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标题:
AASLD2014]中国数据:不同NA治疗的HCC发生率相似,
[打印本页]
作者:
newchinabok
时间:
2014-11-12 16:58
标题:
AASLD2014]中国数据:不同NA治疗的HCC发生率相似,
不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HBV感染者的HCC发生率相似
应用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可以降低慢性HBV感染患者肝细胞肝癌(HCC)的发生风险。然而,对于HCC风险的降低效果,强效的NA与较弱的NA间是否有差异。我国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Wu等在2014年AASLD年会上交流的一项研究表明,慢性HBV感染应用不同NA治疗者的HCC发生率相似,基线时存在肝硬化是患者在NA治疗期间发展至HCC的最重要独立风险因素。
该项研究纳入2006~2014年应用NA治疗的601例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初治患者,所有患者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并且依从性良好,接受NA治疗≥3个月。NA治疗方案包括,拉米夫定(LAM,n=98)、替比夫定(LdT,n=50)、阿德福韦酯(ADV,n=137)、恩替卡韦(ETV,n=250),以及LAM+ADV(n=66)5个组。每1~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组织学和影像学检查(CT或MRI增强扫描)证据,对HCC进行诊断。
患者队列(男︰女=501︰100,年龄:39.5±11.8岁)抗病毒治疗的中位数持续时间为30.6(3.1~148.2)个月。随访期间,5.2%(31/601,18.3/1000人年)的患者进展至HCC,LAM、ADV、LdT、ETV以及LAM+ADV组的HCC发生率相似,分别为31.5、28.3、17.0、12.8和9.2/1000人年(x2=5.405,P=0.232),从基线至诊断HCC的中位数时间分别为54.4、32.5、30.3、20.7、6.3个月(x2=4.000,P=0.40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基线时存在肝硬化(OR=28.770,P<0.001)以及6个月时HBV DNA水平较高(OR=1.736,P=0.009),而不是基线时HBV DNA水平或抗病毒药物,为NA治疗期间发生HCC的独立风险因素。
(摘要编号:1423)
我国不同自然史分期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肝纤维化演变规律
我国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He等在AASLD 2014上交流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我国慢性HBV感染患者的4个分期期间,观察到反复发生的活跃性肝组织炎症,肝纤维化进行性加重,这可能为我国慢性HBV感染自然史的演变规律。
该项回顾性研究纳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00年1月~2011年1月确诊的637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包括501例男性(78.6%)和136例女性(21.4%),所有患者均无抗病毒治疗或合并其他肝病史,并且接受了肝活检。参照2010年版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将慢性HBV感染患者分为4个感染分期: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低或无复制期以及再活动期,对不同分期的患者特征进行比较。
结果,101例患者处于免疫耐受期,平均年龄为30.1±5.3岁,平均ALT水平为24.76±8.3 U/L,平均HBV DNA水平为7.8±0.44 log IU/mL;248例患者为免疫清除期,平均年龄为31.7±7.5岁,平均ALT水平为121.04±155.0 U/L,平均HBV DNA水平为7.07±1.04 log IU/mL;119例患者处于低或无复制期,平均年龄为35.7±8.6岁,平均ALT水平为26.39±7.97 U/L,平均HBV DNA水平为3.45±0.31 log IU/mL;169例患者处于再活动期,平均年龄为37.0±8.2岁,平均ALT水平为117.36±160.0 U/L,平均HBV DNA水平为5.38±1.37 log IU/mL。
免疫清除期和再活动期患者的肝组织炎症更为活跃(x2=150.424,P<0.0001)。在HBV感染自然史的4个分期之间,肝纤维化ISHAK评分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呈逐渐增加的趋势(x2=141.682,
P
<0.0001)。
(摘要编号:1606)
作者:
newchinabok
时间:
2014-11-12 17:01
本帖最后由 newchinabok 于 2014-11-12 17:01 编辑
没有谈非肝硬化,和肝硬化分别两组的HCC发生率
欢迎光临 肝胆相照论坛 (http://hbvhbv.info/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