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乙肝病毒携带者维权 存档 1 滥用药品谁之过?
查看: 397|回复: 6

滥用药品谁之过? [复制链接]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58321 元 
精华
109 
帖子
47763 
注册时间
2004-5-22 
最后登录
2024-11-23 

元帅勋章 版主勋章 管理员或超版 白衣天使 携手同心 驴版 如鱼得水 黑煤窑矿工勋章 锄草勋章 双子座 有钱人 人中之龙

1
发表于 2008-11-23 09:47
滥用药品谁之过?

病人一入院,护士们被要求在24小时内完成全部院前处方药记录。常常,很多病人的药单非常长,有的甚至使用将近20种药,真是全身上下无所不及,包括“灵魂”(抗忧郁药)。美国的药品设计得五颜六色,用中国人的话说:“很人性”,特别是儿科药品,有时候我看着这些花花绿绿的药片,着实替病人揪心,凭直觉疑问:治病还是致死?难说。多年的临床经验给我的感受是:美国病人对药物过渡依赖,甚至失去了意志力支撑,而在用药时缺乏知识,不懂得正确使用,导致了临床上很多不该发生事情。究竟什么原因使得医生那么容易满足病人,而病人又特别轻信药品?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Melody Peterson出版了一部新书:《Our Daily Meds》--“我们的每日用药”。这本书在网店“亚马逊书店”排名前100名之内,被《纽约时报》推荐为最畅销书籍。这位美女记者在书中揭露了有着以严谨科学态度制药研究药品的光荣史的许多知名药厂,如何成为被利益所驱动的赚钱机器,这其中包括英国的葛兰素,史克,美国的默克,辉瑞,礼来,杨森,德国的拜尔,瑞士的罗素。。。。。。。



                    Melody Peterson

中国医疗改革谈得最多的是医药分家,医生的回扣问题,其实和中国一样,美国的药厂利润惊人,不同的是:这笔利润的流向。中国的医院可以从药品中分一杯羹,但是美国病人的药品,由于是第三方--保险公司支付,医院根本无法从药品买卖上获利,所有利润全进了制药公司的腰包。美国药厂的原材料费和生产费用只占了利润的10%,除去大量的媒体广告费,医生代言费,依然利润惊人。

从1995年到2002年,制药业是全美国最盈利的工业。2001年,美国辉瑞制药厂盈利78亿,是全美500强企业中的第一名,是家居,出版业,建筑,纺织业的利润总和。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实在是引进了非常多的新东西,“医药代表”就是新生事物中的一个。中国的医药代表很多是在医院无法生存,或者对工作环境不满的医生辞职下海,我还记得当年公司中许多同事都是北医大的高材生,大多从北京的大医院跳槽出来的,工作对象包括医药公司,医院的药剂科,医生,院长等等,工作内容则从药品的专业宣传,到吃喝玩乐,五花八门。美国则不同,医药代表不过是四年制商学院毕业的文科学生,他们的目标非常单纯,只有一个:医生。

可能许多人还记得改革开放之初最先进入到中国市场的几个药厂,其中一个史克公司,有多少人还记得电视广告:泰胃美(Tagamet)。这个药品大幅度降低了胃溃疡的手术率,它的发明人Dr。Black不久之后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位科学家后来被招纳在葛兰素旗下,葛兰素制造出和泰胃美基本相同的药品:善卫得(Zantac),为了使“善卫得”进入美国市场,超过“泰胃美”的使用,葛兰素的执行总裁Girolami使出了两招:大幅度提升“善卫得”价钱,价位升高使许多人误以为“善卫得”是比“泰胃美”效果更好的药物,此外,葛兰素在美国市场专建了一支庞大的“医药代表“队伍,主攻销售。

2004年,活跃在美国医生当中的医药代表有十万名以上,是1995年的两倍半。一个医药代表要负责六个医生,每一个医药代表都有一个特别的消费帐号,专门用来为美国医生购买礼品和专做其它的现金消费。

活跃在美国“TAP药剂品公司“的医药代表为经常开处方的医生们,免费提供诊所里使用的电视机,录像机,及百老汇的入场券。当医生要搬家,公司负责安家费,如果医生们想要挣更多的钱,Tap公司会找专业的商业公司帮助医生,商业咨询费可高达$25,000美元。

Tap药剂品公司对新的医药代表培训手册中写道:要期待医生和医院要求“现金”,医药代表是可以直接送现金作为礼物的,但是对方要记得如何回报公司—那就是开出更多处方—醋酸亮丙瑞林(lupron),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2001年,tap公司由于违背市场销售法规,民事和刑事双罪并罚,罚款达8亿七千五百万美元。

美国医生是医疗系统中的灵魂人物,决定着处方药在市场上的流动,不惜一切手段说服医生是美国医药的代表的重要工作内容。2003年的研究显示,美国医生80%被邀请参加所谓“会议”,并且给与现今资助,这些“现金”被标榜为咨询费。

许多美国药厂雇佣本地医生,在学术会议上作“代言”,在学术杂志上发表所谓药品研究论文,这比起在中国医院直接给医生现金回扣,及使用明星代言更可怕。通过“学术研究”光环影响的是大批同行医生,促使对医生充满信任的病人主动求药。2005年,一个美国医生30分钟的演讲,可以赚取750美元至2000美元不等。2003年,一个在新泽西作业务的医药代表揭露说,他曾经让本地医生代言十种处方药,每一个“演讲”支付$1500美元。

美国的现实中,联邦有法律限制股票交易员和法官接受任何礼物,广播电台不准许接受现金或者礼物而播放行贿者的特别节目。但是在医疗界,赠送医生礼品已经是文化的组成部分。美国医生的自由职业和其所有的商业化的特殊性,接受“咨询费”及礼品算不上是“受贿”。

虽然美国医院,医生表面上并不依靠“卖药”发财,但是药厂的利润分配,甚至所谓的回报社会几乎是一只无形的手,让学术界为其市场利益服务。哈佛,一座演讲大厅为“辉瑞”命名,另外一座建筑为“马林克罗”药厂命名。现金是可以收买科学的,教授们可以因为研究所谓“食道反流”药物赚取更多的钞票,而放弃研究环境中致癌因素。

药品曾经拯救了无数生命,但是药品同样可以杀人。美女作者在这部写实作品中揭示了许多实事,包括药品对儿童的戕害,包括人为制造出的所谓新诊断,包括夸大不实的商业宣传。。。。。。该书展示了不被众人所知的惊人事实:

1.       美国每年约有100,000人死于药品副作用。

2.       药品致死的事实无法昭示天下,开出死亡证的医生并没有写出真正的死因。

3.       美国医生并非清水一潭,同样从药品公司收取回报。

4.       美国医生同样会为取悦于药品公司而开出处方。

5.       药品公司为医生们支付继续教育费用。

6.       药品公司的促销费用远远高于科学研究费用。

7.       药品公司商业广告所言非实。

8.       药品公司赚取暴利。

9.       药品公司为促销而设计出非科学的诊断测试工具。

10.    麦迪逊大街的广告手为医生“捉刀”,为医学杂志撰写专业文章。

11.    处方药导致车祸。

12.    处方药品导致麻醉剂滥用。

本博克分章节翻译此书.
最近论坛上冉冉升起一颗新星
学术版主bigben446大人
他说我给你们的意见都是错的
要把我革职+除名,我很害怕!
都尿裤好几回啦!
今后你们大家有疑问一定要请教这位大人
免得连累别的无辜版主倒霉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18341 元 
精华
14 
帖子
12814 
注册时间
2004-7-31 
最后登录
2018-11-9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一品御批懒惰勋章 神仙眷侣 龙的传人 旺旺勋章 色狼勋章 京津冀运动 双子座 幸福风车

2
发表于 2008-11-23 10:15
淡定。。

Rank: 4

现金
475 元 
精华
帖子
44 
注册时间
2006-6-8 
最后登录
2008-12-21 
3
发表于 2008-11-24 02:22
請問乙肝歧視又是誰的錯?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32534 元 
精华
25 
帖子
19421 
注册时间
2002-6-11 
最后登录
2013-3-23 

版主勋章 勤于助新 携手同心 文思泉涌 锄草勋章

4
发表于 2008-11-24 03:05
看来世界各地的医生和药厂都需要监督和改革。指望没有监督的良心发现在世界任何地方都不现实。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32534 元 
精华
25 
帖子
19421 
注册时间
2002-6-11 
最后登录
2013-3-23 

版主勋章 勤于助新 携手同心 文思泉涌 锄草勋章

5
发表于 2008-11-24 03:09
指望医生的自觉和药厂的自律,在世界任何地方都不现实。
作为消费者的患者,必须监督、制约医生和药厂。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Rank: 4

现金
112 元 
精华
帖子
89 
注册时间
2008-11-20 
最后登录
2011-3-1 
6
发表于 2008-11-24 09:48
老王说人话了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现金
204 元 
精华
帖子
207 
注册时间
2008-11-7 
最后登录
2009-2-11 
7
发表于 2008-11-24 12: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30 14:01 , Processed in 0.014041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