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原创文学 存档 1 [原创]性与命的联想?
查看: 736|回复: 12

[原创]性与命的联想?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现金
566 元 
精华
帖子
52 
注册时间
2006-6-24 
最后登录
2009-8-31 
1
发表于 2006-7-4 09: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32534 元 
精华
25 
帖子
19421 
注册时间
2002-6-11 
最后登录
2013-3-23 

版主勋章 勤于助新 携手同心 文思泉涌 锄草勋章

2
发表于 2006-7-5 12:44

终于看到有人谈心性了。

俺是儒家,欢迎来谈心性。程子曰:‘计利则害义,命之理微,仁之道大,皆夫子所罕言也。’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现金
566 元 
精华
帖子
52 
注册时间
2006-6-24 
最后登录
2009-8-31 
3
发表于 2006-7-7 08: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Rank: 4

现金
1500 元 
精华
帖子
773 
注册时间
2006-4-10 
最后登录
2012-1-26 
4
发表于 2006-7-7 09:10

过犹不及

I come to the world for seeing the sunshine

Rank: 4

现金
552 元 
精华
帖子
310 
注册时间
2004-8-27 
最后登录
2009-3-25 
5
发表于 2006-7-7 11:58
中国人只会一点儒术,是见不得别的,而且可能还会因此而骂人,记得孟子不懂程,墨的思想,只会一句:无君无父,禽兽也。仅此而已。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32534 元 
精华
25 
帖子
19421 
注册时间
2002-6-11 
最后登录
2013-3-23 

版主勋章 勤于助新 携手同心 文思泉涌 锄草勋章

6
发表于 2006-7-7 22:54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篇笺释

刘昕岚

   

    凡人虽有性,心亡奠志①,待物 而后作,待悦而后行,待习③而后奠。喜怒哀悲之气 ④,性也。及其见⑤于外,则物取之也。性自命出,命自 天降。道始于情,情生于性⑥。始者近情,终者近义。知□□□出 之⑦,知义者能内⑧之。

  ①“亡”,裘注为“无”。“奠”,《玉篇》:“奠,定也。”裘亦 注为“定”,下文“待习而后奠”之“奠”字同。“志”者,《说文·心部》:“志,意也 。从心,之声。”盖人心之所向,意之所发也。

  ②物,下文言:“凡见者之谓物。”意指一切呈现于外在客观世界中之事物。

  ③“习”字于此应作“积习”解。《论衡·本性》:“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 也。”

  ④此处所谓喜怒哀悲之“气”,非谓物质性之气(如《左传·昭公元年》医和所谓 :“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 明……”之气),而应泛指人之精神力、生命力。《左传·庄公十年》曹刿所谓“勇气”“ 一鼓作气”、《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北宫文子所言“君子在位可畏……声气可乐”、《孟 子·公孙丑上》孟子所言“气,体之充也……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所谓“气” 者皆然也。又,喜怒哀悲之气为性,此类思想亦见于《大戴礼记·文王官人》(内容与《逸 周书·官人解》大体相同),其云“民有五性,喜、怒、欲、惧、忧也…… 五气诚于中,发形于外,民情不隐也”,言喜怒欲惧忧五气藏于中为“性”,发形于外为“ 情”。据此,则简文下所言“及其见于外,则物取之也”,即可知喜怒哀悲之气受动于物而 现之于外者,为喜怒哀悲之“情”。

于此尚有可留意者,盖《逸周书·官人解》云:“民有五气,喜、怒、欲 、惧、忧。……五 气诚于中,发形于外,民情不可隐。”其与此处简文同,仅称喜、怒、欲、惧、忧为“五气 ”,未如《文王官人》径称其为“五性”。

  ⑤见,读为“现”。

  ⑥“道始于情,情生于性”之观念,亦见于《语丛二》:“情生于性,礼生于情 。”盖《性自命出》篇中,“道”即人道也,亦即“礼”也,观诸《尊德义》《六德》亦然

  ⑦裘注据上下文义,补阙文为“知情者能出之”。

  ⑧裘注“内”读为“入”,“入之”意为“使之入”。故上文“出之”意为“使 之出”。又,所谓“之”者,皆指人情也,后文有所谓“理其情而出入之”。使之出,即兴 发人情;使之入,即节敛人情。

 

此章开宗明义,言天、命、性、情、心、道之关系。盖“性”既出自天之降命,故 为人之所同然者,后文所谓“四海之内,其性一也”是也。人虽皆有俱同之性,然心志之发 却无俱同之定向,必待与物交接而后起,中心欢悦而后行,靡渐积习而后定。喜怒哀悲之气 为人之本性,与物相交而后发现于外也。“性”出于天降之赋命,而“情”由性生,“道” 自情始。“道”——即“礼”——之制作,初始则本于人情(后文所谓“礼作于情”是也) 而以立义为终事也。深通人情者能兴发人情,深通人义者能节敛人情。

本章具开宗明义之地位,因此对其章义能否正确掌握,直接影响到对整篇思想的理解是否正 确。在《礼记》中有许多文句与本章所表达的思想有关,兹录于下,以供参照:

一、关于“始者近情,终者近义”:

如同上文所已经解释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指“道”——即“礼”——之制作,初始本于人情 ,而终于立义。而《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 学而能。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 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讲信修睦,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故圣人所以治人 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则指出“礼”是治人情以去 人患、修人义以达至人利的不二法门。

另外,《礼记·乐记》在谈论“乐”时也说:“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 奏,声之饰也。君子动其本,乐其象,然后治其饰。是故先鼓以警戒,三步以见方,再始以 著往,复乱以饬归。奋疾而不拔,极幽而不隐。独乐其志,不厌其道;备举其道,不私其欲 。是故情见而义立,乐终而德尊。君子以好善,小人以听过。故曰:生民 之道,乐为 大焉。”虽然这是谈论“乐”的,但这里所谓“情见而义立”,仍适用于“礼”的范围。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32534 元 
精华
25 
帖子
19421 
注册时间
2002-6-11 
最后登录
2013-3-23 

版主勋章 勤于助新 携手同心 文思泉涌 锄草勋章

7
发表于 2006-7-7 22:57

二、关于“礼”与“情”的关系:

《礼记》中有许多文字谈论了“礼”与“情”的关系,这种关系包含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 在积极方面,“礼”能兴发、文饰人情;在消极方面,“礼”能节制、收敛人情。合而言之 ,则或可曰“本于人情而治人之情”。因此本文在阐明此章“始者近情,终者近义。知情者 能出之,知义者能内之”之文义时,便基于此思想基础,而采取了现在这样的解释。以下摘 引《礼记》中的一些相关文句,以供参考。

《礼记·问丧》:“或问曰:‘杖者以何为也?’曰:‘孝子丧亲,哭泣无数,服勤三年, 身病体羸,以杖扶病也。则父在不敢杖矣,尊者在故也;堂上不杖,辟尊者之处也;堂上不 趋,示不遽也。此孝子之志也,人情之实也,礼义之经也,非从天降也,非从地出也, 人情而已矣。’”

《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群,别亲疏 贵贱之节,而弗可损益也。故曰:无易之道也。创巨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迟,三年者,称 情而立文,所以为至痛极也。斩衰苴杖,居倚庐,食粥,寝苫枕块,所以为至痛饰也。”

《礼记·曾子问》:“孔子曰:‘君子礼以饰情……’”

《礼记·坊记》:“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以为民坊者也。”

《礼记·檀弓下》:有子与子游立,见孺子慕者。有子谓子游曰:“予壹不知夫丧之踊也 ,予欲去之久矣。情在于斯,其是也夫!”子游曰:“礼有微情者(孙氏曰:“微,杀也。微 情,谓哭踊之节,变除之渐,所以使之杀其情而不至于过哀也。”),有以故兴物者,有直 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礼道则不然。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犹斯舞,舞斯愠, 愠斯戚,戚斯叹,叹斯辟,辟斯踊矣。品节斯,斯之谓礼。”(孙氏曰:“ 盖哀乐之情,其由微而至著者若此。然情不可以径行,故先王因人情而立制,为之品而使之 有等级,为之节而使之有裁限,故情得其所止而不过,是乃所谓礼也。”)

《礼记·礼运》:“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束 也。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也……故 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 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方悫曰:“礼义本出于人心,而 或至无礼无义,心动而情乱也。圣人修其柄与其序,还以之治人情而已。”)

《礼记·礼器》:“礼有以多为贵者……有以少为贵者……有以大为贵者……有以小为贵

?者……有?以高为贵者……有以下为贵者……礼有以文为贵者……有以素为贵者……礼之 以多为贵者,以其外心者也。德发扬,诩万物,大理物博 ,如此 则得不以多为贵乎?故君子乐其发也。(孙氏曰:“大、高、文者,皆多之 属也。外心,谓发其心于外也。……故君子之于礼乐,其发现于外,而极 夫仪文之盛,凡以求称乎德之盛大而已。”)礼之以少为贵者,以其内心者也。德产之致也 精微,观天下之物无可以称其德者,如此则得不以少为贵乎?是故君子慎其独也。(孙氏曰: “小、下、素者,皆少之属也。内心,谓专其心于内也。……故君子之于礼,必致慎于幽独 ,务于在内之致诚,而不专事乎外之备物,凡以求象夫德之精微而已。盖发扬者德之用…… 精微者德之体……乐其发者,由内而推之于外,自忠信之本,而求尽夫义理之文也。慎其独 者,由外而约之于内,自义理之文,而归极于忠信之本也。”)古之圣人,内之为尊,外之 为乐,少之为贵,多之为美。是故先王之制礼也,不可多也,不可寡也,唯其称也。(孔氏 曰:“内极敬慎,而其理可尊;外极繁富,而其事可乐。”孙氏曰:“大礼必简,故内心可 尊,而物少之为贵;称情立文,故外心可乐,而物多之为美。”)

《礼记·礼器》:“君子之于礼也,有所竭情尽慎,致其敬而诚若,有美而文而诚若。君子 之于礼也,有直而行也,有曲而杀也,有经而等也,有顺而讨也,有砵而播也,有推而进也 ,有放而文也,有放而不致也,有顺而摭也。”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32534 元 
精华
25 
帖子
19421 
注册时间
2002-6-11 
最后登录
2013-3-23 

版主勋章 勤于助新 携手同心 文思泉涌 锄草勋章

8
发表于 2006-7-7 23:01
 好恶,性也。所好所恶,物也。善不□□□⑨ ,所善 所不善,势⑩也。凡性为主,物取之也。金石之有声,□□□ □□□虽有性?B11?,心弗取不出。凡心有志也,无与不□□□□ □独行?B12?,犹口之不可独言也。

 

  ⑨裘注据上下文义补阙文为:“善不善,□也。”李零《郭店楚 简校读记》则据文义补为:“善不善,性也。”(《道家文化研究》第17 ,页455542,以下简称《校读 )昕岚案:此句下接“所善所不善,势也”,且简文后有“出性者,势也”之句,故窃以 李零所补为然,兹从之。

  ⑩势者,《玉篇·力部》:“势,形势也。”简文下亦有“物之势者之谓势 ”之定义。所谓物之“势”者,李零《校读》疑读为设,然窃以为此“势”字盖指人事物所 处之情势,如《荀子·子道》:“孔子曰:……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非无力也, 势不可也。”《庄子·山木》:“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论衡·率性》: “人间之水污浊,在野外者清洁,俱为一水,源从天涯,或浊或清,所在之势使之然 也。”王充《 论衡》有《物势》篇,言天不故生物,故万物皆相贼害也,可并参。

  ?B11?此处阙文,李零《校读》据文义补为“金石之有声,弗扣不鸣。 人之虽有性”,庞朴《孔孟之间——郭店楚简的思想史地位》则补为“金石之有声 ,棰弗击不鸣;凡人虽有性”(《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五期,页94) 昕岚案:《墨子·非儒下》:“君子若钟,击之则鸣,弗击不鸣。”亦可参。

  ?B12?此处阙文,李零《校读》据文义补为“无与不可。人之不可 独行”,窃以为然,亦从之。

 

本章所谓“好恶,性也”,言人之本性本有其内在之好恶倾向;“所好所恶,物也 ”,言外物为人内在好恶倾向所发之对象。陈来《郭店楚简之〈性自命出〉篇初探》于此言 之已详,并指出:“在先秦思想中,以好恶论情性是很普遍的,如《乐记》‘好恶无节于内 ,物诱于外’也是一种以性—物相对而说的例子。《荀子》中也是常常以好恶论情性。”( 《孔子研究》1998年第3期,页53)同理,人性中亦本有善、不善之判断倾向,而外物于客观 世界中所处之地位、情势,则为此善不善倾向所发之对象。在“性—物”的关系中,以“性 ”为主,“物”则取“性”而出,使发之外。然“心”之作用在此过程中占有一关键地位: 正如金石弗受击则不鸣,“性”弗为“心”取则不出。“心”必有其志意所向,心志不与焉 ,则人不能言行。人之不能独行,犹口之不能独言,必待心志作主而后言行也。

以好恶言性:

《礼记·礼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 之大端也。”其以“欲恶”(亦即好恶)为人心发用之两大端,与此处以好恶言性之思想相近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Rank: 3Rank: 3

现金
437 元 
精华
帖子
20 
注册时间
2006-7-8 
最后登录
2007-3-22 
9
发表于 2006-7-8 09:02

来一点现实的自己见解恐怕更有用吧。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16567 元 
精华
36 
帖子
7027 
注册时间
2004-3-15 
最后登录
2023-1-5 

小花 一品御批懒惰勋章 夜猫子 兔子勋章 心爱宝宝 驴版 黑煤窑矿工勋章 色狼勋章 郊游活动 天蝎座 艺术家 游山玩水

10
发表于 2006-7-8 13:08

人性即佛性,阿弥陀佛

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2-1 00:46 , Processed in 0.026730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