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学术讨论& HBV English 名家视点 | 对HBV感染免疫耐受的新认识
查看: 830|回复: 5
go

名家视点 | 对HBV感染免疫耐受的新认识 [复制链接]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0406 元 
精华
帖子
12762 
注册时间
2013-12-29 
最后登录
2024-4-25 
1
发表于 2018-12-12 00: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见国际肝病微信公众号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0406 元 
精华
帖子
12762 
注册时间
2013-12-29 
最后登录
2024-4-25 
2
发表于 2018-12-12 00:06 |只看该作者
名家视点 | 对HBV感染免疫耐受的新认识

原创: 国际肝病  国际肝病  昨天

编者按:在2018年华夏肝病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庄辉应邀做主题演讲,他从HBV感染免疫耐受命名的由来、命名的争议和定义及患者管理三个方面,全面剖析了对“HBV感染免疫耐受”这个热点话题的最新认识和发展。现将报告的精彩内容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

庄辉院士
一、HBV感染免疫耐受命名的由来
1972年,Sherlock教授等在《柳叶刀》上发文,首次提出“HBV感染免疫耐受”的概念,认为HBV感染是自限性还是表现为不同程度肝损伤的持续感染,是由T细胞介导的免疫系统决定的,高病毒载量引起的免疫耐受,导致轻微肝损伤或无肝损伤,但病毒持续复制。

1983年,廖运范教授等在《胃肠病学》杂志上发文指出,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患者在转换为HBeAg阴性之前,突然发生生化学和组织学肝炎发作,可能是宿主免疫应答增强导致HBeAg消失。

1985年,廖运范教授团队正式提出将慢性HBV感染分为免疫耐受、免疫清除和残余整合3个时期,相关文章发表于《肝脏病学》杂志上。

2006年,Lok教授团队在《肝脏病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进一步完善了慢性HBV感染自然史的命名,将其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性携带状态和再活动期。其中,免疫清除期和再活动期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见图1)。


图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史

二、关于HBV感染免疫耐受命名的争议
2015年,新加坡的Bertoletti教授和英国的Kennedy教授对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的命名提出新的看法。在胎儿早期已存在效应性和调节性免疫应答;新生儿和婴儿可产生病毒特异性T细胞应答;新生儿和婴儿的免疫系统本身并无缺陷;出生时暴露于HBV的新生儿可产生HBV特异性T细胞应答;儿童在1岁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可产生免疫应答,因此,他们对免疫耐受的概念提出挑战。

2016年,美国Mason教授等在《胃肠病学》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对26例慢性HBV感染者(其中9例为免疫耐受期,10例为HBeAg阳性活动性肝炎,7例为HBeAg阴性活动性肝炎)的肝组织和外周血标本检测表明,3组患者均检测到HBV DNA整合、克隆性肝细胞扩增和HBV特异性T细胞,表明在HBV感染的免疫耐受期已经启动免疫应答,有疾病进展,并已启动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因已发生HBV DNA整合)。因此,他们建议将免疫耐受期改名为高复制低炎症期(High Replication,Low-Inflammation Stage,HRLI)。

在同期《胃肠病学》杂志上,发表了两篇意见完全不同的编者述评。其中,德国的Protzer教授赞成修改免疫耐受的命名。他认为:根据临床研究结果,高复制低炎症的“免疫耐受期”患者已经启动HCC的发生,进一步说明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期和治疗结局的命名需要修改。而美国的Milich教授则提出不同意见,认为现在尚无足够证据将“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更名为“高复制低炎症期”,“高复制低炎症期”术语是描述性的,但“免疫耐受期”一词解释了高复制低炎症期的机制,因为乙型肝炎主要是免疫介导的,应尽量考虑应用免疫学参数来定义慢性HBV感染的不同分期。

Manson教授对上述两篇编者述评给予答复,提出:① 免疫耐受期患者可有组织学病变和肝纤维化,与免疫活动期患者无区别,因此免疫耐受期HBV感染不一定是良性的;② 免疫耐受期患者有HBV DNA整合,是进展为HCC的最初事件,是宿主DNA高水平损伤的替代指标;③ 免疫耐受期患者有克隆性肝细胞增殖,是HCC的危险因素;④ 免疫耐受期与免疫活动期患者相比,外周抗HBV的T细胞数量无明显区别,说明免疫耐受期可能已存在破坏肝细胞的T细胞。

2017年,廖运范教授团队在《胃肠病学》杂志上提出了他们的看法:“我们以极大兴趣拜读了Mason等的论文和2篇相关的述评,基于现代分子学和免疫学的研究结果,他们对存在已久的免疫耐受期术语是否合适进行了辩论,但尚未达成共识。从临床观点考虑,我们同意Milich教授的意见,免疫耐受期的术语和概念仍然是正确的。”

因此,到目前为止,对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命名的争论尚未达成共识。2018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乙型肝炎指导仍然将慢性HBV感染的自然史分为免疫耐受、免疫活动、非活动和再活动慢性乙型肝炎;而2017年欧洲肝病学会(EASL)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管理临床实践指南则将慢性HBV感染的自然史命名改为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和HBsAg阴性期(隐匿性HBV感染)(见图2)。
已有 1 人评分现金 收起 理由
StephenW + 20

总评分: 现金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0406 元 
精华
帖子
12762 
注册时间
2013-12-29 
最后登录
2024-4-25 
3
发表于 2018-12-12 00:07 |只看该作者
三、HBV感染免疫耐受的定义及患者管理
2018年AASLD、2015年亚太肝病学会(APASL)、2017年EASL和2015年我国乙肝防治指南对HBV感染免疫耐受期的定义相似。

AASLD指南对HBV感染免疫耐受期的定义为:HBsAg阳性≥6个月;HBeAg阳性;HBV DNA水平很高(通常>107 IU/m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肝活检或非侵袭性检查显示轻微炎症和无肝纤维化。

APASL指南对HBV感染免疫耐受期的定义增加了“围生期感染”和“可持续10~40年”。

2017年EASL指南将免疫耐受期改称为1期或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并增加了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描述:有高水平HBV DNA整合和克隆性肝细胞扩增,提示感染早期可能已启动HCC发生,多见于围生期感染者,持续时间较长,与直至年青成年期才显示的HBV特异性T细胞功能有关。

因此,除HBsAg阳性≥6个月,HBeAg阳性,HBV DNA水平很高,ALT和(或)AST持续正常之外,对免疫耐受期或高复制低炎症期定义非常重要的一条标准为:肝活检或非侵袭性检查显示无或轻度炎症和无肝纤维化。但目前常规临床实践中,主要通过上述血清检测结果诊断为免疫耐受期的HBV感染,一般不做肝组织学检查。因此,对临床常规诊断为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的患者进行肝组织学检查,发现30%~40%有明显肝组织学病变,这些患者并非是真正的免疫耐受期,这些患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另有60%~70%无明显肝组织学病变,是真正的免疫耐受期患者,无需立即抗病毒治疗,但需要定期监测。

随访期间ALT波动者与ALT持续正常者相比,有显著肝组织学病变的比例显著较高:对美国亚裔患者的一项随访研究表明,以40 U/L作为ALT的正常值上限(ULN),随访期间ALT持续正常者和ALT持续波动者有显著肝组织学病变的比例分别为25%和48%,有显著差异(P=0.019)。

我国广州一项研究对516例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肝活检结果进行分析表明,ALT持续正常、1~2×ULN和>2×ULN组有显著肝脏炎症(≥A2)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2%、23.8%和51.1%,有显著肝纤维化(≥F2)的患者比例分别为49.4%、69.8%和81.6%。

无论ALT波动或正常,高年龄组患者有显著肝组织学病变的比例高于年轻患者。对美国亚裔患者的一项随访研究表明,在年龄≤35岁的患者中,ALT持续正常和ALT波动组有显著肝组织学病变的比例分别为0%和22%;在年龄为36~50岁的患者中,ALT持续正常和ALT波动组有显著肝组织学病变的比例分别为22%和42%;在年龄>50岁的患者中,ALT持续正常和ALT波动组有显著肝组织学病变的比例则分别高达45%和69%。以30 U/L和19 U/L分别作为男性和女性ALT的ULN,进行亚组分析的结果也获得类似结果。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年龄较大是肝组织学显著病变的预测因素,年龄>35岁或ALT波动患者有显著肝组织学病变的比例明显升高。

最近发表的韩国一项研究表明,与免疫活动期(ALT水平≥80 U/L)治疗组相比,轻度活动期(ALT水平为1~2×ULN)未治疗组和免疫耐受期(男性ALT水平< 30 U/L,女性ALT水平< 19 U/L)未治疗组患者的累积HCC、死亡或肝移植发生率显著升高(P值均<0.001)。以免疫活动期治疗组作为参比,免疫耐受期未治疗组患者发生HCC和死亡或肝移植的风险比(HR)分别为2.23(95%CI:1.38-3.61,P=0.001)和2.73(95%CI:1.54-4.84,P=0.001),轻度活动期未治疗组患者发生HCC和死亡或肝移植的风险进一步升高,HR分别为3.23(95%CI:2.28-4.57,P<0.001)和3.21(95%CI:3.07-4.95,P<0.001)。因此,对有明显肝组织学病变的免疫耐受期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降低HCC发生率和病死率。

对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进行肝纤维化或肝脏损伤程度的评价,对制定管理策略非常重要。我国香港中文大学Wong推荐的对慢性HBV免疫耐受期患者的管理流程为:对年轻患者(<30岁)定期监测,对年长(≥30~35岁)或者有HCC家族史的患者,进行肝纤维化评价,如果无明显肝纤维化(F0~1),可以定期监测,如果有明显肝纤维化(F2~4),则进行抗病毒治疗(见图3)。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0406 元 
精华
帖子
12762 
注册时间
2013-12-29 
最后登录
2024-4-25 
4
发表于 2018-12-12 00:08 |只看该作者
希腊雅典国立卡波德兰大学医学院Vlachogiannakos和Papatheodoridis推荐的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的管理流程为:对于持续ALT<ULN且HBV DNA≤20 000 IU/mL的患者,定期监测,对于持续ALT≤ULN且HBV DNA>20000 IU/mL的患者,如果年龄<30岁,可以定期监测,如果年龄≥30岁,应予以治疗,如果年龄<30岁,则进行肝瞬时弹性成像检查,如>9 kPa,则进行抗病毒治疗;如<9 kPa,则进行定期监测(见图4)。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0406 元 
精华
帖子
12762 
注册时间
2013-12-29 
最后登录
2024-4-25 
5
发表于 2018-12-12 00:33 |只看该作者
根据临床研究结果,高复制低炎症的“免疫耐受期”患者已经启动HCC的发生,。有时候真该庆幸自己还活着

Rank: 8Rank: 8

现金
1773 元 
精华
帖子
609 
注册时间
2002-12-17 
最后登录
2024-4-23 
6
发表于 2018-12-12 18:10 |只看该作者
newchinabok 发表于 2018-12-12 00:33
根据临床研究结果,高复制低炎症的“免疫耐受期”患者已经启动HCC的发生,。有时候真该庆幸自己还活着 ...

所幸,现在能做到低复制低炎症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4-25 16:43 , Processed in 0.016343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