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三十以后 存档 1 禅画禅话——人生哲理
楼主: lhongy

禅画禅话——人生哲理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20655 元 
精华
178 
帖子
9280 
注册时间
2003-11-15 
最后登录
2009-8-31 

荣誉之星 龙的传人 有声有色

11
发表于 2004-1-11 01:56
以下是引用liver411在2004-1-10 11:53:48的发言:
知道你很会画画, 不知道你信佛...


画画的不是我,我也不信佛,只是觉得有些道理,可以用来排解一些无法解释的心情
飞走了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20655 元 
精华
178 
帖子
9280 
注册时间
2003-11-15 
最后登录
2009-8-31 

荣誉之星 龙的传人 有声有色

12
发表于 2004-1-11 02:00


除却心头火

       有一个久战沙场的将军,已厌倦战争,专诚到大慧宗臬禅师处要求出家,他向宗
臬道:禅师!我现在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我出家,让我做你的弟子吧!
       宗臬:你有家庭,有太重的社会习气,你还不能出家,慢慢再说吧!
       将军:禅师!我现在什么都放得下,妻子、儿女、家庭都不是问题,请您即刻为
我剃度吧!
       宗臬:慢慢再说吧!
       将军无法,有一天,起了一个大早,就到寺里礼佛,大慧宗臬禅师一见到他便说
将军为什么那么早就来拜佛呢?
  将军学习用禅语诗偈说道:为除心头火,起早礼师尊。
  禅师开玩笑的也用偈语回道: 起得那么早,不怕妻偷人?
  将军一听,非常生气,骂道: 你这老怪物,讲话太伤人!
  大慧宗臬禅师哈哈一笑道: 轻轻一拨扇,性火又燃烧,如此暴躁气,怎算放得
下? 
       放下!放下!不是口说放下就能放下,‘说时似悟,对境生迷’习气也不是说改就能
改的,‘江山易改,习性难除’奉劝希望学道入僧者,莫因一时之冲动,遗笑他人也。
飞走了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20655 元 
精华
178 
帖子
9280 
注册时间
2003-11-15 
最后登录
2009-8-31 

荣誉之星 龙的传人 有声有色

13
发表于 2004-1-11 02:01


千古楷模

唐朝百丈怀海禅师,承继开创丛林的马祖道一禅师以后,立下一套极有系统的丛林规
矩-百丈清规,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即是此意。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
不食的农禅生活。曾经也遇到许多的困难,因为佛教一向以戒为规范的生活,而百丈禅
师改进制度,以农禅为生活了,甚至有人批评他为外道。因他所住持的丛林在百丈山的
绝顶,故又号百丈禅师,他每日除了领众修行外,必亲执劳役,勤苦工作,对生活中的
自食其力,极其认真,对于平常的琐碎事务,尤不肯假手他人。 渐渐的,百丈禅师年
纪老了,但他每日仍随众上山担柴、下田种地,因为农禅生活, 就是自耕自食的生活。
弟子们毕竟不忍心让年迈的师父做这种粗重的工作,因此,大 众恳请他不要随众出坡
(劳动服务),但百丈禅师仍以坚决的口吻说道: ‘我无德劳人,人生在世,若不亲自劳
动,岂不成废人?
弟子们阻止不了禅师服务的决心,只好将禅师所用的扁担、锄头等工具藏起来,不让他
做工。百丈禅师无奈,只好用不吃饭的绝食行为抗议,弟子们焦急的问道为何不饮不食?
百丈禅师道:既然没有工作,那能吃饭?弟子们没办法,只好将工具又还给他,让他
随众生活。百丈禅师的这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也就成为丛林千古的楷模!  

有人以为参禅,不但要摒绝尘缘,甚至工作也不必去做,认为只要打坐就可以 了.其实不
做工作,离开生活,那里还有禅呢?百丈禅师为了拯救禅者的时病,不但服膺一日不作,
一日不食的生活,甚至还喊出‘搬柴运水无非是禅’的口号。不管念佛也好,参禅也好.修
行不是懒惰的借口,希望现代的禅者听一听百丈禅师的声音!
飞走了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20655 元 
精华
178 
帖子
9280 
注册时间
2003-11-15 
最后登录
2009-8-31 

荣誉之星 龙的传人 有声有色

14
发表于 2004-1-11 02:02


那就是禅

       王田是一个精于医术的医生,不过仍有许多病人死去,因此每天都惧怕死的阴
影。一次在出诊的路上,碰到一位云水僧,王田于是就请示道:什么叫禅?
       云水僧回答道:我也不知如何告诉你,但有一点可以确信的是,一旦会了禅之
后,就不用怕死了.于是在云水僧的指示下,王田前往参访南隐禅师。
       王田医师找到南隐禅师的住处,说明来意,并请求开示。
       南隐禅师道:禅不难学,你既然身为一个医师,就应该好好对待你的病人,那就
是禅!王田医师似懂非懂的前后拜访了南隐禅师三次,南隐禅师总是对他说道:一位
医生不该把时间每天消磨在寺院里,快回家照顾你的病患去!
       王田医师非常不解的想着:这种开示,怎能袪除怕死的心呢?因此,当他第四次
参访时,就抱怨道:有位云水僧僧告诉过我,人一旦学了禅就不怕死。每次我到这里,
你总是要我照顾我的病患者。对于这一点我很明白;但假如这就是所谓的禅,我以后
就不必再来向你请教了。
       南隐禅师微笑的拍着王田的肩膀说道:我对你太严格了,让我给你一个公案试试
吧!

所谓公案就是南隐禅师要王田参‘赵州无’的话头,王田苦参这‘无’字公案,前后二年,
当他将心境告诉南隐禅师时,得到的答案是‘尚未进入禅境’。王田并不灰心的专心致
志,又参究一年半,终于自觉心地澄明,难题逐渐消失。‘无’已成了真理。他善待他
的病人而不知其为善待;他已脱离了生死挂虑。

       最后,当他叩见南隐禅师时,禅师只对他微笑说了一句话:从忘我到无我,那就
是禅心的显现了。

       王田医师经常接触老病死生之人,因此,‘眼看他人死,我心急如火,不是伤他
人,看看轮到我。’所以对死亡就起了恐惧,南隐禅师要他好好照顾病患者,就是参
禅,因为一个人放弃责任,放弃爱心,怎能入禅呢?及至到他参透了‘无’字的公案,
从有心到无心,从有我到无我,从有生到无生,那就是无死的禅境了。

飞走了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20655 元 
精华
178 
帖子
9280 
注册时间
2003-11-15 
最后登录
2009-8-31 

荣誉之星 龙的传人 有声有色

15
发表于 2004-1-11 02:02


百年一梦

       金山昙颖禅师,浙江人,俗姓丘,号达观,十三岁皈投到龙兴寺出家,十八岁时游
京师,住在李端愿太尉花园里。有一天,太尉问他道:请问禅师,人们常说的地狱,毕
竟是有呢?抑是无呢?’
       昙颖禅师回答道:诸佛如来说法,向无中说有,如眼见空华,是有还无;太尉现在
向有中觅无,手搘河水,是无中现有,实在堪笑。如人眼前见牢狱,为何不心内见天堂?
忻怖在心,天堂地狱都在一念之间,善恶皆能成境,太尉但了自心,自然无 惑。
  太尉:心如何了?
  昙颖:善恶都莫思量。
  太尉:不思量后,心归何所?
       昙颖:心归无所,如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太尉:人若死时,归于何处?
  昙颖:未知生,焉知死?
  太尉:生则我早已知晓。
  昙颖:请道一句,生从何来?
       太尉正沉思时,昙颖禅师用手直捣其胸曰:‘只在这里思量个什么?
  太尉:会也,只知贪程,不觉蹉跎。
  昙颖:百年一梦。
  太尉李端愿当下有悟,而说偈曰:
三十八岁,懵然无知。及其有知,何异无知?
滔滔汴水,隐隐惰堤。师其归矣,箭浪东驰。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这是一般人经常想到的问题,甚至不少人都在探究的问题,
但都没有人揭破这个谜底。释迦牟尼佛和历代禅师们道出了原委,又不易为人了解。生
命有隔阴之迷,意即换了身体就不知过去一切,故千古以来,生命之源,一直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其实生命的形相虽千差万别,而生命的理性则一切平等,佛教的缘起性空、
三法印、业识、因果等的义理能通达明白,则生从何来?死去何处?即不问可知了。

飞走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0-11 07:31 , Processed in 0.014552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