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标题:
最后再劝股民认清形势,立即清仓!
[打印本页]
作者:
与庄共舞
时间:
2011-6-14 13:50
标题:
最后再劝股民认清形势,立即清仓!
作者:zxl1968
消息1:
A股现金流告急 多家公司拉响警报
默认分类 2011-06-13 10:58:59 阅读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福布斯中文网日前发表文章,题为《中国富人席卷上万亿热钱外逃》,作者:章家敦。摘编如下:
中国的富有人群正在把钱转移出自己的国家——主要是在不安全感的驱动下。其中许多人甚至正着手准备移民。
据一份最新调查称,中国约60%的“高净值人士”——即那些拥有1,000万人民币以上可投资资产的人士——不是在考虑投资移民,就是已经快完成移民手续了。这份调查由中国招商银行和贝恩咨询公司联合进行;调查结果还显示,那些拥有1亿元人民币可投资资产的人群中,有27%已经完成移民,47%正在考虑离开祖国
消息2:
1068家公司现金流似乎比2008年更危险。
它们的资金链在接连发出可怕讯号。
行业出现在:地产、银行、化工、机械设备和建筑建材。它们的预期在消失。
现金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是否拥有正常的现金流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现金流状况难言乐观。
从1季度的数据看,目前剔除金融行业A股上市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仅268亿元,甚至低于金融危机时的2008年时单季度数据。
这一数值已经与2003年1季度的水平接近,但是2003年是上市公司数量明显少于现在。如果再剔除“两桶油”——中石油、中石化,整个A股上市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则为负数。
在剔除金融行业的22个申万一级行业中,共有11个行业现金流为负,机械设备、房地产、建筑建材、交运设备、商业贸易、纺织服装以及医药生物等行业的现金流都出现紧张状况,其中机械设备、房地产现金流情况最差,均低于-400亿。
仔细分析会发现,各行业中现金流出现问题的大多集中在中游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大多集中在上(敏感词)业。上游企业掌握着资源,资源品的涨价,让企业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而终端的消费品,大多可以按需调配生产,相对来说有较高的灵活性。
所以,我们这次把着眼点放在饱受现金流折磨的房地产、银行、机械设备、化工、建筑建材这五大行业。同时,剔除了ST股以及缺失2009年一季度现金流数据的公司。
我们的核心指标是一季度的现金流量表,尤其以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等指标为中心。同时,还进一步综合反映现金质量的分析指标,如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现金流量净增加额等。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最后选出20家现金流明显恶化的公司,由这20家公司,可以延伸到1068家现金流滑落的上市公司。这事关你的切身利益,你没理由不密切关注。
------------------------------------
现金流告急:A股存量资金12个月首度外流 银行板块估值历史底部能否扛住
消息3:
6月10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一周的短期利率异动51个基点,升至4.61%。实际上,6月7号以来,上海银行间各期拆借利率在上演车轮战。7日,隔夜拆借利率上行50BP,8日再接再厉冲高68BP,9日,一周利率上行40BP。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端午节,3个月shibor债5月底来连续下跌,然而,目前shibor各期利率均创或重返两个月新高。
资金面的紧张已经严重波及银行,似乎流动性过剩一夜之间蒸发了。但这不能解释“东方不败”银行股(观察金融指数)为何颓之又颓,估值失效的原因。
消息4:
6月10日当日公布的另两组数据,才让我们清楚的看见了其实中国的流动性问题一直都是一个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而银行作为流动性漩涡的中心,实际上没有自我估值的主导权。
海关数据显示,前5月出口增长25.5%,低于去年前5月33%,而进口增幅29%,只有去年58%增幅的一半,若考虑大宗商品涨价因素,则进口增幅更小,如原油是进口占比最大品种,量增11%而金额却增46%。致前5月顺差降35%。
而值得注意的是,前5月进口汽车增22%。同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5月汽车产销分别同比下降4.89%和3.98%。
这清楚地显示了中国经济的格调是“投资拉动+奢侈消费”——这当然也成为投资的两个逻辑。也清楚显示了流动性格局是“有的旱死,有的涝死”:制造业随着全球经济的衰退,垄断资源央企(如中石化)和贵族群体关起来的现金流依旧旺盛,外汇占款继续增加。
消息5:
以上资金湖中溜出去的钱,主要都注入了资产市场,比如房地产、大宗商品、股权投资,因此中国的流动性过剩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资产价格体系,在实体经济领域(尤其制造业),我们下面的分析将证明,何尝过剩呢?
然而长期以来“缩量不加价”(重准备金和公开市场操作,轻利率)的货币调控方式,对资产价格体系来说只是隔靴搔痒,甚至从结果上加剧流动性的失衡。资产价格依然约束不力,甚至有些信马由缰,而实业资金的紧缩已经摆上台面。
这种方式最重要的合理性来自于对冲巨额外汇占款,和保护县域经济的投资竞争力(这的确是中国高速发展的核动力)。遗憾的是,这两个逻辑目前亦面临严重的考验,中短期人民币的升值从根本上已无法避免,而地方融资平台的恶化,正成为一个全社会问题。
地方融资平台恶化对银行净资产到底形成多少蚕食,目前尚不能很好地测算。但公开数据计算,2010年底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应在10-14万亿之间。平台融资经过2008年和2009年的快速扩张,在2012-2014年将为偿还高峰期。种种迹象表明,从今年开始将着手清理。
实际上,还有一种令人吃惊的计算。另外加上铁路债2万亿,国债7.8万亿,地方发债近1万亿,累计已经超过GDP50%。毫无疑问,地方投资驱动模式对银行杠杆的扩大化,超乎我们的想象。
若单纯投资规划,今年很可能是史上最浓墨重彩,最畸形的一年,这来源于保障房的跃进。今年保障房规划即达到1000万套(当然面积稍小),地方普遍完成开工30%,即已达到“电荒”地步,若按照住建部要求11月底前须全面开工,则四季度势必再度过热。
最重要的是,这需要一个前提,约2万亿的钱从何来?这些因素均系于货币政策,交织于银行。但目前的货币手段已经投鼠忌器。银行的命运实际上掌握在对资产隐患的非常规处理之上,即地方债务平台上的黑洞,国家将以何种方式消化,即再给金融体系补一块疤。
此计未出,信贷无可宽松,投资无法提速,银行的历史估值底部就存在被打穿的可能,这是行情的中枢逻辑。
消息6
:骗子在骗股民进入!历次重要底部的数据特征 A股已到建仓时?
2011年06月12日 09:13廖建强中国证券报 根据中证指数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2日收盘,沪深300静态市盈率为14.89倍,沪市平均市盈率为16.12倍,这个数据已经接近上证指数08年998点时的15.87倍,16.12倍是个什么概念?在A股历史的5次大底里,出现过最低的平均市盈率是12倍左右,那是1994年7月18日,历史仅此一次,其余的4个底部里,有3次底部的市盈率均在15倍左右,分别是92年15倍、05年15.87倍,08年14.24倍,只有1996年那次大底是在19倍左右。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目前A股的估值已经处于历史的最底部。历次重要底部的数据特征 A股已到建仓时?
用加权平均动态市盈率自欺欺人!!!几个巨大的银行股家伙是那个中石油中石化等酒吧加权平均动态市盈率极大摊低了!!!但是简单算术动态平均市盈率深圳1200只股票在平均53以上,价格在12元以上。。。都是历史上大顶部的数据!!!
(大家看,它以疑问的手法,貌似公平,其实就是贩卖一个让股民接盘的货色!)
分析1:
就远期而言,随着人口逐渐形成4-2-1代际结构,将来祖父母、外祖父母、爸妈(因离婚率提高还有继父母)都给下一代留房,最终房价崩溃。巧的是,某地外来人口有个理论:城里人只顾买房,咱买不起就多生,将来你的房子都是俺孩子的。群众也是经济学家。1963-1970年人口的一个高峰时的婴儿,现在40-50了!我们这批人的父母和我们一般拥有单位分配的房子!再加上孩子结婚拥有的一套高价房10年后一家人就有3-5套房!还不考虑买房子等升值的!在这十年,房地产的需求就会停滞!农村城镇化也盖了过剩的房子,就是一个房子就会把房地产股票和银行拖死!不要说产业链里的钢铁了!依我看3年不看股票都是可以的,最远10年不看!
分析2
:就近期而言,
现在谈底还太早太早!大盘已经在2700附近晃悠太久,结果除了场内资金自娱自乐之外,场外资金根本不予理睬,历史上哪有这样的底部,便宜货一直放在那里等你去买,换句话说主力白送钱都没人要,天下哪里有这样的好事?有的只可能是钓饵,等你一伸手就进圈套.在基本面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在趋势向下的大前提下,A股不是跌得太多,恰恰相反,近期表现得实在是太抗跌了,这是极不正常的事.因为现在平均股价还与6124相当,题材垃圾仍然高高在上,而中报地雷即将遍地开花.说现在是底部的都是黑嘴忽悠.A股的崩溃式下跌根本还没有开始,相信很快就会到来!!!
大家再看王八蛋把这也当利好---超预期数据释放两大信号 紧缩政策或将趋于谨慎2011年06月14日 00:24李波中国证券报 它的材料没有问题鉴
于国内外经济增速均出现下行迹象,超预期的5月份信贷数据释放出两大信号——经济回落和流动性紧张。鉴于经济下行趋势不断被数据确认,市场对于经济“硬着陆”的担忧应时而生。5月货币供应量和新增贷款超预期回落,显示经济增速放缓、流动性紧张。在国内通胀高企、下半年输入型通胀压力不容乐观的背景下,央行仍有加息可能。但是它的结论具有欺骗性:东方证券魏颖捷认为,虽然通胀压力短期仍居高不下,不排除进一步上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但紧缩政策在接近调控目标的前提下继续收紧的力度已十分有限。倘若6月信贷等货币数据进一步下滑,市场对于流动性紧缩的担忧可能出现拐点,央行在公开市场连续4周净投放或许就是一个积极信号。
马上接着补充材料分析,时间紧迫:一句话股民认清形势,立即清仓!
欢迎光临 肝胆相照论坛 (http://hbvhbv.info/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