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肝癌,肝移植 甲胎继续升高(102),求助如何治疗
楼主: caep508
go

[病历求助] 甲胎继续升高(102),求助如何治疗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现金
14759 元 
精华
帖子
3345 
注册时间
2012-6-5 
最后登录
2018-1-17 

开心乐园 翡翠丝带 守护天使 一等功勋章

41
发表于 2013-5-28 11:49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Rank: 4

现金
108 元 
精华
帖子
84 
注册时间
2013-3-4 
最后登录
2018-5-30 
42
发表于 2013-5-28 15:12 |只看该作者
相信医生,医生肯定都要把患者往好的情况医!
目前针对肝CA有效的药物不多。
每位患者都想寻找更好的治疗途径。

Rank: 4

现金
108 元 
精华
帖子
84 
注册时间
2013-3-4 
最后登录
2018-5-30 
43
发表于 2013-5-29 15:06 |只看该作者
今天拿刚拍的CT给介入医生看,医生说(怀疑)当初用射频杀的那个没完全杀死(复活了?)
明天医生讨论下一步治疗方案

Rank: 4

现金
108 元 
精华
帖子
84 
注册时间
2013-3-4 
最后登录
2018-5-30 
44
发表于 2013-5-31 16:21 |只看该作者
肝癌是如何发生的?
转载

我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较欧美国家高5—10倍。在我国大陆沿海地区发病率最高,高发区如江苏启东县每年μmol/L均发病率高达55.63/10万人。病死率为钾93/10万人。此外,广西扶绥、广东顺德、湖南、四川等地肝癌患者病死率亦居恶性肿瘤患者死因的首位。年龄以40—49岁多发,男女性别之比为6:1。乙肝患者HBsAg阳性者。肝癌发病率较HBsAg阴性者高约l倍。江苏启东县的自然人群中血清HBnz阳性率为248%,远高于一般地区10%左右。慢性HBaAg携带者发生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性比非携带者高约23~100倍。我国各地调查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HBsAg,阳性率约为52%~91%。如只要在“两对半”中有一项指标阳性即认为乙肝感染,则肝癌患者的乙肝感染率可高速92%以上。

肝硬化患者中,肝癌发病率较一般人群约高9~10倍。肝癌病死者进行尸体检查表明,约70%一80%肝癌患者伴有肝硬化,肝癌组织中HBsAg的检出率为80%以上。分子杂交技术表明,HBVDNA能与人肝细胞及肝癌细胞的NDA相整合。最新研究已证实:HBV的x基因与肝细胞的整台及表达异常和表达后的反式激活作用可能是肝细胞转化致癌的关键。有人把乙肝一肝硬化一肝癌在发病学上联系在一起,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然,不是每个乙肝患者未来都会变成肝癌的,所以不要造成人为的紧张和恐惧。但是,对每一个乙肝患者,医学专家也不可能预算到他未来的结果——肯定不会得肝癌。但是,乙肝转成肝癌总有它一些内在的和外在的因素,如果能避开这些因素,乙肝转为肝癌的可能性将明显减少甚至不发生。首先,乙肝病毒的持续存在和复制是它的最初启动的内在因素,再加之持续性炎症的迁延不愈更促发了这种因素的发展。所以,所有的乙肝患者,不管它是属于那个类型,处于病情的何种阶段,都应该积极采取以抗病毒为主的积极治疗,杀灭病毒、阻止肝细胞的进行性损害、抗肝纤维化的形成,都是有利于阻止肝癌发生的重要措施。特别是有一些没有自觉症状的乙肝患者.认为“可治可不治”的观点是错误的。所有的乙肝患者都应该定期进行“两对半”、“肝功能”、“B型超声波”及“AFP’的检查,以利早期发现乙肝的慢性化、迁延性、肝硬化及肝癌,并及时阻断其进展。
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证明,肝癌的外在因素中,黄曲霉煮污染食物而使人摄入的黄曲霉素量,与肝癌的发病率的高低是相一致的。因此.凡是发了霉的稻米、花生米、玉米、薯干、萝卜干均应丢弃。花生油、玉米油不能久贮。凡是动、植物油哈喇后均不宜食用。

原发性肝癌有家族倾向。父母或直系亲属中因肝癌去世者,若其子女或亲属患乙肝,其肝癌的发病倾向较无肝癌家族史者为高。所以,这类患者更应定期检查AFP及B型超声波等系列,彻底治好乙肝,防患于未然。

当乙肝患者抗一HBe阳性伴有AFP阳性时更应该作一系列的、一个时期的动态观察。不同地区肝癌的发病率与当地人群血硒的含量呈负相关。硒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补硒能够抑制实验动物肝癌的发生、发展。硒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具有选择性的抑制和杀伤作用、而对正常肝细胞没有明显影响。硒还可以促进肝癌细胞的分化,降低其恶性程度。我国科学家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了补硒防癌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每日补硒200μg可以明显降低肝癌高发家族和肝癌高危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肝癌的发病率。另外还发现,补硒组人群乙型肝炎的感染率下降,肝脏损伤程度比对照组明显减轻。那么人体如何才能获得足够的硒以取得防癌效果呢?哺乳动物体内储硒的能gM有限,只能通过饮食不断供给以满足机体需要。食物中动物的肝、肾及蘑菇、大蒜等植物含硒量较高。一般认为,植物中来源的硒具有无毒副作用、易被机体吸收利用等特点,是较好的补硒方式。

Rank: 4

现金
108 元 
精华
帖子
84 
注册时间
2013-3-4 
最后登录
2018-5-30 
45
发表于 2013-6-5 10:33 |只看该作者
华西的卢教授说,介入只对血管明显的病灶有效果;
针对,我老公的射频消融复发,我们经363医院网上介绍,正在成都军区总医院采用体位GAMMA刀,进行伽马刀治疗,不知道有没有效果。知情的战友们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Rank: 4

现金
108 元 
精华
帖子
84 
注册时间
2013-3-4 
最后登录
2018-5-30 
46
发表于 2013-6-5 10:46 |只看该作者
白白浪费了2次介入的time and money!

点评

pigbeibei  介入也有重要的影像检查&诊断功能,不好说是浪费。  发表于 2013-6-5 14:13

Rank: 4

现金
108 元 
精华
帖子
84 
注册时间
2013-3-4 
最后登录
2018-5-30 
47
发表于 2013-6-6 11:46 |只看该作者
回复 caep508 的帖子

半年多来AFP一直升高,每个月的检查都让人揪心,把希望都寄托在介入治疗上,结果却因为“供血不明显”而查不到病灶耽误了这么久

点评

pigbeibei  AFP的升高与明确实体病灶的出现之间可能存在时间差,即使不做介入,找不到病灶的这段时间依然做不了其他治疗。当然,部分战友会选择靶向药。  发表于 2013-6-6 12:01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1859 元 
精华
帖子
726 
注册时间
2005-3-13 
最后登录
2016-5-14 

天天开星 守护天使

48
发表于 2013-6-7 16:45 |只看该作者
每种治疗手段都有针对性和局限性。我的经验是看病不能只在一个医院、一棵树上吊死。
我老公介入、射频后复发,治疗过的两个医生都建议我们继续介入,我们咨询了另外两个介入和放疗的专家,决定用伽马刀,实践证明用伽马刀效果很好。
射频其实也很难把握,圈划大了,伤害正常的肝组织太多,圈划小了,边缘极易复发。
作为家属,没有医学背景,我深知在各种纷繁的治疗手段中做出抉择很难。我的经验是多问几个不同学科的专家,权衡利弊。门诊可过度、检查可过度,治疗不可过度。但是坐看AFP增长而等着实体瘤在影像上出现,我做不到如此淡定。
看得出来,楼主是个谨慎的人,但是我不能理解你对靶向药的态度。虽然我经历过的医生里有对多吉美持截然相反态度的人,虽然我老公服用多吉美没有起到预想的那么理想的效果,但是,至少吃多吉美期间,AFP增长不快,而且在多发的情况下,只是肝内转移,我们在各种治疗手段下有喘息的机会,有恢复元气的时间。所以,我还是肯定靶向药的效果。就像naissine妹妹所说,每个人对靶向药的心里预期是不一样的,如果觉得吃上就能得到根治,那是不现实的,尤其是晚期患者。我认为,靶向药早吃比晚吃好。
看到你老公和我老公年龄相仿,有些感触,啰嗦了一堆,如有冒犯楼主见谅吧

已有 1 人评分现金 收起 理由
pigbeibei + 20

总评分: 现金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1859 元 
精华
帖子
726 
注册时间
2005-3-13 
最后登录
2016-5-14 

天天开星 守护天使

49
发表于 2013-6-7 16:52 |只看该作者
相信医生没有错,但前提是选对医生。医生分庸医和良医,庸医只会让病人在一棵树上吊死,自己赚够钱就行了。良医会给你分析,采取这种治疗手段会有何种风险和效果。陪同看病三年以来,看过的医生不少,庆幸的是遇上了几位良医。当然,遇上良医的前提是,在被庸医治死前,果断的换了医院和医生。

Rank: 4

现金
108 元 
精华
帖子
84 
注册时间
2013-3-4 
最后登录
2018-5-30 
50
发表于 2013-6-8 09:08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不能不想 的帖子

亲爱的“不能不想”,谢谢你所讲的经验,以后多多指教我!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15 13:50 , Processed in 0.01611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