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标题: 肝功120,病毒1.06E+7,能要孩子吗 [打印本页]

作者: 不要命运    时间: 2011-12-5 09:56     标题: 肝功120,病毒1.06E+7,能要孩子吗

大家好,我现在肝功能不好,谷丙谷草都是120多,病毒三个月前是5.63E+7,现在是1.06E+7,期间吃着五酯胶囊和益肝灵片,可是肝功一直升升降降,不稳定,一直没有吃抗病毒药,我真的很着急要孩子了,我这样如果怀孕了,会有什么后果?
我打算停药三个月后怀孕,然后到时候如果转氨酶很高,我就住院降酶,然后到5个月的时候看看病毒量还是很高的话就吃拉米或者替比抗病毒,大家说这样行吗?
求求各位了!

作者: 亭亭如盖矣    时间: 2011-12-5 10:14

降酶药物只是中和血液中的酶,是自欺欺人的做法——酶仅仅是被中和了,表面看时降低了。其实该多少还是多少

适当保肝是正确的,但保肝和降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保肝,另一个只是降低血液中的酶——打个比方吧:一个人发烧,你为了让体温显得低点,就在局部用冷水把皮肤降下温,然后测体温,表面看时正常的,实际上该发烧还是在发烧。

可考虑全程服药怀孕,具体问下追风版主
作者: 亭亭如盖矣    时间: 2011-12-5 10:15

生儿育女版关于“父、母、婴”常见36问之简明回答    若需要可转载,请标明出处:肝胆相照论坛

来源:www.hbvhbv.com  作者:风中追风    编写时间:2005.3月   第一次大修定:2008.10月     第二次大修定:2011.8月   并随时修改

  前言:方便战友也方便自己,用通俗简单的语言写下/归纳了如下生儿版常见的问题,尽量不说道理。关于阻断的各方面,2011年相比2005年已经有了很多的统一说法,对于乙肝科普和维权也有了很大的进展,但仍需要努力。总结了各方意见/分歧后,以下所言是个大方向,参考性强。



内容包括:     关于母亲:18问             关于父亲:6问             关于宝宝:12问



一、关于母亲


1、乙肝病毒对胎儿有什么影响?
   乙肝病毒不会使胎儿发生畸形,不引起流产、早产和难产。也就是说:乙肝携带者发生这些问题,不会比没有乙肝的孕妇多。---骆抗先。



2、大三阳小三阳能不能怀孕?
  目前没有确之有效的办法能让大三阳转为稳定的小三阳且DNA阴的情况之下,只要在肝功正常时大三小三都可怀孕。如果光等待DNA转阴或者彻底转阴是遥不可及的,若等到肝功异常了那就很被动。DNA病毒量高于7次方者可选择在孕28周开始服用拉米或替比1粒/天,视乎肝功情况,于分娩后1月停用或继续治疗。要在医生知情下服用并监测。替比期间注意检测CK(肌酸激酶)。DNA7次方的妈妈,进行了此降病毒阻断,也只能保证95%左右的成功率。但就现在的医学来看,我仍强烈建议尽早生育,莫等待。

3、什么是宫内感染?
     即胎儿时期就已经感染。造成这感染的原因并不是授精卵有病毒引起,因为精子和卵子不带病毒。宫内感染的主要原因是母血的病毒DNA量太高,加之胎盘在怀孕时间发生了明显或不明显的损伤,导致母血不经胎盘的屏障系统而直接侵入胎儿,从而病毒复制。胎盘因素是已被明确知道的最大原因之一。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注意孕期的生活安全,减少先兆流产的机率,尽量不动气,不跌倒,不大颠簸,节制或避免房事等。是否胎盘损伤较难得知,尽量做到小心就好,万一磕磕碰碰也别尽往这方面想。宫内感染一般发生在怀孕7月后。DNA7次方的宫内感染率约15-20%

4、怀孕期是不是一定要打球蛋白?
  前几年这是最具争论的问题,现在仍有少量分歧。世卫、国家等官方都不建议注射,支持注射的多是地方医院或旧思想,也许是利润所致。个人认为DNA阴者完全不需要,大三阳且DNA高者如果需要心理安慰可考虑注射,以下第17项有极详细说明。

5、阻断的关键在哪?
  阻断环节中最关键也最无争论的是宝宝注射球蛋白及疫苗。宝宝出生后强烈建议尽早(2小时内)或不迟于12小时内注射完第一针球蛋白;大三阳妈妈的宝宝在20天左右注射第二针球蛋白,母亲DNA阴的宝宝可不打第二针。疫苗按正常流程进行:出生24小时内打第一针(与球蛋白不同侧),1月和6月各一针。疫苗各注射10微克(建议打一针10微克的,而不是打两支5微克的疫苗。)

6、母婴感染率是多少?    
      在进行了阻断之后,在论坛上的例子和研究机构公布例子中,大三阳妈妈的阻断成功率约85%,小三阳DNA阴的阻断率无限接近100%。故两者取平均值,就是国家所公布的总阻断率:95%。

7、能母乳吗?
    无论国内、国外,一切的官方临床证明,并找不到母乳增加感染率的证据。国家及世卫都建议我们母乳。这个也没什么好争论的。大三阳,在进行了阻断后(宝宝打了球蛋白和疫苗),是可以母乳的。DNA低复制者绝对放心。因为1)乳汁检出病毒的机率低且含量少,至少比血含量少3次方;2)病毒不经消化道传染;3)最主要进行了阻断;4)母乳重要性不言而喻。注意保护乳头,有破裂时要避免或用吸奶器。如果DNA高次方且不放心,那就人工吧。如果你边喂母乳边流泪,我认为就不要喂了。决定好喂不喂,不要后悔。

  
8、顺产和剖产哪个利于阻断?
    都一样,不存在哪个更好。无论哪种方式婴儿必定接触到大量母血,围产期的感染率占90%之多。只要及时注射球蛋白就可以。乙肝病毒不是决定生产方式的因素。应按临产时的自身状况由医生来决定生产方式。

9、出生后母婴间要如何接触?
     血液、唾液不要直接接触,如大家的伤口、母亲的血污等。其他可正常接触,如吻脸头脚等。请不要为了接触而神经质。只要进行了出生的阻断,后天传染上的机率也极底的。按一般的生活进行就可。只是我们能比健康母亲稍稍注意一下就当然万无一失了。说实在,和子女接触中,无论如何小心,也不可能做到完全断绝这些体液的接触的。家里的病毒无所不在。

10、球蛋白安全吗?有副作用吗?
    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的都是安全的。球蛋白理论上的副作用有这些:1)引起病毒变异;2)引起婴儿接种疫苗失败;3)引起母肾的功能负担;4)血源产品有传染别种疾病的可能性。所以球蛋白不能盲目使用。

11、先兆流产会增加宫内感染吗?
   由于胎盘问题是引起宫内感染的明确原因,如果先兆流产是胎盘引起的,那宫内感染的机率自然增大(前提是母体DNA高),因为胎盘损伤有机会令母血直接渗入给胎儿。若不是胎盘引起的就不用担心。宫内感染多发生在孕后期。很多JM都在怀孕期都有先兆流产的经历,但孩子都很健康。

12、怀孕后发现肝功异常怎么办?
  因为早孕反应和胎儿对母体肝脏的负担,就算健康人怀孕后也有可能肝功异常。所以不用紧张,保持镇定放松心情,肝功不上200暂不用担心,严密监控,怀孕头三月避免用药。如果肝功一直居高应是妊娠肝炎,考虑要进行抗病毒治疗。肝功与心情有一定的联系,好的心情往往胜过一切药物!肝功异常时要加强DNA的监测,观察自我清除情况,很重要。

13、怀孕前肝功异常就不能怀孕吗?
    最好避免,怀孕后胎儿会加重肝脏的负担,所以担心肝功的大幅度上升而不利于母子。在怀孕前就有肝功异常的情况,那孕后更有可能进一步上升,更不利于孕期的安全。所以应先保肝一段时间稳定后再怀孕。但是,有一种情况,不在用药时期,但肝功一直稍微异常,这时又不得不怀孕的话,也可考虑怀孕,但要更加注意肝功能的情况,及早发现及早解决处理。 

14、服用拉米、替比、恩替、阿德、替诺、干扰素时能不能怀孕?      
    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管局(FDA)将核苷类的拉米、恩替归为C类,对胚胎的安全性低;替比归B类,相对安全,但拉米用于临床十几年并没有发现对胎儿有不良影响,临床上将拉米放在B类。核苷酸类的阿德为C类,替诺是B级。由于不能在人体上作临床试验,故没有A类药。如果恩替、阿德期间怀孕,可视情况推荐转用拉米、替比、替诺继续治疗。但这些都要评估治疗收益和风险来斟酌的。谨慎做法,怀孕头三个月都不建议用药,那是胎儿发育最最重要的时期。干扰素对细胞有抗增殖作用,妊娠期甚至妊娠前几个月都禁用。已经有很多的拉米和替比宝宝了。


   拉米夫定和替诺福韦对人类生育安全有何根据?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监视的一般妊娠的出生缺陷率是2.72%。非洲抗免疫缺陷病毒(HIV)妊娠登记处,也登记抗HBV药物的胎儿致畸性,孕妇在妊娠初期始用拉米夫定的新生儿缺陷率2.9%、替诺福韦是2.3%,中末期开始用两药的相应数据是2.6%和1.5%,与疾病控制中心的数据无显著差异。两个妊娠登记处都没有替比夫定对胎儿的数据。

    迄今国内外已有不少临床经验,尚无证据在妊娠期服用拉米夫定或替诺福韦有致畸性或对妊娠有不良反应。



15、怀孕前和怀孕后要比健康孕妇多做什么检查?
   怀孕前要做详细的肝功能、B超、DNA定量。怀孕后的早、中、晚期也要做肝功能检查,怀孕7个月做DNA定量好考虑是否母乳和是否需要进行拉米或替比的降病毒阻断法。一套完整详细的病历对于我们是重要的。

16、乙肝妈妈何时应避免怀孕?
 (1)、急性乙肝,明显的肝功能异常者。
   (2)、肝脏损害严重,证实为肝硬化,伴有明显血小板减少,脾脏功能亢进,凝血功能障碍等。
   (3)、肝功能异常较为明显,且肝功能波动较大,常伴有蛋白比例倒置或低蛋白血症;
   (4)、伴有严重的肝外系统表现,如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5)、曾有过怀孕史,但因肝脏不能承受而终止妊娠者;
   (6)、乙肝病毒感染者伴有妇产科疾患不宜怀孕者,如有重复剖宫产史者。

17、妊娠期注射免疫球蛋白在预防乙型肝炎中需要澄清的问题:  北京大学医学部 庄辉院士的意见
 妊娠妇女在第28周开始每月注射球蛋白进行阻断,这种方法不可取,其理由如下:
  (1)、WHO未建议用此方法预防HBV母婴传播。
  (2)、我国卫生部也未建议用此方法预防HBV母婴传播。
  (3)、至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用此法阻断HBV的母婴传播。
  (4)、在妊娠期间用球蛋白,可能产生病毒变种。该变种的病毒如在人群中传播,现在的乙型肝炎疫苗就无效了。
  (5)、妊娠期间用球蛋白,可能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对机体有潜在危险性。
  (6)、从理论上讲,也难以解释此法可预防HBV母婴传播。一切临床证明,病毒在肝脏内大量复制,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剂量如此之低,根本不可能产生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
  (7)、如果给HBsAg阳性妊娠妇女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IU能降低血中HBV水平,那么,此法早就被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了,可见事实并非如此。
  (8)、HBV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产期,应用乙肝疫苗和蛋白联合免疫,阻断率高达95%~97%,这也说明HBV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产期。



18、怀孕期间能注射乙肝疫苗吗?

     不建议妊娠期间接种乙肝疫苗。有报道曾因此引起流产的,但机率不大,除此之外,疫苗不会对胎儿有影响。如果妻子怀孕后无抗体,那也不必立即补种,孕期避免性生活,产后补种即可。----蔡皓东



作者: 亭亭如盖矣    时间: 2011-12-5 10:15

三、关于宝宝

25、球蛋白打多少量?疫苗呢?
  球蛋白一般打100单位,但是200也可以,看母亲DNA病毒量多少。疫苗各打10UG(如果情况可选,建议打一针10UG,而不是打两支5UG相加)。

26、球蛋白什么时候打?疫苗呢?
  球蛋白要求尽快,最好能在2小时,不超过12小时。然后在24小时内注射完疫苗(两者在身体不同侧)。如果是大三阳妈妈生下的宝宝,最优可15-20天多打一针(不要挤在30天时,一来会中和药力,二来注射站可能会卡你)。疫苗一般是按016进行。
 
27、出生脐血、静脉血是各种阳性就感染了吗?
  是不可信的,很大可能是母血的污染。一是因为胎盘脱落时母血的直接渗入而得出的误检,二是这些阳性是胎儿期由母血经脐带进入体内的病毒抗体小颗粒所造成。无论是什么阳性都不能确认为宫内感染,出生后仍要按原先的阻断计划进行。如果化验正常可能担心变差,如果运气不好检测异常那这半年真是够你好受的,何必呢?所以建议大家不要验这项,就当它是正常就行。要怎么阻断就怎么阻断。7个月后揭晓。

28、7月龄化验结果是2、5阳或2、4、5阳性什么意思?
      是个健康的结果。母亲是携带者生下的宝宝很多都是这种情况的。一般来说,大三妈妈生下的宝宝产生抗体后是2、5阳性,小三妈妈的宝宝是2、4、5阳性。5或者45是胎儿期经胎盘渗入到胎儿体内的不完整病毒抗体颗粒IgG。有些医生把这种情况算在感染之列是不科学的。5或45可能在长时间后自然消失。总之,是完全健康的。

29、验指血可以吗?和静脉血有什么区别?
      指血是末梢血,取血过程中有挤压动作,血液浓度会被组织液稀释,所以准确度不及静脉血。如果结果是阳,应为准确,如果是阴,考虑是真阴还是给稀释掉的假阴。我们一般是建议在7个月后抽静脉血定量来检查抗体的。非要早知结果或特殊原因,可以提前验一下指血,用于检测表面抗原尚算可靠,但用此来检测抗体就很不靠谱。往往战友验了指血回来纠结不过,都要重验静脉血的。

30、婴幼儿有一些疑似“症状”就是感染了吗?
      很多新妈妈发现婴幼儿眼黄、脸黄、手掌红、尿黄、哭闹、厌奶、瘦小等各种吃喝拉撤的“症状”尽往乙肝方面想,这是杯弓蛇影,新生儿各种“黄”可能是常见的母乳或生理性黄疸。一般人不可能凭貌断诊。请放下这份瞎操心,这种生活和心理是不健康的。你或者更需要的是学习一般的育儿知识而不是什么都往乙肝上钻。

31、给宝宝检查,因为怕面对失败,怎么办?
   这想法是错误的,迟早要对面的事逃也逃不掉。更重要的是,假设孩子没传染上,但由于你的拖拉不检验就不知道抗体产生的情况,以至于无法决定如何促进抗体的产生或加强,留下日后可能感染的隐患,功亏一篑很可惜。孩子没有产生抗体或抗体不足的情况是多见的。不可大意!

32、什么时候进行体检?
     建议注射完三针疫苗后一个月,即7个月左右。这时的抗体值最高,结果也稳定下来。反正要抽血,建议两对半定量,抗体能准确知道。为加强的问题提供参考。

33、没有抗体怎么办?
  (1)可加注1~2针,或者重按0-1-6接种疫苗,并且适当增加剂量。 (2)对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无效者,换高剂量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疫苗。 (3)甲、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 (4)联合卡介苗或牛痘疫苗。
      有些遗传基因较特殊的人体,总是不产生抗体。那么,对疫苗不敏感,可能对病毒也不易感。
 
34、什么时候加强疫苗?
   2对半定性抗体是阴、弱阳时;定量接近10mIU/ml,时应加强一针。并在2、3年后定期复查,或随时在孩子生病需要抽静脉血时顺带检验。理论上乙肝抗体有两种特性:1)时常接触病毒可以令抗体维持在一定水平,相反渐渐“消失”。2)对抗体正常应答的人,后来变阴性,当接触到病毒时仍可立即唤醒抗体来产生保护。于是,理论上抗体有效期可达12年,甚至终生。但是,对于婴幼儿,还需要加强重视。
      抗体保护期是个大课题,具体可看: http://www.hbvhbv.com/forum/thread-1064978-1-1.html

35、疫苗有时推迟注射怎么办?
        一般婴幼儿生病,如发烧、腹泻或防疫站认为不适合注射疫苗的,要求推迟注射,这种情况是没关系的。我们不要太担心这个问题。这都是基于当时对于孩子的安全考虑,以免强行接种时产生不良事故。从重要性来说,第一针为先,第二针次之,可推迟十天八天,第三针更次,迟1个月也可以,当然没事别推迟,头半年太多疫苗排队注射。

36、乙肝疫苗和什么疫苗无相互作用(可同时注射)?
      原则上:乙肝疫苗和流脑、卡介苗、乙脑、百白破、脊髓灰质炎、腮腺炎、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无相互作用,是安全的,对免疫效果无影响。不建议和麻疹疫苗一起注射,可能影响麻疹疫苗的效果。国外也曾有因乙肝疫苗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后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报道。但无论什么疫苗都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所以,出于安全性考虑,最好与其他疫苗分开接种,间隔2周以上,以便观察不同疫苗的不良反应。

作者: 亭亭如盖矣    时间: 2011-12-5 10:16

注意: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莫入降酶药物误区
抽血检查转氨酶是乙肝患者最关注的化验项目,不少患者常常被反复升高的转氨酶搞得心烦意乱、坐卧不宁。我国先后研制出不少降低血清转氨酶有效的制剂,使用后往往立竿见影,医生和患者心中都得到宽慰。其实,单纯起到降酶作用的药物,存在不少问题,患者应该慎重使用。

转氨酶包括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两种,它们存在于体内许多器官,如肝脏、心脏等,当这些器官受损时,这些酶就会释放到血中,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转氨酶升高只是一种现象,对人体并没有什么坏处。从理论上说,治疗乙肝完全可以不用降酶药物,但是转氨酶数值升高明显,有时高出正常值几十倍,患者心中十分畏惧;有的患者平常转氨酶时高时低,心理压力很大,如果有什么药物能够迅速降低转氨酶,势必会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所以在一些情况下使用降酶药物也有一定可取性。但是使用降酶药物一定要慎重,使用不当,反而不好,这是因为:

降酶药物可能会掩盖病情真相

不少降酶药对转氨酶能起到迅速裂解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谷丙转氨酶,因而能迅速降解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作用立竿见影,但是对于其他酶类(如谷草转氨酶、转肽酶等)没有降低作用,证明单纯的降酶药物作用很有限。仅仅谷丙转氨酶降低了,根本不能证明病情好转了,相反有可能掩盖了病情真相,只注意了谷丙转氨酶下降,而忽略了其他酶谱数值的变化,转氨酶从表象上看是下降了,但是这是靠药物硬性压下去的,不代表肝脏炎症活动的减轻,转氨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和降解,并非转氨酶已不存在。

单纯转氨酶降低未必就是好事

相当多的患者在使用降酶药物后,转氨酶恢复到正常值,患者放弃了进一步治疗或是长年累月靠使用降酶药物硬性压着转氨酶,在转氨酶保持正常的背后,乙肝病毒复制不断,肝脏实质受损日见加重,反映肝实质受损的指标,如转肽酶、胆碱酯酶、白蛋白等等异常逐步加重,病情越发严重。从这一点上讲,降酶药硬性将转氨酶降至正常,未必是好事。病情真正好转的标志是包括转氨酶在内的所有肝脏酶谱都正常。

降酶治疗只在我国存在,国外并无此说

国外不存在什么降酶药物之说,国外治疗乙肝主要是抗病毒和调节免疫,当乙肝病毒被抑制或清除,机体免疫功能正常,肝功自然恢复,不必使用单纯的降酶药物。治疗乙肝的根本目的是抑制和清除乙肝病毒,病毒被抑制或清除,转氨酶自然会降下来。

使用降酶药物应注意的事项

为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有时不得不使用一些降酶药物,如中药五味子制剂(联苯双酯、五酯胶囊等)。降酶药物使用时一定要注意疗程,一般需要半年以上时间,转氨酶正常后,不要立刻停药,而应慢慢减量,维持用药一段时间,一旦突然停药,很可能出现转氨酶的“反弹”,“反弹”后的转氨酶水平可能超过治疗前。使用降酶药物同时,应该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加上抗病毒及免疫调节剂,标本同治。观察肝功时,不应仅仅观察转氨酶,还应通盘考虑肝功系列,以决定联合用药、全面治疗乙肝。如果考虑使用抗病毒治疗,最好先不要上降酶药,因为当转氨酶水平升高2~5倍,正好是抗病毒治疗的时机,如果使用降酶药物,会干扰病情判断,贻误治疗。
注意:乙型肝炎病毒的帮凶——保肝降酶药物
2004年我们参与的一个科研结束时,观察到两个慢乙肝的病例,都是用相同的免疫刺激剂,用到一年时,两个患者的转氨酶都突然升到了800以上,一位患者没有换药,在一个月后复查,转氨酶降到180,HBV-DNA和HBeAg都转阴了。另一个患者按照治疗规范加了干扰素,还加了甘利欣,结果三个月后,转氨酶一直维持在300多,HBV-DNA和HBeAg都依然是阳性。

这两个病例一直让我们思考,同样的病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没有转阴的病人按照治疗规范加抗病毒药干扰素,加保肝降酶药甘利欣,为什么不加药的患者反而效果好呢?是偶然现象,还是必然现象呢?难道是有药物起了相反的作用?一下子我们开悟了,转氨酶升高是机体清除乙肝病毒的生理反应,用保肝降酶药成了机体清除病毒的障碍了。

虽然西医学术界的共识治疗乙肝应抗病毒,但是全国用量最大的药物是甘利欣、强力宁以及护肝片等保肝降酶药。为什么这类药物用量大?源于患者对乙肝的恐惧,源于患者对肝脏有炎症的恐惧。用保肝降酶药物,其实是迎合患者的心情,孰不知保肝降酶药是乙肝病毒的帮凶。

我们一再强调要辨因论治,即知道疾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搞清楚了真正的病因,我们才能正确处方。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为什么保肝降酶药是乙肝病毒的帮凶。

首先我们先搞清楚什么是转氨酶?

临床上常化验的转氨酶有两种,一是谷丙转氨酶(ALT),另一个是谷草转氨酶(AST)。这两种酶主要在肝细胞内,ALT在肝细胞质中,AST在肝细胞质内的线粒体中。当肝细胞破裂时,转氨酶就会从肝细胞中泄漏出来,进入血液,这样我们就会检查到转氨酶升高。

其次我们要搞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肝细胞破裂呢?

上大学时,同学不想献血,医生给支的招是,化验前一天,多喝点酒或者熬夜一宿不睡,第二天化验转氨酶就会升高,就不用献血了。原来酒等化学制品、过度疲劳都会杀死肝细胞。那乙肝患者是什么原因在杀肝细胞呢?是乙肝病毒吗?答案是否定的。乙肝病毒本身不会损害肝细胞,免疫学的研究表明,是人体自己的免疫细胞在破坏肝细胞,从而导致转氨酶升高。为什么免疫细胞要消灭自己的肝细胞呢?原来是免疫细胞发现这些肝细胞内藏有乙肝病毒,破坏了这些肝细胞,乙肝病毒就暴露出来,很快会被免疫细胞清除掉。

看到这读者应该理解我们为什么说保肝降酶药是乙肝病毒的帮凶了吧。原来肝脏的炎症是免疫细胞在清除藏有病毒的肝细胞,而甘利欣等保肝降酶药,是抑制免疫细胞在肝脏内的活动,或者加固肝脏细胞的细胞壁,增加免疫细胞清除肝细胞的难度。

乙肝患者小心了,不要因为心理的软弱,让保肝降酶药帮了病毒害了肝脏。
注意: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该慎用降酶药物
转氨酶的高低是乙肝患者最为关注的化验项目。反复升高的转氨酶常使患者坐卧不宁。我国先后研制出一些降低血清转氨酶的有效制剂,受到医患的一致青睐。其实,单纯的降酶药物,存在着不少问题,患者应该慎重使用。转氨酶包括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两种,它们存在于人体内的许多器官,如肝脏、心脏等。当这些器官受损时,这些酶就会释放到血液中,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转氨酶升高只是一种现象,对人体并没有什么坏处。从理论上说,治疗乙肝完全可以不用降酶药物,只是有些患者转氨酶的数值高出正常值几十倍,又时高时低,这样便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若此时选用可迅速降低转氨酶的药物能够使患者的心理压力有所减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降酶药物有一定的可取性。但是使用降酶药物一定要慎重,使用不当反而会适得其反,这是因为:

降酶药物可能会掩盖病情真相:不少降酶药对转氨酶能起到迅速降解的作用,尤其是对谷丙转氨酶,但是对于其它酶类(如谷草转氨酶、转肽酶等)则没有降解作用。这种现象证明,单纯的降酶药物作用有限。它仅仅降低了谷丙转氨酶,并不能证明病情有了好转,相反会使患者忽略了其它酶谱数值的变化,从而有可能掩盖病情真相。转氨酶从表面上看是下降了,但这是靠药物硬性压下去的,并不代表肝脏炎症活动的减轻。转氨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和降解,并不表明转氨酶已不存在。

单纯转氨酶降低未必就是好事:相当多的患者在使用降酶药物后,由于转氨酶恢复到正常值,便放弃了进一步的治疗。但是,在转氨酶保持正常的背后,乙肝病毒仍不断的复制,肝脏实质上的损害正日益加重,反映肝实质受损的指标,如转肽酶、胆碱酯酶、白蛋白等化验值会异常增高或降低。从这一点上讲,降酶药硬性将转氨酶降至正常,未必是好事。病情真正好转的标志是包括转氨酶在内的所有肝脏酶谱都正常。

使用降酶药物应注意的事项:在使用降酶药物时一定要注意疗程,一般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转氨酶正常后,也不能立刻停药,而应慢慢减量,维持用药一段时间,因为一旦突然停药,很可能会出现转氨酶的“反弹”,“反弹”后的转氨酶水平可能会超过治疗前。在使用降酶药物同时,应该根据病情,酌情加上抗病毒及免疫调节剂,以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观察肝功能时,不仅要观察转氨酶的高低,还应全面考虑肝功系列,以决定联合用药、全面治疗的方案。如果考虑使用抗病毒治疗,最好先不要使用降酶药,因为当转氨酶高出正常水平的2~5倍时,正好是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如果此时使用降酶药物,则会干扰病情判断,怡误治疗。

此外,还须指出的是,降酶治疗只在我国存在,国外并无此说。国外治疗乙肝的方法主要是抗病毒和调节免疫功能。当乙肝病毒被抑制或清除,机体免疫功能正常,肝功能自然会恢复,因而不必单纯使用降酶药物。
正确认识降酶药,淡化降酶药,不依赖降酶药
转氨酶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它们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发生肝炎时,因肝细胞损伤,转氨酶就会从肝细胞内逸出,进入血液中。有人研究发现,只要有1%的肝细胞坏死、发炎,就足以使血液中转氨酶比正常时增加一倍。

检测血中转氨酶的高低,是诊断肝炎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是比较敏感的,所以,任何肝炎患者都要不止一次地检测转氨酶,借以评估肝脏功能。但是,长期以来,许多患者甚至包括一些医生,对转氨酶缺乏正确认识,不少人把降低转氨酶水平当成了治疗肝炎所要达到的惟一目的,结果走了弯路。

转氨酶正常不等于肝炎被治愈:我们发现一些慢性肝炎患者极力追求降酶,服用大量降酶药物,如联苯双酯、五味子等,结果真把转氨酶降为正常了,非常高兴,但在停药后,转氨酶很快出现反跳,又升高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类降酶药物主要是暂时抑制转氨酶活性,影响检测结果,一般对受损肝细胞没有作用,或作用很小,所以停药就会反复。也就是说,降酶药的降酶作用只是治了一下“标”,不能治“本”,经降酶治疗转氨酶虽可降至正常,但肝细胞损伤仍然存在。

过去曾有人主张长期应用降酶药,待肝细胞病变减轻,转氨酶就不会反弹了。现在认为这样做是不可取的,因长期应用降酶药会影响患者的食欲,产生胃不适、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不能解决肝炎治疗的根本问题。肝炎病毒复制活跃,肝细胞病变总要发生。一味追求降酶,被认为是本末倒置的治法,不宜提倡。

应用降酶药可能掩盖病情真相:大量长期应用降酶药,的确可以使不少患者的转氨酶降到正常范围,但这是一种假象,往往使患者产生盲目乐观情绪,放弃或忽视了其他重要治疗措施,特别是抗病毒治疗。不去关注复制活跃的病毒而热衷降酶,会使体内病毒更为猖獗,治愈将遥遥无期。“假正常”不仅麻痹了患者,也会麻痹医生。患者沾沾自喜,不主动接受医学监测,不去化验肝炎病毒指标,任凭病毒复制、闹事,结果肝脏炎症持续存在,肝纤维化悄悄进行着,肝硬化也即将到来。

正确认识降酶药,淡化降酶药的作用,不依赖降酶药治疗肝炎,而应正确、适时选用抗病毒药,只有病毒被强力抑制,肝细胞免疫病理损伤才能得到改善,转氨酶自然下降,这时的转氨酶正常是“真正常”。在评估肝炎患者康复时,转氨酶正常是重要的条件之一,但前提是不能滥用降酶药,否则难以评估治疗效果。

转氨酶正常不是停药的惟一指征:慢性肝炎患者的转氨酶往往是波动起伏的,有时升高幅度较小,甚至降到正常范围,或少许高出;有时则上升幅度较大,达正常值上限的10~20倍。降酶药不能影响肝脏病理过程,转氨酶正常当然不能停药。即使应用抗病毒药,转氨酶降为正常后,也不能贸然停止治疗,因抗病毒药应用时间不充分,仍会使病情反弹,同时,这时的转氨酶正常也不能排除肝炎患者的自身缓解。

转氨酶降为正常后,必须连续2次检测均正常(2次检测间隔时间为1个月),前提是不用降酶药,这才算是真正的正常。此时还要检测肝炎病毒情况,如乙肝病毒核糖核酸(HBV-DNA)转阴或定量检测<1000拷贝/ml,HBeAg转阴、抗-HBe转阳,症状基本消失,才能考虑停药。

转氨酶高低一般不提示病情轻重,也不能提示预后如何。有的人见到转氨酶升高就怕得不行,千方百计来降酶,主要原因是认为转氨酶愈高病情就愈重。我们曾遇到一例甲肝患者,转氨酶高达2000单位,她知道后吓昏了过去。诚然,转氨酶大幅度升高说明肝细胞受损面积大,但这种“大面积”损伤或炎症,并不等于病情严重,因为病毒性肝炎的肝损伤是一种免疫损伤,有免疫因素参与,转氨酶水平是反映机体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转氨酶高说明患者免疫应答好,而转氨酶升高呈小幅度或正常时,提示免疫应答能力差,存在“免疫耐受”,病毒不易被清除。转氨酶大幅度升高,多呈一过性,病毒会很快被清除的。

临床上急性肝炎患者的转氨酶大多有大幅度升高,但预后良好,相反,慢性肝炎患者转氨酶升高幅度较小,但却难于治愈,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癌。临床上还有一类“重型肝炎”,转氨酶往往很低,黄疸却很重,病死率却高达60%~80%。

转氨酶是医生评估患者肝功能的指标之一,患者不必“视酶如虎”,一味追求降酶将走弯路。
滥用保肝药增加肝脏负担且易诱发药物性肝炎
“保肝药”非肝病主要治疗手段且疗效无法确定,服用过多会增加肝脏负担

保肝药打着“保健品”招牌,获得了不少经济条件尚可、保健意识强烈的肝病患者的青睐。有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防患于未然”也喜欢服用保肝药。然而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医院陈汝福副教授严肃指出:保肝药不是肝病治疗主要手段,乙肝病毒携带者无需使用,而滥用保肝药非但会增加肝脏负担,且容易诱发药物性肝炎。

长期服用“保肝药”增加肝脏负担

“门诊中发现很多患者都在购买市面上各式标榜‘保健品’的保肝药,有的患者长期无症状甚至只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喜欢吃保肝药。”陈汝福表示,很多“自我保健意识强烈”的肝病患者认为保肝药既然是保健品,坚持服用肯定有百益而无一害。“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陈汝福介绍,其实,所谓保肝药是指能够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肝脏解毒能力的药物,它们实际是各种肝病的通用药物,主要起辅助治疗作用,并不能作为“根本性治疗”的手段。

据介绍,目前市面上各类保肝药种类繁多,鱼龙混杂,剂量、成分都不相同,而每个肝病患者的自身病情、暂时状态等也都不一样,自主选择保肝药保健品,很可能挑错药。事实证明,使用不当、疗程过长、剂量偏大的现象都可能随之发生,对人体产生危害。

“最值得警惕的是,保肝药用多了可能增加肝脏负担,打乱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陈汝福介绍,因为肝脏的功能之一就是可以分解、转化吞服入体内的药物,而保肝药长期服用很可能无形中增加肝脏负担。据了解,甚至出现过不少患者服用过多保肝药诱发药物性肝炎的先例,因为,不能排除某些药物中存在有毒成分。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往往导致肝细胞再受损、脂肪肝或纤维化。

陈汝福强调,肝病临床用药有严格指征,每个患者情况都不一样,对应药物也不同,隐瞒用药无异铤而走险。

慢性乙肝、丙肝基本无需加用保肝药

“临床发现,其实绝大多数乙肝病毒感染者都处于病毒携带状态,就是病毒可以跟身体‘和平共处’,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破坏。但很多患者认识上有误区,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也需要保肝。”陈汝福介绍,类似治疗慢性乙肝、丙肝等都应该以抗病毒药为主,而保肝药本身只是配合治疗,甚至很多情况下是可以放弃不用的。他指出,临床很多患者都仅仅使用抗病毒药物就足够了,不用配备额外的保肝药,“保肝药多是‘健字号’不是‘药字号’,有没有疗效其实拿不出明确证据。”

“还有一些患者甚至觉得中西药自己治疗、保肝就可以了,但是这是无法真正治疗有病毒复制的慢性乙肝、丙肝的,而且还可能遮掩病情严重程度。”陈汝福说,保肝药可能可以使得人体内转氨酶下降,制造了假象、没治好疾病,却误导了医生。他表示,患者不要一看到转氨酶下降就认为肝炎“好了”,还有其他很多指标才能确定疾病是否好转。

专家提醒,应当选用疗效相对确切的保肝药,谨慎对待任何一种广告鼓吹的新药,对于未曾使用过的新药,一定要详细阅读其说明书,特别应该注意药物的临床应用报告,治疗结论有无夸张等。另外,有的保肝药在说明书中标明“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这种说法应谨慎看待。因为这些保肝药的抗病毒机理还没有得到广泛或主流专家学者的承认。

脂肪肝患者使用保肝药无效

陈汝福表示,人体在患肝病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各种进入肝脏的药物,常造成肝代谢负荷过重,发生内环境紊乱,加重肝脏损害。所以,对各型肝炎用药宜少而精,只有正确掌握、同时协调好休息、饮食、药疗之间的关系,才能促使肝病早日康复。

专家建议,一般情况下,以下几种情况不要选用保肝药:

有病毒复制活跃的慢性乙肝、丙肝病人,这些人的转氨酶升高幅度并不大,应及时给予抗病毒药,病毒被抑制,转氨酶会自然下降,肝脏炎症也会好转。

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等,一般的保肝药没有治疗价值。

失代偿肝硬化,保肝药难于起效。

脂肪肝,常用的保肝药基本无效,或疗效不确切。

可用保肝药的患者类型

陈汝福表示,某些患者确实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有选择地使用某些保肝药,这些患者主要包括:

没有病毒活跃复制的慢性乙肝、丙肝病人,其肝脏功能还未能完全恢复正常或已恢复正常,抗病毒药物停用后可以给予适当的保肝药。

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急性乙肝,基本是自限性疾病,但可给予保肝药缓解症状。

重型肝炎,包括急性、亚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应用保肝药可能有缓解症状的作用。

慢性肝病,转氨酶明显升高,病因尚未明确,病人心理压力较大者,可选用保肝降酶药物。
作者: 亭亭如盖矣    时间: 2011-12-5 10:16

帮助移动到育儿版面




欢迎光临 肝胆相照论坛 (http://hbvhbv.info/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