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标题: 上帝开天辟地创造万物 [打印本页]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2-18 04:24     标题: 上帝开天辟地创造万物

本帖最后由 日剑 于 2013-5-11 10:15 编辑


皇天上帝开天辟地创造万物

        遂古之初,上下未形,昏昏默默,芒芠漠閔,澒蒙鴻洞,上帝乃会王母于昆仑,阴阳三合,遂生混沌。混沌如鸡子,有金木水火土五者混于其内,硬者如瓜子,软者如瓜瓤,内有白青黑赤黄五色,亦溶化其中。太一生水,汪洋平靜,寂然清澄横之而弥于四海,乃有四帝四神四龙(《天问》《乩仙天地判说》《太一生水》《淮南子》)。《山海经.西山经》有曰:“天山……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神异经》则云:“昆仑西有兽焉,……有目而不见,有两耳而不闻,有腹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物迳过。天使其然,名曰浑沌”。黄帝,既有道、易、一、大、太、太一、太极、太帝、帝俊、帝鸿之诸异称,其实乃上帝。混沌为黄帝子,亦即俗呼之盘古也。《神龟文》即言:“盘古又曰浑敦氏”。黄帝亦作皇帝。皇帝者,皇天上帝之谓。《庄子•齐物论》:是皇帝之所听荧也。释文:“皇帝,本又作黄帝”。《吕氏春秋•贵公》:丑不若黄帝。毕沅校曰:黄帝刘本作皇帝,黄、皇古通用也。《书•吕刑》:“蚩尤惟始作乱……上帝监民……皇帝清问下民……”此皇帝即上帝,亦即黄帝已明。

       话说“太极之初,混沌未分”(《七启》)。“阴阳未分,其气混沌。”(《鹖冠子•泰鸿》)。“太极生两仪”(《易.系辞传》)。《淮南子.说林》则云:“黄帝生阴阳”。《庄子》乃详曰:“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浑沌既为倏忽所凿开,天地乃为之诞矣。由是“清陽爲天,含白青黑赤黄,为五色祥云;濁陰爲地,亦含白青黑赤黄,为五色石泥。硬者带去上天,人观之为星。神于天,聖于地,天高一丈,地厚一丈,如此一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故天去地九萬裏上帝既命水神倏忽剖混沌氏,以支节为山岳,以肠胃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气成风云,声为雷霆,一旦虑其掀然而兴,则下无生类矣。於是孕铜铁於山岳,滓鱼盐於江河,俾后人攻取之。”(《三五历记》、《五运历年纪》、《乩仙天地判说》、《 谗书.蒙叟遗意》)。上帝黄帝因之乃曰:“群群沌沌,窈窈冥冥,为一囷。无晦无明,未有阴阳。阴阳未定,吾未有以名。今始判为两,分为阴阳,离为四时,刚柔相成,万物乃生,德虐之行,因以为常。其明者以为法,而微道是行。行法循道,是为牝牡。牝牡相求,会刚与柔。柔刚相成,牝牡若形。下会于地,上会于天。得天之微,若时者时而恒者恒,地因而养之;恃地气之发也,乃梦者梦而兹者兹,天因而成之”(《黄帝四经》)

      《楚帛书》:曰故大能雹䖒(青帝伏羲),出自华胥,居于雷夏,氒佃渔渔,未有男女,梦梦墨墨,亡章弼弼,鄙晦水沔,风雨是於。乃取  [虔娓]氏子之子曰女填(女娲),是生子四神。是襄天地,是各参化。法兆为禹为禼(契),以司堵襄。咎天步数,乃上下腾传。山陵不卫,乃命山川四海,之热气沧气,以为其卫,以涉山陵,泷汩凼澫。
      未有日月,四神相弋,乃步以为岁,是惟四时。伥曰青檊,二曰朱四单,三曰翟黄难,四曰油墨檊。千又百岁,日月夋(黄帝)生。九州不平,山陵备侧。四神乃乍,至于覆,天旁动,攼蔽之青木、赤木、黄木、白木、墨木之精。炎帝乃命祝融以四神降,奠三天,维思敷,奠四亟。曰:“非九天则大侧,则毋敢蔑天霝。”帝夋(黄帝)乃为日月之行。

      共工夸步十日,四时失度,四神则闰,四时毋思;百神风雨,晨祎乱乍。乃逆日月,以传相毋思。又宵又朝,又昼又夕。

     《辨乐论》曰:“昔伏羲氏(青帝)因时兴利,教民田渔,天下归之,时则有网罟之歌;神农(赤帝炎帝)继之,教民食谷,时则有丰年之咏;黄帝备物,始垂衣裳,则有龙衮之颂。”

      混沌初开,天地已成。《天中记》卷十一引路氏曰:“帝俊是黄帝字”。《山海经•大荒南经》:“羲和者,帝俊(黄帝)之妻,生十日。”《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女子方浴月,帝俊(黄帝)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海外东经》:“黑齿国……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尸子》:“少昊(白帝)金天氏邑于穷桑,日五色,互照穷桑”。《国语》:“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颛顼(黑帝)之所建也”。

      上帝既从混沌中开天辟地,分阴阳生日月,复于“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问礼俗》)。《荆楚岁时记》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莱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相遗”。然此造人工程者实乃女娲也,故《风俗通义》曰“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絚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絚人也。”《淮南子》亦曰:“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

天地初不足,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女娲本是伏羲妹而夫妻,恐天怒,故捣炼五色石,引日月之针,五星之缕补天之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川,积芦灰以止滔水。又往日中放老鸦,月里栽桂养蛤蟆。其后共工氏与颛顼(黑帝)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列子》、《淮南子》、《与马异结交》)。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

      逮后“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皆为民害。帝俊(黄帝)赐羿彤弓素缯,以扶下国,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希于桑林。万民皆喜”。(《淮南子·外八篇》、《山海经.海内经》)。《史记.历书》:“日归于西,起明于东;月归于东,起明于西”。《述异记》:“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鸡皆随之鸣。”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黄帝偕伏羲女娲规天划地,播日月布星辰,四时万物渐成,宇宙由是始。《管子.五行》复云:“昔者黄帝…作立五行以正天时,五官以正人位。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

      故《易经》总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四象,四象生八卦。”《太一生水》则云: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沧热沧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沧热之所生也。沧热者四时之所生也。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或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天不足于西北,其下高以强;地不足于东南,其上低以弱。

      皇天上帝既开天辟地,乃建凌宵宝殿于九天之上,坐镇紫微宫,统御诸天,综领万神,主宰宇宙。“黄帝乘龙升云,登朝霞,上至列阙,倒影,经过天宫”(《皇览》)。《淮南子》曰:“太微者,太一之庭;紫宫者,太一之居。”《天文大象赋》注云:“天皇大帝一星,在紫微宫内,勾陈口中,其神曰曜魄宝,主御群灵,秉《万机神图》也”。宋均注:“天皇大帝,北极之神,即昊天上帝,都统精光,总理运治,其神即曜魄宝”。黄帝最初之神职盖为雷神,以管治三界众神故改谓北极神皇天上帝太一。“黄帝名轩辕,北斗神也,以雷精起”(《河图始开图》),“轩辕,主雷雨之神也”(《春秋合诚图》)。“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黄龙之体,主雷雨之神”(《大象列星图》),“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杓携龙角,衔殷南斗,魁枕参首,是谓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分别阴阳,建于四时,均立五行,移应节度,定诸纪纲,太一之事也。”(《春秋运斗枢》、《黄帝占》)。

      黄帝化身混沌开天辟地创造万物而为上帝,四海之帝晋升为四方之帝,即青帝、赤帝、白帝、黑帝。四海之神仍为:东海之神禺猇、南海之神不廷胡余、西海之神弇兹、北海之神禺彊。四方四色龙闻之,四海翻腾鼓噪。黄帝乃斩草除根:“帝以甲乙杀青龙於东方,以丙丁杀赤龙於南方,以庚辛杀白龙於西方,以壬癸杀黑龙於北方。”(《墨子.贵义》)。《晋书.天文》云:“黄帝之神,黄龙之体也”。此中四色龙正是四方帝之坐骑,主角"帝"实乃“上帝--中央黄龙黄帝”。四方帝对属神被杀,心有所不服,乃又有黄帝胜四帝之说。《孙子•行军》云:凡此四军之利,此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蒋子万机论》复云:黄帝之初,养性爱民,不好战伐。而四帝各以方色称号,交共谋之,边城日惊,介胄不释。黄帝叹曰:‘夫君危于上,民安于下,主失于国,其臣再嫁。厥病之由,非养寇耶?今处民萌之上,而四盗亢衡,递震于师’。于是遂即营垒以灭四帝。《黄帝伐赤帝》细曰:“黄帝南伐赤帝,至于交趾,战于反山之原, 右阴、顺术、倍冲,大烕有之。三年休民,埶榖、赦罪。东伐青帝,至于襄平,战于平壤,右阴、顺术、倍冲,大烕有之。三年休民,埶榖、赦罪。北伐黑帝,至于武隧,战于幽陵,右阴、顺术、倍冲,大烕有之。三年休民,埶榖、赦罪。西伐白帝,至于武刚,战于流沙,右阴、顺术、倍冲,大烕有之。已胜四帝,大有天下。暴者由兹俯首臣服,咸尊黄帝为中央天帝,是为皇天上帝。黄帝得天之道、地之理、民之请,以利天下, 故而天下四面归之。”

     《尸子》曰:“古者黄帝四面”。《太白阴经.人谋》云:“黄帝独立于中央而胜四帝”。黄帝既胜四帝,神国组织于以建立,于是乃有如《淮南子•天文、时则》中所描绘之美妙景象:“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东至日出之次,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皞、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即祝融),执衡而治夏;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贯颛顼之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中央之极,自昆仑东绝两恒山,日月之所道,江汉之所出,众民之野,五谷之所宜,龙门、河、济相贯,以息壤堙洪水之州,东至碣石,黄帝、后土之所司者,万二千里。……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西方之极,自昆仑绝流沙、沈羽,西至三危之国,石城金室,饮气之民,不死之野,少皞、蓐收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即禺疆),执权而治冬。北方之极,自九泽穷夏晦之极,北至令正之谷,有冻寒积冰、雪雹霜霰、漂润群水之野,颛顼、玄冥之所司者,万二千里”。黄帝遂为五帝之中央天帝,位居中央,临制四方。“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得大常而察于地利,得奢龙而辨于东方,得祝融而辨于南方,得大封而辨于西方,得后土而辨于北方。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大常察乎地利,故使为廪者;奢龙辨乎东方,故使为土师;祝融辨乎南方,故使为司徒;大封辨乎西方,故使为司马;后土辨乎北方,故使为李。是故春者土师也,夏者司徒也,秋者司马也,冬者李也”(《管子》)。“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凰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韩非子﹒十过》)

      黄帝胜四帝之战,其中与赤帝及其后蚩尤之战尤为激烈,为黄帝神话之最精彩者,故详述之。《吕氏春秋•荡兵》云:“兵所自来久矣,黄、炎故用水火矣”。何故?昔天之初,诞作二后,“炎帝黄帝各有天下之半,成而异德。黄帝行道而炎帝不听,二帝用师以相挤也”,“黄帝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新书》、《史记·五帝本纪》、《国语.晋语四》)。帝杀四色龙后,“黄神与炎神争斗逐鹿之野,将战,筮于巫咸。巫咸曰‘果哉而有咎’”(《归藏》)。于是“黄帝召地典而问焉,曰:‘吾将兴师用兵,乱其纪刚。请问其方?’地典对曰:‘天有寒暑,地有锐方;天有阴阳,地有曲直;天有八纪,地有五理;天有十二时,地有六高六下;上帝以战胜,以守固,以攻取!’”(《地典》)。因之“黄帝出师涿鹿,以鼓为警卫,其曲有十:一曰《震惊雷》,二曰《猛虎骇》,三曰《鸷鸟击》,四曰《龙媒蹀》,五曰《灵夔吼》,六曰《雕鹗争》,七曰《壮士奋》,八曰《熊罴哮》,九《石荡崖》,十曰《波荡壑》”(《云笈七签》)。 “帝以玉为兵。帝服黄冕,驾象车,六蛟龙,大丙为御,载蛟龙之旗,张五牙彩旗引之,以定方位。东方青牙旗,余各依方色,赤南、白西、黑北、中黄是也。帝之行也,常有五色云气,状如金枝玉叶,止于帝上,如葩华之象,帝因令作华盖”(《轩辕本纪》)。如此气势磅礴,何等壮观!“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炎帝无道作火,以火承木,黄帝乃设八阵之形:车厢洞当,金也;车工中黄,土也;乌云鸟翔,火也;折冲,木也;龙腾郄月,水也;雁行鹅鹳,天也;车轮,地也;飞翼浮沮,巽也。然炎帝为火灾,来锐阵,烽火连天,硝烟蔽日。故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以曲阵攻之,上帝复帅熊、罴、貔、貅、貙、虎为前驱,雕、鶡、鹰、鸢为旗帜,夔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龙骧虎变,血流漂杵,威震天下如此锐来曲应之,以定火灾,三战然后得其志,故黄帝用水克火而擒之”(《列子•黄帝》、《大戴礼•五帝德》、《新书》、《吕氏春秋•荡兵》、《太白阴经》、《律书》、《律历志》、《论衡》)。是黄帝胜赤帝之战,奮揚武德。義誅信行,威燀旁達,莫不賓服。烹滅彊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極。

      四帝兵败,蚩尤崛起,欲为赤帝诸帝复仇。“蚩尤者,炎帝之后,与少昊(白帝)治西方,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主金,起九冶,始作铠、戟、戈、酋矛、夷矛,兄弟七十二人,铜头铁额,食铁石,日寻干戈,恃甲兵之利,残暴不仁,以贼乱为政,闻黄帝独王于中央,将欲胜四帝,恃甲兵于涿鹿。”(《太白阴经.遁甲》、《五帝纪》、《拾遗记》、《述异记》)。黄帝既战炎帝于阪泉,复战蚩尤于涿鹿。是黄帝与蚩尤之战,乃黄、炎战争之继续,且较前更为惊心动魄。《黄帝内传》云:“蚩尤之暴,威所未禁,而蚩尤幻化多方,徵风召雨,吹烟喷雾,师众大迷”。 《尚书.吕刑》:“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民兴胥渐,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虐威庶戮,方告无辜于上。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黄帝内传》复云:“帝誓剪蚩尤,乃斋三日。帝与蚩尤战,王母遣使,披玄狐之裘,以符献帝曰:精思告天,必有太上之应。居数日,大雾,冥冥书晦。玄女降焉,乘丹凤,御景云,服九色彩翠之衣,集于帝前。玄女即献帝六甲、六壬兵信之符,《灵宝五符》策使鬼神之书,制、通灵五明之印,五阴、五阳遁甲之式,太一、十精、四神胜负握机之图,五岳、河图策精之诀,九光、玉节、十绝、灵幡命魔之剑,霞冠火,龙戟霓旗,翠辇绿,虬骖虎骑,千花之盖,八鸾之舆,羽龠玄竿,虹旌玉钺,神仙之物,五龙之印,九明之珠。九天之节,以为兵信,五色之幡,以辨五方。玄女献帝金钺以主煞,为帝制甲胄以备身,制司南车当其前,记里车居其后;请帝铸钲铙,以拟雹击之声;玄女为帝制夔牛鼓,又请帝制鼓鼙,以当雷霆。制角二十四,以警众像;制玄纛十二,以主兵。” 《史记·五帝本纪》云:“于是作指南车,以示四方”。《山海经.大荒北经》:“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黄帝四经》复云:“黃帝於是出其鏘鉞,奮其戎兵,身提鼓枹,以遇蚩尤,因而擒之。剝其皮革以為干侯,使人射之,多中者賞。翦其發而建之天,名曰蚩尤之旌。充其胃以為鞠,使人執之,多中者賞。腐其骨肉,投之苦醢,使天下啜之。上帝以禁。帝曰:毋乏(犯)吾禁,毋留吾醢,毋亂吾民,毋絕吾道。乏(犯)禁,留醢,亂民,絕道,反義逆時,非而行之,過極失當,擅制更爽,心欲是行,其上帝未先而擅興兵,視蚩尤共工。屈其脊,使甘其俞,愨為地楹。帝箸之盟,盟曰:反義逆時,其刑視蚩尤。反義背宗,其法死亡以窮。帝曰:謹守吾正名,毋失吾恒刑,以示後人。”

      《龙鱼河图》云:“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殄伏”。蚩尤兵败被诛,而又有夸父、刑天、共工之属,或炎帝之裔,或炎帝之臣,均前仆后继,为炎帝、蚩尤复仇,虽皆泯殁,猛志常在。后黄帝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皇帝……乃命重、黎,绝地天通”(《尚书.吕刑》)。“乃命少昊(白帝)清为鸟师,以正五帝之官,故曰质。天用大成,至今不乱”(《逸周书.尝麦》)。

      “黄帝既斩蚩尤,天下乃无不克,海内安然”(《黄帝内传》)。天下既定,圣德光被,群瑞毕臻:“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风雨时节,五谷登孰;虎狼不妄噬,鸷鸟不妄搏;凤凰翔于庭,麒麟游于郊;青龙进驾,飞黄伏皂;诸北、儋耳之国,莫不献其贡职”(《淮南子·览冥训》)。“帝俊(黄帝)有琴曰电母,每夏月电光一照则弦自鸣”,以贺伐叛之功。“因击壤之欢,庆云之瑞,黄帝作律、作《云门》、作《棡鼓之曲》十章,复使伶伦造磬,荣成铸钟,岐伯做短萧、铙歌、军乐,所以建武扬德、风劝战士”,庆功行赏。吉日良辰,“太一黄帝皆仙上天,张乐昆仑虔山之上”(《紫阁图》、《古今注》、《归藏》、《晋志》),“黄帝乐曰《咸池》、《大卷》”,“黄帝习乐昆仑,以舞众神,玄鹤二八翔其右”(《孙氏瑞应图》),“祝融取榣山之榇作琴,弹之有异声,致五色鸟舞于庭中”。黄帝使素女五十弦瑟曲《白雪》哀不自胜”,故“大鸿鼓清角之琴以娱帝”。后“素女播都广之琴,温风冬飘,素雪夏零,鸾鸟自鸣,凤鸟自舞,灵夀自花”。“用声和乐于中郊,为黄帝之气,后土之音,歌《黄裳》、《从容》,致和散灵”(《世本》、说郛》、《纬书集成》)。上帝下都,黄帝之宫,天地鬼神,济济一堂,蟠桃玉膏,是食是飨,仙乐飘飘,鼓瑟齐鸣,龙盘虎踞,百鸟飞翔,彩云祥瑞,紫气升腾,好一派歌舞升平欢庆热闹景象。

      《禹本纪》言:“昆仑山高三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淮南子·地形训》:“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黄帝)之居”。昆仑乃是上帝黄帝与女神西王母所居之神山,正所谓佳偶天成,旷古无双英雄黄帝偕绝世美人王母于此开辟乾坤,呼风唤雨,并肩战斗,爱由心生,遂成天人之愿;乃日后民间所称之天公玉皇大帝与天后王母娘娘两夫妻,此是后话。《庄子》云:“黃帝遊乎赤水之北,登乎崑崙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山海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在昆仑虚北,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姮娥于月桂树下。遂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窃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月精。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羿闻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王母感念其诚,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淮南子·外八篇》、《归藏》)

      《黄帝内传》复曰:“王母遣西方白虎之神献黄帝玄羽之衣,乃与帝会于孤竹之野。帝钦命斋戒,严驾而行,既至孤竹,见空中千乘万骑,或有丫髻青衣童子数百人,或五彩羽服,或乘飞龙,或乘飞虎,或乘鸾、鹤,或执珠幢、锦伞、霓旌、绛节,或持如意、九曲几及前后歌舞妓乐,不可名状。俄见宝车一乘,驾五色斑龙,九头,上有羽盖九重,中有女仙一人,著黄金褡襡,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绶,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太华髻,戴太真晨婴之冠,履玄璚凤文之舄。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隐隐而至。左右侍从有仙童一人,谓帝曰:‘王母驾到也。’帝接至,母令仙童二人侍帝坐,贺帝曰:‘圣躬安、天下宁矣。久即戎事,得无劳乎?’帝谢曰:‘朕幸天时地利人和,得宁天下,岂敢称功乎?’母乃会阆风瑶池之上,命饮筵,上花果罇罍,器皿光赫,大小各异,而不能辨其一焉。复遣仙女宋妙英歌《万年长生之曲》。歌罢,母献帝茹芝数枚,食之不饥不渴;又献《修真七昧之书》、玉函玉笈之书与《神芝图》十二卷”。

      “黄帝在位,王母遣使,乘白鹿集帝庭,献以地图”(《集仙录》)。“西王母献白环”(《瑞应图》)。“黄帝得河图书,昼夜观之,王母赠帝洞霄盘云九华灯檠二,乃令力牧采木实制造为油,以绵为心,夜则燃之读书;王母饮帝以碧霞之浆,赤精之果,帝既与王母会于王屋,乃铸大镜十二面,随月用之。王母为帝列七宝登员之床,敷华茸净光之褥,设九真十绝妙帐,置九华灯檠,于灯有檠,则注膏油以为灯,明其前有也。有博山炉,盖王母遗帝者。王母又会帝于嵩山,饮帝以护神养气金液流晖之酒,又有延洪寿光之酒。又赠帝二仪本形图,还丹十九首。帝乃作礼,置于高观之上,亲自供养,后妃臣妾莫得睹之。其观上常有异色云气,奇香闻数百步。王母既会帝于蓬莱,帝归,乃筑圜坛以祀天,方坛以祭地,乃服冠冕,因乘车辂,筑城阙,建宫室,立台榭,濬池沼,剏舟楫、杵臼,设棺椁,置冢墓,始傩。地神献草木,述播种之利,因之广耕;蚕神献綵丝,称织纴之功,因之广织。乃命容成造历以司天,命大挠造甲子以正时,命仓颉造文字以变质,命邑夷造车以便民。命勾芒等司五行”(《黄帝内传》)。“皇帝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家殖嘉谷。三后成功,惟殷于民”(《吕刑》)。“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隶首作算数”(《世本》)。“夫黄帝始垂衣裳,造书契,置史官,服牛乘马,立栋宇,重门击柝,以待暴客,作弧矢,以威天下,造律管,兴封禅。……帝王之功,莫此为盛”(《鬻子》)。“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国语》)。“于是针经脉诀、天文地理、卜法算术、吉凶丧葬无不备也,凡伎术皆自轩辕始”(《黄帝内传》)。

      黄帝既为天地人三界万神之宗--宇宙永恒的最高统治者上帝,乃又有神游昆仑下都、遺玄珠化三珠树、鼓与钦坞谋杀葆江、贰负之臣、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董永和七仙女、都江堰治水、二郎神劈山救母、大闹天宫等美丽神话出现,此不再赘。至于《山海经•西次三经》称黄帝偕天地鬼神服食玉膏于峚山,《史记•封禅书》称“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及“鸡犬升天”云云,则为上帝黄帝神话仙话化之始。后世《西游记》等诸多民间神话传说中之“玉帝”“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实乃上帝黄帝(皇帝)即皇天上帝与西王母之演变,不过令其由远古神话演绎成现代神话传说,象人间之皇帝皇后一样,变得也有七情六欲,故事情节也越来越显得神奇瑰丽,异彩纷呈,令人向往。。。。











[attach]364041[/attach]“想轻松分享文件吗?迅雷快传邀请您享受极速上传、下载体验。一起来玩吧!”
http://kuai.xunlei.com/d/jDl3DwKAfAAhOSFR752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2-18 04:25

本帖最后由 日剑 于 2013-5-26 19:03 编辑


整天维权,抽空学习一点神话知识,也是一种享受哦!!

   修改稿第一部份:

上帝开天辟地创造万物


        遂古之初,上下未形⑴,恆先无有,朴、清、虛。朴,大朴;清,太清;虚,太虚;虚清为一有一而未形⑶,惟帝存焉帝者,字道,名太一,号黄帝又号自然,更有太帝、帝俊、帝鸿之诸异称。帝也者至贵,莫知其原,莫知其端,自古以固存;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盖生物之主,众神之本,兴益之宗也⑶。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爲天地母⑷。帝乃启迪元功,含元出气气是自生生其六气--金木水火土谷谷之气,西华至妙之气也,轻纱曼舞, 幽艳缭绕;金木水火土之气,五行之气也,五彩缤纷,变幻万千上帝有好生之德,亦有情有信,观此新气象,复含元秉阳,执大同之制,放神通之光,浇甘露之水,调泰鸿之气,西华至妙之气感而幻形为西王母。西王母者,谷神,亦云浴神或毓神,即月神⑺,阴之宗,太阴之元气也,姓自然⑻,号王母谷神不死,死则又育,莫知其始,莫知其终,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⑼,上帝乃会王母于昆仑,阴阳交欢,西姥折胜,黄神啸吟⑽,一上一下,合而成章,共浴爱河,絪緼玄黄,五行期化,遂生混沌。混沌既为黄帝之元子⑾,亦即俗呼之盘古也⑿。混沌究为何状?《山海经.西山经》有曰:“天山……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神异经》则云:“昆仑西有兽焉……有腹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物迳过。天使其然,名曰浑沌”。然则其内又如何?曰:混沌如鸡子,浑然太虚,实乾坤之橐籥,昏昏默默,芒芠漠閔,澒蒙鴻洞。有金木水火土五者混于其内,硬者如瓜子,软者如瓜瓤,内有白青黑赤黄五色,亦溶化其中⒀。继而太一生水,汪洋平靜,寂然清澄,横之而弥于四海⒁,润泽五行之气,金木水火之气乃喜而幻化为四海之帝倏忽斧凿及四海之神禺猇、不廷胡余、弇兹、禺彊与青赤白黑四色龙;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土之气乃感而幻化为中央神后土与黄龙,后土与黄龙遂为上帝之佐,余各归一方。



       话说“太极之初,混沌未分”⒂。“阴阳未分,其气混沌”⒃。《易.系辞传》曰“太极生两仪”。《淮南子.说林》则云:“黄帝生阴阳”。是时,东海之帝为斧,西海之帝为凿,“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⒄。混沌既为倏忽挥斧凿所开,天地乃为之诞矣。由是“清陽爲天,含白青黑赤黄,为五色祥云;濁陰爲地,亦含白青黑赤黄,为五色石泥。硬者带去上天,人观之为星。神于天,聖于地,天高一丈,地厚一丈,如此一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故天去地九萬裏。上帝既剖混沌氏,以支节为山岳,以肠胃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气成风云,声为雷霆,一旦虑其掀然而兴,则下无生类矣。於是孕铜铁於山岳,滓鱼盐於江河,俾后人攻取之。”⒅。上帝因之乃曰:“群群沌沌,窈窈冥冥,为一囷。无晦无明,未有阴阳。阴阳未定,吾未有以名。今始判为两,分为阴阳,离为四时,刚柔相成,万物乃生。行法循道,是为牝牡。牝牡相求,会刚与柔。柔刚相成,牝牡若形。下会于地,上会于天。得天之微,若时者时而恒者恒,地因而养之;恃地气之发也,乃梦者梦而兹者兹,天因而成之⒆”。


       有熊雹䖒,又曰太皞伏羲,东海之帝斧也,蛇身人面,牛首虎鼻,大目,须垂委地。出自华胥,居于雷夏,未有男女,梦梦墨墨,亡章弼弼,鄙晦水沔,风雨是於。是襄天地,是格参化,以助上帝。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作三十五弦之瑟,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作结绳而为罔罟,氒佃渔渔,故曰宓牺氏;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䖒。乃取 [且徙]氏子之子曰女填,亦云女娲,实乃伏羲妹也,人面蛇身,牛首虎鼻。洪水滔天,伏羲女娲依青龙上天,得存其命,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伏羲左巡行,女娲右巡行。帝感其诚,亦尔相知,契许相逢,遣其和合,於是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伏羲复以樹葉覆面,女蝸用蘆花遮面,共為夫妻,今人交禮,口昌妝花,自此而起,懷任日月充滿,生子四神:伥曰青檊,字秉,秉司春,春神也;二曰朱四檀,字且,且司夏,夏神也;三曰翏黄橪,字玄,玄司秋,秋神也;四曰油墨檊,字涂,涂司冬,冬神也。未有日月,星辰未亮,昼夜昏冥,四神相代,乃止以为岁,是惟春夏秋冬四时⒇。



        上帝既从混沌中开天辟地,又创造万物,遂于“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⒁。其中造人工程最为繁复,皆因万物悉备,莫贵于人,惟人万物之灵。黄帝乃聚女娲、上骈、桑林诸神而谋,杂然相许。女娲以七十化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絚于泥中,举以为人。上帝助生阴阳,上骈助生耳目,桑林则助生臂手。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絚人也。后人每岁为此纪念:“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莱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相遗”


       千又百岁,日月夋生。黄帝字曰俊,妻羲和,生十日。汤谷上有扶桑大木居水中,叶似桑树,又如椹树,长丈,大二千围,两两同根生,更相依倚羲和浴日于甘渊扶桑十日嬉戏沐浴,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日旦出扶桑,暮入细柳、若木。” 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问曰:日长几许,形儿何似?答曰:日者火龙之精,有四头,披金银璧玉鸟,有十六足,足长一千里,热如火,周匝一万八千百里,有金暖日光,是以天下热。帝妻常羲,生月十有二,亦浴月(19)。问曰:月广长几许,中有何光?答曰:月者是水龙之精,有四头,披金银宝璧玉,周匝一万一千六百里,亦有十八足,足下有一千里冷如冰。中有暇蟆及兔子,此之是也。黄帝命大挠,作甲乙十干以名日,立子丑十二辰以名月,又以鸟兽十二辰属之,以成六旬,谓造甲子也。历者天地之大纪,上帝又观伏羲之三画成卦,八卦合成二十四气,即作纪历,以定年。暾出东方,人丁兴旺,万物霜天竟自由,伏羲氏因时兴利,教民田渔,时则有网罟之歌;神农继之,教民食谷,时则有丰年之咏;黄帝备物,始垂衣裳,则有龙衮之颂。”

      

      

          天地开辟,日月星辰诞矣。上帝乃命女娲氏之后容成以四神作盖天,盖天象笠,旁罗日月星辰,以八柱当盖,极植中央,斡维系之。仰观天形如车盖,极在其中,日月辉煌若悬璧,众星累累如编贝。俯地如方舟如棋局,地之四角以四维系缀。北树北辰,南距地轴,傍转于内。由是天以圆覆,地以方载。天道左旋,地道右周。天旁转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随天左转,故日月实东行,而天牵之以西没。天动地静,阴阳相罗。日月远近,以为晦明。



作者: 0910.9中年    时间: 2013-2-18 10:42


作者: 邪恶小猫咪    时间: 2013-2-18 11:49

支持下!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2-18 12:37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2-18 15:08

0910.9中年 发表于 2013-2-18 10:42

呵呵,谢谢中年兄捧场!!
作者: 0910.9中年    时间: 2013-2-18 15:28

日剑 发表于 2013-2-18 15:08
呵呵,谢谢中年兄捧场!!

特来助一下日剑兄弟的雅兴,你的爱好甚多哦!
作者: 海上明月光    时间: 2013-2-18 15:39

哇,有神仙哎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2-18 15:43

0910.9中年 发表于 2013-2-18 15:28
特来助一下日剑兄弟的雅兴,你的爱好甚多哦!

是哦,做人最紧要开心!多点兴趣爱好才好!!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2-18 15:46

海上明月光 发表于 2013-2-18 15:39
哇,有神仙哎

是哦,要想开点,天马行空逍遥自在哦!!
作者: 海上明月光    时间: 2013-2-18 16:04

是啊,定要到崂山去学仙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2-18 16:41

海上明月光 发表于 2013-2-18 16:04
是啊,定要到崂山去学仙

快活似神仙!!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2-18 19:14

邪恶小猫咪 发表于 2013-2-18 11:49
支持下!

谢谢猫咪美女!!
作者: 齐欢畅2    时间: 2013-2-18 19:38

好好学,其实古人的文献中有大智慧,呵呵!!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2-19 12:58

齐欢畅2 发表于 2013-2-18 19:38
好好学,其实古人的文献中有大智慧,呵呵!!

是呵,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2-20 03:29

本帖最后由 日剑 于 2013-2-20 22:16 编辑

                   皇天上帝开天辟地创造万物

     黄帝亦作皇帝。皇帝者,皇天上帝之谓。《庄子•齐物论》:是皇帝之所听荧也。释文:“皇帝,本又作黄帝”。《吕氏春秋•贵公》:丑不若黄帝。毕沅校曰:黄帝刘本(明刘宠本)作皇帝,黄、皇古通用也。《书•吕刑》:“蚩尤惟始作乱……上帝监民……皇帝清问下民……”此皇帝即上帝,亦即黄帝已明。

     昔天之初,天地未形混沌如鸡子。皇天上帝黄帝,既有道、太一、太极、太帝之称,时实亦混沌也。《鹖冠子•泰鸿》曰:“阴阳未分,其气混沌。”《易.系辞传》曰:“太极生两仪”《淮南子.说林》则云:“黄帝生阴阳”《庄子》详曰:“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天地为之开辟矣。《黄帝四经》黄帝曰:“群群沌沌,窈窈冥冥,为一囷。无晦无明,未有阴阳。阴阳未定,吾未有以名。今始判为两,分为阴阳,离为四时,刚柔相成,万物乃生,德虐之行,因以为常。其明者以为法,而微道是行。行法循道,是为牝牡。牝牡相求,会刚与柔。柔刚相成,牝牡若形。下会于地,上会于天。得天之微,若时者时而恒者恒,地因而养之;恃地气之发也,乃梦者梦而兹者兹,天因而成之。”

    混沌初开,天地已成。《天中记》卷十一引路氏曰:“帝俊是黄帝字”。 《山海经•大荒南经》:“ 羲和者,帝俊(黄帝)之妻,生十日。”《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女子方浴月,帝俊(黄帝)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尸子》:“少昊(白帝)金天氏邑于穷桑,日五色,互照穷桑”。《国语》:“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颛顼(黑帝)之所建也”。上帝既从混沌中开天辟地,创造万物,又生太阳与月亮,加之女娲造人,四时万物渐成,宇宙由是始。《世本》云:“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挠作甲子,隶首作算数,容成综此六术而著调历也。”《管子.五行》复云:昔者黄帝…作立五行以正天时,五官以正人位。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国语》云:“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辨乐论》曰:“昔伏羲氏(青帝)因时兴利,教民田渔,天下归之,时则有网罟之歌;神农(赤帝)继之,教民食谷,时则有丰年之咏;黄帝备物,始垂衣裳,则有龙衮之颂。”《鬻子》复云:“夫黄帝始垂衣裳,造书契,置史官,为舟楫,以济不通,服牛乘马,立栋宇,重门击柝,以待暴客,为杵臼,以利万姓,作弧矢,以威天下,造律管,兴封禅。……帝王之功,莫此为盛。”

    《楚帛书》:曰故大能雹䖒(青帝伏羲),出自华胥,居于雷夏,氒佃渔渔,未有男女,梦梦墨墨,亡章弼弼,鄙晦水,风雨是於。乃取且尾 氏子之子曰女填(女娲),是生子四神。是襄天地, 是各参化。法兆为禹为禼(契),以司堵襄。咎天止达,乃上下腾传。山陵不卫,乃命山川四海,之热气仓气,以为亓卫,以涉山陵,泷汩凼澫。
    未又日月,四神相弋,乃止以为岁,是惟四时。伥曰青檊,二曰朱四单,三曰翟黄难,四曰洫墨檊。千又百岁,日月夋(黄帝)生。九州不平,山陵备。四神乃乍,至于覆,天旁动,攼蔽之青木、赤木、黄木、白木、墨木之精。炎帝乃命祝融以四神降,奠三天,维思敷,奠四亟。曰:“非九天则大,则毋敢蔑天霝。”帝夋(黄帝)乃为日月之行。

   共工夸步十日,四时失度,四神则闰,四时毋思;百神风雨、晨祎乱乍。乃逆日月,以传相毋思。又宵又朝,又昼又夕。

    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川,积芦灰以止滔水。其后共工氏与颛顼(黑帝)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列子、淮南子》)。

    故《易经》总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四象,四象生八卦《太一生水》则云: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沧热沧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沧热之所生也。沧热者四时之所生也。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或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天不足于西北,其下高以强;地不足于东南,其上低以弱。

    黄帝化身混沌开天辟地创造万物而为上帝,四方帝心有所不服,乃又有黄帝胜四帝之说。《墨子.贵义》篇:"帝以甲乙杀青龙於东方,以丙丁杀赤龙於南方,以庚辛杀白龙於西方,以壬癸杀黑龙於北方。"《晋书.天文》云:“黄帝之神,黄龙之体也此中四色龙正是后之四方帝,主角"帝"实乃“上帝--中央黄龙黄帝”。《孙子•行军》云:凡此四军之利,此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太平御览》卷七九引《蒋子万机论》复云:黄帝之初,养性爱民,不好战伐。而四帝各以方色称号,交共谋之,边城日惊,介胄不释。黄帝叹曰:‘夫君危于上,民安于下,主失于国,其臣再嫁。厥病之由,非养寇耶?今处民萌之上,而四盗亢衡,递震于师’。于是遂即营垒以灭四帝。《黄帝伐赤帝》云:黄帝南伐赤帝,至于交趾,战于反山之原, 右阴、顺术、倍冲,大烕有之。三年休民,埶榖、赦罪。东伐青帝,至于襄平,战于平壤,右阴、顺术、倍冲,大烕有之。三年休民,埶榖、赦罪。北伐黑帝,至于武隧,战于幽陵,右阴、顺术、倍冲,大烕有之。三年休民,埶榖、赦罪。西伐白帝,至于武刚,战于流沙,右阴、顺术、倍冲,大烕有之。已胜四帝,大有天下。暴者由兹俯首臣服,咸尊黄帝为中央天帝,是为皇天上帝。黄帝得天之道、地之理、民之请,以利天下, 故而天下四面归之。

     《尸子》曰:“古者黄帝四面”。《太白阴经.人谋》云:“黄帝独立于中央而胜四帝”。黄帝既胜四帝,神国组织于以建立,于是乃有如《淮南子•天文》中所描绘之美妙景象: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即祝融),执衡而治夏;……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即禺疆),执权而治冬。黄帝遂为五帝之中央天帝。《韩非子﹒十过》云:昔者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凰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

    黄帝神话之主要部分,当为黄、炎战争,其中与蚩尤之战尤为激烈。《云笈七签》云:黄帝出师涿鹿,以鼓为警卫,其曲有十:一曰《震惊雷》,二曰《猛虎骇》,三曰《鸷鸟击》,四曰《龙媒蹀》,五曰《灵夔吼》,六曰《雕鹗争》,七曰《壮士夺志》,八曰《熊罴哮》,九《石荡崖》,十曰《波荡壑》轩辕本纪》云:“帝以玉为兵。帝服黄冕,驾象车,六蛟龙,大丙、太一为御,载蛟龙之旗,张五牙彩旗引之,以定方位。东方青牙旗,余各依方色,赤南、白西、黑北、中黄是也。帝之行也,常有五色云气,状如金枝玉叶,止于帝上,如葩华之象,帝因令作华盖”。气势磅礴,何等壮观!清马骕《驿史》卷五引《新书》云:“炎帝者,黄帝同母异父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黄帝行道而炎帝不听,故战于涿鹿之野,血流漂杵”。《吕氏春秋•荡兵》亦云:兵所自来久矣,黄、炎故用水火矣。《列子•黄帝》则云: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虎为前驱,雕、鶡、鹰、鸢为旗帜。《大戴礼•五帝德》云:“黄帝治五气,设五量,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赤帝(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是黄帝胜炎帝,亦经艰苦斗争。

     四帝兵败,蚩尤崛起,为赤帝炎帝等复仇。“蚩尤者,炎帝之后,与少昊(白帝)治西方,主金,兄弟十八人,日寻干戈,恃甲兵之利,残暴不仁,闻黄帝独王于中央,将欲胜四帝,恃甲兵于涿鹿。”(《太白阴经.遁甲》)黄帝既战炎帝于阪泉,复战蚩尤于涿鹿。是黄帝与蚩尤之战,乃黄、炎战争之继续,且较前更为惊心动魄。《黄帝内传》云:“蚩尤之暴,威所未禁,而蚩尤幻化多方,徵风召雨,吹烟喷雾,师众大迷。”《黄帝内传》复云:“帝誓剪蚩尤,乃斋三日。帝与蚩尤战,王母遣使,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曰:精思告天,必有太上之应。居数日,大雾,冥冥书晦。玄女降焉,乘丹凤,御景云,服九色彩翠之衣,集于帝前。玄女即授帝六甲、六壬兵信之符,《灵宝五符》策使鬼神之书,制、通灵五明之印,五阴、五阳遁甲之式,太一、十精、四神胜负握机之图,五岳、河图策精之诀,九光、玉节、十绝、灵幡命魔之剑,霞冠火,龙戟霓旗,翠辇绿,虬骖虎骑,千花之盖,八鸾之舆,羽龠玄竿,虹旌玉钺,神仙之物,五龙之印,九明之珠。九天之节,以为兵信,五色之幡,以辨五方。玄女授帝金钺以主煞,为帝制甲胄以备身,制司南车当其前,记里车居其后;请帝铸钲铙,以拟雹击之声; 玄女为帝制夔牛鼓,又请帝制鼓鼙,以当雷霆。制角二十四,以警众像;制玄纛十二,以主兵。 《史记·五帝本纪》云:“于是作指南车,以示四方”。《山海经.大荒北经》:“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黄帝四经》复云:“黃帝於是出其鏘鉞,奮其戎兵,身提鼓枹,以遇蚩尤,因而擒之。剝其皮革以為干侯,使人射之,多中者賞。翦其發而建之天,名曰蚩尤之旌。充其胃以為鞠,使人執之,多中者賞。腐其骨肉,投之苦醢,使天下啜之。上帝以禁。帝曰:毋乏(犯)吾禁,毋留吾醢,毋亂吾民,毋絕吾道。乏(犯)禁,留醢,亂民,絕道,反義逆時,非而行之,過極失當,擅制更爽,心欲是行,其上帝未先而擅興兵,視蚩尤共工。屈其脊,使甘其俞,愨為地楹。帝箸之盟,盟曰:反義逆時,其刑視蚩尤。反義背宗,其法死亡以窮。帝曰:謹守吾正名,毋失吾恒刑,以示後人。”

     《龙鱼河图》云:“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殄伏”。蚩尤兵败被诛,而又有夸父、刑天、共工之属,或炎帝之裔,或炎帝之臣,均前仆后继,为炎帝、蚩尤复仇,虽皆泯殁,猛志常在。《逸周书.尝麦》:乃命少昊(白帝)清为鸟师,以正五帝之官,故曰质。天用大成,至今不乱。

     《黄帝内传》亦曰:黄帝既斩蚩尤,天下乃无不克,海内安然。”《紫阁图》曰:“太一黄帝皆仙上天,张乐昆仑虔山之上。”昆仑山乃是上帝黄帝与女神西王母所居之神山。《淮南子·地形训》:“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黄帝)之居。”《庄子》云:黃帝遊乎赤水之北,登乎崑崙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山海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在昆仑虚北,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羿妻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东汉高诱)。《酉阳杂俎·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吴刚常斫之,树创随合。

    《黄帝内传》复曰:“王母遣西方白虎之神献黄帝玄羽之衣,乃与帝会于孤竹之野。帝钦命斋戒,严驾而行,既至孤竹,见空中千乘万骑,或有丫髻青衣童子数百人,或五彩羽服,或乘飞龙,或乘飞虎,或乘鸾、鹤,或执珠幢、锦伞、霓旌、绛节,或持如意、九曲几及前后歌舞妓乐,不可名状。俄见宝车一乘,驾五色斑龙,九头,上有羽盖九重,中有女仙一人,衣黄裳,戴金冠,隐隐而至。左右侍从有仙童一人,谓帝曰:‘王母驾到也。’帝接至,母令仙童二人侍帝坐,贺帝曰:‘圣躬安、天下宁矣。久即戎事,得无劳乎?’帝谢曰:‘朕幸天时地利人和,得宁天下,岂敢称功乎?’母乃会阆风瑶池之上,命饮筵,上花果罇罍,器皿光赫,大小各异,而不能辨其一焉。复遣仙女宋妙英歌《万年长生之曲》。歌罢,母献帝茹芝数枚,食之不饥不渴;又献《修真七昧之书》、玉函玉笈之书与《神芝图》十二卷。《瑞应图》曰:“西王母献白环”。《集仙录》曰:“黄帝在位,王母遣使,乘白鹿集帝庭,授以地图。”《黄帝内传》又曰:黄帝得河图书,昼夜观之,王母授帝洞霄盘云九华灯檠二,乃令力牧采木实制造为油,以绵为心,夜则燃之读书;王母饮帝以碧霞之浆,赤精之果,帝既与王母会于王屋,乃铸大镜十二面,随月用之。王母为帝列七宝登员之床,敷华茸净光之褥,设九真十绝妙帐,授帝九华灯檠,于灯有檠,则注膏油以为灯,明其前有也。有博山炉,盖王母遗帝者。王母又会帝于嵩山,饮帝以护神养气金液流晖之酒,又有延洪寿光之酒。又授帝二仪本形图,还丹十九首。帝乃作礼,置于高观之上,亲自供养,后妃臣妾莫得睹之。其观上常有异色云气,奇香闻数百步。王母既会帝于蓬莱,帝归,乃筑圜坛以祀天,方坛以祭地,乃服冠冕,因乘车辂,筑城阙,建宫室,立台榭,濬池沼,剏舟楫、杵臼,设棺椁,置冢墓,始傩。地神献草木,述播种之利,因之广耕;蚕神献綵丝,称织纴之功,因之广织。乃命容成造历以司天,命大挠造甲子以正时,命仓颉造文字以变质,命邑夷造车以便民。命勾芒等司五行,于是针经脉诀、天文地理、卜法算术、吉凶丧葬无不备也,凡伎术皆自轩辕始。

    黄帝既为天地万神之宗--宇宙永恒的统治者上帝,乃又有神游昆仑下都、玄珠化三珠树、鼓与钦坞谋杀葆江、贰负之臣、鲧禹治水、愚公移山、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董永和七仙女、羿射十日、嫦娥奔月、都江堰治水、二郎神劈山救母、大闹天宫等神话出现。至于《山海经•西次三经》称黄帝偕天地鬼神服食玉膏于峚山,《史记•封禅书》称“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及鸡犬升天云云,则为黄帝神话仙话化之开始。以后民间传说中的“玉帝”“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其实就是上帝黄帝(皇帝)—皇天上帝与西王母的演变,只不过是由远古神话演绎成现代神话传说,象人间的皇帝皇后一样,变得也有七情六欲。。。。


作者: 海上明月光    时间: 2013-2-20 20:03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要学神仙,驾鹤飞天,点石成金,妙不可言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2-21 00:56

海上明月光 发表于 2013-2-20 20:03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要学神仙,驾鹤飞天,点石成金,妙不可言:l ...

做人就是要开心,如神仙般漂逸洒脱!
作者: 1960215    时间: 2013-2-21 18:38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2-21 22:49

1960215 发表于 2013-2-21 18:38

钱赚得再多也没有开心好!!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2-23 02:13

本帖最后由 日剑 于 2013-2-23 18:26 编辑

                           皇天上帝开天辟地创造万物

     昔天之初,天地未形混沌如鸡子。上帝黄帝乃化身帝鸿浑敦《山海经.西山经》:“天山……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帝鸿)也。”《神异经》:“昆仑西有兽焉,……有目而不见,有两耳而不闻,有腹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物迳过。天使其然,名曰浑沌” 。皇天上帝黄帝,既有道、太一、太极、太帝之称,时实亦混沌也。黄帝亦作皇帝。皇帝者,皇天上帝之谓。《庄子•齐物论》:是皇帝之所听荧也。释文:“皇帝,本又作黄帝”。《吕氏春秋•贵公》:丑不若黄帝。毕沅校曰:黄帝刘本(明刘宠本)作皇帝,黄、皇古通用也。《书•吕刑》:“蚩尤惟始作乱……上帝监民……皇帝清问下民……”此皇帝即上帝,亦即黄帝已明。

   “太极之初,混沌未分”(《七启》)。阴阳未分,其气混沌。”(《鹖冠子•泰鸿》)。“太极生两仪”(《易.系辞传》)。《淮南子.说林》则云:“黄帝生阴阳”。《庄子》详曰:“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遇于浑沌之地 ,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浑沌既开,天地为之诞矣。《黄帝四经》黄帝曰:“群群沌沌,窈窈冥冥,为一囷。无晦无明,未有阴阳。阴阳未定,吾未有以名。今始判为两,分为阴阳,离为四时,刚柔相成,万物乃生,德虐之行,因以为常。其明者以为法,而微道是行。行法循道,是为牝牡。牝牡相求,会刚与柔。柔刚相成,牝牡若形。下会于地,上会于天。得天之微,若时者时而恒者恒,地因而养之;恃地气之发也,乃梦者梦而兹者兹,天因而成之。”

   《楚帛书》:曰故大能雹䖒(青帝伏羲),出自华胥,居于雷夏,氒佃渔渔,未有男女,梦梦墨墨,亡章弼弼,鄙晦水,风雨是於。乃取[虔尾]氏子之子曰女填(女娲),是生子四神。是襄天地,是各参化。法兆为禹为禼(契),以司堵襄。咎天步数,乃上下腾传。山陵不卫,乃命山川四海,之热气沧气,以为其卫,以涉山陵,泷汩凼澫。
    未又日月,四神相弋,乃步以为岁,是惟四时。伥曰青檊,二曰朱四单,三曰翟黄难,四曰油墨檊。千又百岁,日月夋(黄帝)生。九州不平,山陵备。四神乃乍,至于覆,天旁动,攼蔽之青木、赤木、黄木、白木、墨木之精。炎帝乃命祝融以四神降,奠三天,维思敷,奠四亟。曰:“非九天则大,则毋敢蔑天霝。”帝夋(黄帝)乃为日月之行。

    共工夸步十日,四时失度,四神则闰,四时毋思;百神风雨,晨祎乱乍。乃逆日月,以传相毋思。又宵又朝,又昼又夕。

   《辨乐论》曰:“昔伏羲氏(青帝)因时兴利,教民田渔,天下归之,时则有网罟之歌;神农(赤帝)继之,教民食谷,时则有丰年之咏;黄帝备物,始垂衣裳,则有龙衮之颂。”

    混沌初开,天地已成。《天中记》卷十一引路氏曰:“帝俊是黄帝字”。《山海经•大荒南经》:“羲和者,帝俊(黄帝)之妻,生十日。”《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女子方浴月,帝俊(黄帝)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海外东经》:“黑齿国……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皆为民害。帝俊(黄帝)赐羿彤弓素缯,以扶下国,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希于桑林。万民皆喜”(《淮南子·外八篇》、《山海经.海内经》)”。《史记.历书》:“日归于西,起明于东;月归于东,起明于西”。《述异记》:“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鸡皆随之鸣。”《尸子》:“少昊(白帝)金天氏邑于穷桑,日五色,互照穷桑”。《国语》:“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颛顼(黑帝)之所建也”。上帝既从混沌中开天辟地,创造万物,又生太阳与月亮,加之女娲造人,四时万物渐成,宇宙由是始。《管子.五行》复云:“昔者黄帝…作立五行以正天时,五官以正人位。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

     天地初不足,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女娲本是伏羲妹,恐天怒,故捣炼五色石,引日月之针,五星之缕补天之;断鳌之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川,积芦灰以止滔水。又往日中放老鸦,月里栽桂养蛤蟆。其后共工氏与颛顼(黑帝)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列子》、《淮南子》、《与马异结交》)。

    故《易经》总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四象,四象生八卦《太一生水》则云: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沧热沧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沧热之所生也。沧热者四时之所生也。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或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天不足于西北,其下高以强;地不足于东南,其上低以弱。

    上帝既开天辟地,乃建凌宵宝殿天宫于九天之上。黄帝乘龙升云,登朝霞,上至列阙,倒影,经过天宫(《皇览》)。《淮南子》曰:“太微者,太一之庭;紫宫者,太一之居。”《天文大象赋》注云:“天皇大帝一星,在紫微宫内,勾陈口中,其神曰曜魄宝,主御群灵,秉《万机神图》也”。宋均注:“天皇大帝,北极之神,即昊天上帝,都统精光,总理运治,其神即曜魄宝”。黄帝最初之神职盖为雷神,以管治三界万神故改谓北极神皇天上帝太一。“黄帝名轩辕,北斗神也,以雷精起”,(《河图始开图》),“轩辕,主雷雨之神也”(《春秋合诚图》)。“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黄龙之体,主雷雨之神”(《大象列星图》),“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杓携龙角,衔殷南斗,魁枕参首,是谓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分别阴阳,建于四时,均立五行,移应节度,定诸纪纲,太一之事也。”(《春秋运斗枢》、《黄帝占》)。

     黄帝化身混沌开天辟地创造万物而为上帝,四方四色龙鼓噪,黄帝乃斩草除根:“帝以甲乙杀青龙於东方,以丙丁杀赤龙於南方,以庚辛杀白龙於西方,以壬癸杀黑龙於北方。”(《墨子.贵义》)。《晋书.天文》云:“黄帝之神,黄龙之体也”。此中四色龙正是四方帝之佐,主角"帝"实乃“上帝--中央黄龙黄帝”。四方帝心有所不服,乃又有黄帝胜四帝之说。《孙子•行军》云:凡此四军之利,此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太平御览》卷七九引《蒋子万机论》复云:黄帝之初,养性爱民,不好战伐。而四帝各以方色称号,交共谋之,边城日惊,介胄不释。黄帝叹曰:‘夫君危于上,民安于下,主失于国,其臣再嫁。厥病之由,非养寇耶?今处民萌之上,而四盗亢衡,递震于师’。于是遂即营垒以灭四帝。《黄帝伐赤帝》云:黄帝南伐赤帝,至于交趾,战于反山之原, 右阴、顺术、倍冲,大烕有之。三年休民,埶榖、赦罪。东伐青帝,至于襄平,战于平壤,右阴、顺术、倍冲,大烕有之。三年休民,埶榖、赦罪。北伐黑帝,至于武隧,战于幽陵,右阴、顺术、倍冲,大烕有之。三年休民,埶榖、赦罪。西伐白帝,至于武刚,战于流沙,右阴、顺术、倍冲,大烕有之。已胜四帝,大有天下。暴者由兹俯首臣服,咸尊黄帝为中央天帝,是为皇天上帝。黄帝得天之道、地之理、民之请,以利天下, 故而天下四面归之。

    《尸子》曰:“古者黄帝四面”。《太白阴经.人谋》云:“黄帝独立于中央而胜四帝”。黄帝既胜四帝,神国组织于以建立,于是乃有如

《淮南子•天文、时则》中所描绘之美妙景象:“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东至日出之次,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皞、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即祝融),执衡而治夏;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贯颛顼之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中央之极,自昆仑东绝两恒山,日月之所道,江汉之所出,众民之野,五谷之所宜,龙门、河、济相贯,以息壤堙洪水之州,东至碣石,黄帝、后土之所司者,万二千里。……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西方之极,自昆仑绝流沙、沈羽,西至三危之国,石城金室,饮气之民,不死之野,少皞、蓐收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即禺疆),执权而治冬。北方之极,自九泽穷夏晦之极,北至令正之谷,有冻寒积冰、雪雹霜霰、漂润群水之野,颛顼、玄冥之所司者,万二千里”。黄帝遂为五帝之中央天帝。“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得大常而察于地利,得奢龙而辨于东方,得祝融而辨于南方,得大封而辨于西方,得后土而辨于北方。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大常察乎地利,故使为廪者;奢龙辨乎东方,故使为土师;祝融辨乎南方,故使为司徒;大封辨乎西方,故使为司马;后土辨乎北方,故使为李。是故春者土师也,夏者司徒也,秋者司马也,冬者李也”(《管子》)。“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凰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韩非子﹒十过》)


   黄帝神话之主要部分,当为黄、炎战争,其中与蚩尤之战尤为激烈。《云笈七签》云:黄帝出师涿鹿,以鼓为警卫,其曲有十:一曰《震惊雷》,二曰《猛虎骇》,三曰《鸷鸟击》,四曰《龙媒蹀》,五曰《灵夔吼》,六曰《雕鹗争》,七曰《壮士夺志》,八曰《熊罴哮》,九《石荡崖》,十曰《波荡壑》轩辕本纪》云:“帝以玉为兵。帝服黄冕,驾象车,六蛟龙,大丙、太一为御,载蛟龙之旗,张五牙彩旗引之,以定方位。东方青牙旗,余各依方色,赤南、白西、黑北、中黄是也。帝之行也,常有五色云气,状如金枝玉叶,止于帝上,如葩华之象,帝因令作华盖”。气势磅礴,何等壮观!清马骕《驿史》卷五引《新书》云:“炎帝者,黄帝同母异父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黄帝行道而炎帝不听,故战于涿鹿之野,血流漂杵”。《吕氏春秋•荡兵》亦云:兵所自来久矣,黄、炎故用水火矣。《列子•黄帝》则云: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虎为前驱,雕、鶡、鹰、鸢为旗帜。《大戴礼•五帝德》云:“黄帝治五气,设五量,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赤帝(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是黄帝胜炎帝,亦经艰苦斗争。

    四帝兵败,蚩尤崛起,为赤帝炎帝等复仇。“蚩尤者,炎帝之后,与少昊(白帝)治西方,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主金,起九冶,始作铠、戟、戈、矛,兄弟七十二人,铜头铁额,食铁石,日寻干戈,恃甲兵之利,残暴不仁,以贼乱为政,闻黄帝独王于中央,将欲胜四帝,恃甲兵于涿鹿。”(《太白阴经.遁甲》、《五帝纪》、《拾遗记》)。黄帝既战炎帝于阪泉,复战蚩尤于涿鹿。是黄帝与蚩尤之战,乃黄、炎战争之继续,且较前更为惊心动魄。《黄帝内传》云:“蚩尤之暴,威所未禁,而蚩尤幻化多方,徵风召雨,吹烟喷雾,师众大迷。” 《尚书.吕刑》“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民兴胥渐,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虐威庶戮,方告无辜于上。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黄帝内传》复云:“帝誓剪蚩尤,乃斋三日。帝与蚩尤战,王母遣使,披玄狐之裘,以符献帝曰:精思告天,必有太上之应。居数日,大雾,冥冥书晦。玄女降焉,乘丹凤,御景云,服九色彩翠之衣,集于帝前。玄女即献帝六甲、六壬兵信之符,《灵宝五符》策使鬼神之书,制、通灵五明之印,五阴、五阳遁甲之式,太一、十精、四神胜负握机之图,五岳、河图策精之诀,九光、玉节、十绝、灵幡命魔之剑,霞冠火,龙戟霓旗,翠辇绿,虬骖虎骑,千花之盖,八鸾之舆,羽龠玄竿,虹旌玉钺,神仙之物,五龙之印,九明之珠。九天之节,以为兵信,五色之幡,以辨五方。玄女献帝金钺以主煞,为帝制甲胄以备身,制司南车当其前,记里车居其后;请帝铸钲铙,以拟雹击之声; 玄女为帝制夔牛鼓,又请帝制鼓鼙,以当雷霆。制角二十四,以警众像;制玄纛十二,以主兵。 《史记·五帝本纪》云:“于是作指南车,以示四方”。《山海经.大荒北经》:“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黄帝四经》复云:“黃帝於是出其鏘鉞,奮其戎兵,身提鼓枹,以遇蚩尤,因而擒之。剝其皮革以為干侯,使人射之,多中者賞。翦其發而建之天,名曰蚩尤之旌。充其胃以為鞠,使人執之,多中者賞。腐其骨肉,投之苦醢,使天下啜之。上帝以禁。帝曰:毋乏(犯)吾禁,毋留吾醢,毋亂吾民,毋絕吾道。乏(犯)禁,留醢,亂民,絕道,反義逆時,非而行之,過極失當,擅制更爽,心欲是行,其上帝未先而擅興兵,視蚩尤共工。屈其脊,使甘其俞,愨為地楹。帝箸之盟,盟曰:反義逆時,其刑視蚩尤。反義背宗,其法死亡以窮。帝曰:謹守吾正名,毋失吾恒刑,以示後人。”

   《龙鱼河图》云:“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殄伏”。蚩尤兵败被诛,而又有夸父、刑天、共工之属,或炎帝之裔,或炎帝之臣,均前仆后继,为炎帝、蚩尤复仇,虽皆泯殁,猛志常在。“皇帝……乃命重、黎,绝地天通。”(《尚书.吕刑》)乃命少昊(白帝)清为鸟师,以正五帝之官,故曰质。天用大成,至今不乱。”(《逸周书.尝麦》)

    “黄帝既斩蚩尤,天下乃无不克,海内安然”(《黄帝内传》)。“ 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风雨时节,五谷登孰;虎狼不妄噬,鸷鸟不妄搏;凤凰翔于庭,麒麟游于郊;青龙进驾,飞黄伏皂;诸北、儋耳之国,莫不献其贡职”(《淮南子·览冥训》)。《紫阁图》曰:“太一黄帝皆仙上天,张乐昆仑虔山之上。”昆仑山乃是上帝黄帝与女神西王母所居之神山,所谓佳偶天成,旷古无双英雄黄帝偕绝世美人王母于此呼风唤雨、并肩战斗、开辟乾坤,由是遂成天作之合,乃日后民间所称之天公玉皇大帝与天后王母娘娘两夫妻,此是后话。《禹本纪》言:“昆仑山高三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华池(瑶池)”。《淮南子·地形训》:“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黄帝)之居。”《庄子》云:“黃帝遊乎赤水之北,登乎崑崙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山海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在昆仑虚北,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姮娥于月桂树下。遂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淮南子·外八篇》)“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羿妻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东汉高诱)。《酉阳杂俎·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吴刚常斫之,树创随合。”

    《黄帝内传》复曰:“王母遣西方白虎之神献黄帝玄羽之衣,乃与帝会于孤竹之野。帝钦命斋戒,严驾而行,既至孤竹,见空中千乘万骑,或有丫髻青衣童子数百人,或五彩羽服,或乘飞龙,或乘飞虎,或乘鸾、鹤,或执珠幢、锦伞、霓旌、绛节,或持如意、九曲几及前后歌舞妓乐,不可名状。俄见宝车一乘,驾五色斑龙,九头,上有羽盖九重,中有女仙一人,著黄金褡襡,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绶,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太华髻,戴太真晨婴之冠,履玄璚凤文之舄。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隐隐而至。左右侍从有仙童一人,谓帝曰:‘王母驾到也。’帝接至,母令仙童二人侍帝坐,贺帝曰:‘圣躬安、天下宁矣。久即戎事,得无劳乎?’帝谢曰:‘朕幸天时地利人和,得宁天下,岂敢称功乎?’母乃会阆风瑶池之上,命饮筵,上花果罇罍,器皿光赫,大小各异,而不能辨其一焉。复遣仙女宋妙英歌《万年长生之曲》。歌罢,母献帝茹芝数枚,食之不饥不渴;又献《修真七昧之书》、玉函玉笈之书与《神芝图》十二卷

    “黄帝在位,王母遣使,乘白鹿集帝庭,献以地图。”(《集仙录》)“西王母献白环”。(《瑞应图》)“黄帝得河图书,昼夜观之,王母赠帝洞霄盘云九华灯檠二,乃令力牧采木实制造为油,以绵为心,夜则燃之读书;王母饮帝以碧霞之浆,赤精之果,帝既与王母会于王屋,乃铸大镜十二面,随月用之。王母为帝列七宝登员之床,敷华茸净光之褥,设九真十绝妙帐,置九华灯檠,于灯有檠,则注膏油以为灯,明其前有也。有博山炉,盖王母遗帝者。王母又会帝于嵩山,饮帝以护神养气金液流晖之酒,又有延洪寿光之酒。又赠帝二仪本形图,还丹十九首。帝乃作礼,置于高观之上,亲自供养,后妃臣妾莫得睹之。其观上常有异色云气,奇香闻数百步。王母既会帝于蓬莱,帝归,乃筑圜坛以祀天,方坛以祭地,乃服冠冕,因乘车辂,筑城阙,建宫室,立台榭,濬池沼,剏舟楫、杵臼,设棺椁,置冢墓,始傩。地神献草木,述播种之利,因之广耕;蚕神献綵丝,称织纴之功,因之广织。乃命容成造历以司天,命大挠造甲子以正时,命仓颉造文字以变质,命邑夷造车以便民。命勾芒等司五行。”(《黄帝内传》)“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家殖嘉谷。三后成功,惟殷于民。”(《吕刑》)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隶首作算数。”(《世本》)“夫黄帝始垂衣裳,造书契,置史官,服牛乘马,立栋宇,重门击柝,以待暴客,作弧矢,以威天下,造律管,兴封禅。……帝王之功,莫此为盛。”(《鬻子》)“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 (《国语》) 于是针经脉诀、天文地理、卜法算术、吉凶丧葬无不备也,凡伎术皆自轩辕始。”(《黄帝内传》)

     黄帝既为天地万神之宗--宇宙永恒的统治者上帝,乃又有神游昆仑下都、玄珠化三珠树、鼓与钦坞谋杀葆江、贰负之臣、鲧禹治水、愚公移山、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董永和七仙女、羿射十日、嫦娥奔月、都江堰治水、二郎神劈山救母、大闹天宫等神话出现。至于《山海经•西次三经》称黄帝偕天地鬼神服食玉膏于峚山,《史记•封禅书》称“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及鸡犬升天云云,则为黄帝神话仙话化之开始。以后民间传说中的“玉帝”“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其实就是上帝黄帝(皇帝)—皇天上帝与西王母的演变,只不过是由远古神话演绎成现代神话传说,象人间的皇帝皇后一样,变得也有七情六欲。。。。


作者: 齐欢畅2    时间: 2013-2-24 20:44

推荐大家学学周易、老子。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2-24 21:02

本帖最后由 日剑 于 2013-2-25 02:05 编辑

                                                              皇天上帝开天辟地创造万物

     昔天之初,昏昏默默,芒芠漠閔,澒蒙鴻洞,天地未形混沌如鸡子。上帝黄帝乃化身浑敦(混沌)《山海经.西山经》:“天山……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帝鸿黄帝)也。”《神异经》:“昆仑西有兽焉,……有目而不见,有两耳而不闻,有腹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物迳过。天使其然,名曰浑沌”。皇天上帝黄帝,既有道、太一、太极、太帝之异称,时实亦混沌,亦即俗呼之盘古也。《神龟文》有言:“盘古又浑敦氏”。黄帝亦作皇帝。皇帝者,皇天上帝之谓。《庄子•齐物论》:是皇帝之所听荧也。释文:“皇帝,本又作黄帝”。《吕氏春秋•贵公》:丑不若黄帝。毕沅校曰:黄帝刘本(明刘宠本)作皇帝,黄、皇古通用也。《书•吕刑》:“蚩尤惟始作乱……上帝监民……皇帝清问下民……”此皇帝即上帝,亦即黄帝已明。

    “太极之初,混沌未分”(《七启》)。“阴阳未分,其气混沌。”(《鹖冠子•泰鸿》)。“太极生两仪”(《易.系辞传》)。《淮南子.说林》则云:“黄帝生阴阳”。《庄子》详曰:“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浑沌既为倏忽所开,天地为之诞矣。上帝黄帝观之乃曰:“群群沌沌,窈窈冥冥,为一囷。无晦无明,未有阴阳。阴阳未定,吾未有以名。今始判为两,分为阴阳,离为四时,刚柔相成,万物乃生,德虐之行,因以为常。其明者以为法,而微道是行。行法循道,是为牝牡。牝牡相求,会刚与柔。柔刚相成,牝牡若形。下会于地,上会于天。得天之微,若时者时而恒者恒,地因而养之;恃地气之发也,乃梦者梦而兹者兹,天因而成之”(《黄帝四经》)

     《楚帛书》:曰故大能雹䖒(青帝伏羲),出自华胥,居于雷夏,氒佃渔渔,未有男女,梦梦墨墨,亡章弼弼,鄙晦水,风雨是於。乃取[虔娓]氏子之子曰女填(女娲),是生子四神。是襄天地,是各参化。法兆为禹为禼(契),以司堵襄。咎天步数,乃上下腾传。山陵不卫,乃命山川四海,之热气沧气,以为其卫,以涉山陵,泷汩凼澫。
     未又日月,四神相弋,乃步以为岁,是惟四时。伥曰青檊,二曰朱四单,三曰翟黄难,四曰油墨檊。千又百岁,日月夋(黄帝)生。九州不平,山陵备。四神乃乍,至于覆,天旁动,攼蔽之青木、赤木、黄木、白木、墨木之精。炎帝乃命祝融以四神降,奠三天,维思敷,奠四亟。曰:“非九天则大,则毋敢蔑天霝。”帝夋(黄帝)乃为日月之行。

     共工夸步十日,四时失度,四神则闰,四时毋思;百神风雨,晨祎乱乍。乃逆日月,以传相毋思。又宵又朝,又昼又夕。

   《辨乐论》曰:“昔伏羲氏(青帝)因时兴利,教民田渔,天下归之,时则有网罟之歌;神农(赤帝)继之,教民食谷,时则有丰年之咏;黄帝备物,始垂衣裳,则有龙衮之颂。”

    混沌初开,天地已成。《天中记》卷十一引路氏曰:“帝俊是黄帝字”。《山海经•大荒南经》:“羲和者,帝俊(黄帝)之妻,生十日。”《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女子方浴月,帝俊(黄帝)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海外东经》:“黑齿国……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尸子》:“少昊(白帝)金天氏邑于穷桑,日五色,互照穷桑”。《国语》:“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颛顼(黑帝)之所建也”。然“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皆为民害。帝俊(黄帝)赐羿彤弓素缯,以扶下国,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希于桑林。万民皆喜”。(《淮南子·外八篇》、《山海经.海内经》)。《史记.历书》:“日归于西,起明于东;月归于东,起明于西”。《述异记》:“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鸡皆随之鸣。”一天之计在于晨……

     上帝既从混沌中开天辟地,分阴阳生日月,复于“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问礼俗》)。《荆楚岁时记》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莱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相遗”。然此造人工程者实乃女娲也,故《风俗通义》曰“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絚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絚人也。”《淮南子》亦:“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黄帝偕伏羲女娲创造万物,四时万物渐成,宇宙由是始。《管子.五行》复云:“昔者黄帝…作立五行以正天时,五官以正人位。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

     天地初不足,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女娲本是伏羲妹而夫妻,恐天怒,故捣炼五色石,引日月之针,五星之缕补天之;断鳌之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川,积芦灰以止滔水。又往日中放老鸦,月里栽桂养蛤蟆。其后共工氏与颛顼(黑帝)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列子》、《淮南子》、《与马异结交》)。

     故《易经》总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四象,四象生八卦。”《太一生水》则云: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沧热沧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沧热之所生也。沧热者四时之所生也。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或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天不足于西北,其下高以强;地不足于东南,其上低以弱。

     上帝既开天辟地,乃建凌宵宝殿天宫于九天之上。“黄帝乘龙升云,登朝霞,上至列阙,倒影,经过天宫”(《皇览》)。《淮南子》曰:“太微者,太一之庭;紫宫者,太一之居。”《天文大象赋》注云:“天皇大帝一星,在紫微宫内,勾陈口中,其神曰曜魄宝,主御群灵,秉《万机神图》也”。宋均注:“天皇大帝,北极之神,即昊天上帝,都统精光,总理运治,其神即曜魄宝”。黄帝最初之神职盖为雷神,以管治三界众神故改谓北极神皇天上帝太一。“黄帝名轩辕,北斗神也,以雷精起”(《河图始开图》),“轩辕,主雷雨之神也”(《春秋合诚图》)。“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黄龙之体,主雷雨之神”(《大象列星图》),“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杓携龙角,衔殷南斗,魁枕参首,是谓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分别阴阳,建于四时,均立五行,移应节度,定诸纪纲,太一之事也。”(《春秋运斗枢》、《黄帝占》)。

     黄帝化身混沌开天辟地创造万物而为上帝,四方四色龙鼓噪,黄帝乃斩草除根:“帝以甲乙杀青龙於东方,以丙丁杀赤龙於南方,以庚辛杀白龙於西方,以壬癸杀黑龙於北方。”(《墨子.贵义》)。《晋书.天文》云:“黄帝之神,黄龙之体也”。此中四色龙正是四方帝之佐,主角"帝"实乃“上帝--中央黄龙黄帝”。四方帝对属神被杀,心有所不服,乃又有黄帝胜四帝之说。《孙子•行军》云:凡此四军之利,此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太平御览》卷七九引《蒋子万机论》复云:黄帝之初,养性爱民,不好战伐。而四帝各以方色称号,交共谋之,边城日惊,介胄不释。黄帝叹曰:‘夫君危于上,民安于下,主失于国,其臣再嫁。厥病之由,非养寇耶?今处民萌之上,而四盗亢衡,递震于师’。于是遂即营垒以灭四帝。《黄帝伐赤帝》细曰:“黄帝南伐赤帝,至于交趾,战于反山之原, 右阴、顺术、倍冲,大烕有之。三年休民,埶榖、赦罪。东伐青帝,至于襄平,战于平壤,右阴、顺术、倍冲,大烕有之。三年休民,埶榖、赦罪。北伐黑帝,至于武隧,战于幽陵,右阴、顺术、倍冲,大烕有之。三年休民,埶榖、赦罪。西伐白帝,至于武刚,战于流沙,右阴、顺术、倍冲,大烕有之。已胜四帝,大有天下。暴者由兹俯首臣服,咸尊黄帝为中央天帝,是为皇天上帝。黄帝得天之道、地之理、民之请,以利天下, 故而天下四面归之。”

    《尸子》曰:“古者黄帝四面”。《太白阴经.人谋》云:“黄帝独立于中央而胜四帝”。黄帝既胜四帝,神国组织于以建立,于是乃有如《淮南子•天文、时则》中所描绘之美妙景象:“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东至日出之次,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皞、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即祝融),执衡而治夏;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贯颛顼之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中央之极,自昆仑东绝两恒山,日月之所道,江汉之所出,众民之野,五谷之所宜,龙门、河、济相贯,以息壤堙洪水之州,东至碣石,黄帝、后土之所司者,万二千里。……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西方之极,自昆仑绝流沙、沈羽,西至三危之国,石城金室,饮气之民,不死之野,少皞、蓐收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即禺疆),执权而治冬。北方之极,自九泽穷夏晦之极,北至令正之谷,有冻寒积冰、雪雹霜霰、漂润群水之野,颛顼、玄冥之所司者,万二千里”。黄帝遂为五帝之中央天帝。“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得大常而察于地利,得奢龙而辨于东方,得祝融而辨于南方,得大封而辨于西方,得后土而辨于北方。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大常察乎地利,故使为廪者;奢龙辨乎东方,故使为土师;祝融辨乎南方,故使为司徒;大封辨乎西方,故使为司马;后土辨乎北方,故使为李。是故春者土师也,夏者司徒也,秋者司马也,冬者李也”(《管子》)。“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凰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韩非子﹒十过》)

     黄帝神话之精彩者,当为黄、炎战争,其中与蚩尤之战尤为激烈。《云笈七签》云:“黄帝出师涿鹿,以鼓为警卫,其曲有十:一曰《震惊雷》,二曰《猛虎骇》,三曰《鸷鸟击》,四曰《龙媒蹀》,五曰《灵夔吼》,六曰《雕鹗争》,七曰《壮士夺志》,八曰《熊罴哮》,九《石荡崖》,十曰《波荡壑》”。《轩辕本纪》云:“帝以玉为兵。帝服黄冕,驾象车,六蛟龙,大丙、太一为御,载蛟龙之旗,张五牙彩旗引之,以定方位。东方青牙旗,余各依方色,赤南、白西、黑北、中黄是也。帝之行也,常有五色云气,状如金枝玉叶,止于帝上,如葩华之象,帝因令作华盖”。气势磅礴,何等壮观!清马骕《驿史》卷五引《新书》云:“炎帝者,黄帝同母异父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黄帝行道而炎帝不听,故战于涿鹿之野,血流漂杵”。《吕氏春秋•荡兵》亦云:“兵所自来久矣,黄、炎故用水火矣”。《列子•黄帝》则云:“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虎为前驱,雕、鶡、鹰、鸢为旗帜”。《大戴礼•五帝德》云:“黄帝治五气,设五量,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赤帝(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是黄帝胜炎帝,亦经艰苦斗争。

     四帝兵败,蚩尤崛起,为赤帝炎帝等复仇。“蚩尤者,炎帝之后,与少昊(白帝)治西方,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主金,起九冶,始作铠、戟、戈、矛,兄弟七十二人,铜头铁额,食铁石,日寻干戈,恃甲兵之利,残暴不仁,以贼乱为政,闻黄帝独王于中央,将欲胜四帝,恃甲兵于涿鹿。”(《太白阴经.遁甲》、《五帝纪》、《拾遗记》)。黄帝既战炎帝于阪泉,复战蚩尤于涿鹿。是黄帝与蚩尤之战,乃黄、炎战争之继续,且较前更为惊心动魄。《黄帝内传》云:“蚩尤之暴,威所未禁,而蚩尤幻化多方,徵风召雨,吹烟喷雾,师众大迷”。 《尚书.吕刑》:“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民兴胥渐,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虐威庶戮,方告无辜于上。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黄帝内传》复云:“帝誓剪蚩尤,乃斋三日。帝与蚩尤战,王母遣使,披玄狐之裘,以符献帝曰:精思告天,必有太上之应。居数日,大雾,冥冥书晦。玄女降焉,乘丹凤,御景云,服九色彩翠之衣,集于帝前。玄女即献帝六甲、六壬兵信之符,《灵宝五符》策使鬼神之书,制、通灵五明之印,五阴、五阳遁甲之式,太一、十精、四神胜负握机之图,五岳、河图策精之诀,九光、玉节、十绝、灵幡命魔之剑,霞冠火,龙戟霓旗,翠辇绿,虬骖虎骑,千花之盖,八鸾之舆,羽龠玄竿,虹旌玉钺,神仙之物,五龙之印,九明之珠。九天之节,以为兵信,五色之幡,以辨五方。玄女献帝金钺以主煞,为帝制甲胄以备身,制司南车当其前,记里车居其后;请帝铸钲铙,以拟雹击之声; 玄女为帝制夔牛鼓,又请帝制鼓鼙,以当雷霆。制角二十四,以警众像;制玄纛十二,以主兵。” 《史记·五帝本纪》云:“于是作指南车,以示四方”。《山海经.大荒北经》:“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黄帝四经》复云:“黃帝於是出其鏘鉞,奮其戎兵,身提鼓枹,以遇蚩尤,因而擒之。剝其皮革以為干侯,使人射之,多中者賞。翦其發而建之天,名曰蚩尤之旌。充其胃以為鞠,使人執之,多中者賞。腐其骨肉,投之苦醢,使天下啜之。上帝以禁。帝曰:毋乏(犯)吾禁,毋留吾醢,毋亂吾民,毋絕吾道。乏(犯)禁,留醢,亂民,絕道,反義逆時,非而行之,過極失當,擅制更爽,心欲是行,其上帝未先而擅興兵,視蚩尤共工。屈其脊,使甘其俞,愨為地楹。帝箸之盟,盟曰:反義逆時,其刑視蚩尤。反義背宗,其法死亡以窮。帝曰:謹守吾正名,毋失吾恒刑,以示後人。”

     《龙鱼河图》云:“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殄伏”。蚩尤兵败被诛,而又有夸父、刑天、共工之属,或炎帝之裔,或炎帝之臣,均前仆后继,为炎帝、蚩尤复仇,虽皆泯殁,猛志常在。“皇帝……乃命重、黎,绝地天通”(《尚书.吕刑》)。“乃命少昊(白帝)清为鸟师,以正五帝之官,故曰质。天用大成,至今不乱”(《逸周书.尝麦》)。

    “黄帝既斩蚩尤,天下乃无不克,海内安然”(《黄帝内传》)。“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风雨时节,五谷登孰;虎狼不妄噬,鸷鸟不妄搏;凤凰翔于庭,麒麟游于郊;青龙进驾,飞黄伏皂;诸北、儋耳之国,莫不献其贡职”(《淮南子·览冥训》)。《紫阁图》曰:“太一黄帝皆仙上天,张乐昆仑虔山之上”。“黄帝使素女鼓瑟,哀不自胜,乃破为二十五弦,异二均声”(《世本》)。昆仑山乃是上帝黄帝与女神西王母所居之神山,正所谓佳偶天成,旷古无双英雄黄帝偕绝世美人王母于此开辟乾坤,呼风唤雨,并肩战斗,爱由心生,遂成天人之愿;乃日后民间所称之天公玉皇大帝与天后王母娘娘两夫妻,此是后话。《禹本纪》言:“昆仑山高三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淮南子·地形训》:“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黄帝)之居”。《庄子》云:“黃帝遊乎赤水之北,登乎崑崙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山海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在昆仑虚北,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姮娥于月桂树下。遂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淮南子·外八篇》)。“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羿妻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东汉高诱)。《酉阳杂俎·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吴刚常斫之,树创随合。”

    《黄帝内传》复曰:“王母遣西方白虎之神献黄帝玄羽之衣,乃与帝会于孤竹之野。帝钦命斋戒,严驾而行,既至孤竹,见空中千乘万骑,或有丫髻青衣童子数百人,或五彩羽服,或乘飞龙,或乘飞虎,或乘鸾、鹤,或执珠幢、锦伞、霓旌、绛节,或持如意、九曲几及前后歌舞妓乐,不可名状。俄见宝车一乘,驾五色斑龙,九头,上有羽盖九重,中有女仙一人,著黄金褡襡,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绶,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太华髻,戴太真晨婴之冠,履玄璚凤文之舄。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隐隐而至。左右侍从有仙童一人,谓帝曰:‘王母驾到也。’帝接至,母令仙童二人侍帝坐,贺帝曰:‘圣躬安、天下宁矣。久即戎事,得无劳乎?’帝谢曰:‘朕幸天时地利人和,得宁天下,岂敢称功乎?’母乃会阆风瑶池之上,命饮筵,上花果罇罍,器皿光赫,大小各异,而不能辨其一焉。复遣仙女宋妙英歌《万年长生之曲》。歌罢,母献帝茹芝数枚,食之不饥不渴;又献《修真七昧之书》、玉函玉笈之书与《神芝图》十二卷”。

     “黄帝在位,王母遣使,乘白鹿集帝庭,献以地图”(《集仙录》)。“西王母献白环”(《瑞应图》)。“黄帝得河图书,昼夜观之,王母赠帝洞霄盘云九华灯檠二,乃令力牧采木实制造为油,以绵为心,夜则燃之读书;王母饮帝以碧霞之浆,赤精之果,帝既与王母会于王屋,乃铸大镜十二面,随月用之。王母为帝列七宝登员之床,敷华茸净光之褥,设九真十绝妙帐,置九华灯檠,于灯有檠,则注膏油以为灯,明其前有也。有博山炉,盖王母遗帝者。王母又会帝于嵩山,饮帝以护神养气金液流晖之酒,又有延洪寿光之酒。又赠帝二仪本形图,还丹十九首。帝乃作礼,置于高观之上,亲自供养,后妃臣妾莫得睹之。其观上常有异色云气,奇香闻数百步。王母既会帝于蓬莱,帝归,乃筑圜坛以祀天,方坛以祭地,乃服冠冕,因乘车辂,筑城阙,建宫室,立台榭,濬池沼,剏舟楫、杵臼,设棺椁,置冢墓,始傩。地神献草木,述播种之利,因之广耕;蚕神献綵丝,称织纴之功,因之广织。乃命容成造历以司天,命大挠造甲子以正时,命仓颉造文字以变质,命邑夷造车以便民。命勾芒等司五行”(《黄帝内传》)。“皇帝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家殖嘉谷。三后成功,惟殷于民”(《吕刑》)。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隶首作算数”(《世本》)。“夫黄帝始垂衣裳,造书契,置史官,服牛乘马,立栋宇,重门击柝,以待暴客,作弧矢,以威天下,造律管,兴封禅。……帝王之功,莫此为盛”(《鬻子》)。“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国语》)。“于是针经脉诀、天文地理、卜法算术、吉凶丧葬无不备也,凡伎术皆自轩辕始”(《黄帝内传》)。

     黄帝既为天地三界万神之宗--宇宙永恒的统治者上帝,乃又有神游昆仑下都、遺玄珠化三珠树、鼓与钦坞谋杀葆江、贰负之臣、鲧禹治水、愚公移山、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董永和七仙女、都江堰治水、二郎神劈山救母、大闹天宫等美丽神话出现,此不再赘。至于《山海经•西次三经》称黄帝偕天地鬼神服食玉膏于峚山,《史记•封禅书》称“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及“鸡犬升天”云云,则为上帝黄帝神话仙话化之始。后世《西游记》等诸多民间神话传说中之“玉帝”“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实乃上帝黄帝(皇帝)即皇天上帝与西王母之演变,不过令其由远古神话演绎成现代神话传说,象人间之皇帝皇后一样,变得也有七情六欲,故事情节也越来越显得神奇瑰丽,异彩纷呈,令人向往。。。。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2-24 22:51

齐欢畅2 发表于 2013-2-24 20:44
推荐大家学学周易、老子。

修身养性,有理有据!
作者: 海上明月光    时间: 2013-2-25 17:59

黃帝於是出其鏘鉞,奮其戎兵,身提鼓枹,以遇蚩尤,因而擒之。剝其皮革以為干侯,使人射之,多中者賞。翦其發而建之天,名曰蚩尤之旌。充其胃以為鞠,使人執之,多中者賞。腐其骨肉,投之苦醢,使天下啜之。

。。。。。。好残暴
今天受打击了,明天接着看。。。
作者: 齐欢畅2    时间: 2013-2-25 18:10

道家学派的东西其实非常有深度,未来道家学派会有很大的发展。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2-25 19:07

海上明月光 发表于 2013-2-25 17:59
黃帝於是出其鏘鉞,奮其戎兵,身提鼓枹,以遇蚩尤,因而擒之。剝其皮革以為干侯,使人射之,多中者賞。翦其 ...

以前是这样的啦,成者为王败者寇!阶级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你看现代民主国家美国和日本开打也是一样的,最后出动原子弹轰油炸广岛,造成多少人死亡!!
作者: 海上明月光    时间: 2013-2-26 17:47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2-26 21:52

齐欢畅2 发表于 2013-2-25 18:10
道家学派的东西其实非常有深度,未来道家学派会有很大的发展。

言之有理!
作者: 齐欢畅2    时间: 2013-2-27 18:39

不错不错,引起共鸣了,呵呵。有机会大家探讨探讨,易道深不可测,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2-28 02:07

海上明月光 发表于 2013-2-26 17:47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

呵呵,有点深奥哦,要麻烦明月兄弟解释哦!!
作者: 海上明月光    时间: 2013-2-28 12:52

帝啊,万物啊,都讲了,是很深奥哦
我阅历不够,是在抛砖引玉啊
作者: 齐欢畅2    时间: 2013-2-28 19:11

回复 日剑 的帖子

语出周易《说卦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絜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作者: 海上明月光    时间: 2013-2-28 21:08

回复 齐欢畅2 的帖子

具体讲讲吧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3-1 01:38

齐欢畅2 发表于 2013-2-28 19:11
回复 日剑 的帖子

语出周易《说卦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 ...

呵呵,谢谢齐欢畅兄弟哦!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3-2 10:40

海上明月光 发表于 2013-2-28 12:52
帝啊,万物啊,都讲了,是很深奥哦
我阅历不够,是在抛砖引玉啊 ...

呵呵,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3-3 00:41

海上明月光 发表于 2013-2-28 21:08
回复 齐欢畅2 的帖子

具体讲讲吧

是呵,详细一点好!!
作者: 齐欢畅2    时间: 2013-3-4 21:57

说卦传这段文字主要是将了一种方位和卦象相联系的关系。
同时,周易的卦象都代表某一种或一类物
乾为天,坤为地,离为火,坎为水,艮为山,巽为风,震为雷,兑为泽
很多人以为周易是迷信的东西。
其实周易代表了古人的一种借物隐喻,触类旁通的思维方式,我们称之为象数思维。
两汉时期象数思维非常发达,可以借周易象数联系人事的得失,从卦象卜测吉凶。
这种思维模式是非常高深的,要仔细的学习过周易才会真正了解这种思维的高超之处。有兴趣的可以学学,但要深入的学习,需要花大力气。
初学者推荐学乾坤二卦。至于周易之博大精深,可以这么说,他是人类智慧最高的结晶,没有之一,现在是,在长期的将来也是。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3-5 13:27

齐欢畅2 发表于 2013-3-4 21:57
说卦传这段文字主要是将了一种方位和卦象相联系的关系。
同时,周易的卦象都代表某一种或一类物
乾为天,坤 ...

讲得很好很透彻,谢谢您!!
作者: 海上明月光    时间: 2013-3-6 11:59

不错
作者: 海上明月光    时间: 2013-3-6 11:59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3-7 02:35

海上明月光 发表于 2013-3-6 11:59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说得好!!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3-12 13:12

太一生水,汪洋平静,寂然清澄,横之而弥于四海,乃有四帝四龙。

上文中四帝是上帝太一生水后,形成的四海之神即东海之帝、南海之帝、西海之帝、北海之帝。
四色龙是:东方青龙、南方赤龙、西方白龙、北方黑龙。
作者: 周瑜打黄盖    时间: 2013-3-12 13:17

回复 日剑 的帖子

种族大过是非的人决不是什么好东西!你这滥权的败类!干了那么多害人的事,你不怕遭雷劈啊?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3-12 13:18

雷就劈你这种狗汉奸!!
作者: 周瑜打黄盖    时间: 2013-3-12 13:35

回复 日剑 的帖子

快回去领赏吧!败类!狗奴才!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3-12 13:40

周瑜打黄盖 发表于 2013-3-12 13:35
回复 日剑 的帖子

快回去领赏吧!败类!狗奴才!

狗汉奸再不收你的狗嘴,就禁止你发言!
作者: 周瑜打黄盖    时间: 2013-3-12 14:02

回复 日剑 的帖子

         人家版主以理服人,你以威胁服人。如果你真有权让谁禁言就让谁禁言,这个论坛要不要都罢了!这只是官办的论坛,独裁专断的论坛!我也不稀罕来这个论坛!就让你们这帮抱薪救火的败类继续腐蚀维权的人们吧!你这条看人脸色的狗,除了在这发发淫威还能干什么?欺善怕恶的孬种狗奴才!害人精!吃你的狗粮去吧!
作者: 0910.9中年    时间: 2013-3-12 15:50

周瑜打黄盖 发表于 2013-3-12 13:35
回复 日剑 的帖子

快回去领赏吧!败类!狗奴才!

你到人家的帖子来吵架吗,现在对你警告!不要说没有对你说过,如果还不听,你自己看着办。
作者: 0910.9中年    时间: 2013-3-12 15:57

回复 日剑 的帖子

不要去理他,你做你的事。
作者: 海上明月光    时间: 2013-3-12 18:24

版版,你们太大度啦
大家都是业余来论坛,有分歧可以好好说,但直接过来进行人身攻击就是故意找茬,是不能容忍的
对这种人直接删除发言、禁言、删除账号就行了,不需要讲情面
作者: 海上明月光    时间: 2013-3-12 18:33

黄帝之初,养性爱民,不好战伐。而四帝各以方色称号,交共谋之,边城日惊,介胄不释。黄帝叹曰:‘夫君危于上,民安于下,主失于国,其臣再嫁。厥病之由,非养寇耶?今处民萌之上,而四盗亢衡,递震于师’。于是遂即营垒以灭四帝。


四帝来自天一生水,黄帝却是开天辟地的上帝
四帝成天牛哄哄的要打仗,黄帝更牛,咔嚓嚓就把那四个干掉了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3-12 20:19

海上明月光 发表于 2013-3-12 18:33
黄帝之初,养性爱民,不好战伐。而四帝各以方色称号,交共谋之,边城日惊,介胄不释。黄帝叹曰:‘夫君危于 ...

呵呵,明月兄弟真聪明!!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3-12 20:22

本帖最后由 日剑 于 2013-3-12 20:24 编辑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五 章
有 物 混 成 , 先 天 地 生 。寂 兮 寥 兮 , 独 立 而 不 改 ,
周 行 而 不 殆 , 可 以 为 天 地 母 。
吾 不 知 其 名 , 强 字 之 曰 , 强 为 之 名 曰

《吕氏春秋·大乐》: 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混混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天地车轮,终则复始,极则复反,莫不咸当。……万物所出,造於太一,化於阴阳。萌芽始震,凝氵寒以形。……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谓之太一
《庄子》:“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淮南子.天文训》: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

《鶡冠子·泰鸿》云:中央者,太一之位,百神仰制焉,故调以宫。

所以说:上帝黄帝,既有道、一、太一、太极、太帝之诸异称,时实乃混沌,亦即俗呼之盘古也。

作者: 周瑜打黄盖    时间: 2013-3-13 09:52

回复 0910.9中年 的帖子

          听你语气,你是论坛里的大当家吧,我到日剑帖子里骂它是有原因的,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请你看看“雷闯致信……”、“维权切莫擅自……”和“我赞成周瑜打黄盖先生……”三个被关闭的帖子是怎样结尾的,你就知道我为什么要跑到这里骂他了。身为版主,利用职务之便,滥用权力,迫害异己,公报私仇,这样的人有资格继续做版主吗?再这样下去,论坛将变成一言堂!对我警告?那日剑呢?你有没有对它警告?刚才看了一下我的帖子,很多都被日剑根据个人喜好删掉了。如果你继续供养这个败类,我们都要看着办,大家都没好结果。
作者: 0910.9中年    时间: 2013-3-13 11:08

回复 周瑜打黄盖 的帖子

你说日剑利用职务之便,滥用权力,迫害异己,公报私仇,你有证据吗?你可以管理员那里投诉!
我现在是看见你到他的帖子上来先骂人,难道还是你有理?看来你这个人很好斗!
你怎么知道我没有说过日剑?我现在再对你说一次:不要再搞了,否则对你进行处理禁言。如果不服可以到管理员那里去告!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3-16 22:55

遂古之初,还没有形成天地,上帝就化身成混沌,并化生水,水之神就是东南西北四帝,其中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东海西海之帝为斧凿,倏忽用斧凿劈开浑沌,于是天地开辟。这就是郭店楚简《太一生水》所云:“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
作者: 海上明月光    时间: 2013-3-16 23:10

庄子的版本是这样的:疏忽两个笨蛋说要给混沌凿出耳鼻喉口舌心肝脾肺肾,结果凿完混沌就一命呜呼了
新世界就是这样诞生的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3-18 02:05

海上明月光 发表于 2013-3-16 23:10
庄子的版本是这样的:疏忽两个笨蛋说要给混沌凿出耳鼻喉口舌心肝脾肺肾,结果凿完混沌就一命呜呼了
新 ...

还是明月兄弟聪明!!
作者: 海上明月光    时间: 2013-3-25 12:07


远古时代好神奇啊
感觉这些神仙的辈分好乱,不是因为都活太久了,排名不分先后
作者: 0910.9中年    时间: 2013-3-30 18:46


作者: 海上明月光    时间: 2013-4-3 22:01

日剑 发表于 2013-3-30 21:28
按浑沌又写作混沌、浑敦、混屯、混沦、浑沦、浑、渾沌、等等,有圆浑、质朴、敦厚、醇粹、温纯、昏懵、 ...

因此混沌可以说是黄帝的儿子,也可以说是上帝黄帝的前身或化身!

黄帝曰:辈分啊悲愤

作者: 白牡丹    时间: 2013-4-17 00:23

海上明月光 发表于 2013-4-3 22:01
因此混沌可以说是黄帝的儿子,也可以说是上帝黄帝的前身或化身!

黄帝曰:辈分啊悲愤


作者: 忽忽12    时间: 2013-4-17 08:18


作者: 忽忽12    时间: 2013-4-17 08:19

版主厉害哈,,,,
作者: 海上明月光    时间: 2013-4-17 20:36

回复 白牡丹 的帖子


楼主也替黄帝郁闷去了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4-19 16:14

本帖最后由 日剑 于 2013-4-25 17:47 编辑
海上明月光 发表于 2013-4-17 20:36
回复 白牡丹 的帖子

呵呵,融合整理修改稿第一部分:

  上帝开天辟地创造万物


      遂古之初,上下未形,恆先无有,朴、清、虛,虚清为一有一而未形,惟帝存焉帝者,字道,名太一,号黄帝更有太帝、帝俊、帝鸿之诸异称,盖生物之主,兴益之宗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爲天地母。帝乃启迪元功,含元出气气是自生,幽艳缭绕。上帝有好生之德,亦有情有信,观此新气象,复含元秉阳,执大同之制,放神通之光,浇甘露之水,调泰鸿之气,西华至妙之气感而幻形为西王母。西王母者,谷神,亦云浴神或毓神,即月神,阴之宗,太阴之元气也,姓自然,号王母谷神不死,死则又育,莫知其始,莫知其终,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上帝乃会王母于昆仑,阴阳交欢,西姥折胜,黄神啸吟,共浴爱河,絪緼玄黄,五行期化,遂生混沌。混沌既为黄帝之元子,亦即俗呼之盘古也。混沌究为何状?《山海经.西山经》有曰:“天山……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神异经》则云:“昆仑西有兽焉……有腹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物迳过。天使其然,名曰浑沌”。然则其内又如何?曰:混沌如鸡子,浑然太虚,实乾坤之橐籥,昏昏默默,芒芠漠閔,澒蒙鴻洞。有金木水火土五者混于其内,硬者如瓜子,软者如瓜瓤,内有白青黑赤黄五色,亦溶化其中⒀。继而太一生水,汪洋平靜,寂然清澄,横之而弥于四海⒁,乃有四海之帝倏忽斧凿,又有四海之神与四色龙。


               话说“太极之初,混沌未分”。“阴阳未分,其气混沌”。《易.系辞传》曰“太极生两仪”。《淮南子.说林》则云:“黄帝生阴阳”。是时,东海之帝为斧,西海之帝为凿,“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混沌既为倏忽挥斧凿所开,天地乃为之诞矣。由是“清陽爲天,含白青黑赤黄,为五色祥云;濁陰爲地,亦含白青黑赤黄,为五色石泥。硬者带去上天,人观之为星。神于天,聖于地,天高一丈,地厚一丈,如此一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故天去地九萬裏。上帝既剖混沌氏,以支节为山岳,以肠胃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气成风云,声为雷霆,一旦虑其掀然而兴,则下无生类矣。於是孕铜铁於山岳,滓鱼盐於江河,俾后人攻取之。”。上帝因之乃曰:“群群沌沌,窈窈冥冥,为一囷。无晦无明,未有阴阳。阴阳未定,吾未有以名。今始判为两,分为阴阳,离为四时,刚柔相成,万物乃生。行法循道,是为牝牡。牝牡相求,会刚与柔。柔刚相成,牝牡若形。下会于地,上会于天。得天之微,若时者时而恒者恒,地因而养之;恃地气之发也,乃梦者梦而兹者兹,天因而成之”。


         有熊雹䖒,又曰太皞伏羲,东海之帝斧也,蛇身人面,牛首虎鼻,大目,须垂委地。出自华胥,居于雷夏,未有男女,梦梦墨墨,亡章弼弼,鄙晦水,风雨是於。是襄天地,是格参化。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作三十五弦之瑟,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作结绳而为罔罟,氒佃渔渔,故曰宓牺氏;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䖒。乃取[且徙]氏子之子曰女填氏,亦云女娲,实乃伏羲妹也,人面蛇身,牛首虎鼻。生子四神。伥曰青檊,字秉司春,春神也;二曰朱四檀,字且,且司夏,夏神也;三曰黄橪,字玄,玄司秋,秋神也;四曰油墨檊,字涂,涂司冬,冬神也。未有日月,星辰未亮,昼夜昏冥,四神相代,乃止以为岁,是惟春夏秋冬四时。


     千又百岁,日月夋生。黄帝字曰俊,妻羲和,生十日。汤谷上有扶桑大木居水中,叶似桑树,又如椹树,长丈,大二千围,两两同根生,更相依倚《十洲记》,羲和浴日于甘渊扶桑十日嬉戏沐浴,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日旦出扶桑,暮入细柳、若木。” 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问曰:日长几许,形儿何似?答曰:日者火龙之精,有四头,披金银璧玉鸟,有十六足,足长一千里,热如火,周匝一万八千百里,有金暖日光,是以天下热。帝妻常羲,生月十有二,亦浴月。问曰:月广长几许,中有何光?答曰:月者是水龙之精,有四头,披金银宝璧玉,周匝一万一千六百里,亦有十八足,足下有一千里冷如冰。中有暇蟆及兔子,此之是也。《帝命大挠,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立子午十二辰以名月,又以十二名兽属之,谓之支……支干相配,以成六旬。

   

      天地开辟,日月星辰诞矣。上帝乃命女娲氏之后容成以四神作盖天,盖天象笠,旁罗日月星辰,以八柱当盖,极植中央,斡维系之。仰观天形如车盖,极在其中,日月辉煌若悬璧,众星累累如编贝。俯地如方舟如棋局,地之四角以四维系缀。北树北辰,南距地轴,傍转于内。由是天以圆覆,地以方载。天道左旋,地道右周。天旁转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随天左转,故日月实东行,而天牵之以西没。天动地静,阴阳相罗。日月远近,以为晦明。



作者: 0910.9中年    时间: 2013-4-19 16:29

回复 日剑 的帖子


作者: 海上明月光    时间: 2013-4-19 17:30

楼主回来啦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4-19 19:21

谢谢明月与中年等兄弟姐妹的关心与支持哦!!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4-23 14:53

0910.9中年 发表于 2013-4-19 16:29
回复 日剑 的帖子

中年兄近来可好?可以走路了吗?
作者: 0910.9中年    时间: 2013-4-23 15:29

日剑 发表于 2013-4-23 14:53
中年兄近来可好?可以走路了吗?

已经可以在家里走走了,到五月四日两个月。只能小范围锻炼,强度不能太大,到三个月基本可以去外面了。
谢谢日剑兄弟关心!

作者: hahbv    时间: 2013-4-25 16:10

老大这是维权维累了,消遣那。

我要维权!我的打小接受的唯物主义理论告诉我,神仙是不存在的,是唯心主义凭空捏造,别有用心,用来愚弄百姓的玩意,我的健康唯物主义者思维惨遭亵渎。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5-2 14:42

hahbv 发表于 2013-4-25 16:10
老大这是维权维累了,消遣那。

我要维权!我的打小接受的唯物主义理论告诉我,神仙是不存在的,是唯心主义 ...

呵呵,兄弟真开心!!
作者: hahbv    时间: 2013-5-3 10:28

回复 日剑 的帖子

领导签名中的乙肝反歧视论坛,意味深长啊,玩得起那些,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远离歧视。
作者: 齐欢畅2    时间: 2013-5-4 22:50

http://www.fdygqs.com/
作者: 你是人吗?    时间: 2013-5-5 12: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维权马甲    时间: 2013-5-5 15:05

版主厉害哈,,,,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5-12 02:56

维权马甲 发表于 2013-5-5 15:05
版主厉害哈,,,,

做人最紧要开心!既要工作,也要娱乐哦!!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5-22 20:42

hahbv 发表于 2013-5-3 10:28
回复 日剑 的帖子

领导签名中的乙肝反歧视论坛,意味深长啊,玩得起那些,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远离 ...

呵呵,谢谢您!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6-11 00:01

海上明月光 发表于 2013-4-3 22:01
因此混沌可以说是黄帝的儿子,也可以说是上帝黄帝的前身或化身!

黄帝曰:辈分啊悲愤

后世的玉皇大帝其实是皇天上帝--黄帝的演变,据越南民间神话,玉帝开天辟地:
[attach]389767[/attach]
[attach]389768[/attach]

作者: 海上明月光    时间: 2013-6-12 19:40

是啊,最开始都有一个创世纪的神类似混沌、盘古
但之后就变混乱了,神仙多了就开始打架,比如洪荒和远古都是看打架的好机会
什么时候把这几段整整吧
作者: 海上明月光    时间: 2013-6-12 19:42

反对乙肝歧视论坛:http://www.fdygqs.com/
博彩?!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6-12 22:50

海上明月光 发表于 2013-6-12 19:40
是啊,最开始都有一个创世纪的神类似混沌、盘古
但之后就变混乱了,神仙多了就开始打架,比如洪荒和远古都 ...

呵呵,谢谢明月!!原来明月也喜欢神话!!有机会一定整理!!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6-12 22:51

海上明月光 发表于 2013-6-12 19:42
反对乙肝歧视论坛:http://www.fdygqs.com/
博彩?!

这个论坛已经倒闭了!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4-8-21 03:19

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简史:
遂古之初,上下未形。恒先无有,朴、清、虚。朴,大朴;清,太清;虚,太虚;惟虚惟无;虚清为一,有一而未形,神微周盈,精静不熙;幽清寂寞,冥昭瞢暗,惟帝存焉。帝者上帝,今玉帝也,字道,名太一,号自然。帝也者至贵,莫知其原,莫知其端,自古以固存;帝者体太一,散形为混沌元气,聚形乃无极道身,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合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盖生物之主,众神之本,兴益之宗,出震齐巽者也浩漫太虚,寂兮寥兮,立于中央,浮游六虚,出入幽冥,神与化游,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恍兮惚兮,惚兮恍兮,如是一千七百五十劫,观混合之未别,窥浊清之未分,帝乃启迪元功,含元出气,气是自生,生其六气--水火金木土谷:谷,轻纱曼舞, 幽艳缭绕,太阴之元气也,西华至妙之气为其最美者也; 水火金木土,五彩缤纷,变幻万千,五行之气也。
上帝有好生之德,亦有情有信,观此新气象,含元秉阳,舒精吐光,帝神通之光普放,照烛一切,恩宥在非常;复流精生一,灌浇甘露之水,恩泽遍于十方;再调泰鸿之气,六气为之感焉。水为一也,一也者,形变之始也,有一而有气,有气而有意,有意便有气化形。谷沐浴于神光甘露,萌芽吐叶,茁壮成长,为一黄金树,高千余丈,摇曳生姿于宸阙前。倏忽三千载,金花七十二为之开。如是又三千载,七十二金花幻形为七十二妍姝。其最艳丽者乃西华至妙之气所化,彼仰吸天元,时感帝之情真意切,,遂脱去花卉之胎,幻形为一女体,人形具足,名之曰西王母金母王母天姿绝妙,出而能言,然五内郁结一缠绵难尽之意,时常暗叹:我惟帝女,上圣好生之德,将奚以报之也?其余之金花亦幻化为玛祖婆、观音、华胥、女登、女节、 羲和、常羲、雷祖、彤鱼、斗姆等七十二神母。
上帝乃会王母于天之央昆仑,阴阳交欢,遂生混沌,亦即俗呼之盘古也。却说上帝生水,汪洋平静,寂然清澄,横之而弥于四海,黑赤白青四气遇其神母遂成水之神四海之帝。上帝命四帝助盘古开天辟地,盘古化身天地山川,其神封号元始天尊上帝与羲和常羲生日十月十二照大地;上帝创造各种生物,上帝与华胥生伏羲女娲,女娲则遵上帝之旨,由王母、伏羲、后土、上骈、桑林协助造人,所造第一人即自诩老子天下第一之老子老子后为道祖太上老君、天庭国师西出函谷关化胡为佛,据女娲之法造如来,如来遂为上帝之塞子(曾孙),后如来于雪山修成正果乃为佛祖,于灵山传法上帝之子黑帝与征生孔子,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后率众弟子拜见老君遂得道受书,不复经受北酆鬼官之考谪,升入仙界成为真公此乃后话。共工与黑帝争神,天塌西北,女娲以五色石补天;青赤白黑四龙作反,王母赠七星剑与帝,上帝驾黄龙挥剑杀四龙于东南西北四方;四帝恃功反目作乱,上帝南征北战东讨西伐胜四帝,王母复遣玄女助帝诛蚩尤,斩刑天,逐荤粥,合符釜山。暴者顿首谢罪,忏悔不已,洗心革面,矢志为帝效犬马之劳;众神俯首臣服,山呼万岁,咸尊上帝为中央天帝,即皇天上帝或曰昊天上帝,尊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帝复习乐昆仑,宴谢功臣,仙乐飘飘,歌舞升平,龙凤呈祥,贺平叛之功。玉帝乃命四帝镇守东南西北四方,分管春夏秋冬四时,听命中央,由是建立天庭,制定天规天律,万类霜天竞自由。
后方有玉帝神游昆仑下都、会王母于孤竹、王屋、嵩山、蓬莱,帝得河图书,昼夜观之,王母赠帝以玄羽之衣、白环,又赠帝二仪本形图、地图、还丹十九首,饮帝以碧霞之浆,以护神养气金液流晖之酒,又有延洪寿光之酒、赤精之果,王母为帝列七宝登员之床,敷华茸净光之褥,设九真十绝妙帐,置洞霄盘云九华灯檠二,;帝遗玄珠,象罔得之,奇相窃之为江渎神,玄珠化三珠树;鼓与钦鴄谋杀葆江、帝戳之钟山之东;危与贰负杀窫窳,帝梏之疏属之山;玉帝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下凡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九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羿上昆仑,王母赐羿不死药,逢蒙杀羿,羿妻嫦娥窃王母赐之不死药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玉帝王母二十三女瑶姬游东海,云雨巫山,神女助大禹治水;夸父追日,杖化桃林;愚公移山诚感上帝,帝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玉帝下旨鸿钧,鸿钧传宣三清,三教共议封神榜;玉帝女儿二姐之子哪吒闹海,玉帝王母之女龙吉公主助武王伐纣玉帝王母外孙二郎神大显身手,诸神大战姜太公封神;玉帝女儿一姐下凡保齐王定家邦秦始皇驱山,孟姜女哭倒长城;二郎父子都江堰治水,二郎神担山赶太阳,斧劈桃山救母---三姐、二郎外甥沉香救母---三圣母;七仙女下凡天仙配;天孙思凡,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孙悟空大闹天宫,玉帝下玉旨调兵遣将,二郎哪吒巨灵诸神战悟空,如来奉诏压悟空于五行山下;四姐大闹东京战群神;五姐下凡画中人嫁书生王玉春;六姐首爱天柱元帅,复下凡嫁撵山匠、三嫁樵夫大宝、四嫁艄公袁公、终嫁书生齐澄宇;八仙女长白山恋樵夫;九仙女金刚山嫁好运;八仙过海大显神通;王母察皇胎儿女三灾五难,既派燃灯古佛、释迦文佛、弥勒佛下凡度化原人,又亲下凡救度众生。如来会夫子老君同入三教堂中,偕三教牒请玉帝再会诸仙于广寒宫中,设摆三教归一会,谢王母深恩......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4-8-28 12:08

海上明月光 发表于 2013-6-12 19:40
是啊,最开始都有一个创世纪的神类似混沌、盘古
但之后就变混乱了,神仙多了就开始打架,比如洪荒和远古都 ...



作者: 维权马甲    时间: 2015-6-28 18:22






欢迎光临 肝胆相照论坛 (http://hbvhbv.info/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