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金
- 147 元
- 精华
- 0
- 帖子
- 117
- 注册时间
- 2011-9-26
- 最后登录
- 2016-8-13
|
53例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本文通过对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住院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分析血钠水平与腹水的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肝硬化腹水患者162例,其中合并低钠血症53例 ,分别比较低钠血症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腹水的治疗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6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低钠血症 53例,发生率为32.72%。腹水的治疗效果正常血钠组腹水治疗显效率为88.07%, 低钠血症组腹水治疗显效率为67.92%, 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血钠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B级所占的百分比为87.16%,C级所占的百分比为12.84%,低钠血症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B级所占的百分比为62.26%,C级所占的百分比为37.74%,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血钠组的死亡∕恶化率为6.42%,低钠血症组的死亡∕恶化率为22.6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1.肝硬化腹水患者容易合并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钠血症。2.过度利尿是最常见诱因。3.低钠血症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腹水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4. 适当补钠治疗有利于腹水的消退。
关 键 词 肝硬化; 腹水; 低钠血症
低钠血症是指血清钠浓度低于130 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280 mmol/L,可伴或不伴细胞外液容量的改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电解质紊乱,而低钠血症是肝硬化腹水患者电解质紊乱最常见类型,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肝硬化原发病所掩盖,随病情进展,血钠水平越低,预后越差,随着血钠水平的降低,患者腹水就越难消退。本文通过对肝硬化腹水患者住院常规治疗腹水的效果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资料的回顾分析,总结低钠血症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10月我院消化内科肝硬化腹水的患者162例,其中男97例,女65例,年龄27~82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108例,酒精性肝硬化37例,其他17例。
1.2诊断标准
肝硬化的诊断标准[1]根据 2000 年 9 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入选资料均符合此标准。
1.3方法
1.3.1监测指标
入选患者在入院24小时内完成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及血常规的化验检查,在病人及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完成诊断性腹穿、B超、CT及相关的化验检查。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3天后复查电解质,中重度低钠血症每日复查,2周后复查腹部B 超评价腹水的治疗效果。
1.3.2分组
根据血钠浓度测定结果分为2组,血钠正常组,低钠血症组,其中低钠血症组分为轻度低钠血症组,中重度低钠血症组。
1.3.3治疗
一般轻度低钠血症均无特殊处理,当血钠浓度低于127 mmol/L可适当静脉补充3%氯化钠。计算方法为补钠数=[142-实测血钠(mmol/L)]×体重×0.6(0.5)[男(女)]。补充方法一般先补计算量的1/3,以后再酌情补充1/3~1/2,对中度低钠血症起初不用高渗盐水,而对重度低钠血症可用高渗盐水,连用3~7天,将血钠纠正到127~130 mmol/L之间即可, 所有病例均常规给予保肝利尿营养治疗,合并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则对症治疗。
1.4腹水程度及治疗效果的判定[2]
腹水程度根据B超或CT报告腹水分布及深度径线值综合评估,轻度:腹水局限于肝肾隐窝或盆腔,腹水深度径线≤4.0cm;中度:腹水程度介于轻度与重度中间,腹水深度径线值5~7cm;重度:大量腹水分布弥漫肝前及腹腔,腹水深度径线值≥8.0cm 。2周后B超复查并判断疗效,显效:腹水消退或程度减退;无效:腹水无消减或程度升级。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率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常见诱因
大量利尿剂的应用29例(54.71%),长期无盐或低盐饮食21例(39.62%),恶心呕吐12例(22.64%),大量放腹水9例(16.98%),食少纳差2例(3.77%),腹泻7例(13.21%),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诱因16例(30.18%),其中过度利尿占54.71%最多见。
2.2血钠浓度与腹水程度及治疗效果的关系 见表1
表1 不同血钠浓度腹水程度及治疗效果的比较
血钠浓度 例数(n) 少-中量腹水(%) 大量腹水(%) 显效(%) 无效(%)
正常血钠 109 78(71.56) 31(28.44) 96(88.07) 13(11.93)
低钠血症 53 26(49.06) 27(50.94)△ 36(67.92)▲ 17(32.08)▲
轻度低钠 31 16(51.61) 15(48.39) 26(83.87) 5(16.13)
中重度低钠 22 10(45.45)★ 12(54.55)★ 10(45.45)☆ 12(54.55)☆
注:与正常血钠组比较 △χ2=7.86 △P<0.01 ▲χ2=9.59 ▲P<0.01
与轻度低钠血症组比较 ★χ2=0.20 ★P>0.05 ☆χ2=8.72 ☆P<0.01
2.3血钠浓度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见表3。
表3不同血钠浓度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比较
钠浓度 例数(n) A+B(%) C(%) 死亡∕恶化(%)
正常血钠 109 95(87.16) 14(12.84) 7(6.42)
低钠血症 53 33(62.26)△ 20(37.74)△ 12(22.64)▲
轻度低钠 31 19(61.29) 12(38.71) 2(6.45)
中重度低钠 22 14(63.64)★ 8(36.36)★ 10(45.45)☆
注:与正常血钠组比较 △χ2=13.32 △P<0.01 ▲χ2=9.06 ▲P<0.01
与轻度低钠血症组比较 ★χ2=0.03 ★P>0.05 ☆χ2=9.06 ☆P<0.01
3讨 论
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本资料显示其发生率为37.72%,与国外报道相符,其起病缓慢,轻者症状隐匿,重者可表现为精神失常、嗜睡、谵妄、抽搐、昏迷、休克等低钠性脑病表现,与肝性脑病极易混淆。目前认为肝硬化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原因[3]有:①钠摄入减少:低钠饮食或无钠饮食;②钠排出增加:肝硬化患者易发生呕吐或腹泻,加之长期大剂量应用利尿剂及排放腹水均可使钠丢失增加;③内分泌紊乱:早期肝硬化患者由于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水平的升高[4],主要表现为水潴留,体内总钠正常,即稀释性低钠血症。晚期肝硬化患者心钠素水平远高于醛固酮水平,使体内钠排出增加,形成真性低钠血症;④钠泵功能障碍:由于长期慢性肝功能减退,体内三磷酸腺苷(ATP) 合成减少,细胞膜钠泵活性下降,不能维持正常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细胞外钠流入胞内增加,血钠水平下降。⑤腹水中钠的积聚,可造成血钠相对减少。
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常见诱因 过度利尿、长期低钠饮食、恶心呕吐、大量放腹水、腹泻等,本组资料显示过度利尿是最常见的诱因,这与临床上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利尿剂用量偏大,治疗时间过长,忽略血钠,重视血钾有关。长期限钠饮食也是常见诱因,加之肝硬化腹水失代偿期患者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丢失胃肠液而失钠,导致低钠血症的发生。
低钠血症与腹水的治疗 本资料显示常规治疗腹水,正常血钠治疗的有效率是88.07%,无效率是11.93%,其中合并低钠血症组治疗的无效率32.08%,显著高于正常血钠组无效率,中重度低钠血症组的无效率54.55%,又显著高于轻度低钠血症组的无效率19.36%,提示低钠血症常合并难治性腹水,且腹水的治疗效果与血钠浓度密切相关,因为肝硬化腹水患者常规限钠,利尿治疗可影响电解质的平衡,导致低钠血症[5],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影响利尿效果,致腹水消失时间延长,其主要机理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利尿剂,如螺内酯、呋塞米等,主要是通过抑制钠的重吸收而发挥排钠利尿消除腹水的作用,即血浆钠是利尿剂发挥作用的靶离子,靶离子缺乏时利尿剂失去靶离子而利尿作用减弱,血浆钠越低,利尿作用就越弱[6]。心房利尿钠肽,具有强大的利尿利钠扩血管和降血压作用,同时对维持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正常肾功能有一定作用,而失代偿期肝硬肝化患者心房利尿钠肽水平增高,可抑制ADH的分泌及肾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使体内钠的排出增加,加重水潴留,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的发生,甚至形成顽固性腹水。
低钠血症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预后密切相关。本资料提示,正常血钠组死亡∕恶化发生率为6.42%,低钠血症组的死亡∕恶化发生率为22.64%,明显高于正常血钠组,而轻度低钠组死亡∕恶化发生率6.45%,中重度低钠组死亡∕恶化率45.45%明显增高,正常血钠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所占的百分比为12.84%,低钠血症组功能分级Child-PughC级所占的百分比为37.74%,正常血钠组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C级所占的百分比低于低钠血症组,由此可见低钠程度与肝功能病情分级及死亡率密切相关,中重度低钠血症死亡率高考虑与并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 、上消化道出血及继发感染有关,同时肝功能评分越高,死亡率越高 ,与本组观察结果基本一致。
通过对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总结,我们认为要提高对低钠血症的重视,对肝硬化腹水患者不宜盲目限钠,对中重度低钠血症患者要及时调整饮食,必要时补充氯化钠,合理使用利尿剂,减少低钠血症的诱发因素,有利于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