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标题: 爲什麽B超發現回聲團,病竈,結節而CT檢查不能顯示 [打印本页]

作者: liver411    时间: 2011-1-21 10:28     标题: 爲什麽B超發現回聲團,病竈,結節而CT檢查不能顯示






在臨床上我們常常遇到人們提出焦慮的問題,網絡上也有網友迷惑,就是:在超聲上顯示低回聲腫腫塊或結節樣特征,比如:*** X *** 大小。但在CT上沒有,有時增強也沒有。(CT是普通增強).爲什麽?到底是超聲准確,還是CT准確。


B超發現腫塊/結節而CT正常這種情況我們經常遇到,提幾點分析意見。


一般這種情況腫塊較小,多在2CM以內,首先CT應行完整的嚴格的三期掃描,即動脈期,靜脈期和延遲掃描。其中動脈和延遲期常被忽略,這大大增加了上述情況的發生及漏診的機會,特別是對小肝癌的診斷。


如果CT嚴格的進行了三期掃描結果正常,那麽就可能是B超誤把血管或膽管當成病竈了。非均勻性脂肪肝也是CT常不易發現的,因不是乙肝,在此就不就此類病例做任何分析。


而“超聲發現腫塊而CT檢查不能顯示”這種現象,其實是非常常見的。當然亦有CT發現而超聲不能發現的情況。就此情況發表淺薄的理解:


1.客觀上,無論是超聲還是CT對病竈的顯示都不是100%,超聲有等回聲占位,CT有等密度病變,如果沒有明確分界,都無法發現。有些病竈CT平掃陰性,增強陰性,原因只是病竈對X-ray的吸收和病竈的血流灌注過程與周圍正常組織一致。同樣超聲也存在一個假陰性的情況,原因是病竈的聲阻抗與周圍正常組織一致。可見超聲發現CT未顯示,CT發現超聲未顯示不足爲奇。


2.當然還應提到的另外一個情況是,即主觀上的檢查技術原因也是非常常見的。CT、超聲都是人操作的,操作人員及診斷人員水平不一,漏診、誤診情況在所難免。這種情況我們也遇到過,而且感覺在肝臟占位中CT漏診的機會比超聲大,尤其是小病竈。(癌症分化的不好,在分期顯示上不顯著)這與CT掃查的層厚也有關系。


另外病竈可能與肝臟是等密度的,而在超聲上則病竈與肝臟的聲阻抗較大,所以超聲可以查到而CT查不到。我們在工作中發現兩種病CT容易漏掉,不均勻脂肪肝和血管瘤,我們發現的情況好象和CT層厚沒有關系!增強三期也沒有發現!不好解釋!有幾次我們發現問題,告訴技術操作員在哪兒,他們5MM掃描,其他的也很到位,就是沒有發現!很郁悶!臨床不理解,病人老會說我們!(這也就是爲什麽病理檢查一樣有參考和可靠性)


超聲發現腫塊而CT檢查不能顯示其實是很常見的,反之亦然,成像原理本就不同,據我們看到的情況看,肝臟小病竈應該是超聲發現的更多一些。還有就是上面提到的,不均勻脂肪肝的情況,CT確實沒有超聲准確,血管瘤倒是很多都符合的。個人認爲在肝、脾等髒器方面,超聲應該爲首選。人體組織的聲阻抗在0.1%就能産生反射回波,所以在軟組織分辨方面超聲表現非凡,特別在淺表組織方面,如甲狀腺、乳腺等。


由于呈像原理不同,各種檢查手段應該是有力補充,而不是指責對方。其實這種現象與這兩種檢查方法原理很有關系。超聲對于肝組織的圖像區別,如低回聲,高回聲等依賴得是聲阻抗的不同造成的,所以若肝組織,比如不均勻性脂肪肝,由于脂肪細胞的浸潤程度不同導致聲阻抗的不同,所以圖像上可有不同的表現,從而可以從超聲上區別開。而,血管瘤,由于其形成的結構和正常肝組織不同,所以也可以從超聲中鑒別。同時,由于超聲是多個切面的掃查,其漏檢的可能性也就很少。有時,碰到肝硬化結節的患者,其結節形成的病理基礎與肝硬化不同,從而其聲阻抗不同,也就容易從超聲中發現。相比CT,其原理是CT值,也就是該處的密度與水密度的比,同時存在層厚的問題及空間效應,所以有時可能會漏一些病竈。在增強掃描的檢查中,由于其判斷依賴于該處的血供情況,所以,有的病竈可能成等密度,從而漏,或者,其血供並沒有什麽特殊之處,而且與周圍組織一樣,如肝硬化結節,這是在CT上也是不容易分辨的。所以在評價肝病變的有無時,超聲是首選,這是很多肝病和超生醫生的共識(比如上海肝膽外科醫院吳孟超院士那裏亦有同樣認知)。在臨床上,我們不能否定CT的作用,所以兩種檢查方法並存,並相互補充,這就是我們做臨床和科學的目標,也是未來的目標。


某位超生醫生說的好啊!如果對各種影像知識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就不會有這種疑惑了,出現這個情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成像原理不同,大家在看影像圖像時,只注意了屏幕上和膠片上的圖像形式差不多,都是切面灰階圖像,其實灰階圖像的模式可以見于許多地方,以前的黑白電視就是其中之一,灰階是人眼最容易感知的圖像方式之一,通過處理,我們可以把許多的不同種類的原始數據進行處理,然後以灰階的方式顯示出來。相同的顯示模式,並不等于相同的成像原理,同一個東西在不同的成像原因下,會有不同的顯示模式,如氣體,在超聲是強回聲,而在CT就是低密度,所以,同一個結構,在超聲中可以顯示的,在CT中,可以顯示,也可以不顯示,反之亦然。強烈建議超聲的專業人士花些時間了解一下其它影像的知識,進一步加深一下組織病理學方面的知識。患者也應該借此機會了解一些基本常識。



(參考:放射論壇)

作者: liver411    时间: 2011-1-21 10:33

當CT遇到等密度病竈就不會顯示。所以,做CT最好多花些錢做增強加入顯影劑的,或三圍螺旋CT。兩者都應該找對於肝臟,肝硬化檢查有經驗的醫生看片子,有經驗的技術員掃描,因爲肝硬化患者肝臟結構特殊,比如:肝臟縮小,密度不均衡或加劇;B超需要在不同最佳角度尋求排除病變,CT則要好好完成三期掃描對照等等。

很多時候,需要重復,或過一陣重復檢查。
作者: 三叠    时间: 2011-1-21 11:23

很有启发性的认识!
那么通过电荷排列原理的MRI是不是有明显优势呢?从经济上说,在国内平扫MRI比CT只比CT贵100多,增强贵200多。并且许多CT之后还建议做MRI,是否可以有可能的话全都以MRI替代CT呢?
作者: liver411    时间: 2011-1-21 11:58

MRI可以做CT切面斷層掃描外的其它掃描層次,空間分辨率高。CT和MRI比較是密度分辨率高。 也都有參差,對於CT檢查不到或不能確診的通常希望用MRI以空間分辨率高特性找到什麽。
******


X光
X光能穿透物質,不同的物質其穿透性不同,利用這個特點在物質的另一端對X光投影,可以展示出物體的內部結構。


X光與可見光基本相同,只是頻率不同。可見光光子和X光光子都是由電子在原子中的運動産生的。當電子從高能量軌道躍到低能量軌道時,將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釋放出來。


當發出的光子照射到其他物體的表面時,與另一個原子碰撞,如果光子的能量符合這個原子的電子躍階的能差,則光子的能量被吸收,該原子的電子發生躍階;否則光子不能使電子躍階,在這種情況下光子的能量通常較小,這種光子可以穿越物質。而X光穿越物質的原理正好相反,是因爲它的能量較大。


X光的部分能量用于夠撞離原子的電子,剩下的能量就穿越了物質。一般小的原子比較不容易吸收X光的能量,大的原子則比較容易,人體軟組織的小原子較多,而骨骼中鈣原子較大,這在X光片上的反映就是骨骼部分較亮,而軟組織較暗。


由于X光撞離了電子,所以是一種電離輻射,遊離的電子可以導致人體細胞內發生化學反應,還可以使DNA發生突變等,這些就是X光可能産生的危害。


-------------------------------
CT
CT也是利用X光的來實現的,由于X光是一種光影投影,所以它只能顯示一個方向上的物體結構,如果物體內部發生不同物質的重疊,這就無法顯示了。CT是多個方向上的X光照射,通常CT掃描儀是圍繞人體的身體旋轉掃描,這樣能得到多個角度的投影,計算機收集這些信息,並將這些信息合成橫截面圖像。


-------------------------------
B超
B超是通過超聲波反射來成像,這種技術與蝙蝠、鯨和海豚的回聲定位以及潛艇使用的聲納十分類似。


-------------------------------
MRI
MRI中文成
核磁共振,當把物體放置在磁場中,以改變氫原子的旋轉排列方向,用適當的電磁波照射它,使之共振,然後分析它釋放的電磁波,由于不同的組織會産生不同的電磁波訊號,經電腦處理,就可以得知構成這一物體的原子核的位置和種類,據此可以繪制成物體內部的精確立體圖像。人體不同組織之間、正常組織與該組織中的病變組織之間氫核密度、弛豫時間T1、T2三個參數的差異,是MRI用于臨床診斷最主要的物理基礎。


CT由于X線球管和探測器是環繞人體某一部位旋轉,所以只能做人體橫斷面的掃描成像,而MRI可做橫斷、矢狀、冠狀和任意切面的成像。


MRI擁有較多的參數來成像,如T1加權像、T2加權像、質子密度像等,還有水成像、水抑制成像、脂肪抑制、彌散成像、波譜成像、功能成像等,CT只能辨別有密度差的組織,對軟組織分辨力不高,而MRI對軟組織有較好的分辨力,如肌肉、脂肪、軟骨、筋膜等。


對人體沒有電離輻射損傷。


-------------------------------
CT對于檢查軟組織密度(對比)效果較好,X線對于檢查骨組織很好,兩者都屬于放射線類;B超,用于檢查藏器組織;MRI適合用于身體軟組織,需空間成像或不適宜用X光檢查的部位。

-------------------------------
以下比較詳細,轉自:http://iask.sina.com.cn/b/5178772.html

X光,B超,CT,MRI

每个去过医院看病的人都或多或少经历或听说过x光、cT、核磁、B超等,这些都是重要的医学影像学检测手段,对疾病的诊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肯定的是,每一种技术都有其各自的适用范围.但对于非医学专业的人来讲,这些检测方法究竟是什么原理,是不是真的适合检查自已的疾病往往那是—头雾水。在这里我就对这些检测技术做一简要介绍.希望各位下次再去医院做检查时能够心中有数。

x射线成像
x射线成像的原理基于x射线本身的特性和人体组织结构的特点.x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性,能穿透人体的组织结构,而人体组织之间存在着密度和厚度的差异.所以x射线在穿透过程中被吸收的量不同、剩余的x射线又利用其荧光效应和感光效应在荧屏或x光片上形成明暗或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这样医生就可以通过x射线检查来识别各种组织,并根据阴影的形态和浓淡变化来分析其是否属于正常。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可分为高密度(如骨、钙化灶等);中等密月(如软骨、肌肉、神经、实质器官等)低密度(如脂肪、呼吸道和胃肠道的气体等) 当x射线穿透低密度组织时,被吸收的x射线少。剩余的x射线多.使x射线胶片感光多,从而在x光片上呈现黑影,这是因为其胶片上的光敏感物质与我们日常照相所用的胶卷上的感光物质相

同,都是溴化银。若你有一些摄影知识的话就会知道,胶片感光后产生潜影,经显影和定影处理后,银离子被还原成银.沉积于胶片内,故呈黑色。而未感光的溴化银会被洗掉,显出透明本色。所以当x射线穿透高密度组织时,在x光片上呈现白影(即透明度较高,白是相对黑来说的)。组织器官的厚度对x射线的穿透也有影响,厚的部分吸收x射线多,透过的x射线少,薄的部分则相反c举个例子来说,正常的肺组织因含有低密度的大量气体.故在x光片上呈现黑色,当肺结核时,肺组织中会出现中等密度的纤维性改变和高密度的钙化灶、x光片上则表现为黑影中出现灰影和白影,从而协助诊断. 尽管现代影像技术,例如cT和MRI(核磁)等对疾病诊断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但一些部位,如胃肠,仍主要使用x射线检查.骨骼肌肉系统和胸部也多首先应用x射线检查。而脑、脊髓、肝、胆、胰等的诊断则主要靠现代影像学,x射线检查作用较小。x射线具有放射性,可产牛电离效应,过量接触x射线会导致放射损害.虽然在容许范围内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但也要避免不必要的辐射,尤其是孕妇和儿童,要特别注意防护.

计算机体层成像(cT)
cT是用x射线束对人体检查部位一定厚度的层而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射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从而获得数字化的重建断层图像.其密度分辨力明显优于x射线图像,扩大了人体的检查范围,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前面已经谈过,人体不同组织结构密度不同.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也不风同,这点与x光片颇为相似*cT片上的黑影也表示低吸收区,即低密度区.如肺部;白影则表示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区,如骨骼。但cT的密度分辨力要远高于x射线图像、这就是它的突出优点。它能够使软组织这种密度差别小,吸收系数接近于水的结构也形成对比而成像,不论是那些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如脑、脊髓、纵隔、肺、肝、胆、胰以及盆部器官等,还是其病变都可清晰显示。cT的另一大突破就是使所谓的高密度和低密度有了量的概念,用cT值来说明密度高低.这是x射线图像无法做到的。另外,cT图像是断层图像.通常是横断面.所以为了显示整个器官,就需要多帧连续的断层图像,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张cT片上有若干个小图像的原因。 cT设备比较昂贵,检查费用较高.某些部位的检查、诊断价值,尤其是定性诊断,还有一定限度,所以除颅脑、肝、胆、胰、脾等脏器疾病外,不宜将cT检查视为常规诊断手段。

超声成像
超声是指振动频率每秒在20000次以上、超过入耳听觉阈值上限的声波。超声检查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信息.并将其接收、放大相处理后形成图形、曲线或其他数据,借此进行疾病的诊断.人体结构就是一个复杂的介质,各种器官与组织、包括病理组织都有其特定的声阻抗和声衰减特性。超声射入人体后,由表面到深部,经过不同声阻抗和不同衰减特性的器官与组织,从而产生不同的反射和衰减。超声设备接收回声后,根据回声的强弱用明暗不同的光点依次显示在荧屏上,便可显示出超声图像。入射超声如遇到活动的小界面或大界面后,其散射和反射的回声会产生频率的改变即频移。这称为超声的多普勒效应。利用这一特性可对心、肝、肾等脏器的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实时观测。我们在医院常见的多是B型超声仪即B超,其实超声仪器设备类型很多。B型超声仪是以明暗不同的光点反映回声变化、形成断面二维声像图;A型超声仪是以波幅变化反映回声的情况.属早期产品;M型是以单声束取样获得活动界面回声.最后得到“距离一时间”曲线,如心脏瓣膜曲线、心壁活动曲线等就是M型组声心动田。上述3种均为脉冲回声式.还有一种是频移回声式,它利用了多普勒效应、可对心脏与血流进行探测分析.包括频移示波型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的检测技术在临床,脉冲回声式B型超声应用较广,而且它也多是新的先进超声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超声心动因也是我们在临床常见的一项检查.其实它也包括很多种.如M 型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各结构的空间位置和连续关系等)、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血管内血流方向、速度和状态)。超声检查无刨伤、无痛苦、无电离辐射,是许多内脏、软组织器官检查的首选方法,尤其对肝、肾等实质性脏器内局限性病变的诊断以及胆囊内微小的隆起性病变和结石的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在早期妊娠诊断、体检和防癌普查等方面也被广泛使用。但由于超声的物理性质.使其对骨骼、肺和肠管的检查受到限制,而且超声成像中的伪像较多,图像质量易受气体和皮下脂肪的干扰,所以在做妇产科或盆部检查时要憋尿使膀肮充盈以避免气体干扰。还有就是其显示范围较小,图像的整体性不如cT和MR。

[size=1.3em]核磁共振成像(MR)

[size=1.3em]核磁共振亦称磁共振、是一种核物理现象。核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于核在强磁场内发生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图像重建的—种成像技术。参与MR成像的因素较多、技术比较复杂,涉及的内容也较为专业,我们只做简要介绍。MR是将患者置于强的外磁场中,发射无线波,再瞬间关闭无线电波,接收由患者体内发出的磁共振信号,然后用磁共振信号重建图像。
我们已经知道,不同组织的密度差异是cT成像的基础.并有cT值表示密度的高低。但MR成像却有多个参数,如T1、T2和自旋质子密度等。Tl是纵向弛豫时间.T2是横向弛豫时间.它们的具体内容我们不必过多了解,只要知道不同组织结构其T1、T2和质子密度不同。例如,正常肝的T1值是140-70,肝癌则为300-450;又如.正常大脑的T1值是600.T2值是100;正常小脑T1值是585,T2值是90。有了这种差异,我们就可以获得选定层面各种正常或病理组织的影像。与cT一样,MR图像也是以不同灰度显示的黑白影像.但cT只反映组织密度,而MR图像则可反映T1、T2或质子密度。在T1 图像上,脂肪呈白影;脑与肌肉影像灰;骨与空气影像黑暗。需要注意的是,由于T1和T2反映的是不同时间,所以在T1和T2图像上,相同组织的灰度可能不同,甚至相反。例如,脑脊液在Tl图像上影像黑(低信号),而在T2图像上呈白色(高信号)。不同病理组织的信号强度也不相同.例如,水肿在Tl图像上呈黑影,而在T2图像上呈白影;钙化灶则在T1和T2图像上均呈黑影。


MR所显示的解剖结构逼真,使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均可清晰显示.具有高的软组织对比分辨力.无骨伪影干扰.不用对比剂即可进行血流成像,其多参数成像便于对照比较、并可获得多方位成像、是普通cT难以做到的。MR诊断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神经系统的应用较为成熟。但它不是没有缺点,如对钙化灶显示不敏感,在显示骨骼和胃肠方面有一定限制,还会受到磁共振机伪影、运动伪影、金属异物伪影的干扰。MR设备昂贵,检查费用高、检查所需时间长也是不足之处。另外,置有心脏起搏器或人工金属材料如动脉瘤夹等的患者,禁用MR检查。还有,在较为封闭的扫描孔中患者要坚持不动较长时间,可能会带来不适感。





作者: liver_hbv    时间: 2011-1-21 12:20

本帖最后由 liver_hbv 于 2011-1-21 12:29 编辑

我这段时间就遇到这个烦恼,B超提示在S5段有一枚18*15mm有低回声,部分边界不清晰,CFDI未见异常血流信号(AFP阴性)。可是64排螺旋CT平扫+增强却没看到。提示未见异常低密度灶;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强化未见异常。又担心又着急。411老师,我该怎么办?
作者: 唯一的人    时间: 2011-1-21 13:13

411老师,下次你可以用简化字发吗?繁体字我好多不认识哦
作者: ryanzhang    时间: 2011-1-22 18:35

请教411老师,CT和胸透,哪一种对人体辐射大,伤害大。我以前没三个月胸腹部增强CT,医生说做到不好,准备改成增强MRI+胸透,但有担心胸透辐射更大。(很多医生这么说)
作者: 闲钓碧溪    时间: 2011-1-22 22:23

又学习了411老师辛苦了,表示感谢
作者: liver411    时间: 2011-1-23 07:12

唯一的人 发表于 2011-1-21 13:13
411老师,下次你可以用简化字发吗?繁体字我好多不认识哦

可以去转换成简体看:http://www.qqgexing.com/fuwu/jfc.asp




欢迎光临 肝胆相照论坛 (http://hbvhbv.info/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