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有声有色 粤语歌坛还有春天吗
楼主: freehuang
go

粤语歌坛还有春天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8428 元 
精华
帖子
3456 
注册时间
2010-7-20 
最后登录
2012-4-29 

有声有色 东北版 金嗓子

11
发表于 2011-3-4 10:4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reehuang 于 2011-3-4 10:49 编辑






不再说永远-陈辉权
词:梁天山 曲:陈辉权
童年那快乐 没有牵挂
赤脚淌着河水夕照下
船儿泊岸了 牵着你归去
无仇无泪洋溢在脸上
然而这快乐 就要失去
那个雨后黄昏没说话
船儿靠岸了握着你的手
不想讲再会 难禁泪流下
一些好日子 一直在怀念
天真的笑声 梦里现
也许天涯重逢难料是否早已有变化
心情何须有聚有散欺骗你与我
记不起从何时人便学懂不再说永远
害怕只得一些遗憾
童年那快乐 没有牵挂
赤脚淌着河水夕照下
船儿泊岸了 牵着你归去
无仇无泪洋溢在脸上
一些好日子 一直在怀念
天真的笑声 梦里现
也许天涯重逢难料是否早已有变化
心情何须有聚有散欺骗你与我
记不起从何时人便学懂不再说永远
害怕只得一些遗憾
一些好日子 一直在怀念
天真的笑声 梦里现
也许天涯重逢难料是否早已有变化
心情何须有聚有散欺骗你与我
记不起从何时人便学懂不再说永远
害怕只得一些遗憾
也许天涯重逢难料是否早已有变化
心情何须有聚有散欺骗你与我
记不起从何时人便学懂不再说永远
害怕只得一些遗憾
也许天涯重逢难料是否早已有变化
心情何须有聚有散欺骗你与我
记不起从何时人便学懂不再说永远
害怕只得一些遗憾





“  八百里洞庭水干涸,
  
 五千年华夏共一哭。”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8428 元 
精华
帖子
3456 
注册时间
2010-7-20 
最后登录
2012-4-29 

有声有色 东北版 金嗓子

12
发表于 2011-3-4 10:57 |只看该作者
yolanda67 发表于 2011-3-4 10:37
好久不听粤语歌了。呵呵

“  八百里洞庭水干涸,
  
 五千年华夏共一哭。”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8428 元 
精华
帖子
3456 
注册时间
2010-7-20 
最后登录
2012-4-29 

有声有色 东北版 金嗓子

13
发表于 2011-3-4 11:0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reehuang 于 2011-3-4 11:04 编辑

【信息时报】广州本土粤语填词人:粤语歌正在被市场抛弃(百度贴吧转载)
   粤语流行曲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香港,但确切的源头仍然莫衷一是,有着不同的说法。只有初期的粤语流行曲脱胎自粤曲中的小曲是不争的事实。小曲是传统粤剧的过场谱子,除原有的广东谱子外,大量套用易于上口及流行的国语时代曲、欧西流行曲以至外省民歌,填上粤 语曲词,以粤曲的唱腔及配乐出现。1980年以后,大量的香港粤语歌曲涌入广州,并从广州蔓延到了全国,乃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内地乡村路口的卡拉OK里,北方人会用怪诞的粤语唱歌。

     如今,令人耳熟能详的粤语歌已经越来越少,2010年年初,张学友与环球唱片推出了粤语流行音乐史上第一张爵士乐唱片《Private Corner》,希望打破现行模式下粤语流行音乐的单一性,但相比于当下的多元化娱乐市场,对于粤语流行歌曲的挽救无异于杯水车薪。然而,粤语歌词的雅致和韵律却依然保持了当前商业社会中少有的诗意。在广州流行音乐发展的30年间,产生了大量默默工作的幕后人员,其中粤语歌曲填词人是一种需要坚持和忍受寂寞的职业。

    梁天山:每个时期填词都有它独特的语汇


     谈到粤语歌的填词,广州的填词人梁天山就显得非常自信,他表示:歌曲的词曲创作,粤语歌和国语歌有很不一样的地方。国语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没有入声字;而粤语九声,其中三个入声,实际六个调。所以,旋律对于粤语歌词的运用的限制大了很多,一不小心就会倒字,极其难听。而国语虽然也要避免倒字,但限制就少了许多。

     国语歌可以因曲填词,也可以因词谱曲,粤语歌就多数要填词,或者词曲一起出来。如果因词谱曲的话,第一是很容易普成千篇一律的广东小调,第二是普了第一段词唱第二段词的时候会别扭,那是因为音调对不上而形成倒字。所以粤语歌一般都是先有曲,后填词的。


“  八百里洞庭水干涸,
  
 五千年华夏共一哭。”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8428 元 
精华
帖子
3456 
注册时间
2010-7-20 
最后登录
2012-4-29 

有声有色 东北版 金嗓子

14
发表于 2011-3-4 11:02 |只看该作者
3楼

     梁天山是广州最早的粤语原创流行乐队“丰收音乐合作社”的创始人之一。和大多数那个时代的人一样,他受香港的流行音乐影响非常大。80年代初,广州可以看到香港的电视剧,听到罗文的《小李飞刀》、关正杰《两忘烟水里》、《万水千山纵横》这些脍炙人口的电视剧主题曲插曲。其后就到谭咏麟、张国荣及其后来的太极、达明、BEYOND这几支乐队。

     当时的主流电台播的都是《歌唱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一类的歌,听到香港的粤语歌之后,梁天山才明白:哦,原来平常说的粤语也是可以用来唱歌的。

     后来读中学的时候他买了个红棉木吉他,和同学一起跟音乐老师课外学,顺便也学了一下小提琴。然后到了大学,就和同学组了一支乐队,玩些港台流行歌。由于弹过吉他,而在乐队里已经有吉他手了,他就改弹贝斯。毕业了,业余有时间就到歌厅里炒更。玩着玩着就觉得不满足了,想试试自己写些东西来玩玩。于是就跟队友陈辉权一起,一个作曲一个填词,写了两首歌。但是他们那时是对编曲录音一窍不通的,却碰巧梁天山所在的单位有一位客户跟广东乐坛的前辈王文光老师相熟,就把他们介绍给了王老师,王老师就给他们做音乐制作。后来,王文光老师又带着他们给其他歌手组合监棚。这个经历,让他们学习到了音乐制作最重要的东西。

     两年后,他们的作品《不再说永远》获得南宁电台颁发的“中国十大原创流行音乐奖”,在颁奖礼上得到了毛宁、杨钰莹的监制陈珞的垂青,为他的歌手陈妃平向梁天山邀歌,于是梁就转向从事音乐的幕后工作了。
“  八百里洞庭水干涸,
  
 五千年华夏共一哭。”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8428 元 
精华
帖子
3456 
注册时间
2010-7-20 
最后登录
2012-4-29 

有声有色 东北版 金嗓子

15
发表于 2011-3-4 11:03 |只看该作者
    当年开始组乐队时他们都在顺德,相对于广州是乡镇,于是他们就给这支乐队起了一个很土的名字——“丰收音乐合作社”。

     这名字源自70年代人们常抽的一种丰收牌香烟,那时人们会一边抽一边说,“昂鸠鸠食丰收”,这就引申出一种自嘲,说自己这帮搞音乐的都是傻的——放着待遇不错的工作不干,去搞这些浪荡飘忽的事。
     进入新世纪后,广州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幕后的梁天山开始着手创作一些回忆的作品,希望能留住一些记忆里的东西,同时广州本土文化也在他的词作中得以体现。


     “抱歉令你 如此痛悲

     未同偕白首 没有选择余地

     恕我别去 让爱与痛都烧去

     再造宇宙 新的世纪

     如你有日见 黄花满天

     是长存浩气 护荫天下情人

     来看我暂借 这烈焰猛火

     涅盘来证得 未埋没真理”


     看到这段歌词,生于70年代的人立刻就会想到语文课本里的《与妻书》。这段歌词出自梁天山的《不死鸟》。在他孩提时代,外公牵他的手上幼儿园路过黄花岗突然念道:“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随后给他讲了林觉民的故事。几十年后有一天陈辉权给他听一首小样,说是新写的,让他看看写什么内容好。他听到编曲后就想到了这题材,觉得音乐的氛围很合适。于是就以凤凰涅盘象征林觉民写出了这一首歌。《不死鸟》运用了迷幻Trip-Hop电子音乐与极具象征意义的歌词,成为一首新派“革命歌曲”。

     对于如今的粤语歌词的填写,梁天山有一些心得。从写作的方式来说也有了一些变化,过去的粤语歌词比较直白地宣泄感情,情景并不那么交融,写景只是为言情作铺垫,而感情的描写较为共性。而当下的歌词则情景交融,所取用的景物象征意义更强,表达感情更精细和个人化,也有比较多的反思。从写作手法来说,过去黎彼得、黄霑那种中国风现在已少人用了,现在更注重具体细节的描写,意象也比以前丰富了许多。话语的方式也不一样。虽然说的都是同一件事,但每个时期都有它独特的语汇。
“  八百里洞庭水干涸,
  
 五千年华夏共一哭。”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8428 元 
精华
帖子
3456 
注册时间
2010-7-20 
最后登录
2012-4-29 

有声有色 东北版 金嗓子

16
发表于 2011-3-4 11:06 |只看该作者
国语歌词创作所受的限制比较小,填粤语歌词要顾及的东西比国语歌词多很多。虽然如此,有时候会觉得填粤语歌词会好玩一些。虽然都是中文,但国语和粤语的语感是非常不一样的,有些香港的名词人就写不好国语词。粤语填词有两种情况比较痛苦,一是要“瞓身”,要写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要将全副感情投入去,那种剖析的过程是相当痛苦的,过后会有虚脱感;二是当你把自己满意的作品给人的时候遇人不淑,他不是不要你的东西,而是要你按他的意思改一遍,这也相当痛苦。

     对于当下的广州本土粤语乐坛,梁天山认为粤语歌手群体还是太单薄、弱小了。生存空间不足导致很多都以唱国语歌为主,带一点粤语歌,甚至是以做别的事情来养唱歌。陈辉权、张曼莉、东山少爷、林颐、胡芳芳,这些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唱粤语歌的歌手都是值得敬佩的。
“  八百里洞庭水干涸,
  
 五千年华夏共一哭。”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8428 元 
精华
帖子
3456 
注册时间
2010-7-20 
最后登录
2012-4-29 

有声有色 东北版 金嗓子

17
发表于 2011-3-4 11:07 |只看该作者
广州本土填词人梁天山、维谷、三本目、双喜明
维谷:林夕的歌词伴我长大

     广州老男孩维谷自称是一个忧郁的人,《桌面游戏》这首词是在一个下着小雨的晚上,在他自己的房间里头脑极度清醒的情况下写成的。这首歌曲并不是着眼在游戏的花款上,而是借桌面游戏这种当下玩意来比喻爱情其实也像一场桌面游戏,彼此在过程中开心快乐过就足够,完场后各走各路十分正常,意念有点受林夕的“富士山理论”所感染。

     他自己对这首歌词颇为满意,想写的都写到了,而演绎此歌的DJ歌手杨斌在之前和他合作了几首慢板情歌,他的演唱从苍白到渐见颜色,可见下了一番功夫,最近还染指歌曲创作。两人立刻为这首歌曲夜赴茶餐厅交流研究。这首作品下来商讨数番,更改多次,二人照样乐此不疲。

     1994年维谷加入市二宫的歌队,当年15岁。当时在歌队的带领者周伟明的推动下,一众喜欢唱歌的业余爱好者每逢周末便聚拢在市二宫的一个小剧场里为街坊们表演,乐也融融,氛围纯朴,维谷当时最擅长唱的是李克勤和张学友的歌。而市二宫这一个摇篮也造就了后来如阮星航、林颐、张曼莉等本土主持,是一个最早给予他们发挥的舞台。

     广东流行音乐在90年代末期显得失魂落魄,因为许多的广东歌手北上发展,离开这片孕育他们的土地,留下来而有名气的好像不多,反而有一些幕后的音乐人留了下来,陈辉权和梁天山是死磕到底的两位,特别是对粤语歌曲的创作,十年如一日注入热诚和真挚,这是在如今每每制作与推出都是国语歌的广东音乐圈里十分难能可贵的一份坚持。

     广州的粤语流行音乐,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如陈汝佳、王建业、汤莉、廖百威、李达成、麦子杰等歌手的涌现,港粤两派流行音乐的形成,给广州市民在粤语歌曲的享受或追捧上多了一种选择,广州人不再是一味地听香港的流行歌曲,有了自己的歌手与自己的歌。上世纪80、90年代网络还未风行,大众的娱乐不多,听歌成为了广州人的生活美点。后来网络普及,千奇百怪的娱乐增多,卡带CD的衰落,广州的粤语流行音乐始终不如香港那般根基稳固,结构完整,历史悠长,就算听歌,新生代的青少年都乐意成为香港流行音乐的痴迷者,眼下广州已没有所谓粤语流行音乐,于这里出产的流行音乐或流行歌手无论包装、旋律、风格、唱腔各样都学习香港(或台湾),而香港又受业于欧美,能给予广州市民影响的始终只有香港的粤语流行音乐(其实不只在音乐方面,电视电影甚至广告亦然),但能感动他们的或许不再是音乐,而是一击即中的歌词。维谷称自己被很多歌词打动过,整个成长过程林夕的歌词对他的灌溉与启发最深,扶持着他长大。

     上世纪1996年维谷十七岁,其时CD唱片在本市方兴未艾,于岗顶的某间唱片店他首次听亨德尔的短歌《让我痛哭吧》感动得流泪,尘世竟有这般优雅的伤感,然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对古典音乐沉迷。直到现在,古典与爵士两款音乐成为他精神上的伴侣及支撑。他依旧钟情听唱片,不喜欢MP3。

     维谷个人创作渗入广州本土元素甚少,不是他不热爱这座城市,却是因为他对这座城市爱护和尊重才不愿鲁莽动笔堆砌一些虚情伪感,最近为马骏杰写的《老舍》,是他对旧城改造和广州本土文化失落的发泄与凭吊,里面没有投诉,只是一种无奈和伤感。

     《老舍》的曲子里以大提琴穿插来营造伤感,丰富体贴的弦乐编写可见极为用心。维谷十分感动,然后花了三晚的时间写成了《老舍》这首词。用上著名作家老舍之名,除了是境况上的恰巧,另外老舍先生有一篇叫《春来忆广州》的文章写道:“一看到屋中那些半病的花草,我就立刻想起美丽的广州来。去年春节后,我不是到广州住了一个月吗?哎呀,真是了不起的好地方!人极热情,花似乎也热情!大街小巷,院里墙头,百花齐放,欢迎客人,真是交友看花在广州啊!”看过老舍和广州的情感,现在他也正好写写“老舍”和广州的情感。
“  八百里洞庭水干涸,
  
 五千年华夏共一哭。”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8428 元 
精华
帖子
3456 
注册时间
2010-7-20 
最后登录
2012-4-29 

有声有色 东北版 金嗓子

18
发表于 2011-3-4 11:08 |只看该作者
双喜明:没有必要为写歌而写歌


     实际上真正忧郁的人是双喜明,他的眼神、谈吐都充满了忧郁,更为神秘的是他的身份,他是一个不愿意透露自己太多的人,他的外形充满了广州特征。然而他的歌词感性安静,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

     “在我手   画戒指   学戏里讲我愿意

     才六岁   还没有   明白爱真正定义

     只不过   那一次   天真活泼贪得意

     顽皮得逼我跟你勾手指

     闷透的   漫画书   就似散失了伴侣

     期望会   原谅我   离别了所有玩具

     赶功课   记短句   只想名校能录取

     床头灯普照苦涩的生趣”


     这段生动的歌词描述了作词者的童年,他回忆道:那时玩具基本上需要家人或自己亲自动手做;很少见外地同胞,人们都是纯朴的,“治安”“早恋”……是后来才稔熟的。

     双喜明认为没有必要为写歌而写歌,所谓的创作冲动都源自生活中某些细节与任性思维发生的化学效果。很小的时候就听到过“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在往后的验证过程中非常“认同”,“无奈”是可以接纳甚至值得亲吻的!

     和维谷一样,双喜明曾经也是市二宫的“签约歌手”,他表示那段记忆为他留下了一串依然纯真的名字和一些值得尊重的人。许冠杰的《不必要的悲哀》一直伴随了他很久,让他感到平衡。他认为即使对于广州市民来说,粤语歌曲已经可有可无,这是一种悲观的看法,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市民们真的需要粤语歌,为什么唱粤语歌的人会越来越少呢?很多粤语歌曲明明是流行歌曲为什么逐渐转入地下呢?是不是市场正在逐渐抛弃粤语歌曲。
“  八百里洞庭水干涸,
  
 五千年华夏共一哭。”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8428 元 
精华
帖子
3456 
注册时间
2010-7-20 
最后登录
2012-4-29 

有声有色 东北版 金嗓子

19
发表于 2011-3-4 11:08 |只看该作者
    80后填词人三本目认为自己曾经是“业余兴趣喜欢帮旋律填上文字的笨蛋”,因为卖不出去,收不到钱。填词人,应该是能够依靠填词生活下去的人,也就是填词之后能卖出去能收到钱的人。

     三本目认为填词人是件很见功力的事情,代表了某种尊严。如今许多人在网络上翻唱了几首歌,就以为自己出道了,是歌手了。同理,许多人随便拿个旋律填几个字也就顺理成章是填词人了。所以他的客户经常会说:“我自己都会填词啦,不如你别收我钱啦?”

     在三本目的认知范围内,广州80后的填词人应该不会超过5个吧。和70后比较,70后是情怀,80后是怀情。他认为粤语式微是粤语确实没落,老歌的歌词,旋律,演唱,都不是现在的新人能够相提并论的。虽然现在新歌的编曲,混录是比过去好得多了。只是一首歌的核心内容不应该是编曲和混录,而是用歌词为血,旋律为肉,能用灵魂去演唱的话就叫做有血有肉。现在相当一部分新人唱的比较抽象,乃至于“血肉模糊”了。

     作为填词人,三本目坚持写粤语歌,同时绝不太过于执着或标榜本土地名啊俚语啊之类的作品,而是寻找独特的题材或者视点去写。

     例如三本目的《为何不要墨尔本的翡翠》写道:

     “没有默许

     独自躲于黑暗角落里寄居

     没有然后

     求相对

     可惜最后得到这废墟

     未说下去

     越是苦心的爱

     越注定最终死去

     越是不肯相信

     越被孤单占据”

     如今,像三本目这样的青年粤语填词人越来越少了,粤语歌曲更新也越来越少,即使有更新也逐渐从地面转入地下,淹没在浩瀚的商业歌曲的潮水之中。三本目称:“越是苦心的爱,越注定最终死去;越是不肯相信,越被孤单占据。”其实是他内心中广州粤语流行歌曲的真实写照。



“  八百里洞庭水干涸,
  
 五千年华夏共一哭。”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8428 元 
精华
帖子
3456 
注册时间
2010-7-20 
最后登录
2012-4-29 

有声有色 东北版 金嗓子

20
发表于 2011-3-4 11:09 |只看该作者
七嘴八舌:

     罗文杰(老广州):在80、90年代,听流行音乐是很多人的爱好,是一种需要。当时骑了一辆山地车,带着京华牌的随身听,上班和下班把一盘磁带各听一遍。在过去是外地人学唱粤语歌,但现在粤语歌手都要唱国语歌曲了。大多数广州人并不在意这些,歌曲只要好听就好,至于是粤语还是国语,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因为反正都可以听得懂。

   

     安杰(外省人):一直都很想学广州话。粤语歌就算了,其实现在听歌的时间都很少,也觉得很少被被某一首歌曲打动了。

   

     陈灵(广州80后):非常有必要坚持听粤语歌,唱粤语歌,粤语歌是一种已经非常具有特色的音乐了。


     相关链接:

     香港粤语歌曲历史年表

     1950年代:

     从粤剧滋生出纯演唱的粤曲歌坛,将全出粤剧化整为零,在民间流传,一般歌坛附设在茶楼之内,供人品茶听曲,消费尚算普及,平民可以负担,在五十年代初期,十分兴旺。

     1960年代:

     粤语流行音乐只是粤语电影的附属品,未能独当一面成为艺人发展的事业。

     1970年代:

     港产电视剧在1970年代开始的流行,为粤语流行曲注入强大动力。电视剧的主题曲不少都能成为流行一时的经典。许冠杰主唱的《铁塔凌云》可以说是近代粤语流行曲的滥觞。

     1980年代:

     不仅是粤语流行曲百花齐放的日子,亦是香港乐坛的全盛时期,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的人纵然不谙粤语,亦会听粤语流行曲,甚至跟着唱。

     1990年代:

     张学友、刘德华、黎明和郭富城被传媒封为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支配香港乐坛,并垄断四大电子传媒音乐颁奖典礼的奖项。

     2000年代:

     1990年代的香港歌手渐渐淡出歌唱演出。部份转而发展电影甚或尝试音乐剧等演出。亦有部份1970年代、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期的歌手高姿态复出,如许冠杰、徐小凤、甄妮、谭咏麟等。

     另一方面,音乐界亦有几位知名歌手及音乐人因各种原因逝世,包括张国荣、梅艳芳、罗文、黄    和林振强,对香港粤语流行音乐影响甚大。
“  八百里洞庭水干涸,
  
 五千年华夏共一哭。”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24 15:17 , Processed in 0.01643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