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精华资料 血吸虫病的流行与生态环境
查看: 1083|回复: 0
go

血吸虫病的流行与生态环境 [复制链接]

Rank: 1

现金
222032 元 
精华
285 
帖子
67620 
注册时间
2001-11-10 
最后登录
2023-5-7 

元帅勋章 功勋会员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龙的传人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有声有色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人中之龙

1
发表于 2010-6-8 08: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本帖最后由 风雨不动 于 2012-4-14 08:02 编辑



人类血吸虫分为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埃及血吸虫 (S·haematobium)、曼氏血吸虫(S·mansoni)与间插血吸虫(S·intetcalatum)四种。日本血吸虫病分布于中国、日本、菲律宾、印尼、泰国等亚洲地区和国家;曼氏血吸虫病分布于亚洲、中东、印度等地区;间插血吸虫分布于中非西部、扎伊尔、喀麦隆等国家。

我国流行的只是日本血吸虫(简称血吸虫病)。该病是一古老疾病,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发掘的西汉古墓出土的西汉女尸(公元前206年)和1975年湖北江陵凤凰山男尸,在内脏中发现血吸虫卵,证明我国早在2100年前已有本病存在。隋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记载蛊毒“和蛊胀”,从流行地区、季节、感染方式和临床表现等方面似为血吸虫病。1904年日本学者桂田氏首先在猫体内发现血吸虫成虫,1909年藤浪与中村证明血吸虫由皮肤侵入体内,1912~1914年宫川、宫入、铃木等查明血吸虫生活史。我国于1905年在湖南常德经虫卵检查确诊第一例病人。血吸虫病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最重要的寄生虫病。

日本血吸虫雌雄异体,寄生于人畜终宿主的肠系膜下静脉,虫体可逆血流移行于肠粘膜下层的静脉末梢。合抱的雌雄虫交配产卵于小静脉的小分枝,每虫每天可产卵 2000~3000个。

卵呈椭圆形,70~100×50~60μm,壳薄无盖,色淡黄,侧方有一小刺。虫卵在血管内成熟,内含毛蚴,毛蚴分泌溶细胞物质,透过卵壳入肠粘膜,破坏血管壁并使周围肠粘膜组织破溃与坏死。由于肠的蠕动,腹腔内压力与血管内压力的增高,使虫卵与坏死组织落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

虫卵入水后在20~30℃经12~24小时即孵化出毛蚴,在水中游动的毛蚴1~2天内,遇到钉螺(中间宿主)即主动侵入,在螺体肝、淋巴腔内、发育为母胞蚴、子胞蚴,再经5~7周形成大量尾蚴,逐渐逸出螺体外,尾蚴入水或逸出于河边或岸上青草露水中。

终宿主接触水中尾蚴时,尾蚴吸附于宿主的皮肤,利用分泌的溶蛋白酶溶解皮肤组织,脱去尾部进入表皮变为童虫。童虫侵入真皮层的淋巴管或微小血管至静脉系统,随血流至右心、肺、左心进入体循环,或由肺穿至胸腔,通过横膈入腹腔。约经4天后到达肠系膜静脉,并随血流移至肝内门脉系统,初步发育后再回到肠系膜静脉中定居,在此,雌雄合抱,性器官成熟,产卵。

从尾蚴经皮肤感染至交配产卵最短需23~35天,一般为30天左右。成虫在宿主体内生存2~5年即死亡,有的成虫在病人体内可存活30年以上。

本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环节:

  (一)传染源 日本血吸虫患者的粪便中含有活卵,为本病主要传染源。船户粪便直接下河以及居民在河边洗刷马桶是水源被污染的主要原因。随地大便,河边粪坑及用未处理的新鲜粪便施肥,被雨水冲入河流,造成水源污染。病畜(牛、羊、犬)及鼠等含有虫卵,随粪便排出,污染水源。

  钉螺:为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是本病传染过程的主要环节。钉螺喜栖在近水岸边,在湖沼地区及芦滩洼地上最多。在平原地区孳生于土质肥沃,杂草丛生,水流缓慢的潮湿荫蔽地区,沟渠最多,岸边次之,稻田中最少。钉螺感染率以秋季为最高。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皮肤,粘膜与疫水接触受染。多通过游泳洗澡、洗衣、洗菜、淘米、捕鱼捉蟹,赤足经过钉螺受染区等方式感染。尾蚴侵入的数量与皮肤暴露面积,接触疫水的时间长短和次数成正比。有时因饮用疫水或漱口时被尾蚴侵入口腔粘膜受染。

  (三)易感性 人与脊椎动物对血吸虫普遍易感,流行区以学龄儿童及青少年感染率最高,以后逐渐下降,此与保护性免疫力有关。

建国初期,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遍及长江流域及以南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地理分布情况看,北至江苏省的宝应县(北纬33。15’),南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玉林县(北纬 22。42’),东至上海市的南汇县(东经121。51’),西至云南省的云龙县(东经99。05’)。流行区最低海拔为零(上海市),最高海拔为 3000米左右(云南省)。其中,由湖北省宜昌到上海的长江中下游流行区基本连成一片,其余流行区呈分散、相对隔离状态。 全国累计查出钉螺面积143亿平方米,血吸虫病人数1160万人,其中晚期病人60万人,受血吸虫病威胁的人口约1亿多人。平均每年有1万人发生急性感染,病死率约为1%

经过50多年的防治,截至1995年,广东、上海、福建、广西、浙江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消灭了血吸虫病。据2003年统计,全国433个流行县(市、区)中,已有260个县(市、区)达到了传播阻断标准,63 个县(市、区)达到了传播控制标准。与建国初期相比,全国血吸虫病人数由1160万人降至84万人左右,下降了93%;钉螺面积由143亿平方米降至 37.9亿平方米,下降了73.5%。

已经达到传播阻断标准的省份有:

  广东、上海、福建、广西、浙江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0个历史流行县(市、区)消灭血吸虫病的成果较稳定。通过多年监测,未查出感染性钉螺和当地感染的病人病畜,仅于近年来在浙江、福建和上海发现部分残存钉螺。

    尚未控制流行的省份有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7个省。

一、疫区范围:

共有323 个流行县(市、区)。其中,150个县(市、区)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占46.4%;63个县(市、区)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占19.5%;尚有110个县(市、区)疫情仍处于严重流行状态,占34.1%。这部分未控制地区是我国疫情最重、防治难度最大的地区。据2003年统计,7个省钉螺面积几乎占全国钉螺面积的100%;病人数约占全国病人总数的99.9%;急性感染病人数占全国急性感染病人总数的99.6%。

   近年来,7个省部分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和传播阻断标准的地区出现疫情回升。在150个已达到传播阻断标准的县(市、区)中,有17个螺情、病情出现回升,占传播阻断县(市、区)数的11.3%。在63个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的县(市、区)中,有21个螺情、病情出现明显回升,占传播控制县(市、区)数的 33%。

   二、发病情况:

近几年来,7个省病人数维持在80万左右,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据2003年统计,7个省共有病人 84.2万人,其中慢性病人81.7万人,晚期病人2.33万人。急性感染人数在1999年后,呈上升趋势。2003年,7个省报告急性感染1110人,较2002年上升了22%,其中有51%为学龄儿童,有30余起急性暴发疫情。

    三、钉螺分布情况:近年来,7个省钉螺面积持续上升,感染性钉螺分布范围明显扩大,人畜感染的危险度增加。2003年,7个省钉螺面积为37.9亿平方米,其中湖沼地区钉螺面积36.2亿平方米,占钉螺总面积的95.47%;水网地区钉螺面积419.2万平方米,占0.11%,山丘地区为1.67亿平方米,占4.4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尚未控制流行的地区基本上都在长江流域和山区型地区。而近年来血吸虫患者人数又有所回升。

我国流行的血吸虫唯一传播媒介是钉螺。

山区型钉螺难以彻底消灭,因为大山区钉螺分布在地形复杂、人烟稀少的地区,血吸虫很可能有其自然保虫宿主,钉螺常分布于人迹罕至的溪流源头,成为螺源,尽管分布局限,但交通不便,要彻底消灭也很困难,仍可随水流向下游扩散,成为新的孳生地。

而长江流域钉螺及血吸虫病持续流行的原因及特征有以下几点:

1.江湖滩型钉螺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血吸虫的顽固疫源地:

湖沼型钉螺难以被消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长江中下游江湖滩地水位无法控制,江湖滩地的钉螺可沿堤岸向上下游扩散,可通过水利设施向内垸扩散,也可因为洪水漫堤扩散到垸内,成为钉螺扩散源。另外,由于近代长江中游地区泥沙淤积严重,使江湖洲滩连年增加,成为钉螺的新孳生地,有芦苇种植的洲滩,一季水淹后,芦苇滩地的螺密度可上升数倍到数十倍,向四周扩散数百米,位于长江三角洲苏中平原的某水网型疫区在消灭钉螺7年后的新螺区即是长江上游随江漂流的芦苇所携钉螺而生。芦苇可给钉螺提供合适的生存环境,可帮助幼螺浮游。药物对芦洲的灭螺效果也不理想,洲滩地的钉螺成为长江中下游重要钉螺保存地。

2.水利设施成为钉螺扩散的途径:

  与钉螺孳生江滩地相连的涵闸渠道,很难避免钉螺的输入,人们一直在研究将钉螺拦截于外垸的闸道,但尚未取得明显成效,故一些老疫区有“水渠到处挖,钉螺到处爬”之说,不过,水利设施并不是使钉螺扩散的唯一原因,高质量的渠道并不适合钉螺生长,只有杂草从生、泥沙淤积的渠道才易生钉螺,一些水库因为质量差,也会成为钉螺孳生地。另外,三峡库区形成以后,水流变缓,积水面积扩大,逐渐形成泥沙淤积,库区支流形成冲击洲。水库冬水夏库的运行方式,将会使库岸一百四十五米至一百七十五米水位之间形成洲滩,以及成库后温度、湿度都将向有利于钉螺生长繁殖的方向变化。

3.病人数量下降而钉螺面积无明显下降:

  随着经济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50年代以来我国血吸虫病人数已大幅下降,但到70年代以后,钉螺面积却下降缓慢,原因是灭螺速度跟不上钉螺扩散速度,新生钉螺或老螺区复发率很高,这与近年水患频繁有关,长江中游的湖南、湖北是我国近代洪水灾害最频繁的两省,也是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湖北、湖南的过境水量十分巨大,而调蓄能力却逐年下降,长江上游的水土流失使中下游来沙量逐增,河床泥沙淤积,加上对河岸及通江湖泊的围垦,人为减少调蓄水能力,因此洪泛频率持续增加。洪水是钉螺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使人感染血吸虫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当今非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已消灭或基本消灭的情况下,长江流域却始终有大片流行区域无法减灭其流行。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第一投注!现金网:招代理年薪10万以上:diyitouzhu.com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24 17:46 , Processed in 0.012602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