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乙肝交流 求指点。为他着急!
楼主: angelbaby123
go

求指点。为他着急!   [复制链接]

Rank: 4

现金
925 元 
精华
帖子
576 
注册时间
2011-8-11 
最后登录
2011-10-29 
11
发表于 2011-9-18 15:53 |只看该作者
是呀,人的免疫系统本来就很奇妙,平常心对待,谢谢
刚混论坛不久,希望各位战友多多指教
刚干扰不久,希望自己一切顺利
学习。。。

Rank: 1

现金
22 元 
精华
帖子
11 
注册时间
2011-9-17 
最后登录
2011-9-18 
12
发表于 2011-9-18 15:54 |只看该作者
回复 z3f 的帖子

保养好,提高免疫都没用么?

Rank: 1

现金
22 元 
精华
帖子
11 
注册时间
2011-9-17 
最后登录
2011-9-18 
13
发表于 2011-9-18 15:59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从大到小 的帖子

你本命年是24么?

Rank: 4

现金
925 元 
精华
帖子
576 
注册时间
2011-8-11 
最后登录
2011-10-29 
14
发表于 2011-9-18 16:12 |只看该作者
呵呵,刚好过了两轮,请多指教
刚混论坛不久,希望各位战友多多指教
刚干扰不久,希望自己一切顺利
学习。。。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22504 元 
精华
帖子
12352 
注册时间
2002-7-11 
最后登录
2024-2-2 

荣誉之星 电脑大牛 携手同心 幸福风车

15
发表于 2011-9-18 18:3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鱿鱼 于 2011-9-18 18:34 编辑

回复 angelbaby123 的帖子

    什么情况下免疫会被激活?——婴幼儿时期感染HBV一般都处于免疫耐受状态,病毒和机体和平共处,免疫系统并不攻击受病毒感染的肝细胞,故不发病;一般到25岁左右,机体免疫成熟(姑且这么说吧),这种耐受就被打破——机体免疫激活,免疫系统开始清除HBV病毒,攻击受病毒感染的肝细胞,从而导致肝细胞发炎或凋亡,导致转氨酶升高和肝脏炎症而发病。这个道理比较复杂,你可以看看置顶的基础知识帖子就明白了。
    如果免疫力提高了,免疫耐受就会被打破么?那这样的话。是不是就不能运动,不能提高免疫力了!——免疫有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之分,对HBV而言,是特异性免疫,因此仅仅提高非特异性免疫还不能打破对HBV的免疫耐受。就是说,运动等提高免疫力,并不会导致HBV发病。
    不能酗酒是因为酒伤肝。不能疲劳是为什么呢?——疲劳、长期熬夜、感冒等会导致转氨酶升高,肝功不正常,但如果仍然处于免疫耐受期,休息一段时间,转氨酶自然就会降下来(包括喝酒)。

发言仅供参考,俺不是医生。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38145 元 
精华
12 
帖子
21725 
注册时间
2008-1-10 
最后登录
2024-11-7 

优秀版主 版主勋章 携手同心

16
发表于 2011-9-18 19:5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3f 于 2011-9-18 19:59 编辑

拒绝疲劳,远离酒精!
适量运动,合理饮食!
保养好身体,增强抵抗力!
呵呵…
就是这样!
1、杰克船长精华帖集
2、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38145 元 
精华
12 
帖子
21725 
注册时间
2008-1-10 
最后登录
2024-11-7 

优秀版主 版主勋章 携手同心

17
发表于 2011-9-18 19:55 |只看该作者
回复 angelbaby123 的帖子

保养好身体,
对每个人都有好处!
但并不能避免掉不发病!
1、杰克船长精华帖集
2、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Rank: 1

现金
22 元 
精华
帖子
11 
注册时间
2011-9-17 
最后登录
2011-9-18 
18
发表于 2011-9-18 22:5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鱿鱼 的帖子

明白了。我又有问题了!
如果不是在婴幼儿期感染的。而是在成人的时候感染的(比如20岁左右),机体免疫也趋近于成熟吧?那这种情况什么时候才会发病呢?
是不是DNA越高。就说明特异性免疫越没有发现病毒。但是如果随着DNA降低的话,是不是特异性免疫发现病毒了,就会发生炎症啊?
说得太白话了。谢谢指点~

Rank: 1

现金
22 元 
精华
帖子
11 
注册时间
2011-9-17 
最后登录
2011-9-18 
19
发表于 2011-9-18 22:56 |只看该作者
回复 z3f 的帖子

说得好可怕啊。这样说大三阳就必定会发病了?曾经阅读过骆老的微博,他说在大三阳中,只有25%会发病。概率不是好大!不知道这个数据是不是安慰大家的啊!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22504 元 
精华
帖子
12352 
注册时间
2002-7-11 
最后登录
2024-2-2 

荣誉之星 电脑大牛 携手同心 幸福风车

20
发表于 2011-9-18 23:3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鱿鱼 于 2011-9-18 23:41 编辑
angelbaby123 发表于 2011-9-18 22:53
回复 鱿鱼 的帖子

明白了。我又有问题了!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更新版

  自然史

    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围生 (产) 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HBV者中,分别有90%和25%~30%将发展成慢性感染,而5岁以后感染者仅有5~10%发展为慢性感染[20](Ⅰ)。
    婴幼儿期HBV感染的自然史一般可人为地划分为4个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和再活动期[[21]。
    免疫耐受期:其特点是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 HBV DNA载量高 ( 常常 > 106 IU/mL,相当于107拷贝/mL),但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水平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异常并可维持数年甚至数十年[22],或轻度炎症坏死、无或仅有缓慢肝纤维化的进展。
    免疫清除期:表现为血清HBV DNA滴度 > 2000 IU/mL(相当于104拷贝/mL),伴有ALT持续或间歇升高,肝组织学中度或严重炎症坏死、肝纤维化可快速进展,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
    非活动或低 (非) 复制期:表现为HBeAg阴性、抗-HBe阳性,HBV DNA持续低于2000 IU/mL(相当于104拷贝/mL)或检测不出 (PCR法)、ALT水平正常,肝组织学无炎症或仅有轻度炎症;这是HBV感染获得免疫控制的结果,大部分此期患者发生肝硬化和HCC的风险大大减少,在一些持续HBV DNA转阴数年的患者,自发性HBsAg血清学转换率为1~3%/年。
    再活动期:部分处于非活动期的患者可能出现1次或数次的肝炎发作,多数表现为HBeAg阴性、抗-HBe阳性(部分是由于前C区与/或BCP变异所导致HBeAg表达水平低下或不表达),但仍有HBV DNA活动性复制、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成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23],这些患者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失代偿肝硬化和HCC;也有部分患者可出現自发性HBsAg消失(伴或不伴抗-HBs)和HBV DNA降低或检测不到,因而预后常良好。少部分此期患者可回复到HBeAg阳性的状态(特别是在免疫抑制状态如接受化疗时)。
    并不是所有感染HBV者都经过以上四个期。新生儿时期感染HBV,仅少数(约5%)可自发清除HBV,而多数有较长的免疫耐期,然后进入免疫清除期。但青少年和成年时期感染HBV,多无免疫耐受期,而直接进入免疫清除期,他们中的大部分可自发清除HBV(约90%~95%),少数(约5%~10%)发展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主要出现在免疫清除期,年发生率约为2%~15%,其中年龄小于40岁、ALT升高以及感染HBV基因A型和B型者发生率较高[21, 24]。HBeAg血清学转换后每年大约有0.5%~1.0%发生HBsAg清除[25]。
    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硬化发生率与感染状态有关。免疫耐受期患者只有很轻或没有肝纤维化进展,而免疫清除期是肝硬化的高发时期。肝硬化的累积发生率与持续高病毒载量呈正相关,HBV DNA是独立于HBeAg和ALT以外能够独立预测肝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生肝硬化的高危因素还包括嗜酒、合并HCV、HDV或HIV感染等[26-28](I)。
    非肝硬化的患者较少发生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肝硬化患者中其年发生率为3%~6%[29-31]。HBeAg阳性和/或HBV DNA > 2,000 IU/mL(相当于104拷贝/mL)是肝硬化和HCC发生的显著危险因素[8, 32-35]。大样本研究显示,年龄大、男性、ALT水平高也是肝硬化和HCC发生的危险因素[25, 33]。HCC家族史也是相关因素,但在同样的遗传背景下,HBV病毒载量更为重要[36]

发言仅供参考,俺不是医生。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13 08:18 , Processed in 0.013937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