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金
- 6172 元
- 精华
- 11
- 帖子
- 3098
- 注册时间
- 2008-7-21
- 最后登录
- 2016-1-20
|
2楼
发表于 2008-12-11 09:32
4 微量元素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微量元素在体内含量虽少,但它们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却起着广泛而重要的作用。机体内的微量元素不仅与新陈代谢和繁殖机能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且还与免疫机能有关。现已知道,几种微量元素对机体的免疫机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它们包括锌、硒、铁。
4.1 锌与免疫
近年来,锌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已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锌是胸腺内分泌生物活性所必需的元素,机体中有100多种金属酶需锌的存在才能发挥其生物活性。锌缺乏引起的免疫机能低下包括:淋巴器官萎缩和皮质区T淋巴细胞稀少,胸腺素水平降低;T细胞功能障碍和巨噬细胞功能异常;巨噬细胞杀菌能力受损;B细胞本身功能影响不大,但由于缺乏T细胞的辅助而不能产生足够的特异性抗体;淋巴细胞凋亡增多,淋巴细胞对丝裂原增殖反应的损害和NKCA活性降低;皮肤迟发型过敏反应降低[10]。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在多种疾病中锌能够提高免疫机能,例如,补锌能够缩短感冒的病程并能减轻感冒的症状;在幼儿调查中,补锌可缩短腹泻、肺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程和降低其发生率[11]。应注意的是锌过量也可导致T细胞和吞噬细胞功能异常。
4.2 硒与免疫
硒是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还原酶的辅助因子,它对细胞保持氧化还原的平衡和清除活性氧起重要作用,硒的缺乏可以影响免疫系统的各个方面[12]。食物中补充适当剂量的硒,能增强抗体对抗原的应答反应,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使参与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数目增多,从而增强了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硒还能提高NK细胞对肿瘤的杀伤力。在许多啮齿类的实验中已证明,增加硒的摄入量,能预防实验动物癌症的发生。硫氧化还原蛋白(TRX)是一种含硒蛋白,它能够影响许多种关键酶的氧化还原调节过程、转录因子和受体,包括糖皮质激素受体、激活蛋白-1(AP-1)和NF-KB。硒缺乏不仅使机体免疫机能低下,增加对疾病的易感性,导致死亡率升高,而且还能引起生殖功能紊乱和肌肉营养不良等。
补充RDA的硒似乎是无毒性的,然而,硒的最大安全剂量目前还未确定,过量的摄入硒对许多组织有毒性作用,如果每天摄入25mg(大约RDA的40倍)就会引起呕吐、腹痛、脱发和机体疲劳等负作用[13]。对免疫系统起最佳作用的硒的剂量亦尚未被发现,但过量的硒的摄入可以削弱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4.3 铁与免疫
免疫系统对铁特别敏感[10],铁与免疫关系的研究已有半个多世纪,由于铁缺乏所造成的免疫系统改变的分子和细胞机制非常的复杂,到目前为止还不十分清楚。以往的研究发现,缺铁者迟发型皮肤超敏反应和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杀菌活性减弱,T细胞数目减少,淋巴细胞增殖功能低下,1L-6和1L-4活性下降,血清免疫球蛋白和SIgA正常,严重缺铁时 CH50下降;由于缺乏T细胞的辅助,B细胞Ig合成类别转换异常,发生IgG亚类缺陷。最近有研究表明,轻微的缺铁可以激活巨噬细胞增加铁的摄取(通过增加转铁蛋白受体的量和增加铁蛋白合成),从而竞争性地减少其他细胞内铁的含量,这样可使其他细胞内的病原微生物对铁的利用率下降,而有利于其清除。然而这种机制也使其他免疫细胞对铁的利用率下降,从而也削弱了宿主的免疫反应[14]。
铁过多也能损伤机体的免疫应答,血清铁过高的病人细胞毒T细胞活性受损,T抑制细胞活性增高而T辅助细胞功能降低。
5 能量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5.1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EM)与免疫
中度或重度PEM常伴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能引起广泛的免疫机能损伤[9]。
① 非特意性免疫机能。皮肤和黏膜是预防感染的第一道屏障。营养不良时易出现黏膜缺损,继发呼吸道、胃肠道或泌尿道感染。严重PEM时常伴有维生素A缺乏而导致皮肤角化过度;维生素B2、B6缺乏可发生皮炎、唇炎、口角炎。PEM病发时常伴有血清多种补体(C1-C9)成分水平和活性(CH50)的降低,约 25%的病人血清中存在抗补体成分活性。补体系统的异常常继发于消耗过多和合成减少。
②特意性免疫机能。PEM最常见的免疫机能障碍是细胞免疫异常,表现为淋巴器官(如胸腺)萎缩,胸腺细胞数量减少,不同程度的淋巴节生发中心和周围淋巴组织皮质旁细胞减少甚至缺乏;淋巴细胞增殖功能低下,体外增殖活性和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减弱;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降低;PEM病人体液免疫受损相对较轻,同族红细胞凝集素滴度正常;血循环中B细胞数量正常或增高,血清 IgA、IgG、IgM正常或增高;SigA分泌减少;抗原特异性抗体反应正常或减低。
5.2 能量过剩与免疫
前面各种营养素的介绍已表明,营养过剩同营养不足一样,可造成人体免疫机能的损伤,降低人体抗病能力,使人容易患多种疾病。其中三大产能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过量摄入会导致能量过剩,进而引起肥胖,而肥胖者多伴有胆固醇增高。
① 肥胖症。肥胖症特别是单纯性肥胖症病儿过食大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致使体内存储大量饱和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对免疫活性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肥胖儿童多有偏食习惯,常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也是造成免疫机能低下的重要原因。体内、体外的研究均发现,肥胖者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受损,嗜中性粒细胞杀菌作用减弱[15]。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高脂饮食会加重红斑狼疮小鼠的自身免疫反应,使其胸腺、脾脏变小,其中的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数都减少,不同亚型的免疫活性细胞比例异常。
②胆固醇过剩。胆固醇过剩会损害淋巴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的功能,阻止细胞膜胆固醇的合成,从而抑制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清除抗原能力。
③碳水化合物过剩。高血糖对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功能有明显的损害,特别是后者,故糖尿病病人极易患感染性疾病。体外研究发现,白细胞暴露于高半乳糖溶液中,其细胞内的ATP含量降低。◇
参考文献
[1]姜洪池.营养与免疫.临床外科杂志,2004,12(5):306-308.
[2]金其贯.运动、营养与免疫机能研究进展.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22(1):63-67.
[3]Enders S.,Meydani S.N—Ghorbani R.et a1.Dietary supplementation with n-3 fatty acidsuppresses interleukin-2 production and mononuclear cell proliferation.J Leukoe Bio1.1993,54:599-603.
[4]孙儒泳,周显青.部分营养素与免疫.生物学通报,1999,34(9):1-4.
[5]Lee C.Y.,Mall-Fan W.J.Vitamin E supplementation improves cell-mediated immunity andoxidative stress of Asian men and women.J Nutr.2000,130(12):2932-2937.
[6]Friedman A.,Bartov I.,Sklan D.Humorral immune response impairment following excess vitamin E nutrition in the chick and turkey.J Poult sci,1998,77:956-962.
[7]Schwager J.,Schulze J.Modulation of interleukin production by ascorbic acid.J Vet Immunol Immtmopathol,1998,64:45-57.
[8]Catherine J.,Field I.R.,Johson.et al.Nutrients and their role in host resistance to infection.Journal of leukocyte Biology,2002,71:16-32.
[9]张秋业.营养障碍与免疫机能.齐鲁医学杂志,2002,17(4):373-376.
[10]Sherman R.Zinc,copper and iron nutriture and immunity.J Nutr,1992:604-609.
[11]Black R.E.Zinc deficiency,infections and mortality in the developing world.J Nutr,2003,133:1485-1489.
[12]Scrimashaw N.,SanGiovanni J.P.,Synergism of nutrition,infection and immunity:anoverview.Am J Clin Nutr,1997,66:464-477.
[13] Gleeson M.,Bishop N.C.Elite athlete immunology:importance of nutrition.Int J Sports Med,2000,21(1):44-50.
[14] Opponhelmer S.J.Iron and its relation to immunity and infections disease.J Nutr,2001,131:626-633.
[15]Pederson B.K.,Helge J.W.,Richer E.A..et a1.Training and natural immunity:effects of dietsrich in fat or carbohydrate.Eur J Appl Physi01,2000,82:98-102.
*项目资助:本研究获“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资助项目”经费支持。
作者简介:黄丽(1978~ ),女,河南信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食品化学与营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