玩,笔者不大清楚,可是,笔者清楚的记得自己在几岁甚至十几岁的时候,是很热衷于玩这种棋的。现在回想起来,这种“动物棋”的游戏规则有两个,一个是“以大胜小”,一个是“以小胜大”。

“以大胜小”指的是:

大象胜狮子,狮子胜老虎,老虎胜豹,豹胜狼,狼胜狗,狗胜猫,猫胜鼠。

“以小胜大”指的是: 软弱无能、无地自容的小老鼠,或由于晕头转向的慌不择路,或迫于死逼无奈的同归于尽,或出于临危不惧的鱼死网破,突然间鬼使神差的钻进了大象的鼻孔,并向其纵深部位挺进,结果堵住了大象的喉咙或气管,致使不可一世的大象(最起码在动物棋中是如此),终于因窒息而死亡。

健康密码一二三八!!! http://www.hbvhbv.com/forum/dispbbs.asp?boardID=999&ID=428775&star=1&page=1

Rank: 6Rank: 6

现金
3626 元 
精华
帖子
2301 
注册时间
2004-12-9 
最后登录
2008-5-15 
13
发表于 2005-3-5 12:00
上述是7个“以大胜小”,引出了一个“以小胜大”。要晓得这个“7:1”可绝非偶然,它是广泛存在于大千世界中“物极必反”铁律下的一个具体的表现:

“以大胜小”发展发展发展,乃至发展到了一个极限,就必然反过来而成了“以小胜大”了。这一点,就是在人类与生物界之间,也不存在什么例外。

人类,这个“地球村”里不可一世的“老大”,这个“地球村”里名扬四海的“村长”,在地球村的万事万物中,是何等的风光与尊贵就不用细说了。可是,无论、不管人类对依附于地球村上的各个物种在“以大胜小”、“以强凌弱”的战史上取得了怎样的丰功伟绩,人类也必须勇敢的面对地球村上光怪陆离的生物界,对他的“以小胜大”或是“以下犯上”!

健康密码一二三八!!! http://www.hbvhbv.com/forum/dispbbs.asp?boardID=999&ID=428775&star=1&page=1

Rank: 6Rank: 6

现金
3626 元 
精华
帖子
2301 
注册时间
2004-12-9 
最后登录
2008-5-15 
14
发表于 2005-3-5 12:02
基于上述理念,我们不得不承认:

完整毒粒的直径仅为42nm(纳米)的HBV,竟能使人类约三亿多人口发生基本无法“根治”的慢性HBV感染这一严酷事实本身,就是“物极必反”铁律下低等生物界对至高无上的人类“以小制胜”“以下犯上”的典型!

我们说HBV完整毒粒的直径仅有42nm(纳米,毫微米),那么,1 nm究竟有多长呢?1 nm=一千万分之一cm(厘米)=十亿分之一m(米)。

直径为42 nm的完整HBV毒粒又究竟有多小呢?用电子显微镜放大一万倍以上,才能刚刚看清楚它的存在,看它有多小!

如果同人比一比的话,绝用不着拿HBV同人体比,也用不着拿HBV同人的肝脏大小比,只拿HBV同构成肝脏的最小单位——肝细胞比一比,也就一目了然了:

一个肝细胞的直径:一个完整HBV毒粒的直径≈5000 nm:42 nm≈120:1

就直径而言,肝细胞约为HBV的120倍,就体积而言呢?其倍数明显扩大是不言而喻了。

健康密码一二三八!!! http://www.hbvhbv.com/forum/dispbbs.asp?boardID=999&ID=428775&star=1&page=1

Rank: 6Rank: 6

现金
3626 元 
精华
帖子
2301 
注册时间
2004-12-9 
最后登录
2008-5-15 
15
发表于 2005-3-5 12:03
二、以逸待劳,以简克繁

  HBV结构上的第二个特点是简单,十分十分的简单,特别特别的简单。

  HBV结构上的“简”,是同人体及其肝组织的“繁”相对而言的。HBV的整个结构就是两层膜包着那么一点点遗传物质(DNA)。

  同功能完善的人类比,HBV不具备生殖系统,因此与有性繁殖无缘;

  同人类的最小构成单位——细胞比,HBV不存在细胞浆与细胞核,因此,它也无法进行细胞分裂式的无性繁殖。

  既不能进行有性繁殖,又不能进行无性繁殖。那么,HBV是如何传宗接代的?

  俗话说:小鸡不尿尿,总有个道道。那么,HBV之所以既未“空前”,又未“绝后”,它的“道道”在哪里呢?它的“道道”在于:

  HBV在侵入人体细胞(主要是肝细胞)之前,在传宗接代上,它只能是无能为力与无所作为的。它唯有进入了肝细胞,才寻到了传宗接代的场所,才觅到了传宗接代的材料,才得到了传宗接代的能量。因此可以说,HBV在侵入肝细胞之前,接近于“死毒”一个。可是,它一旦侵入了肝细胞,就另当别论了。

  侵入人体肝细胞的HBV,对人体肝细胞使尽了“四两拔千斤”的本事。也不知怎么搞的,HBV这个“四两”,它竟能玩弄人体肝细胞这个“千斤”干股掌之间,使肝细胞如醉如痴的向它源源不断的提供酶类、蛋白类、糖类等物质,以供HBV无所顾忌的按照自己的“毒模毒样”,像复印机复印材料似的“复制”自己的下一代、下百代、下千代……。例如,一名“大三阳”型慢性HBV感染者,其体内(主要是肝功)HBV每日的“复制”量,竟可高达21×1011毒粒。由此可见,HBV在人体内的“复制”,是何等的猖獗与疯狂!当然,HBV这种疯狂的“复制”,也许是HBV在搞“心理平衡”哩:它是要对自己在人体外无所事事的“以逸待劳”及孤独寂寞的“以待时机”,进行卓有成效的补偿啊。

健康密码一二三八!!! http://www.hbvhbv.com/forum/dispbbs.asp?boardID=999&ID=428775&star=1&page=1

Rank: 6Rank: 6

现金
3626 元 
精华
帖子
2301 
注册时间
2004-12-9 
最后登录
2008-5-15 
16
发表于 2005-3-5 12:05
三、攻防兼备,双层保险

  HBV的遗传物质(基因组),外面包着两层膜,里面的一层被称作核壳,外面的一层被称作外膜。这一里一外一壳一膜,构成了对HBV起保护作用的“双保险”,由于这个“双保险”的存在及作用,致使HBV对外界的各种抵抗能力,可谓相当的顽强。

  当温度为30—32℃时,HBV至少可以存活6个月以上;

  当温度为56℃时,HBV仍可存活6小时;

  如果对HBV以60℃加热处理1小时,以98℃加热处理1分钟,或用乙醚及PH2·4处理6小时,都不能使其完全被灭活;

  在-20℃时,HBV的活性可被保存15—20年;

  反复冻融20—40次、腐败,或以一般性的酸硷处理,HBV的抗原性很少改变。

  正因为HBV对外界环境具有种种较强的抵抗力,这才保证了HBV在进入人体之前能够有效的“以逸待劳”及“以待时机”。同时,这也可能是侵入人体内的HBV难以清除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HBV的外膜而言,它对HBV的作用,还不只限于“保护”,可以说,它的拿手好戏是“进可攻,退可守”。“退可守”当然指的是它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对HBV所起的保护作用。“进可攻”,则指的是它能协助整个HBV毒粒侵入人体,进而侵入肝细胞。

  HBV倘若失去了外膜,它既使能够凭借外力而进入人体,但是它绝没有钻进肝细胞的能力,因此也就丧失了进行“复制”的能力。那么,HBV的外膜是如何使整个HBV毒粒进入肝细胞的?这其中有一个奥秘。原来,这也算得上是阴错阳差了,HBV的外膜与人体肝细胞外膜的某些成份具有一种“亲合性”(也许,在数亿甚至数十亿年前,人类在刚刚有了“人形”的时候,HBV在人类形成肝脏的过程中,曾经起过或发挥过一些什么作用,因此,HBV同人体肝细胞的关系,大概不仅是“亲合”的问题,甚而至于有可能是“亲缘”)。由于存在这种不巧不成书的“人毒亲合”,或“亲缘”,HBV一见如故似的“粘附”在肝细胞膜上也就不足为奇了。当HBV对人体肝细胞的这种“粘附”发生之后,人体肝细胞也许是在“认敌为友”,也许是在“诱敌深入”,也许两者确实有点源远流长的“亲缘”关系,总而言之,它把一个个HBV毒粒吞进自己的细胞浆了。进入细胞浆的HBV,本事一下子大子起来,它先是想方设法的进一步钻进肝细胞纵深地带——肝细胞核,进而就放肆的自我“复制”起来。对此,肝细胞究竟是视而不见与听而不闻,还是目瞪口呆与无可耐何,笔者可就不得而知了。

健康密码一二三八!!! http://www.hbvhbv.com/forum/dispbbs.asp?boardID=999&ID=428775&star=1&page=1

Rank: 6Rank: 6

现金
3626 元 
精华
帖子
2301 
注册时间
2004-12-9 
最后登录
2008-5-15 
17
发表于 2005-3-5 12:06
了基本结构,乙肝病毒(HBV)还有哪些重要的生物学特点?

  在“对HBV基本结构方面的认识有哪些”一节,我们讨论了同HBV基本结构相关的五个问题:

  一是HBV的体积之小;

  二是HBV内在结构之简单;

  三是对HBV有重要保护作用的两层膜及其外膜“攻防兼备”的特点;

  四是HBV复制与HBV外膜的关系;

  五是HBV具有较强抵抗力的问题。

  本节,我们将进一步探讨HBV生物学特点方面的几个问题:变异亚型、整合与泛嗜。

健康密码一二三八!!! http://www.hbvhbv.com/forum/dispbbs.asp?boardID=999&ID=428775&star=1&page=1

Rank: 6Rank: 6

现金
3626 元 
精华
帖子
2301 
注册时间
2004-12-9 
最后登录
2008-5-15 
18
发表于 2005-3-5 12:07
一、变幻莫测 改头换面

  “变幻莫测”,在这里指的是HBV所具有的高度变异性;

  “改头换面”,在这里指的是HBV的诸多亚型。

  1、HBV的高度变异性:  “变异”,可以说是自然界诸多物种所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物现象;通过“变异”,各物种优胜劣汰以适应环境并向高层次进化。

  同高等动物相比,低等动物(生物)似乎存在更高的“变异率”;同其他DNA病毒相比,HBV“变异率”约高出4个数量级。所以,我们称HBV是“高度变异”的病毒。

  HBV的“变异”,根源在基因,其重要表现在乙肝五项。

HBV发生“变异”之后,容易使我们对HBV的认识流于肤浅而进入误区。当然,也容易使宿主对它的免疫反应及人们对乙肝的防治等等陷入种种困境。

  (1)HBV发生“变异”后,临床上可能因为检测不到乙肝表面抗原(HBsAg)而误认为HBV已被彻底清除,也可能因为检测不到乙肝e抗原而泛泛的认为HBV由高复制转为低复制甚至是不复制了;

  (2)HBV发生“变异”后,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这种“变异”了的HBV,可能视而不见或是无可耐何,这样,急性HBV感染便有可能发展成慢性HBV感染,慢性HBV感染则有可能进一步向前发展;

  (3)HBV发生“变异”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也可能对“变异”的HBV做出超强的免疫反应,于是,一般性肝炎有可能转变为重型肝炎;

  (4)HBV发生“变异”后,也常使我们的抗病毒治疗陷入困境甚至半途而废,例如,当我们用干扰素或贺普丁进行抗病毒治疗时,就有用药用到中途,因HBV发生了变异而出现前功尽弃的情形。

  (5)有时,我们通过主、被动免疫而对HBV形成的“有效防线”,可因侵入人体的HBV发生了某种“变异”而“全线崩溃”。

健康密码一二三八!!! http://www.hbvhbv.com/forum/dispbbs.asp?boardID=999&ID=428775&star=1&page=1

Rank: 6Rank: 6

现金
3626 元 
精华
帖子
2301 
注册时间
2004-12-9 
最后登录
2008-5-15 
19
发表于 2005-3-5 12:08
2、HBV的诸多亚型:

  HBV之所以能横行无忌于世界各地,可能同它以不同的“面孔”出现有关。这种不同的“面孔”,在医学圣殿里,被称之为不同的“亚型”。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HBV的十几种“亚型”。

  HBV不同“亚型”的出现,既可看做是HBV反复变异的结果,也可看做是HBV长期进化的结果。

  显而易见,HBV的不同“亚型,有利于HBV对不同地区、不同种族及人群的感染。如我国南方HBV感染的亚型多为adw,而北方HBV感染的亚型多为adr。

  由于我们通常所用以接种的乙肝疫苗是针对HBV常见“亚型”制备的,因此,在接种乙肝疫苗后虽然如期如愿的产生了具有保护作用的乙肝表面抗体(HBsAb、抗HBs),但是,该接种者倘在接种后感染了少见甚至罕见“亚型”的HBV,则感染不仅很可能发生,且有慢性化的极大可能。

  有学者发现,HBV的不同“亚型”,对被感染者的危害程度不尽一致。如adr型HBV感染者的传染性往往较大,原因是此型HBV感染者一是乙肝e抗原(HBeAg)的携带率高,二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滴度高,三是HBVDNA阳性率高。又如,一位日本的报告称: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肝硬化及乙肝癌变患者中adr型HBV检出率分别为53.5%、63.7%、89.9%、90.3%。由此可见,adr型HBV似乎比adw型HBV对人类的危害更大些。

健康密码一二三八!!! http://www.hbvhbv.com/forum/dispbbs.asp?boardID=999&ID=428775&star=1&page=1

Rank: 6Rank: 6

现金
3626 元 
精华
帖子
2301 
注册时间
2004-12-9 
最后登录
2008-5-15 
20
发表于 2005-3-5 12:09
二、狡兔三窟 诡计多端

  “狡兔三窟”的原意,是说那些狡猾的“跳猫”们,在控洞建室的过程中,往往为自己营造三个(多个)洞口。由于为自己营造三个洞口的目的或用意是以防意外情况发生时便于逃之夭夭,所以,这三个(多个)洞口大都相互间有那么一段距离并且又比较隐蔽(这是笔者幼时在祖国关东松嫩大草原上天真无邪的嬉戏玩耍时所亲历的一幕)。

  按理说,狡猾的兔子有营造“三窟”的用心与做法,这似乎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如果说HBV这个既无大脑又无小脑,既无心肝亦无肺肠甚至连细胞浆与细胞核都不具备的小小DNA病毒,也能营造“三窟”,这是否有些故弄玄虚甚至是危言耸听呢?要回答好这个问题,恐怕别无他法,此时此刻,笔者也只有借助“事实胜于雄辩”这句至理名言之一途了。

  HBV在人体内的分布情况,不能不使人们联想起“狡兔三窟”这句话来。为了有助于问题的说明,让我们先听听下面这番医患对话吧。

  一名因患慢性乙型肝炎而发生肝硬化并出现腹水的中年男士,他在就诊于某院肝炎专科时,十分认真的向医生讨教道:

  “请问医生,听说有换肝这种疗法,我如果走换肝这一步的话,是否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听了这样的问话,医生既没有表示惊异,也没有立即回答问话,只见他若有所思似的点了点头之后,才开始慢条斯理的说道:

  “换肝不仅是可取的,也是可行的,目前我们国家的换肝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要知道,用一个充满朝气的肝,去替换一个遍体鳞伤又瘢痕累累的肝,当然是令人十分激动的事了。不过,因此说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还为时过早!” 听到这里,中年男士急切的追问道:“这是为什么呢?”

  “道理很浅显”,医生耐心的解释说,“仅仅换肝恐怕是不行的,因为您属于活动性肝硬化,体内HBV的复制能力还比较强,如果单纯换肝的话,新移植到您体内的健康肝脏,必然要受到存在于您血液中的大量HBV的无情袭击。如果是这样的话……”。

  (医生的话很快被眼前这位处于亢奋状态的男士所打断)“啊!那干脆,干脆连血也一起换掉!”

  “这倒是值得考虑,换肝加换血的确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医生迎和着,赞许的回答说。

不过说到这里,医生突然把话打住,他在想:换肝+换血,当然比单纯换肝要好,不过,还不能因此说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因为HBV是属于那种“狡兔三窟”式的病毒,它主要寄生在肝脏是事实,可是它同时又遍布血液甚至各种分泌物中也是事实,另外,人体的很多器官或组织,如淋巴腺、胰腺、骨髓、脾脏、肾脏、胃、结肠、睾丸、皮肤等部位,都有它的“行营”与“驿站”,都有它的“巢穴”与“洞口”。

  想到这里,医生不准备再接着往下想了,它在掂量着如何既能说明问题,又不象消防队员似的只管发挥自己的“灭火”作用。

  通过上面这段医患对话及医生的内心独白,可见既没有大脑又没有神经,既不具备胞浆又不具备胞核的HBV,比起那仅在光天化日之下拥有三个洞口的“狡兔”来,真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健康密码一二三八!!! http://www.hbvhbv.com/forum/dispbbs.asp?boardID=999&ID=428775&star=1&page=1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23 12:38 , Processed in 0.01719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