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乙肝交流 存档 1 大众对于某药疗效常见的误区之一-
查看: 149|回复: 2

大众对于某药疗效常见的误区之一-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现金
6172 元 
精华
11 
帖子
3098 
注册时间
2008-7-21 
最后登录
2016-1-20 
1
发表于 2008-12-5 09:35
---为什么标准临床实验设计要使用随机双盲对照原则?(9月30号更新)
2008-09-29 11:35

今天是白露 2008-09-28
我们经常会看到电视上多名患者在为某种药(一般是保健品或中药)做广告,说自己吃药后就好了。患者的话真假姑且不论,即使是真的,这种广告也根本不能说明药物的疗效。严格来说,这种广告是违法的药品宣传广告。只不过有关监管部门不作为罢了。
而大众对于某药疗效常见的误区之一就是:患病,服用某种药,病愈,那就说明这种药可以治愈该病。
这种误区是推理存在很大问题。比如说,如果该病具有自愈性质,也就是说不吃药也会自然痊愈(原因人体内有抵御疾病的免疫系统,当然抵御能力有限);再比如说,可能是该药起到了安慰剂作用;类似的原因还有很多,详见推荐文章。
正确的判断依据是参考临床检验药物有效的原则:(随机双盲对照原则)
一种药是否有效,必须经过临床实验的检验,而临床实验的设计原则则是关键所在。设计的原则方法就是随机双盲对照原则。
在此向大家推荐以下文章,从文章中大家可以知道:
1、什么是随机双盲对照原则?
2、为什么标准的临床实验设计中必须要应用该原则?
推荐文章一:
方舟子文章:《为什么要做临床对照试验》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00330.html
推荐文章二:《双盲,惟有双盲!》新浪河马诊所文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8a52301008ntz.html
附方舟子《为什么要做临床对照试验》原文【文章写的实在精彩!要多学几遍】:
《为什么要做临床对照试验》作者:方舟子

美国病毒基因公司在北京地坛医院非法试验治疗艾滋病药物一事,一年前已经闹得沸沸扬扬。最近由于英国《自然》杂志做了报道,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见《北京科技报》2005年6月1日报道《艾滋病药物人体试验再受关注》)。病毒基因公司驻北京负责人向《中国新闻周刊》提供了一份据称由“第三方”做的临床试验报告。记者将该报告拿给我看,我看后指出,没有必要太深地去看它的相关实验数据,因为样本太小(仅34名患者),而且缺乏双盲的对照组试验,结果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要试验一种药物的疗效,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只要找一批病人,对他们用药,看看能不能把他们的病治好,不就得了?在以前,医生的确是用这种办法做临床试验的,有时也能够有很明确的结果。1885年7月6日,巴斯德做了一次被认为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临床试验,给一位9岁的男孩注射了狂犬病疫苗。这名男孩在两天前被一头狂犬严重咬伤。在随后的10天内,巴斯德给这名男孩共注射了12次疫苗。几天后,男孩便康复回家了。第二年3月1日,巴斯德向法国科学院报告了他对狂犬病的治疗结果,呼吁建立狂犬病疫苗中心。到1890年,世界各国许多地方都建立了狂犬病治疗中心。

由于人们在得了狂犬病之后必死无疑,死亡率百分之百,而巴斯德治疗的狂犬病人却活了下来,因此不难得出结论,巴斯德的疗法是卓有成效的。但是这个著名的试验也是一个很不寻常的事例。能够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极为罕见。药物通常只是用来减轻、消除症状,减少病痛,降低死亡的危险。对绝大多数疾病来说,药物疗效并不是非此即彼、要么有效要么无效没有中间状态那么简单。这时候,要判别药物的疗效,就困难得多。

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人们对药物疗效的认定。许多疾病都能够自愈,例如感冒、失眠症,不必治疗也会痊愈。甚至像癌症这样的所谓“不治之症”,也有一部分病人会自愈。还有许多疾病的状况受病人的心理因素的影响很大,给病人服用并无药效的假药(“安慰剂”),也会出现一定的疗效,有时能达到30%甚至更高。有些慢性病,病情自己会时好时坏。而像心肌梗死、中风这种能致命的疾病,其死亡率与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波动很大,难以对个体做出预测。还有一些疾病的病情好坏,取决于病人的自述或医生的主观判断,其结果很容易受到病人或医生的主观愿望的影响而出现偏差。

为了避免上述因素,在临床测试一种新药的疗效时,就必须精心设计试验方案,进行对照试验。在对照临床试验中,一组病人接受新药治疗,其他组——对照组——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分成不接受任何药物治疗、接受安慰剂治疗、接受已有药物的治疗或不同剂量的新药治疗组,然后比较不同组的结果。其中最基本的对照组是安慰剂对照组,即使用外观应与试验的新药相同或相似,而又不含任何药理活性物质的制剂(其主要成分通常是淀粉或生理盐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心理因素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是新药临床试验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在做对照试验时,为了尽量避免主观偏差,还需要遵循其他一些原则。在有可能影响药物效果的各个方面,新药组和对照组的病人都应该相同或相似,例如所有的病人都必须患有相同的疾病,或处于同一疾病的相同发病阶段。而且,新药组和对照组的病人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接受其他治疗的情况等各个方面也应该尽量相似。

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遵循“随机化”原则,即参加临床试验的所有病人被随机地分配到不同的组,病人将进入哪一组完全由随机产生的编号来决定,而不是人为地挑选哪些病人进入新药组,哪些病人进入对照组。如果参加试验的病人群体足够大,随机化分配的结果将会使新药组和对照组的病人有相似的特点。否则,如果由研究人员来挑选的话,就可能有意无意地把病情较轻的病人挑选入新药组,使得新药组的疗效过于显著。

在临床试验中,一方面,如果新药组病人知道自己吃的是新药而对照组病人知道自己吃的是无效的安慰剂,那么心理因素就可能对两组病人的疗效分别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研究人员为了能得到好结果,有意无意地可能会对新药组病人更精心护理或施加暗示影响病人,在判定疗效时,会倾向于更正面评价新药组病人,更负面评价对照组病人,只收集对新药有利的数据而忽视不利的数据等等。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偏差,在临床试验中还必须遵循“盲法原则”。

如果病人不知道但是研究人员(医生、护士和数据分析人员)知道谁服用的是新药谁服用的是安慰剂,这是“单盲”,但是如果研究人员和病人都不知道分组情况,则属于“双盲”。双盲是避免主观偏差的最好办法。在双盲的情况下,分组情况由第三方人员掌握,医生、护士在“盲态”下给病人使用药物或安慰剂,观察疗效和收集病人的数据,然后把资料交给同样处于“盲态”的数据分析人员去分析。只有在最后需要比较新药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时,才会解除“盲态”,让研究人员和病人知道分组情况。

有时候,通过其他方式(例如临床经验积累、仔细的观察)也能够发现药物的疗效,但是这样的发现往往是不可靠的,不足以得出科学的结论。随机的、双盲的、有对照的临床试验虽然不是发现药物疗效的唯一方法,却是能够确定药物疗效的最可靠的方法。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5549 元 
精华
帖子
3679 
注册时间
2006-8-27 
最后登录
2013-12-30 
2
发表于 2008-12-5 09:40
所以双盲是科学。
但战友在做新药临床试验时,有可能抽到安慰剂,相当于没有用药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5549 元 
精华
帖子
3679 
注册时间
2006-8-27 
最后登录
2013-12-30 
3
发表于 2008-12-5 09:41
正确的判断依据是参考临床检验药物有效的原则:(随机双盲对照原则)

是科学方法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19 08:52 , Processed in 0.014097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