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全世界乙肝人群最大的国家。有人在检查出乙肝后非常害怕,到处求医,造成了身心和经济上的重大创伤。本文旨在澄清人们对乙肝认识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功能低下
医生经常说:由于体内的免疫功能处于耐受状态,不能清除病毒,才造成这种与病毒长期和平共处的乙型肝炎携带状态。因此,许多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误认为自己的免疫功能低下。于是到处寻找免疫调节药物和免疫增强剂治疗。
其实,医生所指的“免疫功能处于耐受状态”意思是乙型肝炎感染者对乙型肝炎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处于耐受状态。这表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对其他疾病的免疫功能还是正常的,只是对乙型肝炎病毒存在免疫缺陷,不能清除乙型肝炎病毒。
误区二: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
一些厂家为了推销自已的药品,拼命向乙肝患者宣传所谓“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和“乙型肝炎、艾滋病、癌症三大症”的论调。
他们鼓吹,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就一定会发展为肝炎,5~10年后就会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好像得了乙型肝炎就必死无疑。这根本没有科学依据。
目前我国有约8600万乙肝感染人群,有人对这些肝炎病毒感染者做过统计分析:有2/3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只是终生携带病毒,不发病;在1/3的发病者中,只要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大多数是可以保持健康的,只有少数病人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
误区三: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意味着肝脏损伤严重
随着科学的发展,肝炎病毒的检测方法不断更新,感染了乙型肝炎,经常要检测一下乙型肝炎病毒的DNA。
这一检测不得了,每毫升病毒的复制量经常是105拷贝以上,甚至还有达到109或者更高,这一结果让人看来非常害怕,每毫升血液中“住”着10亿“敌人”,那还了得!肝细胞还不会被挤破,肝损伤一定很严重。
乙型肝炎病毒并不会直接引起肝细胞损伤,损伤是由于病毒诱导的免疫功能紊乱造成的。因此,病毒复制的量并不代表肝细胞损伤的程度,许多DNA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肝功能是正常的。
因此,不能把病毒复制的指标当作肝损伤的标志,肝功能才是反映肝损伤程度的确切指标。
但是,HBV DNA较高的人更容易刺激机体免疫,发动体内战争,引起肝炎。所以,HBV DNA较高的病毒携带者更应该定期检査,监测“敌人”的动向,以便早期治疗。
误区四:“大三阳”比“小三阳”更严重
“大三阳”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病毒复制活跃,但如果肝功能一直维持正常,这表示患者处于免疫耐受期,此期肝组织没有明显炎症和纤维化,人体与乙型肝炎病毒“和平共处”,病情稳定,不需要治疗。
但如果“大三阳”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增高),在半年内不能恢复,又不是其他因素引起的,表示人体已进入免疫清除期,肝脏出现明显的炎症,肝细胞受到破坏,此时需要药物治疗。
“小三阳”患者如果乙型肝炎病毒DNA阴性,转氨酶正常,表示此时处于非活动或低复制期,病情也是稳定的。但如果“小三阳”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仍然阳性,那么表示病情再次活动,此时往往合并肝功能的异常,变成了“小三阳肝炎”。
这一期的患者尽管病毒复制没有“大三阳”患者高,转氯酶也常是轻度异常,但他们大多年龄偏大,既往肝脏曾有炎症,此时再次出现肝脏损害,容易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不能仅凭“大三阳”还是“小三阳”来判断病情的轻重,而是要结合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DNA等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误区五:乙型肝炎会遗传
[attach]523052[/attach]
▲阻断母婴传播的主要措施
有人把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误认为是遗传,这也是错误的。遗传是指孩子继承了父母的某种基因,而母婴传播是指母亲体内的病毒传染给了孩子。
遗传是无法选择的,但母婴传播是可以通过妊娠期间或分娩时的一些医学干预措施来阻断的。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母婴阻断率也高达95%以上,乙肝妈妈也能生出健康宝宝。
因此,不能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当做一种遗传性疾病,只要积极预防,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正确认识乙肝,消除对乙肝的恐惧,有利于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使他们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治疗。
注意:本材料用于健康知识宣教,不能代替医生诊治;如您有诊治需求,建议至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2014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科普版)
图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扫码加战友群
编辑丨远远
欢迎光临 肝胆相照论坛 (http://hbvhbv.info/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